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谦益:莫把养生变害生(上)

沈谦益 中医宝典 2020-02-16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中医宝典】热文排行

编者按

一说到中医,人们就会想到养生,想到养生馆、足浴馆、推拿按摩等,而看中医也会想到中医馆、中药馆之类。事实上,中医与养生涵盖的面及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翻一下比较有名的养生书籍如《遵生八笺》、《老老恒言》、《寿亲养老》等就可以明白了。而如果养生不得法,则反而可能成为害生。

 

沈谦益,传统中医师,目前在温哥华开业。沈老师在今年1月3日的一次讲座上介绍了他对于养生和大健康的理解,有理有节,宛如打开一扇窗,令人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特推荐给大家。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养生的话题。

 

最近的活动,好多国内和北美的专家发表了演讲,我都参与了,讲得非常好,可以说代表了当今中医界对养生的主流看法。以前我很少去参加这些活动,我也和张社长说,不管是在温哥华还是在中国,我都属于中医界的另类,好多学术上的看法和处理方法和现行所谓的主流都不太一样,甚至是分歧比较大的,所以导致了好多东西也不能说,说了以后好像和别人冲突比较大。今天临时救场,在这里提及一些有分歧的问题,大家听就可以了,如果觉得有些观点不好接受,就不要太当真,这也是代表我们流派自己的观点而已。

 

养生与治疗同源,却非等同

 

几年前,我也讲过一个养生课,主要谈的是饮食养生,题目是《移民的饮食结构调整》。实际上,我过去想把养生的几大块大概的观点都和大家汇报一下,但只做了饮食养生,其它的几项都还没有做。

 

传统养生可以分成四大块,第一是性情,第二是饮食,第三是起居,第四是男女。就是百姓生活的这四个大方面才能够真正地去养生,如果你单独一个方面养生,其他方面都害生的时候,最后根本谈不到养生。所以我一直有个观点,养生和中医的临床治疗同源,但不是一个东西。

 

现在很多人,包括中医界有大批的人,认为中医就是养生,养生就是中医。在出现大健康之后,就更多人觉得中医就是大健康,就是养生。实际上我自己有截然不同的概念,要先清楚什么是健康,然后才能谈到什么是大健康。现在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在这个主流的社会上,实际对“健康”这个词的界定都不是很准确和地道的。

 

我有一个划分,就是在唐宋之前,宋元为一个分界线(以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代表),之前为古中医,宋元到民国之间(以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为代表)是传统中医,从民国到现在就叫现代中医。我现在可能会谈一些概念,大部分都属于古中医的范围。

 

在古中医的概念中,“健”和“康”是两个部分。“健”就是有充沛的人体能量,人没有能量那就不健了。那“康”呢?“康”就是人体机能把这些能量循环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包括现在说到人体细胞的时候,那些通道的通达叫做“康”。所以“健”、“康”加在一起是什么?就是要有足够的原始能量,而且人体可以非常畅达的把这些能量输送到所有的组织器官,这就叫“健康”。所以说,不管是不健的还是不康的,都可以统称为不健康。

 

大健康:身心灵三位一体

 

当然了,刚才说的健康的概念,大部分还停留在人体以肉身为基础之上,在古中医里面还谈到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的身体,每一个人有三个身体。

 

第一个,就是刚才所谈到的所谓的外在有形有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肉体的身体;第二个,是自己内心的一些思想活动和追求的意识,所谓心理的身体;还有一个身体叫灵性的身体,就是儒道学术中提到的“头顶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不是说外在有什么神仙,而是自己无形无象的神灵的身体。

 

人体应该有三个身体的结合。刚才我们谈的健康的概念是以有形有象的身体谈到的,那叫健康。那大健康呢?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大健康是把这三个身体统一在一起考虑,一个灵性的身体,一个心理的身体,一个肉体的身体。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体会,有一些疾病是由不良情绪,或者是所谓的没能化解的心灵创伤慢慢导致的。你看,心灵的身体影响着肉体的身体。还有一些病,现在叫什么呢?叫所谓的“世纪癌症”,焦虑症、抑郁症被称为“世纪癌症”。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是他的肉体身体没有特别明显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因为灵性的身体和心理的身体发生了偏差,而因为这两个偏差影响到肉体身体的综合效应的时候,就出现了所谓的抑郁症、焦虑症。所以现在在医学界是被称为所谓的“世纪癌症”,号称发病率比感冒还高,有医学统计说四秒钟就有一个人感冒,据说抑郁症的发病速度远远高于感冒的速度,而且现在基本上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

 

现在的医学,就是西医和现代中医,它们的治疗靶点在哪?都在我们刚才说的有形有象、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上,是解决肉体身体的各种症状不适和疾病的。一言以蔽之,就是解决肉身身体的健和康而已,对于心理的身体和灵性的身体没有涉及,所以现在西医和中医都是不完全的。

 

在座的人很多都比较年轻,我岁数也不大,但是我从小是和那些老人家一起长大,可能听到的一些老事情比较多一点。在过去中国的传统社会下,1952年之前有它的社会结构,现代医学进入医院之前是没有西医院没有西医的,那时候有的就是中医。而且除了皇家的中医院,剩下的就是以现在说的中医馆或者是中医诊所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但是另外还有一种,1952年之前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的一个机构,1952年后再也没有了,很多人也不知道它曾经存在,不知道它在老百姓的养生治病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完完全全消失掉了,这个名词过去叫“公所”。在以前的中国社会,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公所是必然存在的,但是1952年被取缔之后再也没有了,而且也没有出现过其他这种形式的机构。老辈人有一句话,当时的公所比现在的银行储蓄所遍布的比例要高得多,也就是说在老百姓心目中,公所占的位置比银行重要多了。

 

这个公所是干什么的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治疗心理和灵性疾病的。无独有偶,在西方社会也是这样的,西方社会一直有一个职业,现在还有,就是心理医生。但是从社会的认识来讲,我觉得它摆的位置不是很恰当,不是传统的位置。心理医生所做的事情和过去公所所做的事情几乎是同类。当然,以前和现在的心理医生有很大的区别,很多操作的方式、理念区别比较大。但是不管怎么区别,它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决灵性问题。西方是心理学家来做,中国公所的人呢?是谁来做?都是佛家、道家、甚至儒家修行有成的大德们,要积功累德做好事的时候,就到某一公所里面,呆上三五个月,也许三年五年,就是给当地的百姓解决这个灵性问题。

 

公所没了,但是大家发现社会还存在什么呢?就是中国人的寺庙,不管是道家的还是佛家的,在西方是天主教的教堂,我们发现,这个社会是同样的,对一个人来讲,它们是被需要的。东方的寺庙、西方的教堂,它们主要的职能是让人的内心有所归依,避免像走失的孩子一样,不知归处,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任何底线,无所畏惧。无所畏惧会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害人、害己。所有不管是东方的中国社会,还是西方社会,都有设立这么几项相关的机构,让人心有所寄,心有所畏,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的道德,形成道德的底线。借用天主教的一个词,叫做“三位一体”,身心灵同治,只是在不同的机构里面各自负责的接入点不同而已。

 

可是现在呢?西方医院是医院,教堂是教堂,心理医生是心理医生,互相之间基本上是割裂的,心理医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专科医生的帮忙,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那些神职人员的帮忙。其他也一样。没有交叉的结果就使每一个个体都分裂了,割裂了就没法真正做到三位一体。所以疾病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天下的所有病,人身的所有病,都是不能三位一体才生的病。

 

分裂是什么?分裂之后就是对立,对立的最终就是互相都伤害,大的范围上说就会出现战争。分裂是大的不康。刚才说健康的概念了,康是小康的概念,能量的传递叫康,大不康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你我之间没有交通,分裂了。交通是怎么样的?就是一个康一个通道,断的通道就是不康的。所以我们刚才说的,身、心、灵分裂就是大不康,疾病的来源就是这样的。现在老百姓分裂之后,在医院里面所有实验室的数据都检查不出问题的时候,就发明了一个词叫“亚健康”。健康就是健康,不健康就是不健康,亚健康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名词,只能说你现在定的健康的标准不够精确,所以才有灰色地带,才有亚健康。所以我们是反对“亚健康”这个词的。刚才说了,因为身、心、灵割裂,分离之后不能合一,才慢慢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疾病。

 

移星换宿、抽爻换卦比喻养生、治疗 



在张社长发的上课通知里面,引用了我上次养生课上谈到理念就是中医治疗和中医养生有区别,中医养生是移星换宿。

 

什么叫移星换宿呢?北斗七星随时可见于北天空,在以地球为参照点的时候就能看到它不停地旋转,但是旋转的后面有28星宿固定不变,古人认为它是恒定不变的坐标。随着北斗斗勺,也就是天干位置的不同,古人就定下了时间——月份、季节。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的斗勺在动的时候,比如现在进入小寒节了,进入小寒节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移星换宿。如果我们还保持冬至的样子,冬至和小寒差十五天,如果我们的身心不能随着北斗星移星换宿,我们和天地之间是不康的,没能和它沟通上,这是一个大的不康。所以养生也是这样的,进到小寒了,我们的身心就要调整成小寒的状态,这就是养生。

 

中医的治病呢?就是说刚才谈到的,你会生病是因为你和天地不同步,是因为不康,本来小寒节的时候你应该把身心调整成小寒状态,如果还在冬至的时候,那就是不康。这时候怎么办?就需要医生来抽爻换卦,把你停留在冬至那种情况抽爻变卦,用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变化成小寒的样子,就和天地同步了,这就叫中医的治病。

 

最近美国兴起了一个新疗法,宣传得很热门,就是所谓的基因配对,对于一些恶性癌症等等特别难治的疾病,用基因配对的方法来治疗,据说有效率非常高。从这基因配对,我们回来看看老祖宗过去是怎么说的。古中医的玄部就是利用易经中64卦,以乾坤坎离为坐标,运用抽爻变卦的方法来调整30对复合卦顺逆左右,以恢复健康。所以说,现在最流行的东西老祖宗不是没有,而是现在的人们不认识它。

 

当然了,现在古中医的传承应该很少,在我印象中,五六十年代以前偶尔还有学者写的文章透露出这方面的东西,七十年代之后公开的文章基本上就没有了。现在都是所谓的经方派,而且是狭义的经方派,只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才叫经方,除此之外都不是。这里要说一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属于古中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而且只是天部的外部,它属于天部的八目部。古中医有天地玄黄四部,天部包括八目部和三纲部,三纲部和八目部现在都有流传,这门学说有一个名词叫玄儒传承。现在的医学界,包括国内民间的部分,基本上是一边倒,就认为《伤寒论》的经方体系是最高的,就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实际上不是,它只是过去的传承,是古中医的天部的一部分,而且不是唯一,它只是八目部,而核心的是三纲部。现在三纲部很少人说,没有联系起来,其实这两个是同一个枝上不同的分杈而已。

 

我们说远了,就是在古中医的全部内容中,它用的一些东西,和现在所谓的高科技的基因配对的理念是一样的,但是它的实际操作的理法比现在医学的基因配对更复杂更有效一点,方法也更全面。

 

性情养生:淡化“我”找回“吾”

 


刚才我们谈到的所谓的三个身体,一个灵性身体,一个肉体的身体,一个心理的身体,我们在古文里面还有一个名词,每一个人几乎是天天在用,一个是“我”,一个是“吾”。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古人说“吾”,现在很少人用这个字。实际上我们回归到其本意的时候,会发现很有意思。

 

儒道文化中有璇玑的概念,藏密文化里面也谈到一个词——心轮,也叫万象轮。璇玑万象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怎么摆那个指针,它就会显出什么象来,看心里的我你怎么认识。以肉身为自己的时候是一个身体,如果以灵性那个身体为自己的时候又是一个,所以古人叫“阴我阳吾”之术,这是两个身体。当今社会“吾”这个词没有了,这个意念也没有了,所以更多的是物化,完完全全的就是等同于这个物质的身体。而古人不是这样,古人说你从“我”必须要返回到“吾”,这是人生的途径,而把肉身的我等同于“我”的时候就是多灾多难的。

 

为什么多灾多难?过去有一个说法,“我”是什么?就是一个背着斧头拿着戈的,天天是挣扎的、对立的、分裂的,总想找一个对手争斗。如果找不到明确的对手,就直接自我伤害。所以说“我”是万病之源,只要有“我”的存在就是万病之源,要想养生就要淡化这个“我”,找回自己的那个“吾”。所以,古人有舍生取义一说。中国人还有一个词就是“天生地养”,现在我们一直强调母亲,好像孩子是母亲生的,没有父亲什么事,只是更多地关注母亲,强调地养的关系,天生没有了,丢的东西太多了。

 

刚才我们说,总体的理法上,养生有四大部——性情、饮食、起居、男女。性情养生是什么?性情要弱化这个“我”,找回自己的“吾”,要找到身心灵三位一体,三个统一,离对立远了,离疾病也就远了。

 

 (待续)


作者简介 |

沈谦益,传统中医师,温哥华开业。民间中医昆仑派传人,又得到多位民间中医华佗派前辈的指点。临床上以三元色脉统御识证、遣药、用针,以精简的中医治疗方法从事临床多年。

 

来源:闲在居士的博客

【中医宝典】热文排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