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案 | 未来专业选什么?这些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不再迷茫!
做扎根的教育
用小记者的身份做一期校园新闻,在科技公司中学习和实践编程,办一场属于自己的画展,演一场戏剧…… 近年来,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各中小学校的关注热点。
如何认识生涯教育?如何平衡学生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学校如何成为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桥梁?本期小编梳理北师大石家庄附校、广州实验学校、长春附校、北海附中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案例,探讨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该如何平衡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让学生“全副武装”走上“追梦路”。
兴趣为锚
让职业选择不再随波逐流
“我想成为科学家、画家、音乐家……”这是很多同学最早的职业畅想。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对职业的概念除了来自亲人的职业身份外,还有很多来自于学校教育。用北师大石家庄附校教师刘莎的话来说,“学校是给同学们种下职业梦想种子的重要场所,在迈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步时,我们需要告诉学生有哪些选择。”
为此,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
丰富教学手段,体验感受职业价值。北师大石家庄附校就通过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悟不同职业的社会价值。2017-2018学年,学校首次启动学生网上选课工作,通过这一举措,让每位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使课程自主选择权。
“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进世界,是网络选课的目的。”基于此,学校网络选课中设置了很多有趣的职业体验课程。
每逢周四,便能在学校的各个教室中看见别开生面的“社会模拟场景”——《小巧手,大科学》课上,一帮酷爱科学的学生动手感受到纸的能量,做了一回“手工艺人”;《线描画》的课堂上,学生们又扮演起了艺术家,和老师一起办画展;诗歌课上,学生们成为文学家,演讲、朗诵自己的文学作品;戏剧课上,老师扮演“导演”,和学生扮演的“演员”说戏,大家戏称这是“未来电影大导的孵化地”……
丰富的职业体验课程给学生生活增添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激发他们在教学情境中有意识地感知自我、唤醒自我。在该校教师看来,“每个孩子的梦想都是宝贵的,不应因为眼界而受到局限”。
利用学科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通过对学科教学资源再开发和利用,寻找学科教学和生涯教育的契合点。学校在校本课程中贯彻职业生涯教育的思维视角,让普通的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点的讲解复现,更多成为学生探索外部世界的窗口。
例如,教师会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上添加关于学科内涵、职业素养的内容。在语文、外语学科课程上,教师会添加让学生“触摸”文化与文明的特色内容,发展学生感知世界、洞察生命中秀美风光的能力;在科学与技术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现创意、创造、创新的美;历史政治课堂上,教师会以思辨的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此外,学校还结合物理及数学课堂,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科技讲座和课程……“通过学习领悟学科魅力,再让学科魅力成为学生兴趣,这才是好的教学。”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教师胡瑜萍说道。
能力为帆
使奋勇航行拥有“持续动能”
兴趣之外,职业取向的形成还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知。不少学校为在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实现职业取向的专业化引导,逐步建立起了创新性、引领性、专业性、规范性兼具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主要包括职业生涯必修课程、职业生涯体验课程、职业生涯成长小组等内容。
北师大北海附中教师许丽鹏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一门“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本必修课程,培养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理性选择大学和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
“学生们想考一个好大学,但经常不知道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大学”。为了解决这种困扰,许丽鹏将课程分为6个主要部分,包括介绍大学概况、高校分类、本地大学、专业、志愿填报、自主招生,希望同学能通过课程加深对大学的认识和理解,找到与自己适配的大学。
在许丽鹏看来,职业生涯教育主要还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选择是一个搜集信息并与自己情况进行比对的过程,因此必修课程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搜集信息”。
此外,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基于学生的特长爱好,设立了一系列职业生涯体验活动。学校联手知名科技公司,通过体验平台,让学生参与职业倾向测试、职业体验、职业培训拓展等一系列活动。“模拟人生”活动通过“体验+职业启蒙”及“专业+职业启蒙”的结合,让学生可以成为程序员、科学家,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受职业的特点和魅力。
刘莎也同样认为,职业生涯体验活动对学生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孩子们在茫茫职业大海中更好地“扬帆航行” ,所以,必须努力“打造集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职场体验于一体的职业体验内容设计与实施的教育实践”。
因此,北师大石家庄附校也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立了一系列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指导团体。刘莎表示,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未来职业与自己真实学业生活的链接,并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内在学习动力,是职业生涯教育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导不同兴趣的学生集结在一起,参与不同的职业教育活动,其中包括游学项目、参访企业等,“这能让学生找到有共同兴趣的伙伴,也有助于认识自己的能力长处。”刘莎说。
以人为本
把自我认知作为中心
如何平衡学生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这一直是职业生涯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2019年,北师大长春附校副校长侯天宝带领教师团队申请了吉林省重点课题《构建高中各年级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的研究》并成功立项。至今两年多时间里,学校一直深耕生涯教育领域,发表科研文章十余篇,在教研引领下探索创新操作。
侯天宝认为:选择职业,需要兴趣和能力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将自我作为中心,关注自己、认识自己、唤醒自己。
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种统整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的持续过程中,是侯天宝及其教师团队秉持的观念。为此,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中设立了心理课堂,加入学生对自我和职业认知的教学内容。
其一,学校会在学期初让每位同学完成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规划表》,并签下自我成长协议,学生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完成兴趣、人格、多元智能等多方面人格测试,为长期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其二,学校采取“导师制”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职业生涯指导,每位学生可以通过自选导师的方式与导师深入沟通,导师每学期都会和学生进行数次深入的一对一交流,内容从性格到生活,从兴趣到梦想。侯天宝说:“我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为的是让那些在课堂中不愿意说话、说不好话、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同学能够在我的引导下找到自己的长处,认准自己的方向”。
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兴趣岛、生涯兴趣六型卡等方式开展心理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尝试以心理学方式处理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侯天宝始终认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几节课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贯穿教育过程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关乎人一生的教育,是影响人生发展高度的关键所在。平台各学校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职业生涯教育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实现自我引导能力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过上适合自己的生活。为了实现“人职匹配,人人出彩”的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
致慧集系列
育人之声系列
师声系列
我有一个好校长(二)
优案系列
优案 | 与海洋亲密接触,学校如何利用地区优势创建五育品牌?
如何守护学生心理健康?“防护网”的作用不可忽视
互动系列
采 写 | 刘彧晗(实习)
编 辑 | 蔡丰收
排 版 | 刘子钰 范雅玲
审 校 | 李似隋
图 片 |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广州实验学校、长春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