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中国当代前沿艺术震动新西兰!盛大阵容万勿错过!
2017年8月17日至9月9日,一系列中国当代知名前沿艺术家的作品将在新西兰联袂公开展出,盛大阵容,震撼本地。
展望、张伟、杨光、毛同强、沉岳、孟柏伸、史金淞、廖建华、杨黎明——参与本次中国特“色”艺术展的9位艺术家们,以雕刻、油画、绘画和装置艺术等作品传递着为中国所独有、但同时也属于全世界的美和力量。
本次大展由中国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廖雯女士全权策划。
廖雯表示:“在中国,色彩充满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基本价值观并承载了重多意义。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使用色彩来传达古代传统和现代实践。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观众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超越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感受到中国当下文化的复杂性。”
创建一个中国艺术家与新西兰观众对话的展览,既是中国艺术界的愿望,也是新西兰本地社会的愿望。
新西兰天铂当代艺术基金会、新西兰Mossgreen-Webb's画廊为这项国际性重量级艺术展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中国特“色”展览是Mossgreen-Webb's今年日程上的第一个艺术项目。画廊负责人Jessica Pearless认为,当地观众将能够通过大展深入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实践。
将中国当代艺术带到新西兰,让新西兰观众更好的了解中国艺术文化,天铂当代艺术基金会董事Wendy Chu表示,“将致力于把中国更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及作品介绍给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观众,促进彼此的文化艺术发展与交流。”
据悉,本次展出的作品当中,除展望的《漂浮的仙山》曾在吉布斯农场(Gibbs Farm)展出以外,其它作品均属首次在新西兰露面,值得民众期待。
展望
《假山石#A71》
“表面就是一切”。 ——展望
展望自1995年开始不锈钢假山石的创作,意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阐释,表现城市工业化进程。此时雕塑散发出来的气息已完全现代化,伫立于工业文明的大都市中,它不再坚守装点园林的职责,而是扮演与大众互动的环境参与者。
展望,1962年出生于北京,1996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近期展览:2003年参加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和2006年参加上海双年展;2009年和2011年参加温哥华双年展。
张伟
《赤#2》(2015)
“我的衣纹系列作品中的第一件就是《赤》#1,最初是因在西藏寺庙里看到藏红色的幔帐和袈裟而缘起创作,后来就越做越多,包括《苍》、《墨》等等,注意力慢慢集中到纹路本体的起转与其所表达形体的仪表问题。佛教法门有大乘小乘之分,同样是经典,同样是修行,落在不同的结果处。一块布,可以铺,可以盖;可以垂挂,可以装裹;可以印花,可以染色;可以做写生的道具,可以成庙堂的规仪……也可以只是所谓的『雕塑』。”——张伟
张伟,1968年出生于山西,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并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近期展览:2013年参加达喀尔双年展;2014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心跳”。
杨光
《有机生活》(2013)
“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这显著的表现于工业废弃物尤其是电子废弃物的大量产生,成为困扰当下环境的大问题。在《有机生活》这个系列里我用了有见证当下科技文明的电子废弃物为材料创作作品”——杨光
杨光,1974年出生于广东潮安,1997年毕业于深圳职业科技学院环艺专业,2001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
近期展览:2014年参加深圳公共雕塑展,在太原美术馆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2013年在东莞21空间美术馆参加新具象雕塑专题展。
毛同强
《秩序》(2015)
“社会秩序的本质在于拥有武器是否合法。《秩序》是由手持92型手枪的武警战士而射,他们拥有使用武器的合法身份。通过测量射击距离,子弹被完全嵌入镜面的不锈钢板,而一切射击是为了实现控制。”——毛同强
毛同强,1960年出生于宁夏银川,毕业于宁夏大学,1986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
近期展览:2011年在奥地利的北京艺术文件仓库举办个展“我有一个梦”;2016年参加银川双年展;2015年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参加画展“中国私语”。
沉岳
《瓷桃花》(2016)
“中国瓷器诞生于两千多年前,是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瓷器融入了中国文化思想、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瓷桃花》作品是运用了中国景德镇的传统工艺,经过釉下彩1300度,釉上彩800度,烤800度反覆彩绘和烧制,以此达到艺术的完美性。”——沉岳
沉岳,1957年出生于杭州,198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近期展览:2008年《琴棋书画》系列装置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展出;2016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假园——桃花》。
孟柏伸
《盲经》(2007-2009)
“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创作以《圣经》、《古兰经》、《金刚经》、《中庸》、《道德经》以及《毛主席语录》等为表现元素的系列作品。用一笔笔自然和谐的铅笔笔触来体现对谦卑信仰的虔诚浮现,一片寂静,一卷画纸,每一笔都是个人的情绪、呼吸和脉搏的痕迹,也是记录生命的过程。”——孟柏伸
孟柏伸,1980年出生于辽宁,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近期展览:2017年在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中国制造”;2014年在宋庄美术馆举办个展“铅笔”;2013年参加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交流展“色温”。
史金淞
《金蝉脱壳.金百财13号》
“《金蝉脱壳》的制作工艺是把这些瓜果菜蔬、玩具杂物等浸泡在电解铜溶酸的池子里,在它们生命消失的零界点,这些液态的铜粒子随实物的消逝渐渐集结附著成为生命的外壳,消失和完成是在同一个瞬间凝结而成的,就像我们写满了完整的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在人世间的生命也就消失了。所有的事情在消失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临界点。所以我们用纯金来超度或者祭奠生命的那一刻!”——史金淞
史金淞,1969年出生于湖北,1994年毕业于中国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近期展览:2016年在台北当代艺术馆举办个展“史金淞:个人设计博”;2014年在香港世界画廊举办个展“说来你都不信”;2013年在香港Art巴塞尔举办个展“灰度‧武汉灰”。
廖建华
《LJH161018》(2016)
“艺术是自由的,但艺术自由的表达是有尺度的。我是在试探到底何时来结束对一件艺术作品的体验与表达。我一直都在用繁复的手法来思考绘画中动与静,有限与无限,有意与无意之间的关系。”——廖建华
廖建华,1981年出生于湖南,2005年毕业于岳阳师范学院。
近期展览:2016年在北京东篱艺术中心举办个展“一分钱交换计划”;2009年在新加坡Y2ARTSShowroom举办个展“思空图”;2017年在韩国The Page Gallery参加展览“极”。
杨黎明
图#4(2015)
“我不考虑主题或理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杨黎明
杨黎明,1975年出生于四川,1999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近期展览:2013年在香港世界画廊举办杨黎明作品展;2015年在巴黎GalerieLoft举办杨黎明个展“空间.律动”,在香港保利艺术空间举办个展“写”。
展览有关信息
名称:Colours From China
门票:免费参观,无门票要求
公众展览日期:8月17号—9月9号
时间:周一至周五10am—5pm 周六10am—3pm
地点: Mossgreen-webb's, 23-25 Falcon Street, Parnell
其中:
公众导览日 (Public Programme)
8月19日星期六,上午11点(Saturday 19 August 11AM)
策展人廖雯导览
主题:中国特“色”展览的主旨
8月26日星期六,上午11点(Saturday 26 August 11AM)
策展人廖雯与奥克兰大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Linda Tyler联合导览
主题:当今策展的现状
9月2日星期六,上午11点(Saturday 2 September 11AM)
策展人廖雯与画廊经理Jessica Pearless联合导览
主题:中国特“色”展览中的艺术家
以上仅供参考,准确信息请以画廊官网发布为准:
http://www.mossgreen-webbs.co.nz/content/gallery/colours-from-china/
(本文照片来自供图)
近期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