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湿为阴邪,损伤阳气。夏季如何祛湿?

2017-07-09 包剑锋 中医宝典


编者按

上周入梅,伴随着的是各地的大雨和暴雨。很多人开始感觉到痰多,全身乏力,头身困重,甚至是莫名变胖。在你忧心忡忡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些可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损伤阳气。长夏多湿,因此更需要保护好我们自己。那么湿从哪里来?夏季该如何祛湿呢?

 

湿从何而来?

 

湿气从大自然来,从我们自己的体内来。

 

  • 大自然湿气重了,比如说江南水乡,整个的环境湿气都重,这也导致人体出现相应的变化。

  • 我们体内的湿气来源很多,有的人无度地饮茶,有的人吃得太甜太油腻了,导致脾胃不能运化,都会产生湿气。

 

中医称湿气为邪气,湿是六淫中唯一的有形之邪,其他有四淫可以和湿结合,比如暑湿、寒湿、湿热、风湿,只有燥邪和湿相反,所以没有结合。但是湿气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感冒,只有湿气使得你的身体运转异常了,那么感冒病毒就来了。

 

中医认为,湿邪性质重浊而黏腻,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湿邪能阻滞气的流动,妨碍脾的运化,这在中医叫湿邪困脾。

 

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的是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虽然出汗但是热不退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甚至妇女白带增多等症。湿邪还常常反映在病程上,很多疾病缠绵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中医将湿邪分为外湿与内湿。

 

感受湿邪之症的患者多为内湿体质的人。外湿大多因为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的环境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现在感觉四季都有些乱了,所以,其他季节湿气重的也非常的多。比如说这几天刚入梅,一会烟雨蒙蒙、一会狂风暴雨,路上的人很多没打伞,这样也会让湿气进入体内,如果此时出汗,就更容易出问题了。

 

另外一种湿气就是内湿,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比如经常喝冰饮料、冰啤酒等,导致脾阳受伤,这样湿气就重了:还有的时候是人缺乏运动,导致气血流通不够,那么阳气就升发不利,也会导致内湿很重。

 

如何判断身体是否有湿邪?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夏季高温多雨是湿邪的易发季节,如果受到湿邪的侵袭,身心的健康就得不到保证,生活中很多的疾病都与湿邪有关,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湿邪重表现一:痰多

体内湿重的人,湿气往往会侵袭到肺,就会出现咳嗽、咳痰或早起痰多的情况。而内湿往往会引起“痰湿”,痰湿是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痰饮留胃,胃的消化蠕动功能异常,则表现恶心呕吐。

 

◎湿邪重表现二:全身乏力,头身困重

许多患者经常抱怨:“医生啊,我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上下楼梯困难,好像有千斤重担,腰部也像背了个大包袱,沉重异常,头也昏昏沉沉。”这些困乏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湿牛莺浊”。

 

◎湿邪重表现三:口水多

体内湿邪过重,还会淹没五脏六腑,充斥于脏腑经络。五脏化生五液多次,就会通过五液的形式来排泄,患者就会表现为五液过多,即会多汗、多涕、多泪、多涎(口水)、多唾(口水)。这是因为中医采用取象比类方法按照五行分类,就是汗为心液,鼻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

 

(编者注:

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涎具有保护清洁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在进食时涎分泌较多,可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涎为脾之液,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口燥;脾胃湿热或内有虫积,中风或癫痫发作,多有口角流涎。

唾为口津,即唾液。唾液中较稠者为唾。唾液除了具有湿润与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以及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外,还有滋养肾精之功:因唾为肾精所化,多唾或久唾,则易耗肾精,所以气功家常吞咽津唾以养肾精。)

 

◎湿邪重表现四:肥胖

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水液的代谢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当三脏功能异常时,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轻则体重增加,重则出现浮肿。许多人长胖,并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内停所致。

 

◎湿邪的其他表现

湿邪除了上述这些表现形式外,还有很多,比如,皮肤经常起湿疹、双腿经常浮肿、女性白带清稀量大等。 


怎样避免湿邪的伤害

 

在夏季避免湿邪的侵害,首先要保持屋内空气流通。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其次要忌生冷食物。饮食上可多选择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如苋菜、冬瓜等。冬瓜和西瓜也属于清热生津的食物,多吃都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另外,这里推荐几款简单易行的祛湿药膳给大家: 


  • 生薏仁30克,赤小豆、绿豆、山药、糯米适量,可选择其中的两三种与糯米熬成粥。

  • 白萝卜60克,生姜3片,橘子皮6克,牛蒡子15克,泡茶饮用。

  • 陈皮6克,白茅根10克,藿香10克,泡茶饮用。

 


医生简介 |

包剑锋,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名中医继承人。现任中华医学会亚健康分会全国委员,世中联亚健康分会全国理事,浙江中医药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浙江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杭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杭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杭州市医学会伦理分会委员。

 

来源:中国养生网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