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广电王晓雄:传统媒体人还固守城池之内最后肯定出局

王晓雄 传媒大观察 2018-08-16

编者按:媒界大咖,山城“论剑”。6月29日,以“新时代,主流再出发”为主题的第四届观媒峰会在重庆拉开帷幕。本届峰会由观媒、观媒研究院主办,华龙网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为峰会提供学术指导支持。


在“短视频风口与媒体合作机会”环节,苏州广播电视台总台副台长王晓雄以《苏州模式的新突破》为题,现场分享了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融媒改革的思路。以下是王晓雄的演讲全文:



说到经验分享,我觉得这次是我最有收获的。这几年传统媒体日子不好过,我在2016年参加了中国传媒大会,当时是在纸媒这个圈子和大家一起探讨融媒,我的感觉是接下来广电也要面临和纸媒同样的困境。这两天的会议,其实给了我很多启发,纸媒比广电更早碰到下滑这个难题。但是,纸媒有很多出色做法使得它转危为机,华龙网也有很多方法论我听了十分受教,回去后我们会仔细研究。借此机会正好把我们苏州台面临的融媒困境时的一些做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2016年我们找到了人民日报,正好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视频这块相对欠缺,我们台视频包括整体技术他们比较认可,所以搞了一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地方版、广电版,后来在长三角广电系统内推进。


我们是2017年6月1日启动广电融媒改革的,当时苏州台推进融媒最大的难题有两点,一是过去的成功经验,我们没到日子过不下去非改不可的时候,其实改革的动力是稍有不足的。二是各山头的电视频道、电台频率日子还都好过,所谓各路诸侯利益格局是很难破的。所以,老大亲自上火线来推动。


制度建设上我们当时秉承了两条线路,一条是传统电视主业还是要做强做大,我们正好是借2016年搬迁到新大楼,请美国做艾美奖的团队替我们做了高大上的演播室,但是这个演播室已经考虑了融媒因素,是在美国做完后拆了再到苏州搭建的,大概花了6000万。播控技术上,传统视频这块我们紧跟国内国际潮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包括第一台具有知识产权的系统,我们用的是德国KUKA机器人和中科院技术合作研发的,我们拥有共享专利。还有用的亚洲首台莫扎特集成播控系统,央视总工来看了之后,觉得我们具有亚洲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播控技术,同步的还有传统媒体的改造升级。


这过程中机制体制也在改革,把新闻中心拆了两段,把采制独立出来,既向新媒体供稿,也向传统电视、广播供稿。融媒的中央厨房有几个层面,第一个是指挥层,成立了总编调度中心。第二个是执行层,端网联动。第三个是技术层,也就是保障层,我们技术中心也做了一个手机端的记者助手。


我估计和各家的中央厨房信息差不多,只是我们的视频稍微强一点。我们成立了SBS云媒体平台,建台以来的14万个小时的视频素材全部打标签进入到云平台,条目还在不断的扩展,其中还有很多细致的小功能,只是记者用于编视频内容的,未来有计划会向to G、to B甚至to C开放,把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的信源都做了集成。


在做强传统电视的同时,我们在新媒体端增强三个能力,主要是SBS+,把原来电视端产能通过机制体制考核,让他们把电视端有IP的内容全部平移到现在的“看苏州”App上来开公号,现在开了有近20个公号。第二块是做的“看苏州”政务+,就是政务部门入驻。报社和纸媒这块的App已经做了,我们也在往下做。这当中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比如和各个部门合作的问答产品“有事问局长”,和城管局合作的“这事我来管”,和法院合作的“一垂问法”,交互性非常好,用户反馈还是比较热烈的。第二期、第三期入驻也正在推进中。


还有一个公益活动,我们在技术这块和外面的行业大咖合作,我们和科大讯飞合作了“苏州话保护计划”,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和AI比较厉害,在推进苏州方言保护方面,我们广电有几个方言主持人是大IP。这既是一个公益活动,也是一个人工智能的项目,目前正在联合推进。我们还做了智能语音的陪聊,是与微软进行合作。



跟各位报告一下,我们的融媒改革推进到现在,电视和广播市场份额都没有下跌,苏州广电总台大概连续十几年在电视端区域收视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在本地电视市场份额超过了50%,电台大概在85%左右。此外,融媒矩阵的用户量有所上升,客户端两年来下载量突破160万,微信、微博、客户端的总用户超过800万。


我们在融媒这块发力主要是三块,以“内容+”推进媒体转型,以“互联网+”推进文化转型,以“产业+”推进经营转型。


“内容+”和央媒有很多合作,比如两会期间的“两会夜归人”,两会期间和其他的各个纸媒做的融媒H5产品,效果还挺好。我们原来是传统媒体思路,十九大前我们陆总(注: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亲自策划了《重走党史路》。当时的情况是,我们不是党代会会址地,怎样来做这个活动呢?


我们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全国党媒公共平台一起做,还有兄弟台党代会会址地的客户端一起做,加起来有十个客户端,最后获得的传播效果也比较好。十九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带着新的常委班子重走了党史路,和我们之前报道的路线是一样的,我们戏称是为总书记打了前站。此外,我们的一个融媒产品获得省内的新闻一等奖,报送中国新闻奖已经入围了。其实,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广电和报纸边界被打破了,我们都有机会合作。


我们广电特色的主播秀可以稍说两句,在映客、花椒上的美女主播很红时,我们苏州台是把现在的存量资产盘活。我们要求电视端、广播端的著名主持人要到“看苏州”客户端上做主播秀,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压力也很大,特别是时政新闻主持人,说我是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形象,到你手机端去做小屏的直播,和那些网红PK,是不是显得很LOW呀。也有电台主播说,我的魅力在于不见面的声音美丽,会不会一播就见光死。但是陆总当时很坚定,不管什么样的情况先要上去试,后来这个事就推下去了。


这种做法最好的效果是增加了App的日活。后来有一些主持人上瘾了,最厉害的方言节目主持人做一场有三四十万的点击量。主持人在网络上特别是在手机端焕发了第二春、第三春,还有一些比较弱势的电台主持人,原来我们没有发现他有多厉害,上了主播秀后发现了一批人才。一个主持人原来默默无闻,做了主播秀在广播端也爆红,后来陆总半年度总结时亲自发奖,一万块现金奖金到手,其他主播都非常羡慕。我说,羡慕嫉妒恨不如你自己参与,入局之后来拿这个奖金。所以,现在这个主播秀是轰轰烈烈的。而且有一些主播原来在电视上因为人气的关系往下走了,但是做了主播秀之后,在移动端重新集聚了人气。


我举一个小例子,我们方言节目,做了移动端直播之后集聚人气,建了22个微信粉丝群,一个微信群有500人,也就是说,他那个节目有一万人的微信粉丝基础来支撑,实现了逆势增长,这就是移动端为电视端重新导流,所以这两年这位方言节目的主持人感觉焕发青春,他自己感觉也很好。


现在任何融媒都要讲政治接天线,但是我们自己也很清楚,融媒成功必须要传统媒体的人有生产融媒作品的能力。所以我们我们除了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合作,同时还与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头部公司进行合作,当时我们也有很多合作对象的选择,比如说“一条”“梨视频”。但是后来觉得从调性、内容上来说,还是杭州的“二更”合适,它是反映生活方式的。


当时苏州广电总台和“二更”试水合作,用的是内部创业机制,叫融媒工作室。其实我们刚开始时很纠结,即使是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导演加上资深文青,做的片子也被枪毙了五到六回,第一条片子做了两个多月。当时我们的感受是,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十分艰难,但是这个片子出来的效果让我们十分震惊。我可以描述一下我的团队当初给我的感受,我在回家的路上时,导演就跟我说,王总你要请我们吃饭。我问为什么,他说我这个片子已经突破了400万的点击量。苏州常住人口1300万,每人都看电视,也就撑死了1300万,而这个片子后来做了全网分发,人民日报都转了,一周后点击量突破2000万。


“二更”给我们的评价是,原来它与传统媒体合作是抱着尝试的心态,他们认为传统媒体思想老旧、行动迟缓,员工有点好逸恶劳。但是这个片子做完后,他们与传统媒体合作的信心也来了。所以我们在一轮的合作中感觉到,如果传统媒体人还固守在城池之内,不想入局的话,最后的结局肯定是出局。当然,入了局后还不知道是什么命运,但毕竟多了一种可能。这个片子出来之后,我们陆总很重视,马上开党委会去调研,陆总的第一句话说,这是由一块羊肉引发的大案,我对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


随后我们内部开启报名招募,有三十多个小伙伴报名,最后选了九个人成立了短视频工作室。当年孵化下半年久达到了营收平衡,后来和“二更”及社会资本方、成立了合作公司,现在叫“苏州更广公司”。公司已经开始运营,大概有三十人。当时没有选梨视频,因为觉得新闻类视频风险比较大,一两条视频就可能让它转型或者关门,二更主要是涉足城市生活类,与我们调性非常吻合。有领导到苏州台调研时讲,“看苏州”是苏州“政务+服务”的内宣平台,“更苏州”是苏州城市形象宣传的外宣平台。


我们还进入了融媒培训市场,深圳特区报现在已经累计有150人到我们苏州广电进行融媒培训。总时长是十天时间,四天理论,六天实践,还要拍片子,也包括了两天点评,交了钱的小伙伴就是不眠不休地学习。


“互联网+”思维引入后,我们不再是电视、电台节目创新,而是融媒产品的创新,已经搞了两届,今年应该是第三届,就是各个二级单位上的小伙伴有好的点子出来PK。2017年是55个项目22个入围,最后选择了11个项目进入孵化程序。


“产业+”融媒转型也在推进,我们最近请咨询公司给我们做了集团公司定位——“为苏州服务,为城市代言”。我们“产业+”逻辑是“媒、产、融”,就是媒体帮助我们切入我们有资源并看好的产业,最后通过金融来放大。在广电黄金十年的时候,我们以我们的地位和人脉圈了跟多的地,主要是在地铁线路的一头一尾,我们办公的地方是现代传媒广场,总共33万方,国际娱乐城有200万亩地近30万方,还有一个演艺中心。市委书记、市长戏称我们是出租面积最多的国企。在现代传媒广场我们还有一个酒店,原来是希尔顿的中档酒店逸林,最近实现了升级,从我们2016年入驻之后情况就比较好,当年实现盈利,去年利润三千万左右,今年升级成为希尔顿主品牌后,可能利润还会有所提升。


我们影视城里面有一个金逸电影院,目前票房也是苏州市最高的。我们还做了城市地铁媒体,教育方面的布局是幼儿园,现在拿到了一个,还有一个在进行当中。金融领域,我们有苏州金融租赁公司,最主要的是实务银行。我们提出来的,但是市委市政府觉得这应该是由银行牵头,所以苏州银行作为大股东,我们作为二股东,公司运营比较好,去年做了80亿的流水,利润情况比较好。另外我们参投苏州市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苏州市不良资产的收购。


和所有传统媒体一样,我们广告收入在往下走,但是今年的情况是,传统广告是50%,其他产业支撑会达到50%,营收结构正在调整。


我后来回想,我们和所有传统媒体一样,现在碰到的问题是,传统媒体遭遇了旧有模式不可持续的困境,我们未来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产业前几年提前布局,算是第二条产业,就是所谓的物业、房产比较厉害。但是,第三、第四条增长曲线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想,还是要从主流突破找方向,这次来参会有很多收获,我也会带回去。    


更多阅读:


   













柴继军:内容视觉化社交化是新趋势

李斌:让出版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抵制的是胡鞍钢 还是其媒介形象

蒋路曦:让数据资源变数据资产

徐世平:对媒体融合冷静的思考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