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诊脉能够知疾病?

2017-07-26 朱文锋 中医宝典

编者按

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古称“诊法”。中医就是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通过五官和三根手指直接地获取信息,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并据此进行治疗。

 

与今天动则CT、核磁共振、抽血化验不同,四诊所需的仅仅是一个合格的中医。那么一个医生是否就能代替那么多先进的仪器呢?中医诊疗是否有科学根据呢?我们先从脉诊开始考察其原理。


本文根据朱文锋教授的课堂录音整理。

 

脉诊历来中医都特别重视,很多来看病的人,也把脉诊看得最神,所以都一定要看看脉,所以请中医诊病都要看脉。

 

什么叫做脉诊?

 

脉诊,又叫做切脉、候脉、持脉、按脉、诊脉等等,在古代有种种提法,并且经常是以脉诊或者是切脉来代表诊法的统称。

 

诊法,望、闻、问、切四诊,有时候是用脉或者说切脉、切诊来代表了,实际上它不单纯是切诊,有时候笼统的就是说脉最重视,因此以脉来代表我们的诊法,有这样的概念。

 

所谓脉诊,就是医生用手指对患体、病人他一些身体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通过医生体察这个脉搏跳动的情况,给它形成一个脉象——跳动的形象,根据这个形象来了解他的病情。也可能是健康的,健康和疾病情况,这样一种方法叫做切诊。

 

中医的切脉有独特的经验,比西医重视。西医也有一个测脉搏,那是由护士完成,每天早晨护士询查的时候,就要摸摸脉、量量体温,数它一分钟多少次,她就仅仅是看脉搏跳多少次数。

 

我们中医在切脉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考察的内容非常多,并且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理论,不是仅仅的摸一个脉,它跳动的形象。在这个脉象跳动的时候,它对于诊察疾病、它的原理、怎么样的诊察,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诊病的最常规的方法。

 

如果我们中医诊病脉都不摸,那恐怕不算一个中医。现在临床确实就有发现不看脉的,中医不看脉,我看不算中医。(脉诊)应该是中医诊病必不可少的、常规的方法,你在危急的情况下也应该要看一下脉。

 

脉诊的发展简史

 

据说脉诊是扁鹊发明的,所以在《扁鹊仓公列传》里面讲:“今天下之言脉者,扁鹊也”,是由扁鹊来发明的。《内经》里面已经提到了“三部九候”诊法,也提到了一些脉的名称。《难经》就“独取寸口”,特别强调独取寸口。张仲景是“平脉辨证”。王叔和《脉经》里面有24种脉象。

 

在后世的脉书就更多了,所以脉诊特别重视,脉诊的著作也特别多,从古到今,估计不下于100本,100部专门的脉诊著作。在其他的著作里面,也都必须要谈到脉,专著不少于100部,脉诊中医特别重视。

 

对于脉诊,古人对它的评价也有好的,讲得神乎神,非常灵验。也有在脉诊问题上出问题的,我举两个例子。

 

脉诊案例一

 

一个是《后汉书·华佗传》里面讲到了,华佗曾经诊过一个李将军的妻子,这个李将军的妻子生病以后身体受伤了。怀毛毛以后受伤,就出现流产的情况。华佗一看,他说:你这是受伤伤了身子,毛毛已经出来了。这个李将军说:对,毛毛已经出来了。但是华佗讲:按照脉,毛毛还没有出来,小孩还在里面。这个李将军说:不对啊,已经出来了,怎么还在里面呢?就不以为然,以为华佗你是怎么搞的,这伤了身子跌了一跤,把这小孩给跌下来了,已经流产了,小孩都生出来了,你怎么说它还没有生呢?不以为然。华佗开了点药,吃了以后,稍微好一点。隔了100多天,这个李将军的妻子又肚子痛,肚子又痛起来了,又要生小孩一样了。又把华佗请来,华佗一看,脉理如前,按脉和原来讲的一样,毛毛没下来。那为什么呢?原来是生过一胎,那就是有两胎,但是还有一个小孩没生下来,是个双胞胎,上次生了一个,还有一个。她是上次生了一个的时候,可能流产出血太多,因为没有血了,后面这个实际上可能就没生下来,因此这个胎儿已经死在肚子里面了,已经附着在子宫上面了。因此,他就给她扎针,并且吃了汤药。吃药以后,肚子痛就真的要生小孩了,生小孩又生不下来,因为这个胎儿已经死在里面了,就要看她能不能够自己生下来,就让手去探,就是要用手把这个胎儿弄下来。“使人探之,果得死胎”,果然生出来一个死的胎儿。这个胎儿已经头、手、脚,人形已经都具备了,就是因为它死在母腹里面有百来天,已经都变成黑色的了。这是这个病,华佗的诊脉,一诊就诊出它来,这毛毛还没生下来,肚子里面还有毛毛。那不是讲得很神吗?这华佗诊脉,古人讲华佗再世,华佗的医术是非常之高明,就是凭诊脉就诊出来了她有两个毛毛,还有一个没有生下来,这很灵,就是凭诊脉诊出来了的。

 

脉诊案例二

 

但是也有在诊脉问题上失败了的,我找一个医案,《医古文》上面好像有过这个记载。《冷庐医话·医鉴》里面有一个医技,这一篇书里面就讲到:江苏的苏州有一个姓曹的医生,状修伟多髯,状修伟,就是人比较瘦、高,胡子很多。他当时医术也不错,远近都有名,很多的人要找他看病,他自己就抬高身价、自己是名医了。贫穷的人家诊病他不愿意去,那是出诊,没有医院住,都是请他去,不去。有一天,有一个财主家的女儿生病了,这个财主家的女儿生病了以后,这个财主就打发个仆人,奴仆:你去请这个曹医生来。请曹医生来的这个奴仆,对这个曹医生(不满),他不是穷人家的人生病都不去、架子很大吗,不愿意为劳苦人们服务,只看得那种有钱的人起。这个奴仆对这个姓曹的医生就有意见,就恨死他了,他路上就想,我今天要使个法子,要把这个曹医生惩罚他一下。他见了这个曹医生就讲:我们家的小姐已经出嫁了,怀了毛毛,现在生病了,我们主人请你去给她看一看。这个曹医生到家以后,古代那个时候,就是女孩子、没有出嫁的大姑娘不能见生人,不能见生人就睡在床上,把帐子放下来,伸一个手出来,要曹医生按脉。这曹医生也不假思索,只听说是已经怀了毛毛了,一看脉(就说):这是有孕了、有喜了、怀毛毛了。这个主人、这个财主就(想):这个姑娘才十多岁,还在家里守着,怎么会(怀孕)呢?就很担心。这是怎么回事?出了问题?第二天又请这个曹医生来,再来看,他就想了一个办法,看这是不是曹医生看对了。要他儿子睡在床上,装成他女儿的样子,也把帐子放下来,又把手伸出来让曹医生看。这个曹医生一看,还是说有毛毛,还是怀孕了。这一下就不得了了,这儿子一跳出来,把被子一掀开,把帐子一打开,把裤子一扒下来,(说:)你看我是男的还是女的?你看我是有孕了吗?这一下!你说我有孕,侮辱我可以,你侮辱我妹妹这就不得了。所以就要这些奴仆打、作死的打,打了一顿以后,他要灌他的大粪、灌大便,灌完大便以后,把他的胡子,他不是胡子很长吗?长得很漂亮吗?把胡子也通通刮掉,脸上用粉笔把它涂上,全脸上涂白,把他赶出去。这看热闹的人很多,看这个曹医生这一下就完了。因此他回来以后,半年就不敢接客、见人、不敢出来,躲在家里。他原来是身价、威望很高,一下就一落千丈。这一个就是诊脉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遗漏、出了个大茬子。

 


这两个例子,一个是讲的华佗看脉是如何的神;一个是讲的这个曹医生自吹牛皮,不小心没有看准,跌了个大跤子。所以在看脉的问题上,古代很重视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为什么诊脉能够诊病?

 

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明确几个什么概念呢?

 

一个概念叫做脉。

什么叫做脉?这是我们《中医基础理论》就要讲的,我们人有皮、肉、筋、骨、脉,一讲脉,我们指的这个脉是指的脉管、脉道,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一讲脉我们就有这个概念,这个脉字是讲气血运行的通道。

 

第二个概念是脉搏或者叫做脉气。

脉搏的跳动,它是由里面有(的)机能形成的,所以它有脉气,要通过心脏的跳动脉搏才会跳动,所以叫做脉气,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动气。

 

脉气是讲的什么呢?

 

脉动,脉搏是讲的心脏跳动的时候,推动血液在血管里面运行所产生的一种波动。心脏跳一下,压着血管(里面的血液)向前跑,产生一个波动。脉搏是讲的这个波动,脉搏产生的波动。这个波动,活的人都有,死人心脏停止跳动,就没有搏动了。所以脉搏是不管你诊脉不诊脉,只要他活着,他自然就有脉搏在那里跳动。就像有呼吸、有心跳,正常的人都有脉搏跳动。

 

第三个概念是脉象。

什么叫做脉象呢?是讲脉动应指的形象。脉搏在那里跳动,我要用一个探头、要用一个传感器去把它探查一下。我们的探头、传感器是什么?过去就是医生的三个指头。这医生的指头去按着脉搏上面,知道脉搏在这里跳动,跳动得快还是跳动得慢,跳动得强还是弱,有力、无力,大、小,它跳动的是一个什么样子,我给它形成一个印象。

 

诊脉就像我们一看人,这个人个子很高大,这个人很瘦,这个形象。形成的这么一个形象,这就叫做脉象。脉象一定是中医去体认,得到的一个印象。为什么强调是中医?西医它也提,也看脉,也有时候也摸一下,护士有时候也看脉,但是她没有看过整的形象,只是数了一下快慢。我们中医要从很多方面,部位、速度、强弱、形态,各个方面来考查,综合形成了一个印象。

 

脉搏是客观存在的,脉象是医生去看,去考查、体会,接触了病人的脉搏,头脑里面产生的,(比如)这个脉搏跳得好、有力,这个脉搏怎么跳得这么慢?形成的这么个印象,所以这就叫做脉象。脉搏在那里自己跳动,那是脉搏。

 

第四个概念是脉诊。

脉诊和脉象,按道理说脉诊就是脉象。但是脉象只是有了一个形象,迟、数、有力、无力、洪还是细。这个洪说明什么问题?细是什么问题?脉弦又说明什么问题?现在要把这个弦脉要为我诊断服务,那就有一个思考、分析的问题。

 

脉象还只是个形象,这个人很瘦、看上去很瘦,我们有了这个瘦的印象以后,就会(产生)这个瘦的人他可能体质不好、营养不良、力量不足,我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因此,脉诊或者叫做诊脉,这是医生通过摸病人的脉象以后来判断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这才叫做脉诊。

 

因此,脉只是一个形体上的一个管子;脉搏是管子里面有血液在这里流动,产生了一个波动的感觉;脉象是根据医生按着这个管子,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波动形象,产生一个印象;根据这个印象,通过我们大脑的分析,按照中医学的理论,来分析它属于什么病情,这才叫做诊脉。

 

四个概念它的层次不一样。当然,四个概念密切相关,都有一个脉字,四个里面都有一个脉字。

 

中医为什么诊脉能够诊出病来呢?

 

中医是讲究脉诊吧,或者叫做诊脉,脉诊的原理,为什么医生根据他脉跳动的情况就能够判断、诊断疾病呢?

 

第一个,心和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作为脉搏跳动,形成脉象,它的组织器官来说,主要是心脏和脉管。一个是靠心脏的跳动,心脏如果不搏动,脉搏就不会跳动,所以脉动是源于心,“心动应脉,脉动应指”,心脏跳动就反映在脉搏上,脉搏的跳动情况我们人手就可以体会到,所以心脏这是一个动力。

 

脉管的舒缩,心、脉,除了心脏,只有心脏没有脉管也不行,脉管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够约束、控制、推动血液向前,(血液)在血管里面运行,约束它、控制它、推动它,它也有推动,血管一扩张了以后,它本身可以收缩,一缩的时候它也有种挤压作用,所以心和脉是脉象形成的主要器官。

 

第二个是气和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脉管里面跑的、心脏压出来的有血液,没有血液也不能形成脉象,所以脉要赖血以充、赖气以行,需要血液的充足。如果血不充足了,脉搏肯定细,如果机能不足,心和脉管它的气不足,脉气不足、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当然脉搏跳起来,力量就不够,就会出现虚弱的脉象。心脏、脉搏跳动很有力,力量很大,那么它脉搏也就显得有力。所以气和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第三个,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也有关系。

不仅仅是心、血、脉,不仅仅是这三个方面,一个是器官,一个是物质,不仅是功能、物质、器官的关系,和其他的脏腑也有关系。

 

比如说肺主气,肺和心脏都在上焦,肺气是宗气形成的重要的条件。宗气——祖宗之气,就是说肺呼吸的氧气和水谷之气相结合,形成宗气。因此,肺和心,主要功能上,一个是主气,一个是主血,心和肺都居于上焦,它们是君相的关系,君和相好比是皇帝和宰相的这种关系。肺具有朝百脉,它也能够推动血液运行,帮助血液运行这样一个作用。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为物质基础,那么血是从哪里来的呢?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的功能情况怎么样,和血、和脉搏有关系。同时,脾还有统血的功能,脾的功能旺盛,有约束力,就能够控制血液运行,沿着一定的道路运行,所以脾和它有关系。

 

直接的是心、脉、气、血,那么间接的就和肺、脾、肝(有关)。

 

我们讲肝的主要功能主疏泄,它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人卧着血归于肝,动则血行诸经。活动的时候肝脏,就相当于肝窦里面原来贮藏了一些血液,把它释放出来,参加到血液循环里面去;如果需要减少的时候,它又贮藏起来了。所以它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和肾有什么关系?肾藏精,是全身阴阳之本。精还具有生血的作用,这是间接来说,有这么一些关系。

 

因此,诊脉为什么能够诊断出疾病来?

理论上大体归纳起来是这么三个方面:直接和心、脉、气血密切相关;同时,它还和肺、脾、肝、肾也都有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诊脉的原理。 


为什么脉搏能够反映(病情)?因为脉搏上能够反映心气、心血、心阳、脾胃的功能、血液的盈亏、脉管的约束力等等,能够反映这些情况。所以诊脉能够诊断疾病的原理就在这里。

 

》》编后语

《素问·五脏别论》有提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有几方面考虑到在气口来诊断:

 

1、气口在肺经上。

2、肺朝百脉。

3、肺的经脉起于中焦,与足太阴脾关系密切,可以从肺经反映中焦脾胃之气的盛衰。

4、寸口部位有寸关尺三部,寸部脉在太渊穴,关部在经渠穴,太渊是肺经的原穴(又是输穴),经渠是肺经的经穴。原穴是反映元气的地方,元气又与肾气密切相关。经穴是经脉之气流经最旺盛的地方,所以寸口能很好地反映元气,诊断最明确。

5、最能反映脾、肾及神气,即脉的胃(脾胃之气)、神(两精相搏而生)、根(肾气)。

 

以上可与朱教授的讲课内容互参。

 


朱文锋 |

朱文锋(1941年9月-2009年5月23日),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男,汉族,湖南常德人。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曾任湖南中医朱文锋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基础课部主任、中医系主任,学院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省劳模、省优秀教师、名中医。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十一大执委。

 

在科研、教学中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1991年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定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7年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来源:中医普及吧,图片来自网络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