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幼儿园里的“宅童”
2018.4.8 周日
关键词:宅童
全文字数:4476
阅读时间:14分钟
趣
自然
灵性
味
在“被塑化”的时代里,城市儿童的生活变得与他们的父辈大不相同,最大的区别是长期脱离大自然。于是,这些“自然缺失症的儿童”有了一个新的称谓——“宅童”。
在城市中,大部分幼儿园的户外场地都是硬质化的,孩子们在自然中缺乏探索的机会和条件,他们“被迫”长时间在室内活动。回到家中,又因为条件的限制,无法在自然中完成探索,成为了“宅童”。
连续四年了,我都会在清明之后,搬回位于昌平十三陵的一个乡村院落居住,播种、施肥、收获,直到立冬,再搬回城市居住。
我并不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但不知为何,却对土地以及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格外迷恋。
我迷恋那个土地被雨水打湿后散发出的特殊香味,也格外喜欢土地上生长出的植物的特殊颜色。
最喜欢的是夜晚,黑夜包裹起白天的燥气,星空像一块巨大的毯子,沉沉地压了下来,让人沉睡过去……
小院的生活
大约是两年前,我坐在院子中央,看“一席”的一段视频。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俞孔坚在阐释他的“大脚革命”的观点。
👇👇👇
俞孔坚 大脚革命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把乡下姑娘当作是土和丑的,只有是裹了脚才被认为是美的。比如这两个姑娘的形象截然相反,一个脸很黑,脚很大,身体很结实健壮,另一个脸很白,脚很小,三寸金莲,我们一直认为后一个是典型的中国美女,腰不能站直,直了就不雅了。
中国古代对脚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三寸叫金莲,四寸叫银莲,五寸叫铁莲,再大就嫁不出去了,只能劳动,只能在乡下干活了。所以在中国,大家认为西施是最美的。西施走路弯腰,是因为她有病,后来有人研究她是得了心脏病,我们怎么会把一个病态的人看成是美,而把一个健康的能干活的大脚看成是丑的呢?
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美是少数城市人定义的。少数城市贵族为了有别于乡巴佬,为了有别于乡下人,定义了所谓的美和品位,他的手段就是把正常的人变为不正常的人,把健康的人变为不健康的人,把能干活的人变为不事生产的人,这是我们对待人的审美观。
大家也许会庆幸我们现在不裹脚了,为什么一百年前中国人这么傻,要把脚裹起来?也许一百年之后的人会说,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傻,因为我们还在裹脚,我们的审美观仍然是小脚的审美观,我们的价值观仍然是小脚的价值观。
你们看看我们的城市,再看看我们乡下的田园。丰产的稻田,稻田种的是稻子,丰产而美丽。但是我们不认为它是美的,到了城里以后,我们把这样的田平掉了,种上了光鲜的草坪,灌溉施肥,一平米草坪每年要灌一吨的水才能把它养活,我们认为这是美的。
再看看我们乡下的田园,果实累累的桃子、梅子、梨子,但我们认为那是乡下的,一到城里我们都连根拔掉了。公园里种的都是这些树,都只开花不结果,我们不让它结果子,这些桃树的生殖器官变成了重瓣的花朵。
我们的鱼也是这样。我们农民养的鱼不是美的,河里的鱼不是美的。我们家里养的鱼都是中国特产的金鱼。金鱼实际上是最丑的,头是畸形的,腰是畸形的,尾巴是没有力气的,所以这个鱼如果放到黄浦江里,明天就死了。
我们对待土地、对待江河也是如此,用的是小脚这种畸形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当时,这篇推送我读了好几遍。因为这和我内心的声音太一致了。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反思,我们该怎样对待孩子的童年?
今天一早,有人推给了我一张名片,是一个国内非常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很喜欢我们提出的“给童年留白”的教育理念,想来看看我们的花花草草幼儿园。 忽然意识到,很多真正关心教育的人,和我们一样也特别关心幼儿园的自然环境。
我想,一个机构只有将儿童、自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放在一个更宽广的体系中去思考,才有可能解决在“自然缺失症”影响的大环境下重建孩子与自然的连接。
没有孩子会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如果他们在大自然里表现出漠然的情绪,那一定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扭曲。
今天,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最大的悲哀是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
清明过后,花草园花草茂盛,将迎来最美的景象。很多同行也一定想知道,花草园是如何在都市为儿童建造了一个自然的、真实的、“有童话感”的幼儿园的。今天,我们就专门介绍一下花草园的自然环境以及背后的一些思考。
二三十年前,我们的童年没有色彩斑斓的塑料情景玩具,却能爬树、玩沙、捞鱼、摸虾;没有在天文馆坐过模拟太空飞船,却能在夜晚数星星、看月亮;没有电脑可以冲浪游戏,却有蛐蛐、蝴蝶、萤火虫……如今,我们的孩子呢?
好在还有像我们这样的以“自然主义”见长的幼儿园!
“喧闹的北京亚运村地区,有一所幼儿园。它坐落在马路的西面,走过的人如果不留意观察,很难发现这里有一所幼儿园。大门的墙面是素净的大理石,黑色铁栅栏门上一年四季随季节变换着花饰,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是,它就这样隐藏于闹市里。”
@ 花草园鸟瞰图,很绿很自然
“走进大门会发现,与门外的车水马龙和喧嚣截然不同,园内安静雅致,如果没有操场西面那座大滑梯,这里更像是一个居家庭院。进门处,黄色、红色的凤仙花和紫红色的三角梅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组成了一个花坛。
每个季节,这个区域都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葡萄长廊正对着大门入口处,秋季,廊架上会结满葡萄。开学不久,孩子们就会迎来葡萄采摘的日子。紧挨着葡萄长廊的是一个小池塘,小池塘里住着小鱼和乌龟。乌龟常常会爬到石头上晒太阳,小鱼在水中自由畅快地游着。池塘上有个小小的喷泉,喷泉的水声让园子一下子灵动起来。
园子北边的角落,有个倚着大树而建的树屋。站在树屋上,会看到蜿蜒在几棵大树之间的绳索长廊,它连接着三个形态各异的小树屋。穿行过池塘,走过一段红砖铺设的游戏场地,有个石磨景观,石磨的孔里流淌出水花。石磨贴着围墙的一侧种着竹子,旁边有一截长着木耳的枯树干。”
——来自给《童年留白》一书 P4-5
丈量树屋
石磨景观
葡萄架下
孩子们会在大自然中开展
各种学习与游戏活动
我想,幼儿园应该是一个真正让孩子们可以自由成长的“伊甸园“和“花草园”。它应该具有一种可探究的自然气质,或许,还可以带有一丝神秘色彩,让他(她)们在这里认识自然,产生惊异,满足好奇心,并主动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
“穿过进门处的木栈道,就会看到幼儿园的操场。操场铺着裸露的青砖。下过雨后,青砖的颜色会变深,显得格外稳重。
操场的一面是七棵茂密的泡桐树,春天里,紫色的泡桐花总是撒落一地,孩子们总是欣喜地吸吮着花蕊里的花蜜。
操场的另一面是三层的教学楼,墙面爬满了爬山虎。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红了,更显秋意浓烈。
操场东面有一组木格栅,上面爬满了金银花,每到春天会散发出奇异的香味。和金银花相连的是一片竹林,四季都保持着青翠。园内操场旁的大树上,鸟儿在筑巢。每到夏天,孩子们会给小鸟制作鸟窝,然后认真地将它们挂到树上去。”
——来自给《童年留白》一书 P5-6
__
___
_____
泡桐树&木栈道上
丛林学习&画花墙
____
______
________
孩子们会在大自然中开展
各种学习与游戏活动
我们从不刻意要求孩子在自然里学到什么。因为我们相信,孩子们身上依然保留着很强的“自然性”,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融入环境、并很快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对于孩子们来说,泥土的芳香是诱人的。幼儿园怎么能少了沙土石呢?大树屋下面,有个不大不小的挖土池。孩子们在那里挖掘、填埋、修建,潮湿的泥土给孩子们提供了另一种生命的能量。
大滑梯的旁边,有个三池相连的沙坑,分别装着干沙、半干沙与湿沙。沙坑旁的小石屋,存放着孩子们挖沙的工具。在沙坑游戏的时候,他们会赤足站在沙子里,挥舞着工具,专注地游戏。
院子里一共有二十六棵大树,每棵大树的下面,都有用泥土或石头围拢成的一个直径八十厘米或者更大一些的圆圈。这个圈圈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树耳,它好像是树的耳朵,倾听着大树的诉求与呼唤。树耳上的石头被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装点成了他们喜欢的样子。”
——来自给《童年留白》一书 P6-7
沙地游戏
树耳游戏
运“沙子”
树耳做画
孩子们会在大自然中开展
各种各样的学习与游戏活动
当他们的生命中有更多的自然元素植入的时候,生命的能量会得到提升。在城市生活当中,当他们身处自然物种充沛的地方,也会变得更加平和与友善。
“主楼西侧的墙下院子,隐藏着一个被爬山虎掩映的玻璃小房子,那是孩子们的户外盥洗池。秋天的时候,孩子们能透过玻璃看到红色叶子稀疏的影子。教学楼后面有一个木屋游戏台。雨天,孩子们喜欢站在屋檐下,一边用手感受雨水流下的速度,一边倾听着雨敲击在篷布上发出的响声。”
——来自给《童年留白》一书 P7-8
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尽情玩耍、学习、工作
孩子们会在大自然中开展
各种各样的学习与游戏活动
当孩子们在自然中回到丰富的感官世界的时候,他们的心灵会打开。我们也会发现,和他们在一起,不仅是在体会自然,也是在共同创造自然。更奇妙的是,这一切的实现,就在我们共同工作、生活、玩耍的地方。
“顺着教学楼的楼梯一路向上,屋顶的大花园赫然出现在眼前。冬季,这里的阳光最充足,孩子们可以在上面追逐、游戏。
春天播种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播撒在木格子的“一米菜园”里。
夏天,这里清风徐徐,孩子们扎好稻草人,不间断地给庄稼浇水、施肥,期待着收获。
秋天,这里是晾晒苹果、柿子、萝卜干的好地方,孩子们可以吃到自己晾晒的苹果干、柿饼,也能品尝到美味的萝卜干。下雨的时候,屋顶花园的雨水不会白白流走,雨水顺着管道流入楼下小池塘旁的雨水收集池,被用来浇花和养鱼。”
——来自给《童年留白》一书 P8-9
屋顶花园一角
屋顶花园上的观察
孩子们会在大自然中开展
各种各样的学习与游戏活动
我们塑造了环境,而环境反过来也塑造了儿童成长。作为成人,也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出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并且能够让他们自由、健康成长的环境。毫无疑问,这个环境就应该存在于幼儿园里幼儿的日常生活空间中。
雨水花园位于主楼侧边,就是利用屋顶的雨水收集器,在地面建一个循环水系,营造出旱地里的小湿地感觉。
夏天,每个人都渴望和水有亲密的接触。幼儿园的小池塘里虽然充满了一池子水,因为有鱼,孩子们不能恣意地玩水。我们就给孩子们建一条河,让孩子们能够尽情地在水面上嬉戏。
行走在小溪里,感受石头与脚底触碰的亲密感;溅起水花,在太阳底下能看到彩虹;让花瓣在小溪上飘荡,让小溪也充满花香;跨在小溪上,玩骑大马的游戏;研究雨水花园的水系循环系统,每一个点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机会......一个雨水花园,是孩子们拥抱自然,发现灵性的好地方。
雨水花园
名师视角
人是“自然之子”。作为自然的孩子,孩子们更需保留那份原有的纯真与美好。大自然作为人类生活的栖息地,给人类提供了无数的美好遐想,而孩子们和自然的互动更是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卷。
在幼儿园里,我们一直鼓励教师带孩子们到户外去做任何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奔跑、晒太阳、看小鱼游水、读书、说悄悄话、捉迷藏,甚至可以在户外的大树下进餐。
我们发现,在自然中,无须借助任何教育手段,孩子们就能展开自主的学习。一只小小的毛毛虫可以引发孩子们关于“蜕变”的讨论,一场小雨可以激发他们开展对“好与坏”认识的辩论大赛,一片落叶则引起了关于“生命轮回”的思考……而教师们需要做的只是倾听、接纳、认同与共同体验。当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与节奏自然地学习时,他们内在的生命是绽放与自由的,这无疑是一个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条件。
对于儿童来说,自然不仅是构成教育的元素,更是他们未来获得幸福感的源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感受着“天地之气”的变化,也因此拥有了灵性的翅膀。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都要学会和自然对话,因为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下,有很多在自然中无所适从的孩子,他们面对自然游戏、户外探索、夏夜星空、月光下的山峦,都显得毫无兴趣,但对手机游戏却一直念念不忘。有人管这些畏惧泥土的孩子叫“塑料儿童”。作为专业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将更多的“塑料儿童”拉回到自然的环境中,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编辑 | 朱梅画老师
日期 | 2018年4月8日
推荐阅读
2018年3月30日
2018年3月23日
2018年3月16日
展现胡华园长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书籍
《给童年“留白”》
可选择购买阅读
⏬当当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0719898.html
⏬天猫网址(可提供发票)
http://www.dwz.cn/7EWiHU
⏬花草园微店网址(无发票)
https://weidian.com/s/980441603?ifr=shopdetail&wfr=c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微店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