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锡纯医案】噎膈

2017-07-13 张锡纯 中医宝典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

 

盛隽卿,天津锅店街老德记西药房理事,年五旬,得噎膈证。

 

【病因】

 

处境恒多不顺,且又秉性褊急,易动肝火,遂得斯证。

 

【证候】

 

得病之初,间觉饮食有不顺时,后则常常如此,始延医为调治。服药半年,更医十余人皆无效验,转觉病势增剧,自以为病在不治,已停药不服矣。适其友人何翼云孝廉来津,其人博雅通医,曾阅拙作《衷中参西录》,力劝其求愚为之诊治。

 

其六脉细微无力,强食饼干少许,必嚼成稀糜方能下咽,咽时偶觉龃龉即作呕吐,带出痰涎若干。惟饮粳米所煮稠汤尚无阻碍,其大便燥结如羊矢,不易下行。

 

【诊断】

 

杨素园谓:“此病与失血异证同源,血之来也暴,将胃壁之膜冲开则为吐血;其来也缓,不能冲开胃膜,遂瘀于上脘之处,致食管窄隘即成噎膈。”

 

至西人则名为胃癌,所谓癌者,如山石之有岩,其形凸出也。此与杨氏之说正相符合,其为瘀血致病无疑也。

 

其脉象甚弱者,为其进食甚少气血两亏也。至其便结如羊矢,亦因其饮食甚少,兼胃气虚弱不输送下行之故也。

 

此宜化其瘀血兼引其血下行,而更辅以培养气血之品。

 

【处方】

 

生赭石轧细一两,野台参五钱,生怀山药六钱,天花粉六钱,天冬四钱,桃仁去皮捣三钱,红花二钱,土鳖虫捣碎五枚,广三七捣细二钱。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再送服余一半。

 

【方解】

 

方中之义,桃仁、红花、土鳖虫、三七诸药,所以消其瘀血也。重用生赭石至一两,所以引其血下行也。用台神、山药者,所以培养胃中之气化,不使因服开破之药而有伤损也。用天冬、天花粉者,恐其胃液枯槁,所瘀之血将益干结,故藉其凉润之力以滋胃液,且即以防台参之因补生热也。

 

【效果】

 

将药服至两剂后,即可进食,服至五剂,大便如常。因将赭石改用八钱,又服数剂,饮食加多,仍觉胃口似有阻碍不能脱然。俾将三七加倍为四钱,仍分两次服下,连进四剂,自大便泻下脓血若干,病遂全愈。

 


|医家简介|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他曾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与当时江苏陆晋笙、杨如候、广东刘蔚楚齐名,被誉为“医林四大家”,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为海内“名医三张”。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西医学在我国流传甚快。张锡纯结合中医的情况,认真学习和研究西医新说,沟通融会中西医,按他的说法:“今汇集十余年经验之方”,“又兼采西人之说与方中义理相发明,辑为八卷,名之曰《医学衷中参西录》。”意为:衷中者,根本也,不背叛祖宗,同道无异议,是立业之基;参西者,辅助也,借鉴有益的,师门无厚非,为发展之翼。

 

来源: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篇。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