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邕诗赋集

东汉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东汉陈留郡圉人(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才女蔡文姬之父。博学多识,精通辞章乐律,并善书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其为“蔡中郎”。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长。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归乡里,避难江南十二年。献帝时董卓掌权,强召蔡邕出仕,署任为祭酒。因甚得董卓赏识,被举为高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亦被下狱,不久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悉数赠与王粲。《隋书·经籍志》载《蔡邕集》12卷(梁20卷,录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清人严可均辑录《全后汉文》中对其著作亦多有收录。蔡邕生前所著诗赋颇多,可惜散佚殆尽,今日可见已寥寥无几。
有传载曰: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酸枣令刘熊碑诗


碑云:君讳熊,字孟阳,广陵海西人也。清越孤

竹,德牟产奇。诚宜褒显,昭其宪则,乃相与咨度诹

询,采摭谣言。刊颂诗三章,其辞曰:



清和穆铄,实惟乾巛。惟岳降灵,笃生我君。

服骨叡圣,允钟厥醇。诞生歧嶷,言协典坟。

懿德震耀,孝行通神。动履规绳,文彰彪缤。

成是正服,以道德民。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理财正辞,束帛戋戋。□梦刻像,鹤鸣一震。

天临保汉,实生□勋。明试赋授,夷夏已亲。

嘉锡来抚,潜化如神。其神伊何,灵不伤人。



猗欤明哲,秉道之枢。养以之福,惟德之隅。

渊乎其长,涣乎成功。政暇民豫,新我□通。

用行则达,以诱我邦。赖兹刘父,用说其蒙。

泽零年丰,黔首歌颂。




练余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

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踔宇宙而遗俗兮

眇翩翩而独征。



答元式诗


伊余有行,爰戾兹邦。先进博学,同类率从。

济济羣彦,如云如龙。君子博文,贻我德音。

辞之集矣,穆如清风。



翠鸟诗


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答卜元嗣诗


斌斌硕人,贻我以文。辱此休辞,非余所希。

敢不酬答,赋诵以归。





初平诗


暮宿河南怅望,天阴雨雪滂滂。




述行赋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时梁翼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明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自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到偃师,病不前,得归。心愤此事,遂託所过,述而成赋。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塗迍邅其蹇连兮,潦汙滞而为灾。乘马桀蹯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问甯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涛塗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登长坂以淩高兮,陟葱山之嶢陉;建抚体而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迴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冈岑纡以连属兮,谿谷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罝菼薁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风泊以飙涌兮,气懆懆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仆夫疲而劬瘁兮,我马虺颓以玄黄。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忿子带之淫逸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乘舫州而泝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实熊耳之泉液兮,摠伊瀍与涧濑。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济西溪而容与兮,息鞏都而后逝。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败而无轨兮,塗泞溺而难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愤。佇淹留以候霁兮,感憂心之殷殷。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见阳光之显显兮,怀少弭而有欣。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并集。贵宠扇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清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駸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入。唐虞眇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淴。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掌其多违。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宁神兮,詠都人而思归。爰结蹤而迴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乱曰:跋涉遐路,艰以阻兮。终其永怀,窘阴雨兮。历观群都,寻前绪兮。考之旧闻,厥事举兮。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俦与兮。言旋言复,我心胥兮。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释诲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有务世公子诲于华颠胡老曰:“盖闻圣人之大宝曰位,故以仁守位,以财聚人。然则有位斯贵,有财斯富,行义达道,士之司也。故伊挚有负鼎之炫,仲尼设执鞭之言,甯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夫如是,则圣哲之通趣,古人之明志也。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沈精重渊,抗志高冥,包括无外,综析无形,其已久矣。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慝,清宇庙之埃尘,连光芒于白日,属炎气于景云,时逝岁暮,默而无闻。小子惑焉,是以有云。方今圣上宽明,辅弼贤知,崇英逸伟,不坠于地,德弘者建宰相而裂土,才羡者荷荣禄而蒙赐。盍亦回涂要至,俯仰取容,辑当世之利,定不拔之功,荣家宗于此时,遗不灭之令踪?夫独未之思邪,何为守彼而不通此?”


胡老傲然而笑曰:“若公子,所谓睹暖昧之利,而忘昭哲之害;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者已。”公子谡尔敛袂而兴曰:“胡为其然也?”胡老曰:“居,吾将释汝。昔自太极,君臣始基,有羲皇之洪宁,唐、虞之至时。三代之隆,亦有缉熙,五伯扶微,勤而抚之。于斯已降,天网纵,人纮弛,王塗坏,太极陁,君臣土崩,上下瓦解。于是智者聘诈,辩者驰说;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变诈乖诡,以合时宜。或画一策而绾万金,或谈崇朝而锡瑞珪。连衡者六印磊落,合从者骈组流离。隆贵翕习,积富无崖,据巧蹈机,以忘其危。夫华离蒂而萎,條去干而枯,女冶容而淫,士背道而辜。人毁其满,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亦芽。速速方毂,夭夭是加,欲丰其屋,乃蔀其家。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石门守晨,沮、溺耦耕,颜歜抱璞,蘧瑗保生,齐人归乐,孔子斯征,雍渠骖乘,逝而遗轻。夫岂傲主而背国乎?道不可以倾也。


“且我闻之,日南至则黄钟应,融风动而鱼上冰,蕤宾统则微阴萌,蒹葭苍而白露凝。寒暑相推,阴阳代兴,运极则化,理乱相承。今大汉绍陶唐之洪烈,荡四海之残灾,隆隐天之高,拆絙地之基。皇道惟融,帝猷显丕,汦汦庶类,含甘吮滋。检六合之群品,济之乎雍熙,群僚恭己于职司,圣主垂拱乎两楹。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济济多士,端委缙綎,鸿渐盈阶,振鹭充庭。譬犹钟山之玉,泗滨之石,累珪璧不为之盈,采浮磬不为之索。曩者,洪源辟而四隩集,武功定而干戈戢,猃狁攘而吉甫宴,城濮捷而晋凯入。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擐甲扬锋,不给于务;当其无事也,则舒绅缓佩,鸣玉以步,绰有余裕。


“夫世臣、阀子,御之族,天隆其祜,主丰其禄。抱膺从容,爵位自从,摄须理髯,余官委贵。其取进也,顺倾转圜,不足以喻其便;逡巡放屣,不足以况其易。夫夫有逸群之才,人人有优赡之智。童子不问疑于老成,瞳蒙不稽谋于先生。心恬淡于守高,意无为于持盈。灿乎煌煌,莫非华荣。明哲泊焉,不失所宁。狂淫振荡,乃乱其情。贪夫殉财,夸者死权。瞻仰此事,体躁心烦。闇谦盈之效,迷损益之数。骋驽骀于修路,慕骐骥而增驱,卑俯乎外戚之门,乞助乎近贵之誉。荣显未副,从而颠踣,下获薰胥之辜,高受灭家之诛。前车已覆,袭轨而骛,曾不鉴祸,以知畏惧。予谁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怨岂在明,患生不思。战战兢兢,必慎厥尤。


“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夫九河盈溢,非一塊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今子责匹夫以清宇宙,庸可以水旱而累尧、汤乎?惧烟炎之燬熸,何光芒之敢扬哉!且夫地将震而枢星直,井无景则日阴食,元首宽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是以君子推微达著,寻端见绪,履霜知冰,践露知暑。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消息盈冲,取诸天纪。利用遭泰,可与处否,乐天知命,持神任己。群车方奔乎险路,安能与之齐轨?思危难而自豫,故在贱而不耻。方将骋驰乎典籍之崇塗,休息乎仁义之渊薮,盘旋乎周、孔之庭宇,揖儒、墨而与为友。舒之足以光四表,收之则莫能知其所有。若乃丁千载之运,应神灵之符,闿阊阖,乘天衢,拥华盖,奉皇枢,纳玄策于圣德,宣太平于中区。计合谋从,己之图也;勋绩不立,予之辜也。龟凤山翳,雾露不除,踊跃草莱,只见其愚。不我知者,将谓之迂。修业思真,弃此焉如?静以俟命,不斁不渝。‘百岁之后,归乎其居。’幸其获称,天所诱也。罕漫而已,非己咎也。昔伯翳综声于鸟语,葛卢辩音于鸣牛,董父受氏于豢龙,奚仲供德于衡辀,倕氏兴政于巧工,造父登御于骅骝,非子享土于善圉,狼瞫取右于禽囚,弓父毕精于筋角,佽非明勇于赴流,寿王创基于格五,东方要幸于谈优,上官效力于执盖,弘羊据相于运筹。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于是公子俯首降阶,忸怩而避。胡老乃扬衡含笑,援琴而歌。歌曰:“练予心兮浸太清,涤秽浊兮存正灵。和液畅兮神气宁,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踔宇宙而遗俗兮,眇翩翩而独征。”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九十下列传第五十下》)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霖雨赋


夫何季秋之淫雨兮,既弥日而成霖。瞻玄云之䁆䁆兮,听长霤之淋淋。中宵夜而叹息,起饰带而抚琴。


(《艺文类聚》二案:此赋《类聚》编于魏曹植《愁霖赋》后,题为《又愁霖赋》,张溥等因收入《子建集》。今考《文选·张协杂诗》注引《蔡邕霖雨赋》云:“瞻玄云之䁆䁆,听长雨之霖霖”。《曹植美女篇》注引《蔡邕霖雨赋》云:“中宵夜而叹息。”知此赋在《蔡集》中。)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清严可均校辑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汉津赋


夫何大川之浩浩兮,洪流淼以玄清。配名位乎天汉兮,披厚土而载形。发源自乎嶓冢兮,引漾沣而东征。纳汤谷之所吐兮,兼汉沔之殊名。总畎浍之群液兮,演西土之阴精。遇万山以左回兮,旋襄阳而南荥。切大别之东山兮,与江湘乎通灵。嘉清源之体势兮,澹澶湲以安流。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明珠胎于灵蚌兮,夜光潜乎玄洲。杂神宝其充盈兮,岂鱼龟之足收。于是游目骋观,南援三洲,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既乃风飚萧瑟,勃焉并兴。阳侯沛以奔鹜,洪涛涌而沸腾。愿乘流以上下,穷沧浪乎三澨。觑朝宗之形兆,瞰洞庭之交会。


(《艺文类聚》八,《初学记》七,《古文苑》。)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玄表赋


庶小善之有益。


(《文选·谢拜中书记室辞随王笺》注。)



协和婚赋


惟情性之至好,欢莫伟乎夫妇。受精灵于造化,固神明之所使。事深微以玄妙,实人伦之肇始。考邃初之原本,览阴阳之纲纪。乾坤和其刚柔,艮兑感其脢腓。葛覃恐其失时,标梅求其庶士。惟休和之盛代,男女得乎年齿。婚姻协而莫违,播欣欣之繁祉。良辰既至,婚礼以举。二族崇饰,威仪有序。嘉宾僚党,祁祁云聚。车服照路,骖騑如举。既臻门屏,结轨下车。阿傅御坚(竖),雁行蹉跎。丽女盛饰,晔如春华。


(《初学记》十四,《古文苑》)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检逸赋


(按:陶潜《闲情赋序》云:“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淡泊,则此旧题作《静情赋》”。)


夫何姝妖之媛女,颜炜燁而含荣,普天壤其无丽,旷千载而特生。余心悦于淑丽,爱独结而未并情。罔象而无主,意徙倚而左倾。画聘情以舒爱,夜托梦以交灵。


(《艺文类聚》十八。)

(《北堂书钞》一百十,有如下句:“思在□而为簧鸣,哀声独不敢聆。”)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清严可均校辑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青衣赋


金生沙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产于卑微。盼倩淑丽,皓齿蛾眉。玄发光润,领如螬蛴。修长冉冉,硕人其頎,绮绣丹裳,蹑蹈丝扇。盘跚蹴蹀,坐起昂低。和畅善笑,动扬朱唇。都冶武媚,卓跞多姿。精慧小心,趋事如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关雎》之洁,不陷邪非。察其所履,世之鲜希。宜作夫人,为众女师。伊何尔命,在此贱微。代无樊姬,楚庄晋妃。感昔郑季,平阳是私。故因杨国,历尔邦畿。虽得嬿婉,舒写情怀。寒雪翩翩,充庭盈阶,兼裳累镇,展转倒颓。物昕将曙,鸡鸣相催。饬驾趣严,将舍尔乖。蒙冒蒙冒,思不可排。停停沟侧,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明月昭昭,当我户扉。條风狎猎,吹予床帷。河上逍遥,徙倚庭阶。南瞻并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于河维。思尔念尔,惄焉且饥。


(《艺文类聚》三十五,《初学记》十九。)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清严可均校辑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短人赋


侏儒短人,僬侥之后。出自外域,戎狄别种。去俗归义,慕化企踵。遂在中国,形貌有部。名之侏儒,生则象父。唯有晏子,在齐辨勇。匡景拒崔,加刃不恐。其馀尫幺,劣厥偻窭。啧啧怒语,与人相拒。矇昧嗜酒,喜索罚举。醉则扬声,骂詈咨口。众人患忌,难与并侣。是以陈赋,引譬比偶。皆得形象,诚如所语。其词曰:

雄荆鸡兮鹜䴙鹈,鹘鸠鶵兮鹑鷃䳄。冠戴胜兮啄木儿,观短人兮形若斯。热(蛰)地蝗兮芦即且,蠒中蛹兮蚕蠕蝢,视短人兮形若斯。木门阃兮梁上柱,敝凿头兮断柯斧。鞞鞳鼓兮补履朴,脱椎枘兮捣衣杵,视短人兮形如许。


【附阅】《初学记》:《国语》曰:僬侥国人长三尺,短之至也。《方言》曰:侏儒,短人也。鮆,矲,短也。《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名巨灵。《汉书》曰:严延年为人短小精悍,敏捷于事;娄护为人短小精辨。何承天《纂文》曰:汉光武时,颍川张仲师长二尺。《魏书》曰:王粲,乐进并为人短小。《占梦书》曰:凡梦侏儒事不成,举事中止后无名,百姓所笑人所轻。《拾遗记》曰:员峤山有陀移国,人长三尺,寿万岁;广延之国人长二尺。东方朔《神异经》曰: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寸,朱衣玄冠;西海之外有鹤国,男女皆长七寸。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瞽师赋


夫何矇昧之瞽兮,心穷忽以郁伊,目冥冥而无覩兮,嗟求烦以愁悲。抚长笛以摅愤兮,气轰鍠而横飞。咏新诗之(《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注作以)悲歌兮,舒滞积而宣郁,何此声之悲痛兮,怆然泪以潜恻,类离鹍之孤鸣,似杞妇之哭泣。(《北堂书钞》一百十七引两条,《初学记》十六,《御览》七百四十。)

时牢落以失次,咢紕蹇而阳绝。(见《文选·文赋》注。)


(案:《文选·潘岳寡妇赋》注引蔡伯喈《女赋》曰:“当三春之嘉月,将言归于所天。”此丁廙蔡伯喈《女赋》也。《艺文类聚》三十,有长篇近或采此二语入《蔡集》,误。)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清严可均校辑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琴赋


历松岑而将降,睹鸿梧于幽阻。高百仞而不枉,对修條以特处。蹈通崖而往游,图兹梧之所宜。盖雅琴之丽朴,乃弁伐其孙枝。命离娄使布绳,施公输之剞劂。遂雕琢而成器,揆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抒心志之郁滞。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艺文类聚》四十四,《初学记》十六,标为傅毅所作。】



弹琴赋(一本作颂)


尔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观彼椅桐,层山之陂。丹华炜烨,绿叶参差。甘露润其末,凉风扇其枝。鸾凤翔其巅,玄鹤巢其岐。考之诗人,琴瑟是宜。爰制雅器,协之锺律。通理治性,恬淡清溢。尔乃间关九弦,出入律吕,屈伸低昂,十指如雨。


清声发兮五音举,韵宫商兮动徵羽,曲引兴兮繁弦抚。然後哀声既发,秘弄乃开。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仲尼思归,《鹿鸣》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走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弦歌,一低一昂。


(《艺文类聚》四十四《北堂书钞》一百九引九条,《初学记》十六,《文选·文赋》注,又《陆机拟古诗》注引作《琴颂》,“颂”或“赋”字。)


一弹三欷,凄有馀哀。(《书钞》一百九)

丹弦既张,八音既平。(《文选·江淹杂拟诗》注。)

苟斯乐之可贵,宣箫琴之足听。(《书钞》一百九)

于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而忘形。哀人塞耳以惆怅,辕马蹀足以悲鸣。(《书钞》一百九)


(案前明乔世宁、汪士贤等刻《蔡中郎集》,别收《琴赋》一篇。)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及清严可均校辑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笔赋


昔苍颉创业,翰墨用作,书契兴焉。夫制作上圣立则宪者,莫隆乎笔。详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铄乎焕乎,弗可尚矣。(《书钞》一百四,《初学记》二十一。)


惟其翰之所生,于季冬之狡免,性精亟以慓悍。体遄迅以骋步。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缠束。形调抟以直端,染玄墨以定色。书乾坤之阴阳,讃宓(三)皇之洪勋,叙五帝之休德,扬荡荡之明(典)文。纪三王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觐。愽六经而缀百氏兮,建皇极而序彝伦。综人事于晻昧兮,赞幽冥于明神。象类多喻,靡施不协。上刚下柔,乾坤之正也。新故代谢,四时之次也。图和正直,规矩之极也。玄首黄管,天地之色也。


(《艺文类聚》五十八,《初学记》二十一。)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弹棋赋


荣华灼烁,萼不韡韡。于是列象棋,雕华逞丽。丰腹敛边,中隐四企,轻利调博,易使骋驰,然后我制(掣)兵棋夸惊,或风飘波动,若飞若浮,不迟不疾,如行如留。放一弊六,功无与俦。


(《艺文类聚》七十四,《古文苑》。)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明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夫张局陈棋,取法武备。因嬉戏以肄业,托欢娱以讲事。设兹文石,其夷如砥。采若锦缋,平若停水。肌理光泽,滑不可屡。乘色行巧,据险用智。


(《御览》七百五十五。【编者注:此段与前段文不相吻合,概《御览》所引来于别载。】)



圆扇赋


裁帛制扇,陈象应矩。轻彻妙好,其輶如羽。动角扬徵,清风逐暑。春夏用事,秋冬潜处。


(《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四。)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清严可均校辑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伤故栗赋


人有折蔡氏祠前栗者,故作斯赋。


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弥霜雪之不凋兮,当春夏而滋荣。因本心以诞节兮,挺青蘖之丝英。形猗猗以艳茂兮,似碧玉之清明。何根茎之丰美,将蕃炽以悠长。适祸贼之灾人,嗟夭折以摧伤。


(《艺文类聚》八十七,《初学》记二十八,《御览》九百六十四)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清严可均校辑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蝉赋


白露凄其夜降,秋风肃以晨兴。声嘶嗌以沮败,体枯燥以冰凝。虽期运之固然,独潜类乎太阴。要明年之中夏,复长鸣而扬音。


(《艺文类聚》九十七《初学记》宋本三十。)

【编者注:此篇已参照清严可均校辑刻本《汉蔡中郎集》编校】




美 国:冒 险 与 野 性

1861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宣布废除农奴制;同一年在北美新大陆,林肯总统宣布废除南方的蓄奴制。时间的偶然巧合背后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历史走向现代社会的步伐不可阻挡。文学积极参与了现代性话语的建构。1852年,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哈丽特·比彻·斯托,1811—1896)写下了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一个名叫汤姆的老黑奴悲惨的生活命运。小说出版后引起整个美国社会对南方种植园黑奴命运的关注,“汤姆叔叔”从此成为美国黑奴的象征。一本小书引发一场大战。林肯总统后来开玩笑说,正是这个写《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小妇人”引发了南北战争(1861—1865)。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最后以资本主义的北方战胜蓄奴制的南方而告终。一种更加先进、文明、隐蔽的剥削方式取代了17世纪以来主宰南方种植园的野蛮的蓄奴制。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资本主义由北向南、自东向西迅速推进。密西西比河上汽笛长鸣,物流涌动;中西部原野上闪亮的铁轨像章鱼的触角般伸向四面八方。伐木者、淘金者、水手,各色人等怀着自己的发财梦踏上了“南下”或“西进”的旅途。伴随着这一现代性进程,现实主义文学也脱颖而出,迅速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流。
美国现实主义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威廉·豪威尔斯(1837—1920)。他认为浪漫主义气数已尽,应该采取现实主义的手法,客观地、不多不少地忠实于自然,即日常生活。差不多在豪威尔斯提出这种想法的同时,他的朋友马克·吐温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亨·克莱门斯,出生于密苏里州门罗县佛罗里达镇,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小法官,家庭生活艰难。4岁时,全家迁居到密西西比河西岸的汉尼拔镇。小塞缪尔几乎是在离家不远的叔叔家的农场,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的。12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出外谋生,先后当过报童、排字工人、矿工、水手、领航员。他的笔名就从领航员生涯而来,“马克·吐温”是水手行话“十二英尺”,意思是水够深了,船只可以安全通过。
马克·吐温早期的创作已经表现出幽默大师的天才。他以锐利的目光,抓住社会的丑陋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作品虽然充满了轻松乐观、幽默诙谐的格调,但主题却是非常严肃的。比如在187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竞选州长》中,他以第一人称口气讲述了“我”以独立党候选人资格参加竞选州长的经历。“我”的竞选对手为了击败“我”,使出浑身解数,买通当地小报,对“我”造谣中伤,诽谤“我”的人格;在“我”上台发表竞选演讲时,一批不同肤色的儿童上台来抱住“我”的腿,叫“我”“爸爸”,等等,最后“我”在选民眼中成了“小偷”、“伪证者”、“道德败坏者”,于是“我”不得不发表声明,宣布退出竞选。
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作家对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开始在作品中探讨一些更深刻的社会问题,笔锋更加犀利,讽刺更加激烈。1873年,马克·吐温与华纳合作,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小说围绕兴建城市、铺设铁路等投机发财事件,写出了南北战争后经济大发展的美国现状——发财狂潮席卷了一切,投机像瘟疫一般弥漫,金钱主宰了一切,每个人都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整个社会贪污成风,到处是诈骗、贿赂、盗窃的恶行。作家给自己生活的时代起了一个深刻隽永、幽默调侃的名字——“镀金时代”,形象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所谓繁荣的美国,实际上只是表面上镀了薄薄的一层金,里面包的却是一堆废铜烂铁。这个名称既为当时人们所认同,又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所接受。
或许正是出于对当时美国社会的失望,马克·吐温把理想寄托在儿童身上,希望找到早期美国的那种拓荒精神和自由精神,写下了《汤姆·索耶历险记》(1876)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虽然作家自称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姐妹篇”,但批评家普遍认为,后者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前者。海明威说,“全部美国小说起源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少国外读者则把它看作一部了解真正的美国精神的入门书。
全书一开始就有一个令人困惑的“通令”:
本书作者奉兵工署长G.G指示,特发布命令如下:
企图从本书的记叙中寻找写作动机的,将被提出公诉;企图从本书中寻找道德寓意的,将被判决流放;企图从本书中寻找情节结构的,将被就地枪决。
这是作家故弄玄虚,还是别有深意,抑或仅仅是为了“幽”一下“默”?或许,作家想告诉读者的是,这部小说没有动机,没有说教,没有学院派的那一套“写作技法”的束缚,他写作时“率性而为”,仅凭情感支配一气呵成,也希望读者抛弃各种约束,享受阅读的乐趣和自由。通过愉快的阅读,主题自然会渐渐凸显出来。
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小孩、一个黑人和一条大河,三者都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小孩不愿受文明规矩的约束而出走,黑人不愿当奴隶而逃跑,两人在密西西比河中的一个小岛上相遇,想法弄到了一只木筏,无拘无束地漂流在河上。星星在他们头顶闪耀,河水在身边哗哗流淌,时而飘来路过船只上水手粗犷的歌声。与这种略带浪漫色彩的自然风光描写形成对比的,是大河沿岸小镇的衰败鄙陋、居民的愚昧贫困。这里有械斗,有欺诈,还有江湖骗子。河上世界与岸上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自然与社会、文明与野蛮、自由与约束等多重二律背反的关系。而少年主人公就在这种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追寻着自己的自由,完成着自己的“成长仪式”。
作家给他笔下少年主人公的起名颇具深意。“哈克贝里”(Huckleberry)的发音与作家本人的笔名“马克·吐温”谐音;而“费恩”(Finn)这个姓,据作家自己说,取自他老家小镇上一个流浪汉醉鬼JimmyFinn的姓,但性格上的原型来自另一个名叫TomBlankenship的流浪汉,马克·吐温赞他是新区内“唯一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物”。英语中小写的“哈克贝利”指一种野生的浆果,可做啤酒。吐温为本书主人公取这个名,赋予主人公粗犷色彩与野性精神自不待言。全书用第一人称口气,从哈克对旧的一套文化的厌恶、反感写起。哈克是一个流浪汉醉鬼的儿子,一个穷孩子,而“道格拉斯寡妇要领养我做她的干儿子”,“并且说她要教我学那一套文明的规矩”(sivilzeme)。看过原文就知道,这里作家有意用密苏里人土语,将标准英语中的“civilize”这个词,发音为“sivilizeme”的“sivilize”,这本身含有对文明规矩的一种反讽。哈克后来走出家庭,流亡河上,甚至不惜假死,虽然也有一般耍孩子脾气的成分在内,但更多的是对旧的一套文明的反感与厌恶。全书结尾最后一句与开头照应,强调了自由的主题——“我看我得比一些人先走一步,前往那个‘地域’去,因为萨莉姨妈要认我做她的干儿子,要教我学那一套文明的规矩,这我受不了。我已经受过一回啦。”从这个意义上看,哈克的童年也就是一种新的文化的童年。整个小说可以视为“一部颠覆性的书”。
反对“文明规矩”的主旨和反黑奴制的思想融为一体,扩展和丰富了全书的自由主题。据批评家考证,书中黑人杰姆的原型为马克·吐温幼年时认识的叔叔家田庄上的黑奴,名叫丹尼尔。马克·吐温小时候经常听他讲民间故事,夸他品性好。在本书中,杰姆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的黑奴。他不像一般黑奴那样逆来顺受,听从命运的摆布,而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从主人家逃出来(按当时法律,逃亡黑奴一旦被捉,任何白人都有权任意处置),与白人少年哈克为伴,一起去寻找自由的家园。杰姆的感情世界丰富细腻,曾为自己盛怒之下打过他女儿一巴掌而后悔不已,逃跑在外还不停地思念亲人。他还有一副“无私的好心肠”,一路上像父亲一般照顾小哈克,甚至甘愿冒着失去自由的危险,留下来照顾受伤的汤姆。作家描写杰姆身上具有勇敢坚强、真诚无私、向往自由的优秀品格,有力地驳斥了种族偏见,寄托了作家对黑人美好品德的赞美和对种族主义的鞭挞。
小哈克与老杰姆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非常富有戏剧性。在与杰姆结伴而行的日子里,哈克开头受种族歧视的影响,把杰姆当作黑奴看待,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来戏弄杰姆。后来在河上遇巡逻队盘查逃亡黑奴,哈克本来深悔自己不该帮黑奴逃跑,觉得对不住杰姆的女主人华珍小姐,决心把船划到岸边上岸去告发杰姆。可巡逻队在河上逼近盘查时,哈克却不由自主改变主意,推说自己船上是个生天花的白人,吓得巡逻队落荒而逃。最后,哈克思前想后,下定决心,写好给杰姆的女主人的告发信,还觉得自己解脱了负罪感,没有“走进了地狱”。可是想到杰姆对自己的种种好处,又把刚写好的信拿在手里,全身发抖,终于把信一撕,说:“那么,好吧,下地狱就下地狱吧。”从此,“健全的心灵战胜了畸形的意识”,哈克成了搭救杰姆挣脱奴隶桎梏的帮手。通过哈克思想的转变,作家张扬了人类淳朴的天性,呼唤人们涤净种族主义留在心灵中的污垢,捍卫资产阶级的民主理想。
幽默讽刺是马克·吐温小说创作的最显著的特征。他的幽默独具特色,往往是叙述者一本正经,而所叙述的故事却荒诞不经,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产生令人发笑的喜剧效果。在本书中,一个又一个幽默故事如行云流水般展开,但幽默之中常伴有犀利的讽刺。如写两个江湖骗子“皇帝”和“公爵”到处招摇撞骗的故事,作家在描写他们荒唐的行骗伎俩时,给予了辛辣的讽刺。从原文欣赏小说的读者,也许可以仔细琢磨一下江湖骗子“国王”口里把另一个江湖骗子勃里奇华特(Bridgewater)公爵念成了毕奇华特(Bilgewater)公爵。三个字母之差,“桥下之水公爵”变成了“舱里之水公爵”。桥下的活水又清又亮,可船舱里的积水又脏又臭。这样的幽默叫人发笑,给人愉悦,作家对骗子的鄙弃之情尽在不言中。
马克·吐温对儿童心理和行为方式非常熟悉,对哈克的心理刻画得非常细腻、逼真。哈克这个十三四岁的穷孩子天真、调皮,进出从不走大门,而是从楼上窗口里爬进爬出,抱着避雷针上上下下;为了摆脱父亲的专制,伪装了一系列令人发笑的假死场面;他勇于开拓,敢于冒险,只身一人,逃上小岛,搭窝棚,生篝火,以钓鱼为生;小小年纪,漂流在大河上,出生入死,永远前进,没有后退过一步。叫美国和全世界的读者入迷的正是这种美国式冒险精神、开拓精神和个人首创精神。以下所引片段是小说开头不久讲“汤姆·莎耶帮”晚上活动的情形,相信每位读者读了之后,都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过的类似经历和体验:
我们踮着脚尖,沿着树丛中小道,朝寡妇园子尽头往回走,一路上弯下身子,免得树桠子擦破脑袋。我们走过厨房时,我给树根绊了一跤,发出了响声。我们伏下不动。华珍小姐那个大个儿的黑奴,名叫杰姆的,正坐在厨房门口。我们把他看得一清二楚,因为他身后有灯光。只见他站起身来,把颈子往前探,仔细听了一会儿。接着,他说,“谁呀?”
他又仔细听了一会儿,然后踮起脚尖走下来,就在我们俩的当中,我们几乎能摸到他的身子了。就这样,几分钟、几分钟过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响动,可我们又都靠得那么拢。这时候我脚脖子上有一处发痒,不过我没有动手抓。接着,我耳朵又痒起来了,然后在我的背上,正在我两肩的中间,又痒起来了。真是再不抓便要死了。是啊,从这以后,我发现有好多回就是如此这般。你要是跟有身份的人在一起,或者参加一处葬仪,或是明明睡不着偏要睡,——不论在哪里,只要那里不容许你抓痒,那你就全身会有一千处发起痒来。不一会儿,杰姆在说:
“喂——你史(是)谁啊?史(是)什么人?我约(要)是没听到什摸(么),才见鬼哩。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办。我要坐在这里,等到再听到响声才息(歇)。”
这样,他就坐在地上,就在我和汤姆的中间,他背靠着一棵树,两脚往前伸开,一条腿几乎碰到了我的一条腿。我的鼻子开始发痒,痒得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不过我没有抓。接着,我鼻孔里也痒了起来,然后是鼻子底下发痒。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这么坐着一动也不动。这么难受的罪啊,一直熬了有六七分钟之久,不过在感觉上觉得不止六七分钟。接着,我身上有十一处在发痒。我估摸着,再熬一分钟以上,我可就要顶不住啦。不过,我还是咬咬牙,准备再顶一顶。就在这个时刻,杰姆呼吸得气粗了。再过一会儿,他打起呼噜来了。——这样,我就马上又舒坦起来了。
马克·吐温的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他是第一个将文学创作“美国化”的作家。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马克·吐温的好友豪威尔斯说,“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20世纪新批评派主将克林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沃伦在他们主编的《美国文学创作与作家》中认为,马克·吐温写哈克“用的是哈克自己的口语,仿佛粗俗,实乃神奇”,而不是用的刻板的叙述人的语言;用哈克的口语写,使“感情与事件融和”、“形式与效果一致”,从而创造了马克·吐温的风格。“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林肯解放了黑奴,马克·吐温解放了作家。”
与本土化的马克·吐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亨利·詹姆斯(1843—1916)。他是个欧洲人,因生于美国而成了美国人,后来又到英国定居入了英国籍。他长年来往于欧洲与美洲之间,是当时大西洋两岸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詹姆斯善于写跨国题材小说,新旧大陆之间的分歧是他迷恋的主题之一。他笔下的美国人天真、轻信,欧洲人则诡诈和复杂。重视人物心理分析是他写作的一大特点。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悠闲的特权阶层,有足够的时间和才智去培养和锤炼他们的思想和追求,《贵妇人的画像》(1881)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
弗兰克·诺里斯(1870—1902)宗法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写下《小麦》三部曲。第一部《章鱼》,叙述农场主和铁路资本家之间的斗争。在他笔下,铁路成了巨大的章鱼,它伸出的无处不在的触角正在扼杀中西部大地上象征生命的小麦。这是土地力量和机械力量之间的斗争,没有道德可言,起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的供求关系。
以笔名欧·亨利出名的威廉·悉尼·波特(1862—1910),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其小说构思巧妙,结局出人意料,发人深思。一对年轻的恋人在圣诞前夜各自瞒着对方,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为心上人买礼物,回家后向对方出示礼物时哑然失笑。男方卖掉祖传的怀表为女方买了一只发夹,但后者漂亮的金色长发已换成一支表链(《麦琪的礼物》)。一个流浪汉想在监狱中过冬而有意去饭店吃白食,砸橱窗玻璃……忙活一天没能如愿,正当他走到教堂门口,在月光下忏悔时,却被警察认定有抢劫教堂之嫌而被捕入狱(《警察与赞美诗》)。
杰克·伦敦(1876—1916)是19世纪后期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20岁时曾到阿拉斯加淘过金,历尽艰辛,除得了坏血病外,一无所获。独特的经历、刻苦的自学和广泛的阅读形成了他庞杂的思想,他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融为一炉,反映在他的小说中。他公认的代表作之一是属于“北方故事”的短篇小说《荒野的呼唤》(一译《野性的呼唤》)。小说讲述一条名叫布克的狗在淘金热中被主人带到西部,在荒野严酷的生存斗争中,“他”(作家有意用人称“他”,而不是指称物的“它”来称呼这条狗)的野性也逐渐滋长。他的狼的本性被一点一点唤醒了。他经常听到狼的嗥叫——自由的呼唤,那对于他是一种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仅仅是出于对救过他的命的主人的爱,他才没有向那呼唤奔去。后来,他在一次和鹿的追逐后回到营地时,发觉他的主人已经为一群土人所杀害。在悲痛和愤怒的疯狂中,他勇猛地扑向那一群正在兴高采烈地跳舞的凶手,将他们一个一个地撕成碎片……最后,在这个人的世界里已无可留恋,他终于走进了狼群,和那些野性的兄弟们并肩在雪原上自由奔驰,口中吼着一支原始的年轻世界的歌,那就是狼群的歌。
小说描写的是狗,但作者对他们的生活、习性是那样熟悉,以至于自己化身为自己笔下的那些狗,设身处地地想象着、体验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他们各自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而读者则通过作者的体验而体验着这些狗的思想感情。这样,这部小说就不仅是以一幅北方淘金的生活风俗画吸引着读者的兴趣,而且是以布克这条狗的命运吸引读者的关注,搅动读者的感情,促使他们思考人性与兽性、自然与社会、文明与野蛮等各种复杂的关系。
19世纪末美国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的创作中。狄金森出生在古板保守的马萨诸塞州的小镇阿默斯特,其父对孩子们要求很严厉。幼小的狄金森的求知欲在父亲那里遭到扼杀。她经常终日独守着窗儿沉思默想,有时候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性情孤僻寥落。这为她以后选择长期离群索居,埋下了阴影(传说她是因为暗恋上了一个已婚的男子,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而关闭了自己心灵的大门)。
灵魂选定她的同伴——
随着——把门关严——
对她神圣的成熟之年——
勿再引荐——

无动于衷——当她的矮门旁
停下车队——
无动于衷——当她的席垫上
君王下跪——

我知道她——从广阔的国度
选一次——
从此——把她注意的阀门关住——
如岩石——
这个敏感的隐居者生前没有出版过诗集,她认为发表作品无异于“拍卖灵魂”。狄金森临终前留给她两个小表妹的最后一封遗书,只有短短的两个字——called back(“归”)。这可能是英语诗歌中最短的一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蕴含诗人拥抱死亡的坦然心境——死是生的归宿,只是被上帝召回。她的生命过程是一个完整而又迷人的诗化过程。

北 欧:童 话 世 界 与 妇 女 独 立 宣 言

斯坎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三个国家,丹麦、挪威和瑞典同属于北欧的“维京”族(意为“海湾人”),一直有着种族和文化上的亲缘关系,近代以来经历了数个世纪之久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复杂过程,直到19世纪后期才建立起各自独立的民族国家。其中丹麦在欧洲大陆与斯坎的纳维亚国家中起着桥梁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它更容易接受南部的德国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它贡献了童话作家安徒生、批评家勃兰兑斯和无产阶级作家尼克索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第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童话作家之一。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丹麦的政治、经济,但决不会不知道丹麦有个安徒生。100多年来,安徒生和他的168篇美丽、神奇的童话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热爱,其中的众多著名篇章被许多国家选为孩子们的必读篇目,成为亿万儿童精美的精神食粮。
然而,这位伟大的童话作家本人也经历了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艰难过程。1805年,安徒生出生在丹麦菲英岛上的欧登塞镇,他的父亲是一个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祖母则靠乞讨为生。安徒生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天分,然而命运注定他一生中有好多年都不得不在“与狂风恶浪搏斗”中度过。从14岁开始,他先后在哥本哈根做过工,挨过饿,幻想进入戏剧界,不幸因患感冒弄坏了嗓子而未能如愿,尝试过小说、剧本、散文和诗歌创作。直到30岁时才发现,从事童话创作“这才是我的不朽的工作”。
安徒生一生未婚,留下的财产也几无值钱的东西,但却为全世界的孩子们留下一笔珍贵的财富——安徒生童话。正是他,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拒绝成人世界带来的狭隘和麻木,它是丧失了黄金时代的现代人对生活世界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失落的童心的一种憧憬和追寻。安徒生认为他的故事并不仅仅为孩子而讲,也要令成年人有所收获,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想象力丰富,在梦幻般的世界里给予读者以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期盼。小意达的花儿在国王的宫殿里翩翩起舞(《小意达的花儿》),坚定的锡兵在燃烧融化时还扛着枪坚定地挺立(《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坐在燕子背上飞过高山大海(《拇指姑娘》),丑小鸭被欢乐的孩子们认定是美丽的新天鹅(《丑小鸭》),小女孩从火柴的光芒中望见奶奶(《卖火柴的小女孩》)。
同时,安徒生的童话也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内涵,他的创作不单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也为了启发成年人,让他们也能从中得到教益。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的《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社会上层的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讽刺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问题不在于这位虚荣的皇帝“什么也没穿”,而在于没有人敢于勇敢地站出来,像那个小孩那样,说出事情的真相。这就深刻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和人性的普遍弱点。
选择任何一个安徒生童话作为分析范文都会有挂一漏万之感。不过,《海的女儿》或许是个例外,这不仅是因为故事本身和语言的优美,更为重要的是,竖立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美人鱼的铜像,在世界各国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了丹麦的象征;而善良的美人鱼为了成全别人的爱情宁可牺牲自己,最后飞向太阳,化为泡沫的故事也早已成为人类对永恒的真善美理想境界追求的象征:
她看到光明的太阳,同时在她上面飞着无数透明的、美丽的生物。透过它们,她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彩云。它们的声音是和谐的音乐,可是那么虚无缥缈,人类的耳朵简直没有办法听见,正如地上的眼睛不能看见它们一样。它们没有翅膀,只有凭它们轻飘的形体在空中浮动。小人鱼觉得自己也获得了它们这样的形体,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19世纪的挪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富裕的中产阶级志满意得,反对一切改革,也不鼓励对任何社会问题展开讨论。然而,1880年1月,挪威首都克立斯替阿尼遏剧院上演了一出名为《玩偶之家》的三幕话剧,震动了整个斯坎的纳维亚半岛,打破了中产阶级的自恋情结。于是,一位具有挑战性的社会问题剧大师登上了世界戏剧舞台。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出生于挪威东南海岸斯基恩城,父亲是经营木材的富商,喜交游、好挥霍。1836年受到国际市场风潮的影响,家庭破产。童年的易卜生因此而失去进入本地设有拉丁文课程的好学校的机会。1850年,易卜生为报考大学来到首都,因拉丁文不好而落榜。他定居下来,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一度还加入了由社会主义者特兰内领导的工人运动,但不久即退出政治活动转向文学创作。
从1851年到1862年,易卜生先后在卑尔根和首都克立斯替阿尼遏的剧院担任编剧、艺术指导和经理,并写了10个取材于挪威历史传说的浪漫主义诗剧,试图通过对民族历史和古代英雄的歌颂,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当时挪威的民族独立运动服务。
1864年普奥联军进攻丹麦,与丹麦有结盟关系的挪威却采取中立态度,不肯出兵相援,致使丹麦战败。易卜生对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极为不满,愤怒之下离开了祖国,在意大利和德国住了26年多。他在他称之为“伟大的、自由的文化环境”中的独立地位,使他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自由发挥的天地。与此同时,他从来没有否认自己鲜明的挪威人特性。正是挪威特性和欧洲自由文化的熏陶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形成了易卜生的个性特点,并使他成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在他生命将终时,他曾对一位德国朋友说道:“谁想要了解我,必须了解挪威。那雄伟而严峻的北方环境,那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农场之间相隔几英里之遥——迫使他们只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里。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变得!向和严肃,忧虑而怀疑,并且往往丧失信仰的原因。但人们又都是哲学家!在那里一旦漫长、黑暗的冬天降临就会使房屋终日被浓雾笼罩。啊,他们是多么渴望太阳。”
在他旅居国外期间,欧洲发生了意大利的统一、普法战争以及巴黎公社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易卜生密切注视着欧洲重大历史进程的发展变化,同时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现实也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他创作了十几部见解新颖、思想深刻的“社会问题剧”,提出了有关法律、教育、道德、家庭和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其中《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被并称为四大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的剧情发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平安夜,女主人娜拉喜气洋洋购物回家。她有足够的理由高兴:几年前她为了替丈夫海尔茂治病,背着丈夫冒名向人借了一笔钱,现在丈夫病愈,且被提升为银行经理,前程似锦,全家准备好好过一个圣诞节。然而喜庆的气氛下,掠过不安的阴影。她的债主柯洛克斯泰上门来了,他正是她丈夫将担任经理的银行里的职员,听说她丈夫可能要解雇他,前来要娜拉替他说情,否则,他将公开她伪造签名的借据,使她丈夫身败名裂。于是娜拉内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她先是想方设法说服丈夫不解雇柯洛克斯泰;在劝说无效后,准备独自承担起责任,投河自杀,以使丈夫名誉不受损害。柯洛克斯泰在收到海尔茂的解雇信后,将一封告发信塞进了海尔茂家的信箱。娜拉千方百计拖延时间,找借口不让丈夫开信箱。但最后丈夫还是开了信箱。他读信后勃然大怒,骂她不道德,自己的前程也将毁在她手里,孩子也将被她带坏。差不多与此同时,邮差又送来一封信。原来,柯洛克斯泰在娜拉的朋友林丹太太劝说下,放弃要挟念头,寄上了娜拉留给他的借据。这时海尔茂又改变态度,对娜拉表示了亲热。短短一个晚上经历了情感大起大落的娜拉这才明白,自己在家庭中根本没有地位,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偶。于是她毅然决定离家出走,去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出走之前,她与丈夫展开了一场严肃的谈话,对以男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展开了全面的怀疑和否定。随后,娜拉走出家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娜拉发出的这个关门声比滑铁卢战场上的大炮声还要响亮,因为它宣告了妇女的独立。
全剧开放性的结尾给观众留下一个问题,娜拉出走后怎样?德国的莎乐美把娜拉比作一只自由飞翔的野鸭:飞翔的姿态本身就是一切,哪怕就此坠地而死也值得,带着一种悲壮的色彩,“在模糊颤动的轮廓中,梦幻似地在它面前浮现了现实的图画……饥渴的眼睛正对着太阳搜寻,带着垂落的翅膀孤独地跌落在圣诞枯树中间的怨鬼堆里,谁能说处在这个梦境里的野鸭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呢?”中国的鲁迅就此问题也曾谈过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当时妇女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娜拉出走后的结局“不是毁灭,便是堕落”。那么,是否还有别的结局呢?
其实,对这个问题,易卜生在剧中已经作了暗示,这就是“奇迹中的奇迹”的发生。娜拉在出走之前对她丈夫说,八年来,她一直盼望有“奇迹”发生。本来借据事件正是一个机会,她丈夫完全可以承担起责任来,说“这一切都是我干的”。但这个“奇迹”没有发生,所以她选择了离家出走。当海尔茂最后一次问娜拉,事情是否还有挽回余地时,娜拉回答说,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这个“奇迹中的奇迹”究竟指什么?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剧中隐含的第二条婚恋线索,对此作了暗示。娜拉的朋友林丹太太(克立斯替纳)和海尔茂的同学柯洛克斯泰多年前原是一对情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走到一起,柯洛克斯泰也因失恋而自暴自弃,濒临道德崩溃的边缘,直至发展为以借据要挟娜拉。在偶然的情况下,这对往日的情人在娜拉家相遇,有了交流的机会。守寡的林丹太太说明了当年之所以不能与柯洛克斯泰结合的原因,并表示现在她已孤身一人,愿意与他重续旧情。之后,再次感到幸福降临的柯洛克斯泰终于接受了前女友的建议,寄出了原本用来要挟娜拉的借据。这条线索的安排既起到了解决全剧矛盾的作用,又暗示了男女之间通过真诚的交流发生“奇迹中的奇迹”的可能性。
将易卜生称为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无论如何是正确的。但给一个思想复杂的作家加贴标签总会遮蔽掉一些东西。事实上,在许多场合,易卜生更强调的是个人的精神独立,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说娜拉是家庭中的玩偶,她背后的牵线人小时候是父亲,结婚后是丈夫;那么海尔茂也并不见得比他妻子有更多的独立性,他也被这个强调成就、名利、地位、面子的中产阶级社会牵制着,正是这种种牵制使他成为一个隐性的玩偶,并因此而对娜拉做出了许多不应该做的事。看来,男性和女性只有携手并进,以独立之精神和决然之行动,共同向传统社会和陈腐观念发起挑战,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真正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
《玩偶之家》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全剧结构严谨,矛盾一环紧扣一环,富有极强的戏剧性。娜拉从幻想破灭到觉醒和最终离家出走,在舞台上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然而,剧作家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以丰富的细节和动作表现了人物心理的极度紧张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获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第二幕结束前,已经打算为保全丈夫名誉而自杀的娜拉,为了拖延时间不让丈夫去开信箱,借口为明晚圣诞舞会演出,一定要丈夫陪她一起练舞。剧作家通过语言和强烈的动作,表现了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和紧张的内心冲突。
…………
娜 拉 很好,托伐,你帮我温习。你一定得答应我。喔,我心里真打战,明天晚……上当着那么许多人。今天晚上你得把工夫都给我,别的事一件都不许做,连笔都不许动一动。好托伐,你肯不肯答应我?
海尔茂 好吧,我答应你就是了。今天晚上你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可怜的小东…西!哦,我想起来,我要去——(向通门厅的门走过去)
娜 拉 你去干什么?
海尔茂 我去看看有信没有。
娜 拉 你别去,托伐。
海尔茂 为什么?
娜 拉 你别去,那儿没有信。
海尔茂 喔,我去看一看。
    [他正走过去的时候,娜拉在钢琴上弹起特兰特拉舞曲的开头几节。
海尔茂 (在门口站住)哈哈!
娜 拉 今天我要是不跟你先练习一遍,明天我准跳不成。
海尔茂 (走近她)娜拉,你真这么紧张吗?
娜 拉 真的,我紧张得要命!让我马上就练习。晚饭前还来得及练一遍。喔,好托伐,坐下给我弹钢琴,像从前那样,指点我,别让我出错儿。
海尔茂 好吧,我都依着你。
    [他在钢琴前坐下。娜拉从盒子里抓出一面手鼓来,慌忙裹上一块杂色的披肩,一步跳到屋子当中。
娜 拉 快给我弹琴!我要跳舞了!
    [海尔茂弹琴,娜拉跳舞。阮克站在海尔茂后面看跳舞。
海尔茂 (一边弹琴)慢一点!慢一点!
娜 拉 我慢不了!
海尔茂 别这么使劲儿,娜拉。
娜 拉 一定得使劲儿!
海尔茂 (停止弹琴)不行,不行,娜拉,你这步法完全不对头。
娜 拉 (一边摇手鼓一边大笑)刚才我不跟你说过吗!
阮 克 让我给她弹钢琴。
海尔茂 (站起来)好吧,你来。这么着我可以腾出手来指点她。
    [阮克坐下弹琴。娜拉跳得越来越疯狂。海尔茂站在火炉旁边随时指点她,她好像没听见。她的头发松开了,披散在肩膀上,她自己不觉得,还接着跳下去。林丹太太走进屋子来,在门洞里呆住了。
林丹太太 啊!
娜 拉 (不停地跳)克立斯替纳,真好玩儿!
海尔茂 娜拉,你这种跳法好像是到了生死关头似的。
娜 拉 本来是嘛。
…………
《玩偶之家》是一出震撼人心的戏剧,它揭露了中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影响巨大,被认为是易卜生最优秀的剧作。但由于它的内容触犯了中产阶级的传统道德,遭到上流社会及其评论界的非难和围攻,剧院不敢上演,要求作家将剧本改成“大团圆”的结局,为此,易卜生特地写了另一剧本《群鬼》(1881)作为对此类指责的答复。《群鬼》与《玩偶之家》的区别在于: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欧文太太对迷恋于花街柳巷的丈夫逆来顺受,苟安于恶劣的家庭生活。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信仰就像一群“魔鬼”,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最后她在绝望的痛苦中呼号:“给我阳光!”这部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如果娜拉不出走,又会怎样”的问题。
《群鬼》发表之后,易卜生遭到更加猛烈的攻击,在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眼中,他几乎成了“人民公敌”。一年后,易卜生为了反击论敌,就以这个称号写成了《人民公敌》(1882)一剧。剧作刻画了一个正直高尚、维护真理、关心群众利益的科学家斯多克芒医生的形象。斯多克芒发现当地一家温泉浴室具有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就勇敢地站出来说出真相,结果浴室老板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起来围攻他,使他无法在该城存身。但斯多克芒医生毫不屈服,坚持真理。通过这个形象,易卜生宣扬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人是最孤立的人”的超人哲学。
易卜生的创作晚期正值19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社会日益腐朽,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挪威知识界弥漫着悲观颓废的情绪。易卜生厌恶资产阶级的政治、道德和社会现实,又看不到任何改革的可能性,因此思想比较消沉,创作方法也有所变化。从《野鸭》(1884)开始,易卜生戏剧内容的重心逐渐由社会批评转向内心活动的描写和精神生活的分析。有批评家认为,易卜生晚年创作的《罗斯莫庄》(1886)、《当我们死而复生的时候》(1899)等作品说明,这位剧作家对人性的了解先于20世纪一些心理学家的重大发现。在他最后15年的写作中,易卜生把辩证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其中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心理上的深层挖掘相互辉映。正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使他获得“戏剧领域中的弗洛伊德”这一称号,至于是否名实相副又当别论。总之,弗洛伊德和其他许多心理学家都利用易卜生对人性的描绘作为他们性格分析的依据,甚至用以阐述他们的理论。其中犹以弗洛伊德对《罗斯莫庄》剧中丽贝克·惠斯特的心理分析最为出名。
除丹麦和挪威外,19世纪其他北欧国家的文学也取得了各自的成就。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运用新的心理学方法和一种融合时空的艺术形式,写出了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戏剧《鬼魂奏鸣曲》。芬兰作家阿历克西斯·基维(1834—1872)写出了他欢快的农民小说《七兄弟》。




推荐阅读:

龚自珍《己亥杂诗》

姜夔词全集

韩愈诗词集㈠

韩愈诗词集㈡

谭嗣同诗30首

班固全集

班婕妤赋集

李贺诗全集

孟浩然诗全集

颜真卿诗词集

林黛玉诗词曲全集

苏轼茶诗80首

王冕诗全集⑴

王冕诗全集⑵

郑板桥诗词

孔雀东南飞

汉铙歌十八曲

阮籍诗集

蔡文姬诗选

陆机诗文集

贾谊辞赋集

魏诗

汉诗

齐诗

宋诗

梁诗

晋诗

陈诗

顾城旧体诗选

说辛弃疾词

说李清照词

李白《峨眉山月歌》

李白《长相思》

杜甫《兵车行》

杜甫《望岳》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少年行》(其一)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清照《如梦令》

苏轼《沁园春》

辛弃疾《念奴娇》


勿嫌凤不至 终当待圣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