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索雷斯库诗15首

罗马尼亚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马林·索雷斯库(marin sorescu,1936-1996)生于罗马尼亚多尔日县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和少年在乡村度过。曾就读于雅西大学语言文学系。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1978年至1990年,任《枝丛》杂志主编。1994年至1995年,任罗马尼亚文化部长。196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孤独的诗人》。之后又出版了《时钟之死》(1966)、《堂吉诃德的青年时代》(1968)、《咳嗽》(1970)、《云》(1975)、《万能的灵魂》(1976)、《利里耶齐公墓》(3卷,1973-1977)等十几部诗集。
除诗歌外,索雷斯库还写剧本、小说、评论和随笔。他善于以自由的形式,用通俗的语言来叙述某些人们熟悉的人物或某些普通的事情。然而,他的不拘一格的简单叙述不知不觉中就会引出一个深刻的象征。表面上的通俗简单时常隐藏着对重大主题的冷峻思索。表面上的漫不经心时常包容着内心的种种微妙情感。在他的笔下,任何极其平凡的事物,任何与传统诗歌毫不相干的东西都能构成诗的形象,都能成为讽喻的题目,因为他认为“诗意并非物品的属性,而是人们在特定场合中观察事物时内心情感的流露”。
罗马尼亚评论界公认他为“二次大战后罗马尼亚文坛上最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称赞他“为实现罗马尼亚诗歌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眼睛


我的眼睛不断扩大,

像两个水圈,

已覆盖了我的额头,

已遮住了我的半身,

很快便将大得

同我一样。


甚至比我更大,

远远地超过我:

在它们中间

我只是个小小的黑点。


为了避免孤独,

我要让许多东西

进入眼睛的圈内:

月亮、太阳、森林和大海,


我将和它们一起

继续打量世界。




颂歌


圣徒

从餐桌旁站起,

为了祈祷

跪在了地底,

于是,他们代替了树根。


唯有光轮

留在外面——

这些树,

这些花。


倘若为了地球

永恒的圆满和富饶

而祈祷,

我们也会成为

圣徒。




角度


他用手蒙住那人的眼睛,

指着贴在宣传栏里的

画得大大的世界。


“这是什么字?”

他问。

“黑夜,”那人答。

“错了,这是太阳。

众所周知,黑夜

没有光束。这个字呢?”

“黑夜。”

“真让我发笑。这是

大海。海里

哪有什么黑暗?

这个字呢?”

那人犹豫片刻,


然后答:

“黑夜。”

“咳,这是女人。

亲爱的,黑夜可没有乳房。

当然,你的迷误

缘于那缕黑发。这个呢?

回答之前,

请仔细看看。”

“还是黑夜。”

“可惜,还是没对。

这个字恰恰是


下一位!”


我感到

自己仿佛变得蔚蓝,变得无边无际,

眼睛和指尖上

栖息着无数的星辰。




毒药


青草、山峦、河流和天空

纷纷走进我的血液,

此刻,我正等待着它们

药性发作。


由于青草,

我觉得全身开始葱茏。


由于山峦,

我的心充满了深渊

和雾霭。


由于河流,

我的双足磨圆了

路上的每一颗石子,

依然在打听大海的下落。



脚步


我无法睡觉,

树对我抱怨,

噩梦总在捣乱。


我的周围出现了

形形色色的黑夜,

吓得树皮直起

皱纹。


有时,我禁不住痉挛、呻吟,

会轻轻将我摇晃,

以免我在睡梦中

枯干。


可醒来时,


我发现,石头那边,

一只眼睛正在窥视,

我听到恐惧的脚步

正在逼近。


从每一片飘落的

叶子上,

我都听见一声恶毒的脚步

向我逼近。




判决


电车上的每个乘客

都与坐在自己前面的那位

惊人地相似。

兴许是车速太快,

兴许是地球太小。




镜框


我家的墙上挂满了

镜框,

看到镜框里什么也没有,

朋友们认定

我存心

将他们触怒。

每个人的颈项

都被后面那位所读的报纸

啃啮。

我觉得,有张报纸

正伸向我的颈项,

用边角切割着我的

静脉。

床的上方

还有一块空地,

每次醒来

我总觉得

有人在打量我。

的确,那里

有团球形的光

在不停地跃动,闪烁。


可周围没有灯盏,

没有磷粉,

也没有睁开的眼睛。


尽管如此,

床的上方

有人在呼吸,呼吸。


天晓得哪颗星星

正在远方闪烁。

由于物体奇特的

反射原理,

它的灵魂此刻

正敲打着我的墙壁。


明天一定得在

这块地方

挂上一个镜框。




奇想


每天晚上,

我都将邻居家的空椅

集中在一起,

为它们念诗。


倘若排列得当,

椅子对诗

会非常敏感。


我因而

激动不已,

一连几个小时

给它们讲述

我的灵魂在白天

死得多么美丽。


我们的聚会

总是恰到好处,

绝没有多余的

激情。


不管怎样

这意味着

人人责任已尽,

可以继续

向前了。




无题


女人

爬上树,

男人用双手为她扶住

梯子。


鸟在天空

飞翔,

儿童为它扶住

空气。


星星在夜晚

升起,

大地为它扶住

天空。




环节


我将朝北

忘掉你,

你将朝南

忘掉我。


首先,我要忘掉

你的心灵,

用不了三天

就能做到。


接着,我很清楚

我要忘掉你毛发的味道,

伪装成睫毛的

高级物质。


兴许,你将从反面

忘掉我,

你最难放弃

你的过去,

它像幅版画,

充满了各种花样。


不管怎样,

我们都会彻底忘掉对方。


然后,我们将去洗手。




迷信


我的猫正用左爪

洗脸,

战争即将爆发。


你要理解,我注意到,

每次她用左爪

洗脸,

国际形势都会明显

趋于紧张。


她是如何掌握

五大洲的局势的?

难道彼迪娅住进了

她的瞳孔?

彼迪娅无需一个句点

就能预测人类的


全部历史。


一想到每天夜晚

我以及和我息息相关的

众多生灵

都得依赖一只猫咪的兴致,

我就不由得

想大声地叫喊。


还是去抓一两只老鼠吧,

别煽动什么

全球大战,

你这个丑八怪,

你这个泼妇,你这个蠢货。




陶器


在对我的身体进行考古挖掘时,

考古学家们发掘出

一只陶罐。


那是只心形的陶罐。

远在公元前,

一位无名工匠,

在上面画了几缕光束。


后代人紧随其后,

用不同的民俗图案

草草添上几笔,点缀光束。


我也一样,用一个新世纪的

涂鸦在陶罐上留下记号,

如此,4000年的研究者


就能大致确定

20世纪中叶

我曾在地球上生活过。




角度


鹤群飞过,以古板的队形,

可对于农人,

它们或许就是农场上的十四行诗。




哦,上帝


深夜,

在市中心,特洛伊木马

咔嚓咔嚓,发出怪异的响声,

特洛伊居民

忧心忡忡地问道:


又是什么灾难

正在酝酿中?

木马无缘无故地

咔嚓作响,

犹如上一场战争遗留的炸弹

埋在市中心,

这可是个凶兆,难道不是吗?


哦,上帝。




一年


慵懒的一年,哀痛的一年,

哀痛多于慵懒的一年,

太阳中出现黑子的严酷的一年,

水拽住盐的一年,

而一旦盐中出现黑子,

那么,谁也逃脱不了的一年就会来临

高 兴 译




诗 的 种 类

关于诗的种类划分,可谓众说纷纭。清代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中将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三类中均附有乐府一类,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方法。还有一种常见的划分方法是将诗直接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
从格律上来分,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为古风、古诗,通常分为五古、七古、杂言。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通常归入七古。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
从每句字数上来分,诗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等。唐代以后,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诗集也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我们这里将诗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变体诗三类,下面将这三种分类与其他分类法相互参照,加以论述。

第一节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一种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在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外,其余各种诗歌体裁都称为古诗,但不可称为“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体裁的诗歌可以称为“古风”。
在唐代人眼中,从《诗经》到南北朝庾信所著的《庾子山集》、《哀江南赋》,这期间出现的诗歌都算古体诗。这只是一个时间的划分,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何谓古体诗。不过,长久以来,诗人写作古体诗时,有一点是一致的:不受近体诗格律的限制和束缚。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且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的字数看,可将古体诗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出现。
杂言诗是古体诗独有的诗歌形式,其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到十字以上不等,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人们习惯将杂言诗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唐宋时期的杂言诗形式多样: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古体诗押韵较宽,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仄声韵分为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来说,不同声调不能押韵。古体诗可以一韵独用,也可通用两个以上的韵,要注意的是只有邻韵才能通用。

第二节 近体诗

唐代以后按照格律写出来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近体诗与古体诗不同,它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而“近体”之名正是为了与古体诗相区分而立。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其中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而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格律严谨,故称为律诗,它有以下四个特点:一、通常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二、只能押平声韵;三、每句的平仄都有相关规定;四、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相应的规定。
绝句只有四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排律又称长律,全诗十句及以上,一般是五言的,也有七言的。这种长律除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有些排律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第三节 变体诗

变体诗是指不合格律的诗,又称为“拗体诗”,如十七字诗、间韵诗、通篇押韵的诗等,由唐代章碣首创。变体诗虽不常见,却能够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句句都押韵的变体诗中有一种平仄两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如章碣《变体诗》: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
在律诗中,通常只需偶句押韵,但是章碣所创的变体诗,则要求偶句、单句平仄声各自为韵。从上面所举的诗例中,可以看到,全诗仄、平两韵相间,单句韵脚“畔、岸、看、算”属“十五翰”仄韵,双句韵脚“天、船、眠、边”属“一先”平韵。
章碣创“变体诗”后,一时众多诗人竞相效仿,但是这种诗体并没有展现很强的生命力。现在看来,也许是因为韵脚太过密集,因为如韵脚过于密集,诗歌就会显得呆板、单调,缺少韵律美。




推荐阅读:

鲁米诗15首

路易斯·格吕克诗15首

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华兹华斯《露西》

莱奥帕尔迪《致意大利》

惠特曼诗32首

里索斯诗24首

卞之琳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7首

里索斯诗10首

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

席勒《姑娘的悲诉》

拉封丹《褡裢》

伏尔泰《致夏特莱夫人》

法拉兹达格《你在泥土里安睡》

赫尔曼《阳光悄然消逝》

阿米亥诗25首

布罗茨基诗21首

杜尔斯·格林拜恩诗3首

特拉克尔诗21首

狄兰·托马斯《羊齿山》

叶甫图申科《娘子谷》

沃兹涅先斯基《戈雅》

纪德《别再等待》

瓦莱里《海滨墓园》

福尔《夜莺》

叶拉金《雨水踮起足尖沿著大街奔跑》

狄兰·托马斯诗6首

米沃什诗10首

狄兰·托马斯诗13首

狄兰·托玛斯诗5首

海姆《哥伦布》

布莱希特《给后生的人们》

容格尔《未来》

伊万诺夫《安谧的傍晚》

波德莱尔诗14首

海伦·邓摩尔诗17首

洛威尔诗7首

萨拉·豪诗8首

勃莱诗8首

博尔赫斯诗18首

歌德诗7首

奈莉·萨克丝诗30首

梅雷莱斯诗31首

赫塔·米勒《我怕故我写》

安娜·布兰迪亚娜诗14首

帕索里尼《葛兰西的骨灰》

帕索里尼《胜利》

卡瓦菲斯诗30首

沃兹涅先斯基诗12首

R·S·托马斯诗40首

王尔德诗5首

博尔赫斯《天赋之诗》

贺拉斯《诗艺》

贺拉斯《啊,琵拉》

普拉斯《镜子》

萨福《给所爱》

马洛《牧羊人的恋歌》

米沃什诗20首

特朗斯特罗姆《悲哀贡多拉》

泰德·休斯诗23首

海明威诗13首

卡瓦耶罗·伯纳德7首


孔雀东南飞 十步一徘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