读懂校长 | 孙定国:共启愿景,构筑学校育人新生态
做扎根的教育
读 懂 | 校 长 |
“读 懂 校 长”
2021.11.09
”
入秋后,北师大庆阳附校幼儿园的小朋友纷纷参加了包括制作冰糖雪梨银耳汤在内的做梨、画梨、读梨、知梨等一系列主题食育活动。从真实生活中感受季节变化,滋养孩子们内在成长。类似的五育活动和多元化发展的“守正课程”,每天都在北师大庆阳附校进行着。
北师大庆阳附校是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学校。学校回归育人为本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育学校教育新生态,促进五育并举。建校四年来,学校取得了“好成绩”,却又不只有“好成绩”。本期“读懂校长”栏目,小编邀请北师大庆阳附校校长孙定国畅谈学校“五态”构建的实践过程。
”
孙定国
北师大庆阳附校
校长
孙定国,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校长”“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型优秀校长”、中国“课改杰出校长”、全国“百名德育专家”;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思想政治课教学》等发表30多篇十多万字的文章。
01
教育要顺应农业样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教育犹如农业,每个学段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任务。孩子的成长也如一粒种子的生长,要经历生根、发芽、长枝叶、开花、结果的不同时期。教育要做的就是像农业生产一样,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为孩子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主成长。
平台《行动纲领》(以下简称《行动纲领》)指出,平台倡导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鼓励十二年制、完全中学等衔接办学模式,注重教育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真正实现“贯通教育”的办学优势和效应。《行动纲领》同时提出,把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终极追求目标,尊重孩子天性和成长规律。
对K12学校而言,贯通设计的重点是要将15年按照“一个学段”来看待,这就要求育人目标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指向,才能为学段育人的有效衔接铺路搭桥,进而形成连续、系统、整体的育人模式,在全局视野中思考过程培养中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同时我们也知道,就像不同农作物有不同的耕作方式和生长规律,即使是同一个成长阶段的学生,其个性特点也各不相同,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学校的课程模式,那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工业定制生产的色彩,显然无法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目标。
为此,北师大庆阳附校在统一育人目标的指引下,以“让学生站在学校中央”为出发点,以提供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为核心教育价值观,按照“学段一体”的总体设计,构建了K12贯通式、多元化发展的“守正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路径。
同时,学校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幼儿园实行三人包班(呵护为主),小学一、二年级两人包班(陪伴为主),三至六年级班主任制(培养为主),初中、高中实行导师制(引导为主),从三个老师包班呵护到导师制引导学生自立,十五年贯通衔接,我们陪伴守望着学生一步步的成长。
北师大庆阳附校的守正教育体系,从顶层设计上,指向哲学层面的“守正源、正本、正心、正行”,指导着学校前进的总方向;在实践过程中,则指向校训层面的“守正出新、止于至善”,教导学生守道德之正、学问之正、处世之正、行事之正,通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守正课程,和幼小、小初、初高衔接课程,培养明德、尚学、能群、力行的社会栋梁。
02
学校要呈现社会形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
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我们不能仅仅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知识、培养品德的场所,更应该开门办学,将社会鲜活的资源引入学校,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社会生活。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社会,那么,怎么把一所学校在最大限度上变得更像社会呢?我们应该设计更多体现社会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使他们在学校就能够体会到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趋向,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直接社会经验。
根据《行动纲领》,学校一切皆课程,学校要紧密围绕“全课程”理念开展工作。按照课程思维,2017年,建校伊始,北师大庆阳附校在中学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的可选择课程体系,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分为三层,开设“1+3”课程和“英才学院”课程,并在该体系下实行选课走班制。4年来,学校逐步完善了74门体、艺、技分类课程用来发掘学生兴趣,219个社团课程用来培养特长,25支竞赛课程用来突破自我。
此外,学校还开设明德、尚学、能群、力行等综合课程,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不仅会读万卷书,更能行万里路。
我们最大限度地把选择主动权交给学生,中学2504个学生就有2504张不同的课表。他们不断选择、尝试、探索,从而规划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自己的CEO,发现自己的潜能,装上自我成长的发动机。
在全国1000多所高中的多元智能测试中,北师大庆阳附校学生自我认知、人际智能、空间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明显超过全国常模值。
2021年高考中,学校不仅取得了传统意义上的好成绩,更令人欣慰的是,高分学子中有多人具有清晰的职业发展定位,坚定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
03
学习要回归素质常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体现了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素养导向,使其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让素养在常态学习中自然生长。
学生素养的形成是长期滋养的过程,其中学习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根据各学科特点建设了不同的学科教室供学生走班上课。各学科教室配备了相应的图书、挂图、教具、模型。理、化、生学科教室建在实验室里,便于学生随时做实验,体现科学课的学习特点;音乐、美术课在19个分类学科教室上,各学科教室按艺术风格的不同进行了环境创设和设施设备配置,让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海洋;技术课在12个分类学科教室上,各学科教室配备同大学专业衔接的设备供学生体验实践,助力学生形成工科思维。教室不再是学生单一的上课的地方,而是学科资源库,不同学科教室的环境不同,为学科素养的形成创设了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引进教育集团核心项目“学思课堂”,通过开展“助学案”学习方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将宏观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目标。同时根据素养导向的目标重构单元,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树立“大资源观”,形成包括最新资料、脚手架、任务单等在内的资源支撑学生学习。通过“用情境来包裹核心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学生探索、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持续推进“学思课堂”项目,近年来学校学生频获佳绩。
04
管理要形成森林生态,激发教师领导力
如何管好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的学校?北师大庆阳附校建校4年,有15个年级,近7000名师生。学校短时间内取得累累硕果——中高考优异成绩,师生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竞赛中获奖300余项。
这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将其归因为激发每个人的领导力,让每个人投入学校新生态建设中。学校就像大森林一样焕发勃勃生机,每个人都能充分释放潜能,施展才能。
学校变革传统的校长—副校长—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师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以赋权最能产生效益的年级组为导向,减少中间层级,缩短决策半径,构建了由战略高层、支持部门、研发部门、中层管理者和教育教学一线五部分组成的扁平化事业部的“正”字形组织架构。
在管理上,最靠近教师和学生的年级主任拥有指挥权,上对校长负责,下则指挥教育教学一线,拥有年级人权、事权、财权。在教育教学上,年级组具有自主权,在学校统一育人理念指导下,既是智慧众筹者又是实践操作者,这样有利于增强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教师的潜能和主动性。
原来行使管理职能的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重新组合成支持部门,取消管理职责和指挥权,从管理走向服务。新成立研发平台(明远书院),主要承担课程和资源的研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诊断、教研科研等职能,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发动机。
为了保证新的组织架构运行通畅高效,学校制定了系统的支持机制: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双向聘任制度、学术积分制度等。通过组织机构的变革,激发了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组织效益,彰显学校价值。
05
育人要重视家校动态,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现在的家长既重视孩子教育,又存在诸多认知误区,更有许多家长过于依赖学校。为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自身科学育人能力,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我校近年来依托“京师家长学堂”构建家校共同体,完善学校、年级、导师组三级家委会。我们聘请专家开设家长课堂,设立校园开放日,举办家长会,开展校外亲子活动。学生家长参与“京师家长学堂”学习年均听课量达到30节以上,主动撰写听课心得年均390万字以上。家长走进课堂上课、提供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职业体验年均达到了300节课以上,学校家委会每学期自发组织育儿经验交流活动3次以上。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促进理念认同,凝聚家校合力。
“做中国基础教育生态的建设者和修复者”是北师大教育集团的愿景,也是每一个北师大附校人的共同追求。北师大庆阳附校在这一愿景指引下,犹如一棵正在拔节生长的树,传承北师大文化血脉,顺应时代和未来的召唤,相信在未来定能成长为一棵教育的参天大树!
更多精彩...
读懂校长系列
致慧集系列
育人之声系列
为这位中学老师点赞!三尺讲台上的“三重身份”令人无比动容……
师声系列
优案系列
“在线双师外教口语课程”:后疫情时代课堂改革背景下的探索实践
互动系列
策 划 | 教育文化传播中心
采 访 | 蔡丰收、刘彧晗(实习)
编 辑 | 蔡丰收
排 版 | 范雅玲
审 校 | 李似隋
图 片 | 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