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柯尔律治《忽必烈汗》

柯尔律治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忽必烈汗》那首片段的抒情诗(54行合辙压韵、长短不等、韵律铿锵的诗句)是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在1797年一个夏天梦中偶得之作。柯尔律治写道,他在埃克斯穆一个农庄小住时,由于身体不适吃了鸦片不久便睡着了;入睡前他正好在看珀切斯的一篇游记,其中谈到因马克波罗的介绍而在西方出名的元世祖忽必烈汗修建宫殿的事。在柯尔律治的梦中,脱口而出的诗句纷至沓来;睡觉的人直接看到一系列形象,听到一连串写景状事的词句;几小时后他醒来了,满有把握地认为自己已经作好或者传授了一首三百行左右的长诗。他记得出奇的清晰,转录了现存在他作品中的那个片段。一位不速之客打断了他的工作,之后,他怎么也回忆不起其余的诗句。“我相当惊骇地发现,”柯尔律治写道,“我只是模模糊糊地记得大概的情景,除了八九行零散的诗句外,其余的统统消失,仿佛水平如镜的河面被一块石头打碎,它反映的景象怎么也恢复不了原状。”辛伯恩认为记录下来的片段是英语韵律中最高的典范,象天空的彩虹一样不可能加以解析(济慈语)。以音乐性为基本特点的诗歌是难以翻译或概括的,翻译或概括只能损害原著;现在我们只消记住柯尔律治是在梦中得到光彩夺目的诗篇。 



柯尔律治《忽必烈汗》


忽必列汗在上都曾经

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乐殿堂:

这地方有圣河亚佛流奔,

穿过深不可测的洞门,

直流入不见阳光的海洋。

有方圆五英里肥沃的土壤,

四周给围上楼塔和城墙:

那里有花园,蜿蜒的溪河在其间闪耀,

园里树枝上鲜花盛开,一片芬芳;

这里有森林,跟山峦同样古老,

围住了洒满阳光的一块块青草草场。


但是,啊!那深沉而奇异的巨壑

沿青山斜裂,横过伞盖的柏树!

野蛮的地方,既神圣而又着了魔--

好象有女人在衰落的月色里出没,

为她的魔鬼情郎而凄声嚎哭!

巨壑下,不绝的喧嚣在沸腾汹涌,

似乎这土地正喘息在快速而猛烈的悸动中,

从这巨壑里,不断迸出股猛烈的地泉;

在它那断时续的涌迸之间,

巨大的石块飞跃着象反跳的冰雹,

或者象打稻人连枷下一撮撮新稻;

从这些舞蹈的岩石中,时时刻刻

迸发出那条神圣的溪河。

迷乱地移动着,蜿蜒了五英里地方,

那神圣的溪河流过了峡谷和森林,

于是到达了深不可测的洞门,

在喧嚣中沉入了没有生命的海洋;

从那喧嚣中忽必列远远听到

祖先的喊声预言着战争的凶兆!


安乐的宫殿有倒影

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动;

这儿能听见和谐的音韵

来自那地泉和那岩洞。

这是个奇迹呀,算得是稀有的技巧,

阳光灿烂的安乐宫,连同那雪窟冰窖!


有一回我在幻象中见到

一个手拿德西马琴的姑娘:

那是个阿比西尼亚少女,

在她的琴上她奏出乐曲,

歌唱着阿伯若山。

如果我心中能再度产生

她的音乐和歌唱,

我将被引入如此深切的欢欣,

以至于我要用音乐高朗而又长久

在空中建造那安乐宫廷,

那阳光照临的宫廷,那雪窟冰窖!

谁都能见到这宫殿,只要听见了乐音。

他们全都会喊叫:当心!当心!

他飘动的头发,他闪光的眼睛!

织一个圆圈,把他三道围住,

闭下你两眼,带着神圣的恐惧,

因为他一直吃着蜜样甘露,

一直饮着天堂的琼浆仙乳。


屠 岸 / 译



柯尔律治《忽必烈汗》


忽必烈汗建立“上都”,

修起富丽的逍遥宫,

那儿有神河阿尔浮

流经深不可测的岩洞,

注入不见太阳的海中。

那儿有十哩方圆的沃土,

城墙、高塔四面围绕,

明媚的花园,曲折的小溪,

丁香、豆蔻芳华四溢,

树林像山丘一样古老,

环抱着阳光灿烂的草地。


但沿着松柏苍苍的山坡

急转直下,却是悬崖深谷!

一片荒芜!好像施过魔术,

会有女子在下弦月下出没,

为她的恶魔情人哀哭!

深谷里煮沸了一锅骚乱,

仿佛大地在急促地气喘,

一股强大的喷泉不时腾空,

在它一阵阵爆发之中

巨石弹起,如同冰雹,

如同谷粒在连枷之下蹦跳!

在这些石块的狂舞中,

有时神河也被高高抛起,

它扭成五哩蜿蜓的迷宫,

它穿过森林和谷地,

到达深不可测的岩洞,

喧哗着沉入死水洋底。

忽必烈汗远远谛听,在喧哗中

听到祖先的声音在预言战争!


逍遥宫的影子青幽,

在波浪之中漂流,

喷泉与岩洞交响,

构成韵律的重奏。

奇迹在此汇集,鬼斧神工,

阳光灿烂的宫和冰的岩洞!


我梦幻中看见

一个操琴的女郎——

阿比西尼亚姑娘,

她轻轻拨动琴弦,

把阿波拉山吟唱。

啊,但愿我能在心底

把她的乐曲和歌声复制。

那时我就会如醉如痴,

我只消用那悠扬的仙乐

就能重建那天宫瑶池,

那阳光灿烂的宫和冰的洞窟!

凡是聆听者都将目睹,

大家都将高呼:“当心!当心!

瞧他飘扬的头发,闪亮的眼睛!

我们要绕他巡行三圈,

在神圣的恐惧中闭上双眼,

因为他尝过蜜的露水,

饮过乐园里的乳泉。”


飞 白 / 译




Kubla Khan

 

In Xanadu did Kubla Khan 

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 

Where Alph, the sacrecl river, ran 

Through caverns measureless to man 

Down to a sunless sea. 

So twice five miles of fertile ground 

With walls and towers were girdled round: 

And there were gardens bright with sinuous rills, 

Where blossomed many an incense-bearing tree; 

And here were forests ancient as the hills, 

Enfolding sunny spots of greenery. 

But oh! that deep romantic chasm which slanted 

 

Down the green hill athwart a cedarn cover! 

A savage place! as holy and enchanted 

As e'er beneath a waning moon was haunted 

By woman wailing for her demon-lover! 

And from this chasm, with ceaseless turmoil seething, 

As if this earth in fast thick pants were breathing, 

A mighty fountain momently was forced: 

Amid whose swift half- intermitted burst 

Huge fragments vaulted like rebounding hail, 

Or chaffy grain beneath the thresher's flail: 

And'mid these dancing rocks at once and ever 

It flung up momently the sacred river. 

Five miles meandering with a mazy motion 

Through wood and dale the sacred river ran, 

Then reached the caverns measureless to man, 

And sank in tumult to a lifeless ocean: 

And 'mid this tumult Kubla heard from far 

Ancestral voices prophesying war! 

 

The shadow of the dome of pleasure 

Floated midway on the waves; 

Where was heard the mingled measure 

From the fountain and the caves. 

It was a miracle of rare device, 

A sunny pleasure-dome with caves of ice! 

 

A damsel with a dulcimer 

In a vision once I saw: 

It was an Abyssinian maid, 

And on her dulcimer she played, 

Singing of Mount Abora. 

Could I revive within me 

Her symphony and song, 

To such a deep delight 'twould wiff me, 

That with music loud and long, 

I would build that dome in air, 

That sunny dome! those caves of ice! 

And all who heard should see them there, 

And all should cry, "Beware! Beware! 

His flashing eyes, his floating hair! 

Weave a circle round himthrice, 

And close your eyes with holy dread, 

For he on honey-dew hath fed, 

And drunk the milk of Paradise." 

 



柯尔律治也有类似华兹华斯那样在平静中反思的诗,但他的主要诗作是魔幻性的,不是“自然的”而是“超自然的”。柯尔律治才气横溢,幻想色彩比华兹华斯浓得多,可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生于牧师兼教师家庭,九岁丧父,因家贫,作为减费生上剑桥大学。他与骚塞等同学想奉行空想社会主义而避免法国式的暴力,离校去四处演讲筹款,企图到美洲去建立乌托邦公社。因未能筹到路费,计划归于失败,他们只是娶了女信徒为妻。但柯尔律治的婚姻却很不美满。
柯尔律治的想像力极为活跃,他把想像力看作文学的主导功能和灵魂,主张依靠想像给世界注入活力。他的强调想像力与华兹华斯相同,但二人相比,华兹华斯追求自然,柯尔律治追求奇幻;华兹华斯力求把平凡的现实生活写得新鲜惊人,柯尔律治力求把奇闻怪事写成戏剧性的现实。总的说,柯尔律治旗帜鲜明的“表现说”诗论与诗歌实践,都源自德国耶拿浪漫派,与弗·施莱格尔、诺瓦利斯、蒂克一脉相承。
柯尔律治的诗论在英美颇有影响,他的诗名也很大,但传世的诗作不多,而且有些还是不完整的。他最著名的两首诗都以想像力的丰富为其特色,其中一首是《古舟子咏》(RimeoftheAncientMariner),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谣曲,讲了一个神秘恐怖的传奇故事:老水手射杀了佑护航海者的信天翁,遭到“死中生”的报应。此诗中对海景的神秘主义描写与象征派诗人兰波的《醉舟》同样脍炙人口。
柯尔律治的另一首名诗就是《忽必烈汗》,这也是一首梦幻诗,然而不带叙事性。据柯尔律治自己说明,这首诗作于1797年夏,作者因神经痛服了鸦片酊后,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入睡前他刚刚在读忽必烈汗营建宫殿的记载,入睡后灵感勃发,毫不费力地做了至少两三百行诗,一觉醒来,诗句还历历在目,于是他立即奋笔疾书,把梦中诗记录下来。不料中途被来办事的人叫了出去,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等他回室打算续写时,才突然发现梦境已烟消云散,不论怎么苦思也续不下去了。
这样,这首诗就只剩下已写在纸上的54行,尽管似乎残缺不全,却以这54行成了传世名作。当然,比这更典型的例子还有。宋代潘大临梦中听见风雨声,起而在壁上题诗,刚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忽被催租吏打断,结果只留下了这一行名句。
不论柯尔律治讲述的情形是否确实,《忽必烈汗》表现的确是浪漫主义的梦幻式的意境,而不是历史现实或具体故事。忽必烈汗即元世祖,是元朝统一全中国并建都北京的皇帝;上都则是他建都北京前在内蒙建的都城。柯尔律治对中国、对忽必烈汗和上都了解得都很少,在诗中可以看出,他并不企图摹写真实,只是借东方题材作为驰骋想像力、渲染异国情调的广阔天地而已。
《忽必烈汗》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属于非理性色彩较浓的一类,但细读起来,其中也有意义结构,其大体脉络是:
第一节表现宁静的创作欲,或对艺术王国的向往;
第二节转入下意识的强烈冲动或迷狂境界,诗中幻景表现着狂暴能量的迸涌宣泄;
第三节复归宁静,情感和精致的艺术共同凝结成奇迹之宫;
第四节描绘了柯尔律治的缪斯形象和获得灵感的诗人的神采。诗人如有神助,变成了先知,竟使大家恐惧和崇拜。
这一形象,柯尔律治想必是从柏拉图的《伊安篇》中得来的:
“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
《伊安篇》中还说,酒神的女信徒在迷狂中,可以从河里汲取乳和蜜;抒情诗人也和她们一样,会“飞到诗神的国里,从流蜜的泉源吸取精英,来酿成他们的诗歌”。
这样看来,《忽必烈汗》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或蒲伯的《批评论》一样,也可说是一篇诗体的诗论,但又与古典主义的诗体诗论构成强烈对照。与古典主义诗人用诗作议论不同,柯尔律治不仅在诗中提出“表现说”诗学,而且《忽必烈汗》本身也是“表现说”的实践。
《忽必烈汗》的音乐性引人注意。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都摆脱了古典主义的严谨整齐的诗体(英雄双行体),但华兹华斯倾向于诗的散文化,柯尔律治则倾向于诗的音乐化。他认为:“心灵里没有音乐的人,决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采用长短句,韵式不定,靠梦幻般的韵律烘托梦幻的气氛,是这首诗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古典主义诗人德莱顿的音乐手法,柯尔律治倒是不无继承的。( 飞 白 )



推荐阅读:

柯勒律治诗3首

柯勒律治《克丽斯德蓓》

柯勒律治《老水手行》

帕斯捷尔纳克《哈姆雷特》

帕斯捷尔纳克《屋里不会再来人了》

卡图卢斯《生活吧,蕾丝比亚,爱吧》

沃尔科特《黑八月》

沃伦《世事沧桑话鸣鸟》

吉普林《如果》

布莱希特《诗人的流亡》

布莱希特《给后生的人们》

巴列霍《只信你》

狄更生《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特兰斯特罗默《果戈理》

拜伦《哀希腊》

拜伦《普罗米修斯》

拜伦《想当年我们俩分手》

拜伦《雅典的少女》

威廉·布莱克《爱的花园》

威廉·布莱克《老虎》

黑塞《雾中》

D.H.劳伦斯《钢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