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pen Call】陪跑计划:创作之路不再孤单|北京

三影堂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23-11-29



2023“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征集

2021年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在北京空间 3.0 space 正式启动“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项目。该项目联合多位国内外资深艺术家、策展人、学者,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瓶颈或希望迈上职业艺术家道路且有潜力的青年创作者们,给予全年系统性的启发和帮助。2022年已经成功入围了13位创作者。


该项目将以公开报名的方式,经过初选和复选,每位申请者将与2位导师展开全年密切交流与合作。创作周期中,2位导师将为申请者提供总计12次一对一线上或线下的悉心指导。一年创作周期结束后,申请者将在三影堂(北京)3.0 space 举办个展。





2023年“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导师阵容

艺术家导师(按姓名首字母排序)蔡东东、高波、刘勃麟、刘鼎、荣荣&映里、塔可、陶辉、姚璐、邢丹文
策展人导师(按姓名首字母排序):董冰峰、海杰、何伊宁、卢迎华、鲁小本、沈宸、施瀚涛、郑梓煜、朱炯


征集时间&参与方式

1、申请日期:即日起至2023年9月20日(申请者将在投稿后两周内收到回复)


2、查看文末点击链接下载并填写申请表和项目计划书。


3、“陪跑计划”申请资料文件大小不超过50MB(包含:申请表、个人简历、项目计划书、作品集等其他过往创作&展览等参考资料,视频请以链接形式发送。


4、申请材料请发送至邮箱hujiawen@threeshadows.cn,标题请注明:【2023陪跑计划-姓名-期待合作导师】


申请条件

1、不限国籍,面向热爱艺术、有独立创想且希望有更深造诣的创作者们。2、创作项目需基于摄影,影像为核心的视觉艺术作品。


项目全年流程

1、资料提交与初步审核

2、导师复审

3、入围邮件确认

4、全年2位导师12次交流

5、陪跑艺术家学习小组交流会

6、师专题授课

7、三影堂3.0space个展呈现



申请者将获得

1 、个人创作瓶颈期突破;

2、与国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导师一对一全年深入交流;

3、三影堂与合作媒体等宣传支持;

4、个展、专访、对谈等学术支持;

5、专业美术馆级别的基础设备、布撤展人员支持;

6、作品输出装裱、展览落地的专业指导

7、摄影作品收藏的专业建议;





导师介绍艺术家导师阵容(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蔡东东
蔡东东1978年出生于甘肃天水,2002年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他以摄影、装置、视频作为主要创作媒介,瞄准摄影背后复杂的文化问题,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把“摄影”带入了图像史或制图史的问题场域,讨论有关呈现的呈现、有关观看的权力等问题。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柏林。他曾获得过意大利特尔纳当代艺术奖一等奖,2018年《纽约时报》报道展露摄影创作新方向的8位艺术家之一。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TOP20。2021年出版摄影书《生活史》,2022年出版摄影书《左右》。他曾参加了不同美术馆以及艺术机构的展览,其中包括:德国哥斯拉尔美术馆(2021,哥斯拉尔);德国国家摄影博物馆(2017,柏林);瑞士pully美术馆(2017,瑞士);泰康空间(2016,北京);德国波茨坦艺术空间(2016,柏林);民生美术馆(2016,上海);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5,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北京);越后妻有三年展(2015,日本新泻);德国弗柯望博物馆(2015,德国埃森);佩斯北京空间(2014,北京);何香凝美术馆(2014,深圳);欧洲时报文化中心(2014,维也纳);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中心(2014,美国);中国美术馆(2011,北京);UNIDEE基金会(2011,意大利都灵);广东美术馆(2005,广州)等。

上下滑动文本


高波
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和巴黎, 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成为中国最早在“圆明园画家村”的独立艺术家。曾获“1989全国彩色摄影大奖赛”一等奖(哈苏相机奖)、1989年第一届法国佩尔尼昂“VISA”国际摄影节一等奖(金眼睛奖)、德国“1998世界最美的书奖”和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他的作品受邀在国内及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瑞典、美国、巴西、英国、日本和韩国举办展览。作品被博物馆、艺术机构及私人广泛收藏。2017年他在法国巴黎的欧洲摄影博物馆举办了个人回顾展 “GAO BO 高波 | 谨献 Les OFFRANDES”。作品回顾展同名文献画册,获中国摄影图书榜“2016年度原创图书”奖。2018 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从FRESNOY到CITÉ DES ARTS——高波艺术季》。


2014-2016 拉丁美洲当代摄影大师班特聘导师 the Master Latinoamericano de Fotografía Contemporánea, Centro de la Imagen,秘鲁利马。2018 墨西哥瓦哈卡CaSa当代艺术基金会当代摄影大师班特聘导师。2017至2018年特聘教授执教于 Le Fresnoy 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院。2020年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自2011年高波第一次提出“裸思主义Laostism” 艺术哲学和美学概念,并贯穿在他的“整体艺术”创作中。三十多年来,高波的作品不断的游离在影像及影像装置,综合材料和现场艺术的边界之间。


上下滑动文本)


 刘勃麟
刘勃麟1973年生于中国山东,现驻北京。于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在媒体界,刘勃麟以“隐形人”被人熟知。他在艺术实践中讨论祖国的社会问题,最为显著的体现就是在他的“伪装”艺术装置中。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比如表演、摄影,刘勃麟以在争论和批判的环境中消失来解析个体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他的作品《都市迷藏》系列被展览在世界无数博物馆中。被他具有力量的视觉信息所启发,很多艺术家和机构,比如卢浮宫,时尚芭莎杂志,蓬皮杜中心,Ruinart,蒙口,Fred,雷诺,JR, Carlos Cruz-Diez, Jon Bon Jovi ,Kenny Scharf等邀请刘勃麟为他们的创意项目合作。


2013年,刘勃麟在加州长滩进行了TED演讲。2015年,刘勃麟被联合国选为艺术家为The Global Goals创作一副作品来传达17个目标,其中包括结束贫穷、鼓励持续发展以及打倒不公正。在这个作品中,他把自己隐藏在来自全世界的193的国家的国旗中。在2016年,他参与了Annie Leibovitz 和 Moncler的2017年春夏季Campaign。

(上下滑动文本)


荣荣&映里
中国摄影艺术家荣荣与日本摄影艺术家映里(inri)自2000年开始合作。他们的摄影作品在展现两人共同创造的独特、感性世界外,也表达了对传统手工照片和暗房技术进行持续探索及拓展的坚持。荣荣&映里备受关注的作品,如《富士山》、《自然》、《六里屯》和《妻有物语》等,将人与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题,也是对从死亡和废墟到重生和超越的视觉叙事的充满诗意的沉思。


2007年,荣荣&映里在北京草场地国际艺术区创办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这是中国第一个由艺术家自资创立的摄影艺术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开放互动的国际性交流平台。2008年起,荣荣&映里启动了“三影堂摄影奖(TSPA)”活动,旨在鼓励并挖掘中国最具潜力的摄影艺术家。2010年,他们与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Les Rencontres d'Arles) 合作,在2010至2012年间连续举办了三届“阿尔勒在北京-草场地摄影季”。2015年,随着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的成立,他们在厦门市集美区启动一年一度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6年,世界摄影组织为荣荣&映里颁发索尼世界摄影奖“摄影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他们的艺术创作和对亚洲摄影界的贡献。


(上下滑动文本)


刘鼎

刘鼎现居北京,是艺术家和策展人。他的观念性艺术创作与策展实践对中国当代历史与现实进行多角度的描摹,以思想史为纲,关切人的存在,充满人文主义内涵。自2022年起,他出任第八届横滨三年展(2024年开幕)的艺术总监。


刘鼎曾参加过第二届银川双年展、第14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第八届亚太三年展、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第三届新奥尔良双年展、第八届台北双年展、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第四届首尔媒体双年展等重要展览,并于2009年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他的作品也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美术馆中广泛展出。


塔可
1984 年出生于青岛,曾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与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塔可的作品基本都是从传统文本出发,关注遗迹探寻与记忆重塑。
近期的展览包括: 2020 年法国瑞米耶日修道院“东流不作西归水——摄影师的中国河流观察”展览/ 北京中间美术馆“忍不住转身”展览;2018 年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山的艺术: 透过中国摄影师的镜头”展览;2017 年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中国当代摄影40年——三影堂10周年特展”;2016 年美国纽约前波画廊“碑录——黄易计划”;2015 年美国皮茨菲尔德波克夏美术馆“永恒存在: 艺术和东亚”展览;2014 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册页艺术展”/ 澳大利亚悉尼“第十九届悉尼双年展”。2013 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杜尚与/或/在中国”展览。
塔可的作品被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与机构收藏。


(上下滑动文本)


邢丹文

邢丹文是一位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参与者,也是最早就运用摄影的艺术家之一,她通过照相机观察与挑战中国的社会问题、人性、女性身份及有关出生于60年代的人。她的艺术实践丰富多样,运用摄影、视频和多媒体装置等媒介,探讨文化情节之间的断层、传统与全球化之间的冲突、发展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和人的困境。事实与虚构、真实与幻想,常常在她的作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作品在国内外众多的美术馆和国际性双年展、三年展上展出,并被众多的美术馆收藏。作为一名活跃于国内外当代艺术舞台上的艺术家,其作品广泛地被国内外众多优秀的学术性杂志出版及艺术评论人反复提及,成为当今国际艺术界的学术话题之一,被编入多本重要的国际书籍,包括Phaidon《伟大的女性艺术家》、Thame&Hudson《世界女性摄影师历史》等等。


姚璐
 

姚璐 1967年生于北京

1987-1991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学士学位1991-1998   《中国国土资源报》编辑、记者1998-2000中央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摄影艺术研究生班, 获昆士兰艺术学院视觉艺术硕士学位2019年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版画专业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2000- 今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年 姚璐个人影像展   萨班哲大学 展览馆 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2013年 姚璐个人影像展   海沃德美术馆 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
2011年《姚璐景观》—姚璐个人影像展  伊斯坦布尔现代艺术博物馆 土耳其2009年《姚璐新景观》 BRUCE SILVERSTEIN画廊 纽约 美国2008年《遮蔽与重构─新山水》姚璐个人影像展 百年印象画廊 北京 中国 群展2022年    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  四川 成都2021年    釜山国际摄影节  釜山 韩国2019年   《借山描景》当代摄影展  广州当代美术馆2018年 《传统是一种发明》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教师作品展英国 伦敦 英国伦敦王子传统艺术学院《逆光》中国当代风景摄影展 中国 成都《山艺术》中国摄影家的镜像 美国 纽约 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2017年 《面向东方——6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展暨瑞典艺术家邀请展》瑞典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及北京人美美术馆 2016年  《時代的跨度:中國當代影像與北宋時期審美思潮的回望》香港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15年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特别邀请展  中国 重庆 长江美术馆 “执像”中国当代摄影展     中国 广州 红砖厂美术馆2014年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再造奇遇——中国当代摄影十周年特别展)中国 广东 连州AIPAD摄影展览   美国 纽约《中国当代摄影图录——姚璐》2017年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上下滑动文本)            

陶辉

陶辉,1987年出生于重庆云阳,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虽然毕业于油画系,但陶辉的作品以影像和装置艺术为主,从个人记忆、视觉经验和大众文化中积累素材,通过提炼与改造形成崭新的叙事模式和影像风格。陶辉从社会身份、性别地位、种族问题和文化危机等问题入手,以荒诞、吊诡、夸张的场景搭建,充满隐喻和错位感的人物设置,呈现出当代人的集体经验,带动观者正视自身的文化历史、生存现状和社会身份。


他曾于2008年获得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档案特殊奖”,并在2015年荣获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2015年陶辉在SESC巴西录像艺术节“南部全景”单元上获得特奖,又于2017年先后入选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和KINO DER KUNST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2019年,他入围首届由香港M+展亭成立的希克奖。他曾在OCAT西安馆和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个展。他的作品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展出与放映,其中包括: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波利尼亚诺 Pino Pascali基金会美术馆、莱比锡当代艺术博物馆、里斯本贝拉多收藏美术馆、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圣保罗SESC巴西录像艺术节、台北凤甲美术馆、京都艺术中心、韩国国立亚洲文化殿堂(ACC)、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第四届温哥华双年展、北京红砖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第11届上海双年展、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

(上下滑动文本)
策展人导师阵容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董冰峰现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总监,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2005至今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和北京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同时他也担任多个艺术机构、艺术理论丛书和影展的学术委员、主编与国际评委。董冰峰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3)、“《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5)和亚洲 艺术文献库“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驻留奖”(2017)。董冰峰的研究领域包 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
海杰

海杰,从事独立策展和影像批评,青岛电影学院摄影艺术与技术系学科带头人,燕京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受邀担任2011、2013 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推荐委员会委员;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评委;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学术主持;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摄影组初评委;第三届成都纵目摄影双年展学术主持;2016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提名人;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评委;第六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终评评委;瑞士Vontobel Art Collection“新凝视”奖(A New Gaze)亚洲区提名人;2019第11届三影堂摄影奖评委;2019首届金熊猫摄影奖评委;2019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评委;2019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奖”评委;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评委;2021丽水摄影节评委;2022“青年艺术100”评委;2022三影堂“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导师;2022青年艺术100“展览主理人计划”策展导师等国内外多个重要影展的评委及学术委员。



何伊宁
何伊宁(b.1986)是一位活跃在全球影像艺术领域的研究者与策展人。在策展方面,她擅长挖掘当下全球具有挑战性的视觉艺术实践,并将其编织在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视野下。她曾在中国和欧洲策划过的主题展览包括:“图汇未来”、“想像中国”、“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记忆寓所”、“港口与影像”、“混合的公共性与私密性”与 “虚构叙事的转向”等。她是OCAT研究中心第一届”2018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优胜者,并凭借该研究项目的终展”记忆寓所”获得第十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提名奖。 在策展的同时,她作为一位摄影史和影像文化的研究者,她所参与撰写的专著、编著和合集包括《记忆寓所》《世界女性摄影史》《劳特里奇摄影与视觉研究导论》《英国摄影教室》及《港口与影像》系列等;译著有《摄影与旅行》《艺术与摄影》(待出版)、《做书的艺术家》(待出版)等数十种;其文章先后发表于国内外几十种艺术、摄影与视觉文化杂志、期刊与报纸,包括FOAM Magazine, Aperture Photobook Review, Photographies, IMA, ArtForum中文网,《艺术世界》《中国摄影》杂志等等。 在过去的十年间,她积极参与在全球摄影艺术的第一现场,曾先后担任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青年艺术100、意大利Photo Vague、瑞士A New Gaze、韩国Reference Asia Awards、Top 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英国FORMAT国际摄影节公开奖、三影堂摄影奖等国内外摄影及艺术奖项的评委和提名人。

(上下滑动文本)


卢迎华艺术史学者、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于2020年获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她曾于2012至2015年间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年担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3年获得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是2017年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2013年至今,她与艺术家刘鼎持续开展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的研究,对叙述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角和方法论进行重新评估。 卢迎华曾担任全球艺术界多个重要奖项的评委:包括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2年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的未来世代艺术奖,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菲律宾国家馆评委,2019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与Rolex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2020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季发现奖与2021年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奖等。2019年至2022,她一直担任东京当代艺术奖评委。


(上下滑动文本)


鲁小本Ruben Lundgren1983年生于荷兰,摄影师、策展人鲁小本现驻北京,2005年毕业于乌得勒支艺术学院,在中央美术学院完成硕士学位后不久便移居中国。他在概念摄影二人组WassinkLundgren期间名声大噪,并出版了《空瓶子》(2007年)和《东京东京》(2010年)摄影集。2013年,FOAM摄影博物馆为两位摄影师举办了回顾展。鲁小本目前是荷兰人民报的摄影师,也是一位中国摄影的独立策展人。他曾与马丁·帕尔合作编辑《中国摄影书集》(2015年),与蒂莫西·普鲁斯共同出版了中国乡土美食摄影集《菜单》(2018年)。
更多信息:www.rubenlundgren.com
沈宸策展人,工作生活于北京,现任职于空白空间。曾担任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提名及策展人,马格南基金会Abigail Cohen奖学金提名人,卡塞尔摄影书节年度摄影书奖提名人,瑞士Vontebel艺术基金奖项提名人等。其策展项目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2019年度“青策计划”大奖。

施瀚涛
施瀚涛,独立策展人及写作者。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政策研究"硕士。多伦现代美术馆中国影像艺术年鉴项目执行总监。曾任第12届上海双年展项目总协调,以及在爱普生影艺坊、上海外滩美术馆、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瑞象馆及“上海种子”等机构工作,长期从事艺术展览及公共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近年部分策展经历包括《上海祭忆1980s》、《听我说:中瑞摄影新叙事》、《上海之像1990s》、《公园》、《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作为替代性艺术实践的自印本》等。曾担任荷兰阿姆斯特丹FOAM摄影中心的Paul Huf摄影天才奖评委(2017),瑞士温特图尔摄影博物馆Plat(t)form 15评审员(2015)等。已发表数十万字的当代艺术、摄影以及艺术体制相关主题的写作和翻译。编撰有《身体-性别-摄影》,《摄影的多元化空间》;其他文字散见于《摄影-社会-空间》、《上海-影像-都市》等文集,及《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书城》、《艺术当代》、《艺术世界》等刊物。

朱炯

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

朱炯从事摄影高等教育二十余年,主要担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中外摄影史》、《纪实摄影》、《摄影写作》、《影像艺术策展研究与实践》。

朱炯在教学的同时长期从事摄影创作、评论、艺术策展和影像文化研究工作。她已在摄影各大专业报刊、媒体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其论文被收录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会论文集》、《中国摄影批评选集》中。朱炯的摄影代表作品为《西北望》、《旅程》、《城事》系列,曾经在中、法两国举办个展,参加过中国平遥摄影节、法国巴黎蒙巴纳斯美术馆等联合展览。作为策展人,十余年来朱炯在中国重要的摄影节平遥、连州、上海、大理、丽水等成功地策划摄影艺术展。2015年荣获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策展人”评委会提名奖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飞马杯”优秀策展人。2017年荣获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策展人奖。2019年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朱炯在中国美术馆策展美国著名摄影师保罗·卡普尼格罗、迪尔曼·克瑞恩的展览,以及韩国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向世界展现中国当代摄影的价值。


郑梓煜

郑梓煜博士现任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兼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展研究员、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学术委员,曾任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高级编辑。他长期聚焦于视觉传播研究、艺术批评写作、当代摄影研究及策展,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画刊》等学术期刊,出版有《Magnum China》(Thames & Hudson)《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中信出版集团)。


他曾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策展人、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委、第一届1839摄影奖评委。曾获第七届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中国优秀摄影策展人飞马奖(提名),曾被评为中国十佳图片编辑、两届广东省年度最佳图片编辑,入选2022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


作为策展人,他的核心工作是在当代艺术情境中探寻摄影与其他媒介的复杂纠葛,主要策展包括《再影像:光的实验场》(湖北美术馆,联合策展)、《非常日常:2020春夏的影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马格南手稿:摄影经典的诞生》(深圳大学美术馆)、《图像之间:摄影与绘画的纠缠》(岭南美术馆,联合策展)、《二手卧游:李舜个展》、《诗、镜子与招魂术:马良个展》(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蒋鹏奕个展:我的生命贯穿好几个忧郁的月份而活跃地发出火花》《光的尽头奇象丛生》(谢画廊)、《逝者如斯:长江三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影像考察》(上海零时艺术中心、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殊途:从广东出发》(艺术广东)、《历史的底稿》(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后遗症》(大理国际影会)。


(上下滑动文本)



3.0 space 空间

2021年“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入围
专访Vol.1-白里专访Vol.2-王婧懿专访Vol.3-M青年电影小组专访Vol.4-王屿星专访Vol.5-忻力专访Vol.6-艾阔专访Vol.7-吴心竹专访Vol.8-蛊师专访Vol.9-胡雅静&Michael Cheung【官宣】艾阔获得首届三影堂“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奖学金
2021年“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个展
【展讯】“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艾阔个展——塞壬的腰线|北京

        【展讯】“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王婧懿个展——一切与一点|北京

【展讯】“青年艺术家陪跑计划”白林个展——乌鸦喝水|北京



项目计划书小贴士
什么是项目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需要阐明你所要研究的方向,不需要写的十分详细具体, 但⼀定不能宽泛。 其主要是为了展现你⾃身所具备的知识背景、逻辑能力、学术写作功底、批判性思维、调研能⼒等综合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向外界表明你有一个有价值的课题,你也有能⼒和规划来完成它。 同时,这篇计划书也可以在⼀定程度上帮助你梳理思路,让你不断发掘⾃身,保持思考。就像个⼈陈述⼀样,这也是你⾃己思维的展现,所以每个人的都是不⼀样的,要写出⾃己的个性。

 

其核心的内容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部分: 

 

1、翔实的个人背景及过往的创作经历介绍;2、接下来计划研究的课题是什么,你的研究⽬的是什么?3、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4、你将要怎么研究这个课题(前期调研的过程);5、如果这是⼀个新项⽬,你准备如何开展和展览创作?

项目答疑
Q:成功入围后,创作和展览周期有多长? A:一经入围,申请者可即刻启动项目创作,周期不超过一年。个展时间为20天。2023年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23年9月5日。

 

Q:我可以自由选择导师吗?A:每位申请者将自由选择两位导师,同时导师也将进行反向选择。指导期结束后申请者可与导师继续保持交流。

 

Q:确定导师后如何授课?A:申请者可与三影堂及导师商讨授课形式,时间及地点,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Q:申请者限定为个人吗?可以是团体吗?A:本项目欢迎个人或艺术家组合的申请,艺术组合人数不超过3人。

 

Q:展览的形式有限制吗?A:作为一个实验性的空间,我们尊重每位申请者对于艺术的个性表达。展出形式不限,但我们希望您的创作以影像艺术为核心。

 

Q:为期一年的创作周期中,入围者可以享有哪些美术馆资源?A:申请者同时可以享受三影堂藏书、展览、讲座、工坊等丰富的美术馆资源,三影堂将协助申请者举办个展、对谈等系列活动。

 

Q:参与项目需要费用吗?A:申请者需要承担一定费用,具体将在入选邮件中说明。申请者可尝试向学校、基金会、政府申请资金补助,以减轻项目负担。

 

Q:其他问请垂询A:欢迎发送相关问题至邮箱hujiawen@threeshadows.cn


合作伙伴(排名不分先后)


            


     






                                 


【三影堂教育计划】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主要部门之一,以北京和厦门摄影美术馆为教学与实践基地,将摄影视为一种广泛而独立的艺术形式,并面向不同学习阶段的受众提供国际化的影像艺术教育课程。依托三影堂国内外优质的高校和机构资源,推出大师工坊、海外研学、创作营等系列项目。




【3.0 space】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于2021年初成立的独立艺术空间,同时也是专属于青年艺术创作者、研究者们思想碰撞的实验发生场。我们将在此呈现多样化的展览、对谈、放映等特别活动,旨在为了更好的激发中国当代摄影的新生力量,及将摄影艺术语言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而搭建的平台。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