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船舶
怀念,原来以前三水的交通是这样的!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一种?
第十七期
还记得小时候,坐爸爸的单车后座,看两边街景不断后退,感觉新鲜又好玩;长大了一些,与妈妈一起乘搭渡船,享受船只摇晃带来的刺激;再后来,家里买了摩托,穿街走巷都要带上“小铁骑”,听马达轰鸣,炫酷拉风……
交通,串联起一个地方的每个角落,盘活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四通八达的路网像是一个城市的脉搏。21世纪的今天,三水交通款式多样,市民出行多了很多选择,感受着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在过去,三水的交通是怎么样的呢?街坊时出行又是搭乘什么交通工具呢?
在三江合流之处,三水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资源特别丰富,航运因此依水而生。早在明朝,三水就已有通往肇庆、英德、广州的三条客运航线,可见,三水的航运历史源远流长。
航运通达 外国人往三水跑
清末,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开放三水为通商口岸。在三水驻点工作的英国海关官员,日常闲来无事,便会拿着相机随意摄影,站在岸边拍拍正在江上作业的汽船,以消遣时光。
以下这张图片是这些外国舰艇官兵在江中巡逻时,给岸边数只小船留影的杰作,细心的老街坊不知能否看出照片中旧海关的身影呢?
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乘水利之便,漂洋过海来三水。1870年代,一本法文原版旅行杂志刊载了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的作品——三水黄塘村的榕树照片,画面定格了2个村妇在村路上抬罐而行的瞬间。当年秋天,约翰·汤姆逊在3个香港雇员陪同下来到北江拍摄照片,并写下了游记,关于三水的片段已被翻译为中文。
然而,三水文史专家麦国培收藏了几张当时约翰·汤姆逊在三水拍摄的照片,其中一张与刊登在法文杂志上的图片很相似,奇怪的是照片上没有人影,只有两个孤零零的瓦罐。经过麦老师推测解说,发布君才得知这些照片背后的有趣故事。
麦国培:
当年汤姆逊来到三水,沿北江而行,一直到黄塘村,用相机记录下他的旅程。当他在黄塘村看到有2个人在‘担担抬抬’时,觉得很有趣,想拍照。但那个时候三水的民风又未开化,村民见到会闪光的大个头相机便以为是能攻击人的大炮,因此落荒而逃,剩下两个瓦罐在小道上。只是当时还没有将照片印在报刊杂志上的技术,杂志上刊登的照片都是按原照绘制而成。当汤姆逊在法国杂志上发表他的中国之行照片时,对三水村妇受惊吓前的场景进行了还原。
图中一棵榕树枝杈错节,树下边有一条小径,一个水塘,塘边种着竹子。小径之上摆着两个陶罐。
河运鼎盛 催旺其他行业
除了外国人会搭船来三水外,省内附近城市的人也会通过船只抵达三水,在麦国培的收藏品中,就有一张反映了当时三水航线渡轮盛况的明信片。在这张标记为“长堤大马路的码头和海珠桥”的明信片上,有个开往“三江官窑”的码头,码头旁停泊着几只在“休憩”的小船,岸上小贩、路人络绎不绝,行人如织。
发达的水运催生了许多相关的职位,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早在10多年前,三水还有一个工种叫“板爷”,他们以拉板车帮人运货为生,一般就是分流大货车不愿拉的小件货品,最繁盛时,中山路上“板爷”队伍有100多人,北江边的中山路正是肇始于水路货运,解放前就是三水与各地水路交易的集散地。
据相关资料记载,“板爷”欧炳光从1940年代起在中山路的码头当搬运工,解放后加入搬运公司,1982年退休。“从18岁到60岁,我这大半辈子都是搬运工,都在中山路。”
欧炳光:
在搬运公司用的是四个轮的板车,能拉两三千斤,把手上有个横杠,像拉黄包车一样。交公粮的时候,三水各地的粮食都通过水路运来。我们用车拉,再扛上五楼高的粮仓,每天都干到晚上十点。
不知有没有街坊做过“板爷”,或者家中有亲人曾经是“板爷”呢?
三水拉板车“板爷”守着破旧的板车在等待客户
无论是解放前的个体户还是解放后的集体企业工人,欧炳光都离不开两件东西——扁担和板车,欧老拉得最多的是山货和米。在水运红火的年代,中山路的板爷从不担心没活干。
现在,三水的水运发展到怎么样了呢?以三水金本渡口的现况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在渡口工作的船长老彭,曾见证了渡口曾经的红火。上世纪90年代,金本至金利水上航线乘客众多,不少船家看到渡船生意好做,纷纷出资购买渡船,最高峰时一条航线一度达到20多艘,如今这条航线上还有19艘渡船。
而渡车船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当时所有从金本到金利的汽车都要到渡口等船。”老彭说,每天渡口都是排长龙的,经常排到金本的大街上。当时渡运的汽车以货车为主,主要装载农作物。渡车船也从一艘增加至四艘。正因为红火,当时老彭的船工工作可是让人羡慕的“香饽饽”。
铁路•火车
后来,三水开始修建铁路。著名的广三铁路连接起了广州和三水,它的开通缩短了三水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在没有铁路之前,三水人前往广州主要通过水路,当时主要靠人力,可能需要一整天,广三铁路则把时间缩短为2个小时左右。
除了载人 火车还拉“邮”
一个偶然的机会,麦国培从一位友人那里得到一张1906年邮寄而出、标注为广三铁路的火车照片。照片上,一列老式火车冒烟前进,后边挂着4节车厢。如果你认真细看,你会发现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较其他车厢封闭,与前三节明显不同。麦国培认为,这第4节车厢便是邮运车厢。
然而,广三铁路何时开办邮运,史料并无确切的记载。三水收藏家范勇光收藏了一些过去的信封件,其中有一封打上了“广三”字眼的邮戳,邮戳上的日期均是1937年12月4日。
“之前是船运,比较慢,如果是坐火车,就可以当天送达。”麦国培结合广三铁路开通的年限(1903年10月)推测,广三铁路开通邮路的时间,应该在1905年前后。“这或是广东最早的铁路邮运。”
如今,广三铁路也到了准备“退休”的年纪。在火车站附近做粥粉生意的何姨来三水已经有几十年,回忆起当时从肇庆搭乘广三铁路到三水的情景,何姨直呼“过瘾”!
何姨:
当时人很多,那些要赶火车的人都是用跑的,“一窝蜂”涌过来火车站,感觉既“墟撼”,又新奇!
公路•街道
船和火车体积太大,走不进窄小街巷。那么,以前三水人又是依靠什么交通工具代步的呢?过去,社会上还没有美团外卖,没有快递,没有淘宝,送货员一般都是骑着他们的三轮车“座驾”,满载货物,出发前往每一个顾客的所在处。
售货员在为顾客送货
后来,单车慢慢走近了街坊们的生活,是过去标配“三大件”的“成员”之一。那时候,在大街上,你总会看到某个人的单车后座上载人或载物,摇着车铃左拐右拐地绕过你身边,有时嘴里还会喊上几句“有车,小心!”
进入千禧年后,历史的长卷又往前翻过一页。三水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马路上渐渐多了新的代步工具——摩托车。在那时,摩托车在路上“风驰电挚”的声音让多少男生的荷尔蒙飙升,梦想也能拥有一辆这样威风的坐骑。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三水也迎来了自己的高铁、轻轨、地铁时代,曾经往日辉煌一时的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退居历史幕后。
广佛肇城际铁路三水区云东海基塘段,一列轻轨快速驶过
一列高铁驶过三水区思贤滘大桥
时代在变,交通在发展,带不走的是植根在各个三水人脑海中的旧时记忆。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的“坐骑”是什么吗?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第二期: 有些地方坐飞机就能见到,而三水这些地方要坐时光机才能见到
第三期: 最美那抹红,漂洋过海,创造传奇!三水不能忘却的记忆!
第六期:你在三水这几间学校读过吗?老照片的独家记忆能看哭很多人
第十二期:三水人必看!这片热土上老一辈亲历过的抗日故事鲜为人知
第十四期:早茶、腊味、面包…关于三水美食老字号,你的记忆和我的一样吗
第十五期:舞狮36计,样样有讲究!连外国人都来三水看这套中国功夫
三水发布微信编辑部策划出品
撰文 | 佛山新闻网卢颖欣
责编 | 刘丹红
部分资料 | 麦国培、范勇光、佛山日报李在磊、佛山日报宾水林、广州日报何宁、三水区档案局等
如有遗漏署名,请留言告知,谢谢~
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三水发布”微博、登陆三水新闻网或下载“大美三水”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