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热壳凉蕴太极的荔枝
在草药的世界中存在着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功效。比方生姜性热,生姜皮性偏凉;莲藕活血散瘀,而藕节涩而止血。又如白果的毒性,可以通过白果壳来解;倘若食杏仁中毒,杏树皮则可解其毒性。这种看似矛盾的统一,是大自然怎样的精心安排呢?本篇通过对荔枝的介绍,来试图窥测草药中所蕴藏着的“太极图”。
荔枝盛产于两广炎热地带,其果实于夏季成熟。大家可能会觉得,从环境气候来看,为了抵抗夏季的炎热,荔枝肉当属寒凉之物,有清热解暑的功效。非也。其实荔枝肉属于温热之品,多食非常容易引起上火。而同样生于南陲地带的桂枝,在其表皮中油脂成分的保护下,即使是在炎热的环境中,仍锤炼出其性热的特征。那荔枝的生长中是否也藏着一层不易被察觉的保护层呢?
的确,在剥开荔枝后可以发现,在荔枝壳和荔枝肉之间有一层乳白色的隔膜,也许正是因为这层隔膜紧紧地守护在荔枝肉外围,帮助化解夏季炎热之气,不但使其能够应时节而成熟,还确保了荔枝肉自身的温热之性。
《本草纲目》中记载“(荔枝)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也。”所以一般体质偏热的人是不能多吃荔枝的。倘若一时贪吃而不幸中招的话,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一些方法,其中一条就是“食荔枝多则醉,以壳浸水饮之即解。”具体的说,就是我们可以用荔枝的壳煮水或泡茶喝来缓解因过食荔枝而产生的不适。由此可以推知荔枝肉和荔枝壳的功效作用是相反的。“荔枝肉-隔膜-荔枝壳“,好像是自然为荔枝画的一幅太极图。荔枝的肉与壳一阴一阳,好似两条阴阳鱼,而那层隔膜就好比太极图中的分隔符,在分隔符的作用下,原本混成的太极就分出了阴阳两极。阴阳的作用相反相成,才使得万物具备生长、运行的动力。
作为药用,以荔枝核入药,荔枝核为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一般认为,子类物种能够冲破硬壳而生根发芽,故而具有一定的开破散结的功效,荔枝核也具有此特性。荔枝核性味甘,微苦而温,主要归肝、胃经,具有理气止痛、祛寒散滞的作用,主要作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寒凝气滞的腹痛、疝气,睾丸肿痛;②气滞血瘀的痛经、产后腹痛;③肝气不舒引起的胃痛。目前这一味药物常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等病症的治疗。
所谓“一花一世界“,在小小的荔枝中,竟也藏着宇宙的大奥秘,只是平常的司空见惯让人们忽略了身边很多的精彩和美妙!这或许就是庄子想表达的”道在日常生活中“吧。道,说不清道不明,却掌控并指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选自《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主编:杨柏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