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子《爱情故事》

海子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海子纯粹写自己爱情的诗歌比较少,除了1984年的《爱情故事》、1986的《给你》、1989年的《四姐妹》,再也难找了。但是,海子的很多诗歌里,又夹杂着其爱情感受,和着当时海子在诗坛的失意,一起摧残着海子。海子的朋友西川曾写道:海子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海子曾怀着巨大的悲伤爱恋着她们。西川认为爱情的失意时对海子致命的打击,我认为是不符合实际的,是刻意夸大了爱情对海子的打击。的确,海子是怀着“巨大的悲伤”。但是,我以为,这“巨大的悲伤”并不来源爱情的失意,而是诗歌才华被冷落、作品被轻视、诗歌得不到发表,将以诗歌作为信仰、信念的海子打击的痛苦不堪。海子的最大痛苦,正是在此。诗歌中,海子常自诩为“王”,即是对自身诗歌才华的肯定、自我安慰,又一种对诗歌才华被漠视的坚定的抗议。海子常借助“姐姐”为对象来倾诉痛苦的情感,就是一种自我排解,在倾诉中获到精神的慰藉。海子的爱情诗歌比较艰涩、隐晦,这侧面反映了海子的爱情经历不是那么甜美。或者,海子仅仅只是在暗恋着。

海子早期的爱情诗一般很隐晦朦胧。这首《爱情故事》必须通读,才能理解“两个陌生人”的准确含义,诗人在最后一句点明“是我的两只眼睛”。再回头读全诗,“两个陌生人,向你的城市走来”,我理解为我的眼神追随着你,“你的城市”代表她或者她的世界,为什么要用“城市”,我认为海子长于乡村,每个乡村少年少女的眼里,城市文明、现代又仿佛高不可攀,是那个年代来自乡村的学生们的向往与追求。爱情初期或者暗恋时,语言的交流是私密的,也许不被接受?语言也没有了,而控制不了的是“沉默”的眼神。我把心意藏在深处,但总要有一个表达的出口,这个出口就是诗歌或者民歌等艺术形式。这不能用语言和行动表达的心意是产生艺术的土壤。诗人用了一个精妙的暗喻,又把“民歌”比喻成雨,但他没有用明喻,用了一个形容水声的象声词“沥沥”、还有“淋湿了”这一句,使得此段很精妙。这“雨”又滋养我的爱情,使其成长得更加“郁郁葱葱”。诗人期待爱情,追寻爱情,但诗人毕竟才20岁,爱情对他来说是神秘的,但也原始与单纯,那就是爱你,然后在一起。“两个陌生人”变成“两个猎人”,表明我不是没有目的,猎人出击是为了获取猎物,我是为了得到你的回应。但在森林里从容自信的“猎人”却走向“城市”,是表达自己的决心,还是暗示结局的暗淡?目的要去迎娶他的王后,诗人在很多诗篇里自诩为“王”,(“我来到玫瑰花园/我脱下诗歌的王冠/和沉重的土地的盔甲”--《十四行:玫瑰花园》;“诗集/我嘴唇吹响的村庄/王的嘴唇做成的村庄”--《诗集》;“秋天深了,王在写诗”--《秋》),所以他的爱人自然是“王后”了。而诗人想像着来猎取他的爱情,就是带着“迎亲的鼓”走来,而婚姻在诗人的心目中“代表无数的栖息与抚摸”,是身心的着落与温暖,是喜悦安宁。




海子《爱情故事》


两个陌生人

朝你的城市走来


今天夜晚

语言秘密前进

直到完全沉默


完全沉默的是土地

传出民歌沥沥

淋湿了

此心长得郁郁葱葱


两个猎人

向这座城市走来

向王后走来

身后哒姆哒姆

迎亲的鼓

代表无数的栖息与抚摸


两个陌生人

从不说话

向你的城市走来

是我的两只眼睛


1984.12



推荐阅读:

海子诗选

海子《亚洲铜》

海子《以梦为马》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给你》

海子《新娘》

海子《九月》

海子《你的手》

海子《远方》

海子《遥远的路程》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古镇的梦》

卞之琳《第一盏灯》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

卞之琳《无题》

卞之琳《雨同我》

卞之琳《圆宝盒》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烦忧》

戴望舒《断指》

戴望舒《过旧居》

戴望舒《我的记忆》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游子谣》

戴望舒《狱中题壁》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水手刀》

郑愁予《如雾起时》

郑愁予《雨说》

郑愁予《赋别》

郑愁予《小小的岛》

郑愁予《佛外缘》

郑愁予《梦土上》

郑愁予《情妇》

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张枣《镜中》

张枣《何人斯》

张枣《历史与欲望》

张枣《空白练习曲》

张枣《杜鹃鸟》

张枣《春秋来信》

张枣《卡夫卡致菲丽丝》

张枣《祖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