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千秋颂】自带话题热度的传统纹饰:火炎焱燚


上周最“火热”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梦想,也是人类对宇宙千百年来的探索与追问。


广袤的天空,神秘的星河,总是人们不断追寻探秘的方向。这样的执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这种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在文明演变的过程中,也化作了一种装饰在器物、服饰之上的纹样。中国传统纹饰中的“火纹”,最初就源自先民们对太阳的尊崇。


//纹饰小知识

/// 

中华千秋颂 


古代人们理解大自然,尝试为自然现象分类、总结时,往往认为火是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元素,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之一,它与南方、红色相联系,由于火与“活”谐音,人们总是点大火赞颂财神,祈求赐予富贵长寿。



在汉字中,“火”是象形文字,在甲骨文字中就是形象地表示了火的样子,后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字和汉字部首之一。“火”字的本义是:物体燃烧所发出的光、焰和热。



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都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或社会背景,火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却被人们当作太阳神一样信仰着。这种图案样式的显露,正是体现了人们对光明的崇尚,对那灵动线条的渴望。与“火”字的字形发展相似,火纹的演变基本没有脱离物体原有的形态,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展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


本期文化放大镜,我们就通过中华千秋颂这一历史长卷来了解流传千年的自然崇拜,如何化身成为纹饰,融入日常,并为生活增添美感。



传统纹饰之“火纹”



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它的特征是圆形。《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郑玄注:“大明,日也”,古人认为太阳即是火。圆形纹饰是太阳之像。火纹,也曾称为Y纹。火,古人当作伟大的自然力量加以崇拜。


几种典型的传统火纹样


在中华千秋颂壁画的三足金乌部分中,就完美演绎了古人对太阳的尊崇。三足金乌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之一,其身后正是代表太阳的“火纹”。唐朝韩愈曾作诗:“金乌海底初飞来”,表示太阳刚从海底冲出来;白居易也曾写道:“白兔赤乌相趁走”,比喻月亮和太阳互相追赶。


中华千秋颂中的三足金乌


火纹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5世纪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陶纺轮。陶纺轮是新石器时代纺织生产工具,其表面圆中有同向旋转的涡旋纹,《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说明火的图像是圆形,圜就是圆涡状Y形的火纹。


新石器时代陶纺轮,公元前25世纪

出土于湖北屈家岭文化晚期遗址


在中华千秋颂浮雕壁画上,火纹也有多处呈现,多为雕刻家对历史事件或物体的客观描述。以下出现在壁画开篇先秦时期的燧人氏及其背景画作,就展示了原始族人第一次对火的掌握,火纹在此处不作其他寓意。


钻木取火



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火”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人类有了掌握和利用火的能力,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一次大飞跃。《韩非子·五蠢》:“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同‘悦’)之”。


同样地,在绘制战国著名文物十五连盏灯时,器物之上也刻画了一朵朵小火苗,以示文物的用途。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带来文明和发展,火纹也随之而发展、流行。


十五连盏灯



十五连盏灯,战国(公元前 475 — 221年) 1977 年出土于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



火纹通常施于簋、鼎、爵、斝(jiǎ)、壶和卣(yǒu)上。火纹有单个应用的,亦有和其他纹饰相配合一起应用的。


青铜器上的火纹,在圆形微凸的曲面上,中有三到八道旋转状弧线,以表示光焰的流动,中心有一圆圈。有的中心没有圆圈,也有的没有旋转弧线。还有一种说法,因其近似水涡,呈圆形,故也称为“圆涡纹”或“涡纹”。


//纹饰小知识

/// 

中华千秋颂 


商代早期的火纹普遍出现在斝的腹部或柱上,中期则流行在斝的腹部装饰一圈六七枚火纹图案。到了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火纹图案多出现在鼎簋等食器之上,少有出现在酒器上,这与烹煮食物用火有一定的关联。


火纹鼎,商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十八号墓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以上这件商晚期火纹鼎通高25.7厘米,口径21.4厘米,直耳,折沿方唇,圆腹圜底,口沿下饰带状纹一周,由圆形火纹和相间隔的四瓣花纹各九个组成,纹样突起。



火纹在中国传统图案中应用极广,中国最大的神物——龙,其出现时身上也常带有火焰。正如下图壁画人物唐太宗的龙袍中央,龙的周围也刻印了多处火纹,仿若龙戏火珠。


唐太宗



唐太宗(公元 599 — 649 年)姓李,名世民,史称唐太宗。



在英武的龙形象面前,火纹常是雷和闪电的象征。而其他祥瑞神兽如:麒麟以及天马、神龟等,出现时身上也常带有火纹。


//纹饰小知识

/// 

中华千秋颂 


十二章纹,又称十二章、十二纹章,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有时候分花和鸟两个章)、宗彝(南宋以前就是一只老虎一只猴子)、藻、火、粉米(晋朝以前是粉和米两个章)、黼、黻等,通称“十二章”,实际上“十六章”。绘绣有龙纹的九章礼服称为“衮服”。



十二章内涵丰富: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之意;山,取其稳重、镇定之意;龙,取其神异、变幻之意;华虫,美丽花朵和虫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宗彝,取供奉、孝养之意;藻,取其洁净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粉和米有所养之意;黼,取割断、果断之意;黻,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



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明的进步,虽然先民们对火的使用更为炉火纯青,对自然现象崇拜的热情也不似以前那样的热烈、空前,但与火相关纹饰仍然流露着人们对温暖、光明的美好憧憬。


造纸术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经历成千上万次对火的使用和掌握,人们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运用范围更为广阔了。除了加热食物、取暖等生活用途,东汉蔡伦用火对造纸术进行加工、改进,使得纸张更为耐用,大大推广了纸张书写的使用,是古代文明的一大进程。这里的火纹,发出了文明之光。


及至明朝,《天工开物》一书的插画烧窑图和造锚图都不约而同地反映了古人对火的使用已经熟练掌握,并对火的描绘技术非常纯熟。


烧窑图



绘瓷图 《天工开物》中制瓷流程图之一,是工匠在晾干的瓷坯上绘画的场面。


造锚图



见于《天工开物》,冶铁工匠在制作百斤大铁锚。说明了明代冶铁业的规模与造船业、航海业的发达。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不止于文明传播,与火有关的发明创造更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物质上的突破,扩张了文明的版图。这里的火纹,发出了智慧之光。


再到近现代,火纹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发光发热。在中华千秋颂壁画长卷的末尾板块,刻画着腾腾升起的长征三号乙火箭,火箭底下正是团团拥簇的火纹。


长征三号乙火箭



长征三号是为发射我国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研制的带有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是在长征三号与长征三号甲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1970年中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地掌握了进入空间的能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航天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推动了中国卫星及其应用以及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力支撑了以“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中国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里的火纹,发出了自强之光。


纵览中华千秋颂的千年长卷,虽然火纹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它的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前所未有的革新和光明前途。先民学会钻木取火让后世掌握了自然力量的使用法则,而造纸术、火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发明创造的出现,也伴随着那小小火苗点亮了华夏文明的天空。




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理想相交融的产物,是经过时间的淘澄而沉淀下来并蕴含着旺盛生命力的。火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常用装饰纹样的一种,应用广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欢欢”


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欢欢”,就是一个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的火娃娃,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他的主题色红色,代表着奥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而其头部纹饰灵感就来源于中国传统火纹图案和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


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


《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都在于它们能传达某种意义,任何形式都可以传达出远远超越出形式自身的意义。”中国传统纹饰正是这样一种超脱形式的艺术,其中饱含的深意,仍然有待国人细细品味。



✍️

下期中华千秋颂之文化放大镜,

你最想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互动~



中华千秋颂


《中华千秋颂》环形彩色浮雕壁画周长117米,高5米,采用了国内十五种天然彩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担任总设计。整幅壁画设计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主线,围绕"先秦的理性精神”“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近现代百年历史"为主题。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文化经典贯穿下来一气呵成,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从悠悠的远古一直到我们亲历的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



更多往期精彩,可点击:

再读动物纹饰,让你的“中国式审美”up up !

走进千年长卷,寻找关于“神奇动物”的纹饰密码

大风起兮云飞扬,走进云纹的前世今生

这些壁画中的细节,有千百种你想不到的美

从“北斗”到北斗,一部浓缩的华夏天文史

面对职场,且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这幅壁画里隐藏的“父亲节”元素,你都发现了吗?

酷暑难当,不如来点冷知识降降温?

没有手机,古人是如何分享“朋友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王大师

撰稿:胖小虎

校对:老张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