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104期:新化北渡村的牌坊和翕园
位于新化县城西边的北渡村是一个杨姓人家聚居的村落,前年从网上得知那里还有一些古建筑,所以去年湘村发现的第一站就选在了那里。
来到北渡村第一个进入视野的就是这个牌坊!
这个牌坊跟我们以前看见的不一样,是用砖石砌成的,高约10米,四柱三门,牌坊下面是以前的青石板路。
其间镶嵌青石,青石上雕龙画凤,正反两面上方都有一块竖匾“圣旨”。
中门上方刻工整有力的“明旌 杨拱星妻曾氏节孝坊”九个大字。原来这个牌坊是用来纪念杨拱星妻子曾氏而立的。杨拱星,是明朝正德、万历年间人物。杨拱星之妻曾氏是当时有名贞妇。
而牌坊的建立是在三百多年后,至清光绪24年,其派下十一世孙长沙县训导杨继贞报请朝廷准建了这个牌坊。
牌坊上还有另外几块碑上面有很多文字。
这块石板上刻的是一首作于同治四年的《节母乩(jī)诗》:
维山峭而秀,资水清且涟。
鱼鸟各适性,同林与同渊。
凡物具如此,谁云造化偏?
妾年仅十八,天胡夺所夫。
生儿甫八月,高堂又病缠。
妾夫无季昆,妾夫无薄田。
呱呱奚所讬,劝嫁不我怜。
妾甘饮冰死,波不起古泉。
中间孤又弱,孙曾幸克贤。
妾年九十余,眼见姓名传。
远来旌表量,幽光得闻宣。
造物亦好巧,瓜瓞咏绵绵。
精魂超上乘,敕赐为贞坚。
以上是我个人整理的,如有错误请指正!从诗中可以看出曾氏的不幸遭遇和她坚贞的意志,虽然
牌坊背面的这两块石碑上杨继贞为曾氏题写了这样一篇文章,记述了曾氏的事迹:“节母曾氏,贞十三世祖拱星公配也。公鲜兄弟,节母归公最早,年十八,生子廷益,甫八月而公逝。时家不中赀,节母茹苦含辛,抚一子以及一孙卒臻成立,迨孙显化贡成,均曾孙芳裕、芳声并辉庠序,节母犹及见之。盖至明万历二十八年,距其生正德六年,寿九十乃卒云。今阅三百载,至于今又十一世矣,派衍通千丁,仁宦科名,指不胜屈,共徙蜀一派,犹有耀祠馆。专方面者,谓非节母积德之厚,曷克省此夫世族代兴之故,省享于后必开其先,或乃既危而后安,将绝而后续,此因天心之好,变而终不爽其衡考也。公之生既以一身承嗣,及其卒而子若孙又一线仅延,不省节母力为维持遗孤,不知作何状矣。噫,此所谓一发千钧。此与节母。在明时已获旌表,越清光绪十四年,乃荐木主入祀,于官祠礼也,顾贞犹隐,以坊表为亟,属冷官外系迁延不果,今年迈归里,乃轮薄金,肇造于家庙左繇之。孔道既以彰,潜德慰幽灵。且使后之人触目心感焉,其继起节妇,正节母风教之留遗所为,潜移而默化者,兹并列于左右方,俾附以传,工既竣,谨追述之如此。”
下面两块碑上刻的是参与建牌坊的家族成员名字。
牌坊的正门是用的青石拱券门,正面是龙背面是凤,拱券下还有太极图。
这里的一位老人家向我们讲述这个牌坊的历史,这里原来是一条古老的驿道,牌坊正在驿道上,原来路两边有好多商铺,所以这个村子比较繁华。后来到了文革期间,这牌坊是属于破四旧的范围,是必须要拆掉的,但当时村里的人对牌坊有着深重的感情,想着要保护他,于是就用厚厚的石灰覆盖了上面的石碑和雕刻,才让牌坊得以幸存。前几年,有人想让这块牌坊重见天日,小心地凿开石灰,竟然发现下面的“圣旨”等文字和雕刻完好无损,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古驿道上如今还能见到一些古建筑和遗迹。
这口井边还有供人休息的长廊。
离牌坊几百米处就是翕园,有意思的是新化居然有两个翕园,还有一个在曹家镇,下回我再带大家去看那里。
从远处看这个院子是非常典型的新化古民居,横向和纵向的封火墙错落有致,高大的院墙把整个院子包围起来,整个建筑的正立面非常漂亮,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城堡。
可惜随着近些年农村居民不断改建新房子,原来偌大的院子只剩下半边,即便如此,我们也能凭借这剩下的一点想象当年这个院子的宏伟壮观。
这位住在老屋里的阿姨向我介绍了一些杨家的情况。
翕园坐西向东,宽阔的朝门还做了八字墙。
门额上“翕园”二字是屋主人杨少耘于宣统元年(1909年)自题的。这个杨家人几代都是读书人,杨少耘的父亲就是通过科举在清朝当了官,杨少耘本人也是走的科举之成为了路当了官,后来回到新化在当地办学,成为一名教育家。杨少耘有五子二女,全部走出新化时代精英。其中杨少耘的儿子杨开道民国13年赴美国哀阿瓦农大学院肄业,次年获硕士学位,转入美国密西根农工学院深造,民国16年获农村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并在复旦大学兼课。 民国17至2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社会教授、系主任、农村建设科主任、法学院院长等职。业余常为《益世报》、《大公报》撰写政府文章。民国26年,在山东济宁乡村建设人民训练处兼任教育长并济宁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调任武汉大学农学院院长,1953年调任华中农学院筹备处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备处副主任。1957年,改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1958年任研究员。曾被选为湖北省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第三届委员,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81年7月23日,病逝于武汉,终年82岁。
原先这里是个四合院,如今只剩更好正堂屋和被边部分侧室。
杨家的后人都特别尊敬与崇拜自己的先祖杨少耘,因为他用毕生的精力培育出了自己的孩子们,他懂得:与其留下财产给孩子,不如让他们走出大山,学习知识,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人。老新化所涌现出的教育家又何止杨少耘?长沙楚怡学校创办人陈润霖,新化实学堂创办人周叔川,中国近代地图鼻祖邹代钧等等,他们无不是以教育为己任,宣传新思想,救国兴邦。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将继续发掘老新化的名人故居和背后的故事。
(旗子拿反了,嘻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