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20年第13期
与其忧心忡忡,莫若深度“入场”
说起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不少前辈师长往往眉头紧锁,甚至闻之色变。我以为,莫谈偶像就色变。
偶像是指被人们效仿的对象。偶像为人所模仿,往往与其某些方面的素质,特别是在一些人生事件中的表现和成就令人赞叹、羡慕等有关。人生之路该怎么走,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索。偶像的表现和成就,往往能让人们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发,偶像因此而体现出某种人生标杆的作用。成为像偶像那样的人,便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目标。青少年人生刚起步,探索人生之路的任务很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在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基本要求、就业形态发生很大变化的当今社会中,人的“青春期”已经“延长”,人生模式已经“去标准化”,教育、就业、婚姻、生育等前辈经典人生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已经不再具备原有的成家立业的标志性和参照意义。今天,还有多少青少年希望成长为像爸爸一样的人?由此,偶像崇拜实际上体现了青少年珍惜短暂人生,以偶像为标杆和参照,探索人生之路的意愿和努力。
前辈师长常让“自家孩子”学习效仿“别人家的孩子”。这说明,对青少年偶像崇拜,他们其实并不绝对排斥,只是担心劣质的偶像带坏青少年。既如此,前辈师长与其忧心忡忡,还不如先搞清楚青少年崇拜怎样的偶像、为什么崇拜那些偶像、希望从那些偶像身上汲取什么、为什么如此狂热……明乎此,才能避免隔靴搔痒地单向说教,在偶像崇拜等问题上与青少年对上话。对上话,才谈得上用主流价值观去影响和塑造青少年。
然而,要跟青少年对上话,却绝非易事。很多前辈师长自认为很了解自己养育、教育的青少年,这其实有些天真。事实上,进入幼儿园以后,儿童青少年便开启了逐步远离前辈视野的历程。在同辈群体中,儿童青少年受到来自不同家庭和环境的新信息、思想、情感、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等的交互影响,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偶像崇拜则是这种交互影响的产物之一。这一切就发生在前辈师长的眼皮底下,却又大多在前辈师长的视野之外。对于当代的青少年,前辈师长其实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前辈师长想进入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场域了解他们,他们却不太喜欢,甚至很排斥前辈师长“入场”。“入场”既难,对话更难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谈偶像崇拜色变无济于事,用主流价值影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更难免一厢情愿,难有效果。
要言之,与其忧心忡忡、简单粗暴反对,不如先想方设法深度“入场”,和青少年对上话,搞清楚他们偶像崇拜的真实状况。
【作者系上海《青年学报》主编、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本刊特约评论员:刘宏森
卷首语
P01 与其忧心忡忡,莫若深度“入场” ︱刘宏森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P05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依据与方向 ︱龙宝新
观 察
P10 综合施策,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游 ︱戴八一
P12 教师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勿忘本” ︱张建国
探 索
P14 学校集体教育视域中的惩戒问题及解决路径 ︱李俊堂
P20 浅析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 ︱徐金海
话 题 青少年偶像文化
偶像崇拜是社会心理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在青少年阶段尤为突出。当前,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对偶像的选择愈发呈现出个性化、自由化、多样化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和偶像文化,尊重当代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和选择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青少年偶像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用主流价值观去影响和塑造更加积极健康的青少年偶像文化,让偶像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成为青少年成长中向上向善的重要力量。
本期策划:何 蕊
P26 谈谈学校和家庭中的“偶像塑造” ︱孙宏艳
P31 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偶像文化的变迁 ︱李凡卓
P35 青少年偶像文化现状及其学校引导 ︱王安湉
P40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分析 ︱邢玉俊
P45 理性面对偶像文化何以可能?——善用偶像文化促进青少年成长的教师作为 ︱曹加明
讲 堂
P48 定义自己的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点诉求 ︱张连生
展 台
P54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创模式——黔南田家炳中学的“共创课程”实践 ︱石佳佳
样 本
P59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三访”架起家校社连心桥 ︱潘 杰
P62 山东省临沂金盾小学: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育人使命 ︱高排吉 范尊鹏
P65 浙江省桐乡市实幼教育集团实验幼儿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绘本教学实践 ︱陈亚军
P6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叠滘初级中学:水乡文化助力新市民子女融入新家乡 ︱张建文 李柱才
第一线
P71 德育叙事的支架搭建与运用 ︱孙晓晖 费 菲 苏冬冬
P75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实录 ︱顾利华
往期目录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