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枣《祖国》

张枣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张枣《祖国》


已经夜半了,南方阴冷之香叫你

抱头跪下来,幽蓝渗透的空车厢停下

等信号,而新年还差几分钟才送你到站。

梅树上你瞥见一窝灯火,叽叽喳喳的,

家与家之间,正用酒杯摆设多少个

环环相扣的圆圈。

你跳进郊野,泥泞在脚下叫你的绰号,

你连声答应着,呵气像一件件破陶器。

夜,漏着雪片,你眼睛不知该如何

看。真的空无一人吗?

冷像一匹

锃亮的缎子被忍了十年的四周抖了出来,

倾泻在田埂上命令你喝它。

突然,第一朵焰火

砰上了天,像美人儿

对你说好吧。

青春作伴,第二朵

更响。你呼啸:“弟弟!弟弟!”——

天上的回响变幻着佼佼者的发型。

这是火车头也吼了几声,一绺蒸气托出

几只盘子和苹果,飞着飞着猛扑地,

穿你而过,挥着手帕,像祖父没说完的话。

你猜那是说“回来啦,从小事做起吧”。

乘警一惊,看见你野人般跳回车上来。


作为同样在西方长久漂泊过的人来说,我特别能体会张枣在写到“祖国”这个题材时的复杂心理。据说,这是张枣旅居德国多年后暂归故乡湖南时的一首作品,而时间背景则是新年。张枣曾多次叹息国外生活的冷清与寂寞,但他也并没有在这首诗里热情地渲染中国新年的喧闹或温馨。即使“家与家之间,正用酒杯摆设多少个/环环相扣的圆圈”这样的诗句也试图用抽象的图式来引导情感的疏离——比如饭桌就变成圆圈。而“一窝灯火,叽叽喳喳的”反倒带出了某种嘈杂的喜剧感。不过最有意思的是,整首诗描写的是行旅的片段,是回家过新年的中途。换句话说,这不是新年本身,而是在新年缺失和新年到来之间的一次精神历险。在这个冬夜的背景上,诗人首先感受到的是“冷像一匹/锃亮的缎子被忍了十年的四周抖了出来”。我不敢说“锃亮的缎子”是否一定刻意置入了祖国的文化意象,但将具有痛感的冷以耽美的形态表达出来,这无疑是张枣的特异笔法。可以想见,这里所说的十年应是去国的久远时间,因而才饱含着“忍”。不过,这尽管是一个冬夜,有着“南方阴冷”,这种阴冷却是“香”的:一种主要是想像中的嗅觉效果作为憧憬诱惑着诗人。这个“香”字当然不容小觑——祖国作为嗅觉和味觉的吸引对张枣而言具有多么关键的意味。接下来的“抱头跪下来”甚至可以说体现出对这种嗅觉的几乎绝望的虔诚或膜拜。这首诗里的“你”,当然是一个对象化的“我”,“跳进郊野”,首先感受到的是“泥泞在脚下叫你的绰号”,是与精致欧洲相对的乡野中国。在末行里,去国已久的诗人更把自己的行为描绘成“野人般跳回车上来”,突出了某种野性、幽灵般的形象与新年憧憬及回忆之间的种种错综关联。( 杨 小 滨 )


相关阅读:

张枣诗选

张枣译史蒂文斯诗13首

张枣译马克•斯特兰德诗5首

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张枣《镜中》

张枣《何人斯》

张枣《历史与欲望》

张枣《空白练习曲》

张枣《杜鹃鸟》

张枣《春秋来信》

张枣《卡夫卡致菲丽丝》

余光中《寻李白》

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乡愁四韵》

余光中《天问》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古镇的梦》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烦忧》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水手刀》

郑愁予《如雾起时》

海子《亚洲铜》

海子《以梦为马》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顾城《远和近》

顾城《一代人》

席慕容《莲的心事》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青春》

成仿吾《序诗》

臧克家《有的人》

闻一多《七子之歌》

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太阳吟》

闻一多《口供》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太阳》

艾青《礁石》

王独清《但丁墓旁》

汪静之《伊底眼》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袁可嘉《上海》

袁可嘉《出航》

袁可嘉《冬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