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阳病

中医宝典 2020-02-16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中医宝典】热文排行


上一篇:太阳病 阳明病


相关文章: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少阳病,伤寒六经病之一。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证候。以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多呕,默默不欲食为特征。少阳病或来自太阳;或起病即为少阳病的,乃因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有在经、在腑之分。少阳经证为邪气侵入少阳经所表现的证候。多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少阳腑证为邪气侵犯胆腑所表现的证候。多见呕吐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一、病因


  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以致出现口苦、咽干、目眩。邪在胆而逆(影响)在胃,故有喜呕不欲食等消化功能失常。气机不爽即发生胸胁苦满。邪正相争,正气虚弱不能抗邪外出则往来寒热。

二、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三、辨证要点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证属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宜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2.少阳病无太阳之表证,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若汗则耗伤津液,反使病邪内传);无阳明之里实证,邪不在里,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则阴虚火动而易成惊);胸中无邪实,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则伤阳成悸)。所以少阳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应以和解表里为主(即不发汗的解热法),然而,少阳病多是有兼表兼里,可在和解的基础上,兼用太阳汗法,或兼用阳明下法,随证施治。


  因少阳病是邪居半表半里,有和解表里作用的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正治方。


四、辨证施治


  1.邪犯少阳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治则: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主方:小柴胡汤。方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2.少阳兼证治法


  (1)兼太阳病  证候: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治则:解表和里。主方:柴胡桂枝汤。方药:桂枝(去皮)、黄芩、人参、甘草(炙)、半夏(洗)、芍药、大枣(擘)、生姜(切)、柴胡。


  (2)兼阳明里实证  证候: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方药: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洗、生姜、枳实、大枣(擘)、大黄。


  (3)兼里气不足  证候:少阳病腹中拘急而痛,脉象浮沉弦。治则: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方:小建中汤。方药: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服药后里虚得复,而少阳病证不减,再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4)兼邪热陷,水饮不化  证候: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治则:和解宣饮。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药:柴胡、桂枝(去皮)、干姜、瓜蒌根、黄芩、牡蛎(熬)、甘草(炙)。


  (5)兼正虚神浮  证候: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痛不可转侧。治则:平补阴阳,潜镇固摄。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药: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6)上热下寒  证候:热气(胃热)上逆呕吐、寒邪犯胃而腹痛,治则:清上温中。主方:黄连汤。方药: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去皮)、人参、半夏(洗)、大枣(擘)。


上一篇:太阳病 阳明病


相关文章: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中医宝典】热文排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