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千秋颂】走进千年长卷,寻找关于“神奇动物”的纹饰密码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

记录一切的就是图纹。



如果说中国纹饰艺术起源于几何图案,

那么它的辉煌一定是留给了动物纹样,

尤其是这些来自虚构的“神奇动物”。


从河图洛书中的神龟,到《山海经》中的400多个神怪畏兽,神龙、饕餮、凤凰等等这些未明真假的“神奇动物”就流传在各方传奇故事中,被寄予了各式各样的精神内涵,并在时代更替中不断吸收、更新,积攒文化能量。


上期文章,我们通过中华千秋颂中“云纹”这一传统纹饰,探究了民族的传统美学。拨开“云雾”之后,本期内容我们将继续展开中华千秋颂文化放大镜的旅程,走进古代文物器具中的“神奇动物园”,在壁画上捕捉那些“珍禽异兽”,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饕餮纹




饕餮(tāo tiè)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纹饰,是突出动物面部的抽象化图像,形态狰狞可怖,盛行于史前、商代和西周初期。



饕餮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想象而形成的一种神兽,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之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上周介绍过的利簋(guǐ),器物表面的大部分面积都是以兽面作装饰的。




中华千秋颂

利簋



簋是古代的盛食具,即现代的碗。利簋,又名“檀公簋”,形圆,侈口,鼓腹,双兽耳垂珥,方座圈足,是典型西周早期青铜器的风格。其中簋的两面和方座的四面各铸一突睛露牙的饕餮纹,狞厉森然而粗犷大气,这样是为了显示贵族的气势,圈足则饰有云雷纹。


利簋,西周

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兽面纹饰的应用广泛,人们不仅能在青铜器具上发现它的踪影,还能在瓷器、服饰等多种文明载体之中找到古人对饕餮这一神兽的崇拜。





中华千秋颂中的郑成功人物服饰细节


类似的兽面浮雕在中华千秋颂壁画上还有着多处体现,例如以上这些人物服饰细节,不知细心的你都发现了吗?


💡

纹饰小知识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它十分贪吃,最后把自己的身体都给吃掉了,只剩下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


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后人对饕餮形象中贪吃的部分加以夸张,苏东坡就曾写过一篇《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为饕餮这种怪兽增添了可爱,从此喜好美食的朋友也被称做“饕餮族”。







蟠虺纹




蟠虺(pán huǐ)纹,传统寓意纹样,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纹”,常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蟠虺纹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一般都作主纹应用;作为附饰应用时缩得很小,因此也有人认为是蚕纹。以下这件稀世文物曾侯乙编钟之上,就应用了大量的蟠虺纹。


曾侯乙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其上的浮雕纹饰,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图纹的珍贵历史材料之一。




中华千秋颂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曾侯乙编钟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无比精美。


曾侯乙编钟(局部),战国时期

出土于湖北随县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这类纹饰的流行其实与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采用印模方法有关。这种方法是在制作泥胎时,以设计好的单元图案模子连接压印而成。为了保证图形的周密完整,需要有精确的设计与计算。与此同时流行的还有波浪纹,也是一种很细密的花纹,实际是由蟠虺类的形象穿插组合而成,也是用压印法制造的。





龙纹




在原始社会中,龙的摹写原本是用以祭神的虚构动物,它们在宗教祭祀过程被赋予了神圣性,成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以及巫师联系天人的助手。后来,龙的形象被刻绘到祭祀礼器上,逐渐演化为龙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远古时代,龙就被先民视为神灵祥瑞,长期以来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经、史、子、集四大类书中记载了许多龙的传说和先贤古圣对龙的崇拜、敬畏。民间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可谓世代相传,龙的各种形象也以绘画、雕塑、铸刻等艺术形式大量地出现于岩画、陶瓷、玉器、骨木器、青铜器、丝帛等等之上。可以说龙的形象自古以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先人常常把龙铸刻到青铜器的颈、腹部位,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或者把它作为辅助纹饰装饰于器物的圈足上。以下这件战国时期出土的最高灯具十五连盏灯,更是当中的精品。




中华千秋颂

十五连盏灯


十五连盏灯的整体造型犹如一棵大树,主干矗立在镂空夔龙纹底座上,由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托起。四周伸出七节树枝,枝上托起15盏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自不同,便于安装,并可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目。架枝上塑有游动的夔龙、鸣叫的小鸟和顽皮嬉戏的群猴。树下站立赤膊短裳的鲜虞族家奴二人,正向树上抛食戏猴。底座上刻有铭文两处24字。


十五连盏灯,战国时期

出土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夔龙相传是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也有记载说是舜的二臣名,分别指乐官和谏官。底座的夔龙纹是在古钟鼎器物上所雕刻的一种装饰纹样,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十五连盏灯底座剖析图


在这样一棵“大树”上,人、猿、鸟和龙都被刻画得很小,然而正是这样,他们与树之间的悬殊比例恰恰造成了一种接天连地、浩渺无际的空间感。


地动仪上的浮龙雕饰


唐太宗服饰上的龙纹饰


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图纹之一,龙纹在时代变换中衍生出越来越多的种类,蟠龙、爬行龙、双头龙、角形龙、祖角龙等等与龙有关的纹饰层出不穷,丰富了古人的装饰世界,就连张衡的发明创作中也应用了龙的设计,更不用说人们熟知的龙袍了。





凤纹




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起源于中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在我国古代装饰纹样中,凤纹图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千百年来,人们用凤纹图案装饰美化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趣。



《尔雅·释鸟》中写道:“凤,其雌皇。”郭璞注曰:“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鱼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由此看,凤其实是由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动物融合而成的神物。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就把鸟纹图案描绘在各种彩陶上,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及至商周时期,凤纹取代了鸟纹,出现在青铜器上面,形态威仪。


到了元代,草原文化中的青花暗合了蒙古族对苍狼白鹿的图腾信仰——苍如蔚蓝苍天,白则意味纯洁良善。在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下,以蓝釉为主要观赏对象的青花瓷自此大肆兴盛,凤纹青花瓷也是当时常见的陶瓷制品之一,以下这件景德镇出品的青花凤纹扁壶尤为佳品。




中华千秋颂

青花凤纹扁壶



这件青花凤纹扁壶造型奇特,别具匠心。颈部小口而短,矮圈足,腹体扁圆,壶流塑成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用青花勾画的两翅垂至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仿佛凤鸟飞翔于花丛之中。


青花凤纹扁壶,元代

出土于北京市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壶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扁壶造型新颖独恃,匠师将天鸡壶和马蹬壶的造型合二为一,配上精美的青花纹饰,相互衬托,使其更增添几分艺术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元青花瓷珍品。


💡

纹饰小知识


与“龙纹”相对应地,“凤纹”常应用在古代皇后、贵族女子的衣饰之上。在日常语境中与“凤”有关的成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是“凤冠霞帔”了。


这一成语出自元代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这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凤纹装饰”的重视及喜爱。




与龙一样,凤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洗礼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虽经过不同时代的演变,崇拜凤的观念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意识形态。




从几何纹到动物纹,青铜器纹饰经历了早期、商代、西周相当长时间的演变,纹饰与器形在不同时期也有重叠关系。到了战国时期,纹饰的变化更体现在:场面更为广阔,画面更加复杂,叙事更为庞大。其中反映的历史,值得人们深思。


游历于中华千秋颂历史长卷上,这些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神奇动物”纹饰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们不仅代表着先人宗教信仰的变迁,更是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符号,虽未真实存在过,但却为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无穷的趣味,解开了许多传统装饰艺术密码。


顺着这些纹饰和器物,我们拾起时光碎片,逆流而上,看见了华夏五千年的宗源。在这里,所有的艺术和文化,成了一条流动的线,将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串联起来。



✍️

下期中华千秋颂之“文化放大镜”

你最想赏析哪一种传统纹饰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互动



中华千秋颂


《中华千秋颂》环形彩色浮雕壁画周长117米,高5米,采用了国内十五种天然彩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教授担任总设计。整幅壁画设计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主线,围绕"先秦的理性精神”“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近现代百年历史"为主题。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文化经典贯穿下来一气呵成,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从悠悠的远古一直到我们亲历的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



更多往期精彩,可点击:

大风起兮云飞扬,走进云纹的前世今生

这些壁画中的细节,有千百种你想不到的美

从“北斗”到北斗,一部浓缩的华夏天文史

面对职场,且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这幅壁画里隐藏的“父亲节”元素,你都发现了吗?

酷暑难当,不如来点冷知识降降温?

没有手机,古人是如何分享“朋友圈”?

“不会吧?这档流传千年的'选秀节目'还有人没看过?”

《清平乐》中领先世界的宋朝美学,在这里也能看得到?

奔赴前线,这样的事他们已经做了上千年了......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监制:昭一

责编:丝雨

撰稿:Constance

校对:小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