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日翻台12次,单店坪效1万,好Q的一笼小确幸
5年打造4个网红品牌,其中创办一年多的“一笼小确幸”人气最旺:平均排队2小时,日翻台12次,单店坪效1万。
那么,这个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的团队,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笼小确幸创始人殷良、张靓
聊产品团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02alcica&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着他俩,你似乎能瞬间明白,为啥餐厅叫“一笼小确幸”,因为这对小年轻夫妇,本身就是“小而确实的幸福”的代言。
十几年的相爱,两人的默契,彼此的欣赏,没特地撒狗粮你都啃了好几口,特别当你听着张靓这个女孩“呵呵呵”地笑,会突然觉得,做餐饮居然可以这么幸福。
这是在红餐网镜头前,第一次夫妇两人同时上阵,也是年纪最小的一对,都是1989年出生。一起和小确幸两位创始人——殷良、张靓,探讨网红餐厅背后的故事。
1
港式点心+花样糖水,
全新模式的探索
2016年初,一笼小确幸旗舰店进驻上海最火的商圈——来福士,以一抹清新薄荷绿的文艺范,和全国首创的“港式点心+花样糖水”红了起来,平均排队2小时,一天翻台12次,单店坪效1万。很多同行也都好奇这背后是怎样的团队。
▲一笼小确幸门面
关于“港式点心+花样糖水”模式的诞生,张靓很活泼地说了四个字,兼吃则明,吃多了自然就有灵感。在一笼小确幸创立之前,张靓、殷良经常跑去香港、广州找吃的,一天吃十几顿是常事,把各种点心和粤菜项目都看过为止。
不过,他们可不光是去看的产品,更是奔着研究模式去的。
比如“添好运点心专门店”,为什么能从一家不起眼的街边小铺,成为米其林一星餐厅,而人均仅60余港元?
张靓发现,添好运把传统粤菜中一个品类细分出来并做精,只做点心,款式也只有三、四十样,同时延长营业时间,做正餐、下午茶、夜宵多个时间段。
这种在“质”和“量”上看起来能够很好结合的模式吸引了她,再加之观察到多数女生爱喝糖水的现象,则基本定下这种“甜咸组合”的模式。
▲一笼小确幸店内环境
当然,最终模式的确定,还在产品团队更高层面的探讨:产品能否实现标准化,是否具备可复制性,能否持续玩出创意。
确定所有产品都可以在中央厨房标准化制作,门店进行去厨师化的热加工,创意团队有好多有意思的产品创意可挖掘,这才使得港式点心花样糖水一概念最终敲定并付诸实施。
▲张靓受邀参加《天天向上》节目录制
作为产品团队的“首脑”,张靓认为在产品设计上除了要好吃,还必须要好看、好玩。
她分享,在设计“虾饺三温暖”这款产品时,她就想,虾饺除了装大虾还可以装什么?除了蒸着吃,还可以怎么吃?然后产品团队就想到做黑松露、蟹粉、鹅肝三种口味的虾饺,并把虾饺泡在虫草花鸡汤里,用好看的茶具把它们盛起来。所以,客人吃的时候,要先喝汤,再吃虾饺。最后,一个高颜值、趣味足的产品就诞生了。
▲虾饺三温暖
那传统的菠萝包,又可以怎么创新呢?做成小乌龟造型,里面还塞满菠萝奶油陷,还可以吃到一颗颗的菠萝颗粒。
▲菠萝龟包包
说起产品设计时,张靓总是满脸幸福的样子。她告诉我们,一笼小确幸近20款的原创产品,都是由团队这样脑洞大开而来。
而在问到做“一笼小确幸”品牌的初衷时,张靓说道:“现在大家生活都太累了,每天都在不停地奔波,却很少有开心的时刻。一笼小确幸就是想让大家在吃饭的时候停一停,提醒大家去感受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就像他们有一句语录,“凡是用盘子装不下的幸福,都靠笼子来解决”。
2
CEO被踢出产品团队,
产品总监是“铲屎官”
前面我们提到小确幸的模式,最终由产品团队确定。那么产品团队在小确幸到底是何等意义呢?
一般来说,餐厅要卖什么,定价多少,基本由研发团队完成。而在小确幸,研发团队只负责执行,至于他们研发的方向,以及研发出来的东西到底能不能推向市场,最终都由产品团队来决定。就像张靓所说:“在我们公司,产品团队还是蛮有话语权的。”
产品团队源于互联网思维,产品团队专注于发掘用户需求,产生一个想法后,把功能和诉求告诉代码工程师,又把内容、经营、管理传达给运维团队,最终变成产品。
他们认为,产品团队是品牌的核心,打造品牌最重要的因素。“好的产品团队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甚至通过不断创新引领市场潮流。”
▲小确幸创始人张靓(左)、殷良(右)
那么对于像小确幸这样的品牌,应该交给谁来打造呢?殷良说,基本都是交给张靓以及更年轻的90后小姑娘。
因为这些年轻女性消费者,本身就是小确幸品牌受众。用户画像连勾勒都不必,直接就站在眼前。
反过来,如果不是非常匹配的管理层,能加入产品团队吗?
“作为智囊团,我被产品团队踢出来了,因为被称为‘直男癌’的我,很难理解这些女性消费者的心里诉求。”殷良大笑着说。
你能想象作为创始人兼当CEO的他,居然不是核心部门的一员吗?可想而知,产品团队对于每一位成员吻合度的要求有多高。不妨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找到最搭调的领导者。
去年年底,小确幸在自家微信公众号发布一文《聘|小确幸创业合伙人兼凤总专属铲屎官》。要招的人是合伙人兼产品总监。试想,如果你招一个这么重要的角色,敢说成是招“凤总(公司养的一只小猫,也是一笼小确幸的代言人)铲屎官”吗?
诶,结果人家一看,有共鸣,说的正是自己,一位10年创意广告人就真来了。
▲招聘产品总监的微信
3
5年做了4个品牌,
业态却完全不同
两个小年轻从2012开始,自创了4个品牌:
2012年:丸初章鱼君。
以创意把街边小店,开进购物中心。目前在上海共10家。
2014年中:Aza Aza!芝心年糕料理。
韩式年糕火锅街边店改造升级,开进商场。目前全国共40家。
2016年初:一笼小确幸。
港式点心和花样糖水。200平米的店内还开拓一小块“解忧杂货铺”地方做日式Zakka餐具的销售。目前全国共16家。
2016年中:美拉得反应
外带西式轻餐,推出“一杯搞定一餐”的概念,日售约500杯。目前在上海共5家。
▲美拉得反应 推出“一杯搞定一餐”概念
你可能已经发现,4个品牌的业态完全不同,小吃、火锅、点心、西餐,不像一个大型寿司品牌延伸开来做拉面店、小吃店等的子品牌,它们看起来都搭不上边呢。
如果不是像美心集团实力这么雄厚的公司,也很少人敢去这样操作,除非是打算东打一枪西打一炮,在短时间内造个品牌赚些加盟费。
面对红餐网提出的疑问,殷良却给出一个有意思的回答:
这里边有很多共通点:用户画像基本相似,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选址逻辑相同。也就是说,内核基本一致,找到一个群体,然后为他们输送不同的东西。
一笼小确幸开拓一块地方贩售日式Zakka风杂货是这样,公司开拓新品牌的逻辑也一样。既然目前服务的都是年轻女性,那么只要能吸引这个群体的,都鼓励大胆开发。
而这背后,让殷良自信的依然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团队。他希望团队的成员能够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也希望能把公司做成一个平台,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团队,而非封闭式的堡垒。
▲希望不断吸引优秀人才
目前公司推出新品牌的频率是:一年到一年半推出一个品牌。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还将推出新的一个品牌。
这样的频率,确实很快。红餐网再次提出质疑,不怕有些品牌短命吗?
殷良没有正面回答,倒是说起了2014年和投资方的讨论,他认为生命周期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一个团队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创新的速度比市场追逐新鲜感的速度快,那么品牌的生命周期就可以无限长。”
他也很坦诚地告诉我们,“持续创新力”是他最看重的,最紧张的,也有可能是将来最恐慌的问题。
有创新力不够,还要有持续的创新力才足够,否则他们很可能被抄袭,甚至被超越。年轻的殷良很清楚,他们选择了一条相当不容易走的路,但也已经在路上了。
4
复旦和上外学霸,
大学时已种下餐饮种子
殷良和张靓,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了7年的餐饮创业经验,从大三就开始踏入餐饮行业,最初选择加盟这个看似容易的敲门砖。而这就要追溯到两名学霸的恋爱史了。
▲张靓、殷良合照
高中就开始谈恋爱的殷童鞋和张童鞋,未能如愿进入同一所大学,殷童鞋上了上海东北角的复旦大学,张童鞋则考上上海西南角的上海外国语大学。
他们不仅接受了长达4年的上海市内“异地恋”的组织考验(当时地铁还没通,坐巴士单程要3小时),还瞄准了商机,把复旦大学门口一家仅6平米,却每天都要排队几小时才能买到的创意美式加州卷,通过加盟的形式引入松江大学城。拉上两个童鞋做合伙人,并亲自参与所有环节,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收回了所有前期投入。
问起殷良为啥放着好端端的常人眼里的500强求职路径不走,而要做餐饮这么辛苦的行业,这个少年眼中闪烁着光芒,“一开始是初次创业信心有些爆棚,后来是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行业内做出不一样的事情,带来一些新的思维。”
结语
两人带领团队,从创业初期投入300万,做到如今估值3个亿。有人感慨后生可畏,也有人认为是在“炒作”。而他们却始终保持着对餐饮的热情,并不断创新下去。
记者 | 红餐网_林如珍
视频 | 红餐网_罗小庄 王伟
内容交流 | 请加微信:hongcw66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 18026395830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