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一定要很炫、很酷的三维展示吗?
电科院的刘博士不仅发表了他的观点,还给我发了两张“电网全景安全态势智能评估和调控大脑”的PPT,很惭愧,调度是我的绝对短板,辜负了刘博士的厚爱,我还真有点看不懂,但我貌似明白一个道理,这就是:随着新能源并网消纳规模的越来越大,受制于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电网的安全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 ERP中的BOM和EAM中的资产树 |
二、电厂电网巡检专责脑壳中的数字孪生 |
2007年,我们在黄河上游某著名水电站推广EAM系统时,就发现人家电站的集控和巡检师傅,对站上每一台设备如数家珍,几乎不需要什么二维、三维的系统做指引、做导航或者什么展示,就像蝈蝈老师在他的文章中所讲的,针对设备管理这些非设计工艺的场景,更多是掌握设备运行的状态和经验的发挥,前者的确需要类似物联网的东西,通过传感器把设备的状态做一个合适的表达,但后者更加的重要,就是根据设备的可靠性状态,判断是否要对设备做点什么?以及如何做?直到今天,我依然很担心所谓的AI能否完全取代经验丰富的人工。
2018年的夏季,我们在保定西边的某县跑山、为一家采石场勘察一条10kV线路的路由,需要当地供电局的专责为我们做现场指导,正巧运检的专责去省公司开会了,我们只能请到发策的专责前来协助,人家到了现场,我之前的一些担心立刻烟消云散了,人家不带图纸、也不带电脑、也不翻手机,周边两座110变电站间隔和运行数据都在脑壳里头,张口就来,几条附近的可用线路也如数家珍,还给我们提供了可以T接的最佳参考点。如果那时候有人来调查电力获得指数或者业扩报装的满意度,我一定会给满分。
电网公司基层各专业专责们的脑壳里,都有一套数字孪生,大概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线、站物理架构、参数和地理环境因素,这是在项目设计之初就确定了的,属于蝈蝈老师讲的静态数据;二是站、线的运行状态,这是要通过人工巡检、泛在感知所不断积累和叠加的;三是故障判断的经验和检修策略,这完全是靠知识+经验+制度与规程在脑壳里不断迭代、总结和优化出来的。
有一个笑话,足以证明经验与knowhow的价值,说,美国一富豪带媳妇儿去医院上环,费用500$,吝啬的富豪对收费耿耿于怀,于是就去问大夫,大夫说:500$是这么构成的,环是1$,晓得怎么放进去的是499$。 |
正如蝈蝈老师所讲,上面三个层面的东西,要用数字孪生来表达,其难度是不同的,最简单的是第一个;稍微复杂、要花不少银子是第二个;花很多银子也未必能实现的是第三个。
数字孪生,重要的不是展示的如何绚丽多彩,而是你到底能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