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六章神霄诸帝与雷部众真《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

李远国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玉皇大帝(三界诸神图局部) 元代  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后殿北壁 

图中五个形象主次分明。居中的玉帝有圆形头光,神情严肃,双手执圭。玉帝两旁和后侧的三名玉女,分别手捧玺印、盛有珊瑚的圆盘及手执团扇。一名天将身披盔甲,神态威猛,手执宝幡,紧随其后。


第六章 神霄诸帝与雷部众真《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

 

作者:李远国

 

 

第六章神霄诸帝与雷部众真

 

依据众多道教经所言,神霄派在其创立之始,即以三清、三帝为其教主,神霄玉清真王为其本尊,下有神霄八帝,他们与玉清真王合称为“神霄九宸”。这是神霄派所信仰的主要尊神,亦被该派尊为历代祖师。

 

从《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所载可知,作为神霄派的主尊玉清真王本是浮黎元始天尊的儿子。经中

 

“昔在劫初,玉清神母元君,是浮黎元始天尊之后,长子为玉清元始之尊,其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为大帝统领元象,主握阴阳,以故雷霆之政成隶焉。”

 

其后诸神分治,各归真境,如玉清元始天尊

 

“复还大罗,玉宸道君亦还真境,太上老君寻复太清,于是九天采访使者亦返紫玄景曜之府”,

 

皓庭霄度天君、太皇万福真君

 

“等十方诸天,与诸龙神,各领部属,趣驾九霄,往谒真王”。

 

这样一来,便确定了神霄派神系的核心,表明了该派直承正统道教的立场。

 

第一节 三清圣祖为雷霆之本

 

元始天尊之尊号,首见于魏晋时期的古灵宝经。如《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曰: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

 

至《真灵位业图》,其首玉清三元宫上第一中位,即为“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从而确立了元始天尊在道教中的最高尊神的地位。

 

所谓“元始天尊”,是指他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唐人薛幽栖说:

 

“元者,初也。始者,首也。言元始天尊建万化之初,为众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统大罗玄都之域,植天地之根,生万物之母。”

 

东海青元真人

 

“元者,玄也,玄一不二,玄之又玄,为众妙门始者,初也,元始禀玄一之道,于元始之初,先天先地,为众妙之宗,出生之始,故曰元始。天者,一炁之最上;尊者,万法之极深。当其氤氲未朕之时,湛然独立,天地恁之而处尊大者,故号元始天尊。”

 

宋人李思聪亦说:

 

“元始天尊者,即天地之精,极道之祖炁也。本生乎自然,消即为炁,息即为神,不始不终,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故曰天尊,始世人天矣。不可以理测,不可以言筌,生万化而不宰,化万类而不言,至尊至极,乃天尊,居玉清境清微天官焉。”

 

据道经所载,元始天尊的名号多达十种,并显种种化身,以开劫度人。《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行因缘妙经》

 

“道君复告普济曰:我本师大圣元始天尊,虚无自然妙道化身,从不可名言,尘沙劫来,济度一切众生,无上道,具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十号圆满,或相光相,或现无边相,或相大身相,或现小身相,或变身入黍米之中,或开毛孔纳无边世界,或掌三千大千世界,或雨甘露洒热恼众生,或作帝王制伏暴乱,或为贤佐匡扶有道,或有圣君爰降为师,有如是功德神通妙相,莫能穷叹,而有十号,赞扬总名。是故十号者:无上道,元始,太极,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师,天尊。”

 

并进一步解释说:

 

“所言十号者,是诸真圣众天人与天真皇人,开赤明和阳天中台玉殿内百宝之匣,凤锦之笈,译大梵隐言而为正音。所言无上道者,乃是元始天尊道果成时,于诸众法,无祖无宗,无根无系,而一相俄立,乃万法依凭。为万法王,为万相之祖,为一气始,虚无不测,溟滓何知,居于万众之先,故名无上道。所言元始者,居至道源,作窈冥本,故曰元始。太极者,从无数劫来,判朴之际,报身乃现,于是始青天中而现化身,故名太极。高皇之号者,尊居无顶天中,逍遥大罗之上,名无上之上,超有象之先,是故号曰高皇。所云光明者,是谓法性真体,莹若琉璃,易功德光,照昏暗处,销众生障,破烦恼山,故号光明也。玉帝者,位居玉阙之中,尊极万天之帝,凝然真性,妙相具足,巍巍荡荡,出众真之中,同星拱月,故称玉帝。所言正法王者,演说正法,破邪异宗,开无为道,灭一切苦,明无边法门印,可三天经箓,降伏魔邪,除诸小见,令入大乘之道,如大医王法药治苦,若春雷震发动萌芽,滋长含生,如洒甘露雨,沃润众根性,故号正法王。大慈父者,从无量无边劫,不可测微尘沙劫,出现大圣身,济度群生,脱生死罗,入正真道,或于恶趣,拯救罪苦众生,过于赤子,是名大慈父。所言仙真师者,道君告普济言,我与汝及无边无量劫来天尊大圣、诸真大仙,升无上道果,一切天尊、诸真圣众、天王天帝、玉帝大帝、三华帝、五帝大魔、名山洞府、虚空水陆、一切含生,已得果、今得果及未得果者,皆是我本师元始天尊,现虚无法身、自然报身、元始化身,以真谛法种种引导……化诱至真之法,皆以开悟,而从劫已来,苦无倦,故号仙真师”,

 

“天尊者,常处三清之上,超众圣道界,显世地卑,独居天为尊,故号天尊”。

 

《龙蹻经》亦曰:

 

“元始有十号,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三曰大道,四曰至真,五曰太上,六曰老君,七曰高皇,八曰天尊,九曰玉帝,十曰陛下。”

 

与其他道派一样,神霄派亦奉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以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陪祭左右,合称“三清上圣”。

 

在道教的神系中,灵宝天尊为万神之亚尊,又称上清大帝、玉宸大道君。据道经记载,元始天尊宣讲的道法,许多都是由道君整理传世。薛幽栖说:

 

“道君,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君之师也。居上清上元玉晨宫,即上清之境,太清尊崇之位也。”

 

成玄英说:

 

“按《本行经》云:道君是西那玉国人,盖紫晨之流芳,皇上之胄裔,能尊承灵宝,元始封为郁悦那林昌玉台天帝,位登高圣,治玄都玉京。《大洞经》云:上清高圣大道君者,一号玉晨君,治蕊珠玉阙七英紫房,受事虚皇,虚皇即元始天尊。”

 

李思聪亦

 

“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无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道弟子焉,犹是老君禀而师之矣。居上清真境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

 

如同元始天尊一样,太上大道君亦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应劫乘运,随缘开度。《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十记载:

 

“道君告普济:吾自造化天地,至于上皇,经无数劫,不可称量,世出教法,应化立身,亦复无数,天上天下,无极无穷,轮转变形,随缘开度。”

 

其名号多达几十种,如太上天尊、转轮化主、慈悲法王、无上法师、天中之尊、八极真君、九天圣主、三千化主、五亿天君、天罗教主、三界导师、玄中法师、玉宸化主、金阙天尊、洞真法主、洞玄教主、万法大师、最胜医王、法界圣尊、玉清道主、太清仙王、三涂化主、九幽大师等。其身份或作天王,或作帝君,或作道士,或作儒生,

 

“或在天中为太乙天尊,或在星中为天皇大帝,或作北极大帝,或作七星童子,或作五帝真人,或在星中为星光真人,或在云中即为云师,或在风中为风伯,或作雷公,或为雨师,或为千岁老翁,或为万岁少童,或为龙王,或为鬼王,千变万化,不可胜数。或凡或圣,或男或女,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身上生水火,或形为草木,种种应变,教化众生,演出经教,开度天人,随劫轮转,恒存湛然。或遗真人玉女下化,诞生为帝王国主、后妃大臣,方便说法,救济群生”。

 

神霄派的第三位祖师是混元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右位,一般多为手执八卦扇。此老君的原型为春秋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家伯阳,聃。楚国苦县人。任周藏室之史,后辞官,应函谷关令尹喜之邀,著《道德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神化老人其人,见诸于汉代文献。明帝、章帝之际(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曰: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浊清之未分。”

 

桓帝延熹八年(165)陈相边韶《老子铭》说:

 

“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降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为师。”

 

这一类关于老子的神化,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如章太炎所说:

 

“尽汉一代其政事皆兼循神道,夫仲舒之托于孔子,犹宫崇、张道陵之托于老聃。”

 

正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下,东汉顺帝时(126-144)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创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其《老子想尔注》

 

“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沉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此为道书中最早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其后的道经中老君的形象更加具体化了。如葛洪《神仙传》谓老君

 

“身长九尺,黄色,乌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迭之冠,锋挺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煜煜”。

 

从上三皇至三国吴时,先后化为十六“圣者之师”。类似的种种神话,广泛收载于《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犹龙传》等老子传记中。《魏书·释老志》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这是对老子逐渐演变变为老君,成为道教尊神的总结。

 

太上老君本为张陵天师道信奉的最高大神,但随着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的神格确定,太上老君渐退居于三清之第三位,并得到整个道门的认同。宋人贾善翔说:

 

“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天尊生亿劫之前,为道炁之祖,所以道君为天尊之弟子、老君之师。二圣既立,即老君嗣焉。而曰老者何也?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三圣相承,千古垂范”,

 

“老君即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元炁之父母,先王之师匠,品物之橐龠,陶冶虚无,造化万有,衿带八极,载地悬天,遊驰日月,运斡星辰,呼吸六甲,制御乾坤,推移寒暑,驱役风云,奋赫雷电,主水旱之进退。定历数之虚盈,一出于此”。

 

李思聪亦曰:

 

“混元老君者,乃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历劫行化,代代为师。或在九天,或游四海,不可无师教,不可无主立,乃师事玉晨道君,称受道弟子焉。或降太微勾陈六星中,即号曰天皇大帝曜魄宝。至周降生,孔子尝曰老聃者,吾之师也,而问礼焉,仰之如犹龙。自开辟以来,五十余度降见,西度流沙,下化中国,为三教宗师,作百王轨范,千古行道,神变无方,居太清仙境大赤天中焉。”

 

三圣相承,演讲大道。虽分三洞教主,实则同气相化,故道教谓之元始一气化三清。《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十曰:

 

“元始以一炁化生三炁,分为三天。一曰始系,为清微天,号玉清境,天宝君所化,出《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二曰元炁,为禹余天,号上清境,灵宝君所化,出《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三玄炁,为大赤天,号太清境,神宝君所化,出《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三十六部,亦曰三乘,一曰大乘,二曰中乘,三曰小乘。结飞玄之,自然成章,玉字金书,龙文凤篆,大方一丈,八角垂芒,教化诸天,流通世界,始终五劫,常转F轮,或实或权,有广有略,因机取悟,随世修行,虽天地运终而三洞不灭,开度群品,导引天人,三界十方,俱受利益。”

 

当然,这位炁化三清的“元始”并非玉清元始天尊,而是浮黎元始天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曰:

 

“道言,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

 

唐人李少微注:

 

“始青天者,东北玉隆天也。此天碧霞罗络,灵奏神风,紫字鸣林,自成歌咏,此国土帝讳浮黎天尊,降临十方,共会度人之际,受得是经。”

 

成玄英曰:

 

“大浮黎土者,大是广远之名,浮黎是其帝讳。”

 

这位浮黎天尊,也就是《元始上真众仙记》中的那位宇宙的开创者一元始天王。《云笈七签》卷一○一

 

“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记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清,二晖缠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烛室,散形灵馥之烟,栖心霄霞之境,练容洞波之滨,独秉灵符之节,抗御玄降之章,……东游碧水豪林之境,上憩青霞九曲之房,进登金阙,受号玉清紫虚高上元皇。”

 

张宇初亦说:

 

“浮黎者,天王内名,众圣上朝,则天王称庆。”

 

第二节 三帝至圣为雷篷之祖

 

由浮黎天尊(元始天王)玄化三清至真,其下即为三帝,即紫微大帝、玉皇上帝、后土皇地。《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三清上圣,所以雷霆之祖也。十极至尊,所以雷霆之本也。昊天玉皇上帝,所以号令雷霆也。后土皇地柢,所以节制雷霆也,”

 

这里所说的“十极至尊”,就是指紫微大帝。

 

道教对紫微大帝的崇拜,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庭星宿的敬畏。《晋书·天文志》曰:

 

“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此北极星或名天极,或名天一,或名北辰。

 

《史记天官书》记述曰: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紫宫前列斗口三星,若见,若不,曰阴德,或天一。”

 

《张氏正义》引《星经》注曰:

 

“天一,一星,疆阖外,天帝之神,主战斗,知人吉凶。”

 

《索隐》又引《尔雅》及汉代谶纬家言:

 

“《春秋元命苞》云:宫之为言宣也,官气立精为神垣。又《立耀钩》曰: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一也。《尔雅》云:北极,谓之北辰。又《春秋合诚图》云:北辰,其星五,在紫微中。杨泉《物理论》云:北极,天之中,阳气之北极也。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阴。日月五星,行太阴则无光,行太阳则能照,故为昏明寒暑之限极也。又《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实太一之精也。”

 

由天极、天一而北辰、北极,由星精、天神而演变为北极紫微大帝,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到魏晋时期,儒生们又按人间帝王管理天下事务的制度,为紫微大帝在天庭紫微垣中,构想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星宿王朝。有四辅,

 

“抱北极四星曰四辅,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

 

有三公,

 

“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有丞相,

 

“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

 

有尚书,

 

“门内东南维五星尚书,主纳言,夙夜咨谋”。

 

有大理,

 

“宫门左星内二星曰大理,主平刑断狱也”。

 

有廷尉、御吏,

 

“南蕃中二星间曰端门,东左执法,廷尉之象也;西右执法,御吏大夫之象也。执法,所以举刺凶奸者也”。

 

此外,尚有九卿、十二府、内厨、天厨、柱下史、左右使等星官,可谓“列宿受符,诸神考节”,“以夹拥帝座也”。

 

如此完备的一个天庭星神的体系,道教在扩展其神团时便巧妙将其吸收,纳入道教神系之中。道教认为星辰为日、月所生,又谓万物之精上为列星,列星又主宰着万民亿物的命运,故对星辰之神格外敬崇。在道教构建的万神殿中,星辰之神的地位颇尊,且数量极大,最高位者便是紫微大帝。《云笈七签》卷二四《日月星辰部》说:

 

“《玄门宝海经》: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分日月之精为星辰……北辰星者,众神之本也。凡星各有主掌,皆系于北辰。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也,其神正坐玄丹宫,名太一君也。”

 

极之为言者,界也。是五方界俱集于中央,是最尊居中也。中极一名为天中,上极星也,是最居天之中。东方少阳,名为东极星。西方少阴,名为西极星。南方太阳,名为南极星。中央名为中和,上极上星,故最高最尊。为众星之主也。北极星天之太常,其神主升进,

 

“上总九天,中统五岳,下领学者”。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三七则谓其为元始天尊的化身,

 

“居紫玉宝阙华盖之下紫微垣中,号北极大帝,龙衣玄服,垂绦大弁,左右十二元士,雷公霹雳居其傍,三十六将卫其后,五帅四德导其前,赤明开图之初为上清神公,开皇之后为北阴大帝,平定功成位居中天紫极之庭,十方世界望之不动,谓之辰枢者是也”。

 

随着道教神霄派的肇起与兴盛,北极紫微大帝的地位越来越高,被誉之为“统临三界,掌握五雷”的赫赫大神,位居道教四御之中,从而得到道教各派广泛崇拜。《上清灵宝大法》卷十(宁全真本)

 

“北极大帝,则紫微垣中有帝座是也”,

 

“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是为北极紫微大帝,治中天紫微宫”。

 

并仿效儒家的礼制,为紫微大帝配备了四府、六部等神司机构,其中天蓬、天猷、翊圣、真武分主四府,合称北极四圣。

 

这样一来,北极紫微大帝便成为主宰雷霆、统治万星的显赫大神。《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曰:

 

“北极紫微大帝,统临三界,掌握五雷。”

 

不仅如此,紫微大帝还兼治丰都冥府。《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卷上

 

“紫微帝君,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十方国土之中,上至诸天神仙升降之籍,星宿临照国土分野兴亡之簿,中至国主贤臣诸王太子一切众生考限之期,下至鱼龙变化飞走万类改易身形、升沉年月,至于三涂之内,九府之中,罪对之名,年劫之限。其内合得生为人者,则当削名长夜之府,列字左宫之中;其内合为诸色邪魔鬼神之者,则当刻限右宫,书名黑簿,俟其数满,又复改形,随其业力高下不同,受报各异。”

 

北宋邓有功《上清骨髓灵文鬼律》序亦说:

 

“鬼律者,天曹割判入驱邪院,北帝(紫微大帝)主而行之。玉格并行法仪式者,玉帝特赐驱邪院以掌判也。其要皆所以批断鬼神罪犯,辅正驱邪,与民为福,为国御灾焉。”

 

原来北帝与玉帝并肩分庭,共同治理天庭、人间、地狱。

 

玉帝亦称昊天玉皇大帝,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神。怡如蒲松龄《聊斋志异》所说:

 

“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

 

它乃是中国封建皇权在神真世界的象征。中国自殷周以来,已有最高神——上帝这个观念。在先秦文献中,或称天、皇天,或称帝、上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都是指这个最高神。以后随着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社会组织、社会意识日趋复杂,神鬼世界也逐渐等级森严,分工明细,上帝的形象、功用也趋向社会化、人格化。西汉有五方帝及太一,东汉有五感生帝,皆具上帝的职能。东汉末又以北极星为天皇大帝,总领天地五帝群神。但自新莽以迄于唐,国家祭天大典,皆以祀皇天上帝为主。

 

道教出现“玉皇”之称当始于南朝。《真灵位业图》第一阶“玉清境”之右位,有“玉皇道君”、“上皇天帝”、“高上玉帝”,“皆得策命学道,是令群真”。刘宋陆修静论佛道之异同,有“在佛为留秦,在道为玉皇,斯亦殊途一致”之说。

 

这里所说的“留秦”亦名拘留秦,或拘留孙。乃佛教过去七佛之一。《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

 

“拘留孙佛亦放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十由旬,相好具是如紫金山。见此佛者,常生净国,不处胞胎,临命终时,诸佛世尊必来迎接。”

 

《长阿含经》卷一亦载,于尸利沙树下成道,曾有一会之说法,度化弟子四万人,重要者有萨尼、毗楼等。该佛与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那含弁尼佛、迦叶佛、释迦弁尼佛,共称过去七佛,同受造像供养。陆修静将玉皇与拘留秦相提并论,即是说玉皇为道教的过去天尊。《灵宝斋仪》曰:

 

“过去高上玉皇天尊,未来太极天尊,见(现)在元始天尊。”

 

显然,这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从而衍化的道教三世说。

 

玉皇的神格与地位在前期道教中并不显赫与固定,但进入隋唐之后的影响日巨。《太上太真科》

 

“虚皇金阙玉帝,最贵最尊,无生无死,湛然常住。”

 

《宝玄经》说:

 

“一号自然,二号无极,三号大道,四号至真,五号太上,六号老君,七号高皇,八号天尊,九号玉帝,十号陛下。”

 

这里又将玉皇与老君混为一谈。在民间,对玉皇的信仰已很普遍。韩愈有诗

 

“夜领张彻投卢仝,

乘云共至玉皇家。”

 

元稹的诗说:

 

“万里洞中朝玉帝,

九光霞外宿天坛。”

 

此外,李白、杜甫、柳宗元等,也常在诗中吟咏玉皇,描绘其壮丽天宫,随侍群神。这样一来,民间信仰中的天帝、天翁和道教诸神中的玉皇合而为一。所以张政烺先生说,唐人心目之中玉皇已与后代无殊,其宫殿仪仗权势作用皆俨然人世皇帝,且诸家所述玉皇之服饰、待御一若皆有定式,盖当时已宫观祠祀,造像写图者众矣。

 

宋代统治者尊崇道教,以真宗、徽宗为最。真宗时将玉皇正式列为国家的奉礼对象,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亲祀玉皇于朝元殿。七年(1014)正月,

 

“分命辅臣荐献诸殿,改奉元官明道官,奉安玉皇大帝像”。

 

九月,

 

“尊上玉皇大帝圣号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以来年正月一日躬申荐告”。

 

其后历年累有删封,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延至徽宗,政和六年(1116)九月,徽宗亲诣玉清和阳宫,

 

“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徽号宝册。丙申,赦天下,命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十一月丁酉,朝献景灵宫。戊戌,飨太庙。己亥,祀吴天上帝于圆丘,赦天下”。

 

至此,国家、民间、道教三方面的信仰正式合流,从而使对玉皇的崇拜达到了最高潮。

 

道教顺应社会的儒要,遂将玉皇的神格与地位大大提高,并编造了一批有关玉皇神迹的道书,如《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心印妙经》、《玉皇胎息经》、《玉皇满愿宝忏》、《玉皇宥罪锡福宝忏》、《玉皇十七慈光灯仪》、《玉皇九天谱录》、《玉皇六辰飞纲司命大箓》等。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载:

 

昔有国名号光严妙乐,其国王净德、王后宝月光无嗣,后广陈供养,六时行道,遍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与之,觉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尔之后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嗣位有道。

 

“遂舍其国,于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学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长乐。此劫尽已,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教,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己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是曰清浄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从此玉皇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崇高地位及神格便固定了,成为仅次三清至圣的大神。

 

北宋张商英(1043-1121)所撰《三才定位图》,是现存在世的最早的一幅道教神谱图。其中绘有天宝君(元始天尊)、灵宝君(灵宝天尊)、神宝君(太上老君)三清尊神之外,至尊大神还有二位。一位是“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一位是“昊天玉皇上帝”。前者被宋室奉为赵氏之始祖大神,后者因其派遭翊圣真君辅佑宋朝而受推重。并于太宗朝在终南山修建上帝宫阙。

 

“凡三年宫成,中正之位,列四大殿。前则玉皇通明殿,次紫微殿,次七元殿,次真君所御殿。”

 

《三才定位图》中昊天玉皇上帝端坐通明殿上,上下左右陪祭的是东、南、西、北三十二天天帝,于此可见玉皇上帝已为三十二天之主尊。《翊圣保德真君传》

 

“上帝在无上三天,为诸天之尊,万象群仙无不臣者。常升金殿,殿之光明,照于帝身,身之光明,照于金殿,光明通彻,无所不照,故为通明殿。诸天帝君,万灵侍卫,仙众梵佛,悉来朝谒,仰视其殿,惟见大光明中,上帝俨然,仙班既退,光明偏彻诸天焉。”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亦

 

帝身即道身,是无量功德之身,清静自然之身,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

 

“昔虽下生人间,多劫行化,示大神通,而身清净,未尝不在金阙,分身变化,应现随方,利济群生,超升道岸,普垂教法,开悟后人,依按奉行,登真成道,以斯功德之所庄严,是故光明常充诸天,神智妙达,莫可度量,是身光明,皆是妙号。”

 

经过这些道书的阐扬,玉皇上帝的地位一下提高到四御之首,并从道教神学理论上予以调整与确认。宁全真重编道教神谱,于“玄穹主宰”中首列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次列天上帝、救苦天尊、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四御,并解释说:

 

“昊天上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掌万天升降之权,司群品生成之机,三洞四辅,禁经之标格,大梵至妙,无为之神威,乃三界万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自三炁之天胤,三宝之皇胄,高出乾坤之表,生万物而不宰也。三才肇立,炁清高澄,积阳成天,万汇之源,岂应无主。故以形象言之,谓之天;以主宰言之,谓之帝。故曰玉真天帝玄穹至圣玉皇大帝。经:天帝玉真,无色之境,梵行是也。自玄炁而化生,居大罗之下,上清之上,掌四种民天,梵天而尊于三界之上,是为天主,亦不得已而强名之也。治太微玉清宫。如太上弥罗无上天尊语,乃道门归美之辞。又太上开天执符御历等语,乃大宋上号帝王尊之象也。”

 

由此,宋代以来道教神真系形成了以玉皇大帝为首的昊天三界之尊、“四御”或“六御”的体系,称之为“元始为三教之首,玉帝为万法之宗”。《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卷下亦

 

“天地万物既备,元始大道退居无为,遂命玉皇统御三界,覆育苍生,公平无私也。命地母为地后,敕天官,司天曹,敕地官,司地府,救水官,司水府。”


后土皇地祇 北京白云观藏 即后土元君 又称地母、后土娘娘,是掌管大地的女神,北宋时朝廷上尊破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这一神系结构便为以后的道教沿用,至今不变。在神霄派所奉诸神之中,玉皇是号令雷霆的至尊,后土皇地则是节制雷霆的大神。在道教神系中,后土是与玉皇相对应,总司大地山川的大神,所谓

 

“天父地母,后土玉皇,天地既立,三清退藏,玉皇承命,统御万方,天地水府,三官主张”。

 

中国古代对后土的崇拜渊源甚古,它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对土地神崇拜演变而来的。

 

《礼记·郊特性》曰:

 

“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孝经·授神契》说:

 

“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

 

这种对地神崇拜缘由的解释,还是比较朴素的。也就是说,古代人类祭祀地神,是为了酬劳它负载万物、生养众生的功劳。据丁山先生的考证,早在卜辞、金文中已有关于后土崇拜的记载。他说:

 

“神农是商代的农神,后稷是周代的农神,农神都是自‘地母’分化出来的。从宗教发展的过程看,农神之上,总该有个‘地母’神。据我的管窥,能殖百谷百蔬的柱,就是‘地母’别名,也就是‘后土’省称”,

 

“大体说来,夏时,地神称后,天神称天,其君生或称后,死亦配地称后;殷时,地神称土,天神称帝,其君主生称王,死或配天称帝。夏忠,殷实,周人尚文,称地神曰社、曰后土,称天神上帝,曰皇天上帝”。

 

后土成为国家一级的土地大神,似在西汉之际。文帝时从新垣平议,由国家统一祭祀地祗,即后土。元鼎四年(元前113),武帝郊雍,曰:

 

“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答也。”

 

遂立后土祠于汾阴睢上,上亲望拜,如上帝礼。从此遂成定制,历代封建皇朝皆列入祀典,成为与皇天上帝相对应的大神。在道教早期的神系中,并无后土神的序位。由于宋代皇室的崇信,民间亦普遍奉祀,于是道教也把后土纳入自己的神系。《宋史·礼志(七)》载:

 

“徽宗政和六年(1116)九月朔,地祗未有称谓,谨上徽号承天效法德光后土皇地祗。”

 

南宋时期,他又成为道教尊神“四御”之一。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二所载四御之末位

 

“承天效法厚德光太后土皇地衹”,

 

并注曰:

 

“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祗于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母焉。”

 

《道法会元》卷三谓其

 

“居承天效法宫,一名蕊殊宫,又名雌一宫”。

 

并主管后土三省,即皇妃都府、皇妃上府、皇妃中府。从此,后土亦成为道教神系中的“七宝”之一,受到道教诸宗的一致膜拜。

 

第三节玉清真王与九宸大帝

 

在三清圣祖、紫微三帝之下,则为神霄九宸大帝。九宸之中,又以神霄玉清真王为主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记述说:

 

“吾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其次则有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官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可丈人真君,九天采访真君,是为神霄九宸。”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亦曰:

 

“九宸,曰长生大帝、青华大帝、普化天尊、雷祖大帝、太乙天帝、洞渊大帝、六波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即元始九气化生也,故号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万灵。”

 

这九位大神多系神霄派的新造,为神霄派雷法之本尊,总号“雷霆九宸高真”。

 

依道经所言,九宸上帝之中以玉清真王的神格最高,他为元始天尊的小弟。老君曾告诉五雷君等曰:

 

“卿等当知,昔在劫初,玉清神母元君,是浮黎元始天尊之后,长子为玉清元始天尊,其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为大帝统领,元象主握阴阳,以故雷霆之政,咸隶焉。”

 

玉清真王自述其生平时亦说:

 

“朕为浮黎元始天尊之子,玉清神母元君之男,玉清元始天尊之弟,太上老君之叔,儿妇日月,眷属星辰,奴婢风霆,车马云雾,出无入有,隐圣显凡,策空驾晨,乘空蹑梵,三官飚举,五帝景从,朕胡为尊,敢不自效,是故效心三界,戮力五行。”

 

这里所说的“浮黎元始天尊”又称“元始天王”,始见于《枕中书》。内称元始天王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而生扶桑大帝、西玉母与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大庭氏、伏羲、神龙、祝融、五龙氏等是其后裔。其中扶桑大帝乃元始阳之气,主治东方,

 

“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碧玉城,万里多生林木,叶似桑。又有椹树,长数千丈,二十围,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名曰扶桑。官第象玉京也,众仙无量数,玄洲方丈诸仙未升天者在此。”

 

据此,扶桑大帝乃元始天王之子,为东方之大神,且与神霄玉清真王没有关系。考六朝道经《上清大洞真经》中所载诸神中有高上神霄玉清王,这当是他首见于经典。至北宋徽宗时,神霄派道士遂将其与扶桑大帝相融合,构造了一位新的尊神。《高上神霄紫书大法》序曰:

 

“昔太空未成,元炁未生,元始天王为吴莽溟滓大梵之祖,凝神结胎,名混沌。混沌既拆,乃有天地中外之炁,方名混虚。元始天王运化开图,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精,分辟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游,遇万炁祖母太玄玉极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长南极长生大帝,亦号九龙扶桑日宫大帝,亦号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一身三名,其圣一也。”

 

这位一身三名的玉清真人凝神金阙,思念世间一切众生三灾八难之众苦,又见九幽泉丰一切罪魂受报,生死往来如旋车轮,即诣元始上帝,恳请九霄宝箓,愿以其神通,悯救三界一切众生。

 

“元始上帝即敕太皇万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护命秘法传付下世”。一部三卷,“皆梵炁成文,九天太玄云霞之书。上隐万天之禁,中隐神仙万年之法,下明治人治鬼保国宁家之道”。

 

元始天王的其余几位儿子,皆有封号官品职任。次子封保生大君,任东华帝君职;三子封掌命大君,任蓬莱灵海君;四子封护命大君,任蓬莱西元大帝君;五子封明皇大君,任东并大帝君;六子封非卿大君,任清都大帝君;七子封南极大君。任清灵大帝君;八子封北台大君,任中皇大帝君。所渭“九霄总梵,八帝治天”。他们禀天王、玉皇之旨,分治九霄天境及三十六天。九霄天境皆为元始大梵之炁化生,包括神霄玉清虚皇天、丹霄南极玉文天、碧霄太虚真极天、玉霄玉灵素华天、太霄太灵真元天、琅霄素灵皓元天、紫霄九灵上极天、景霄妙灵宝华天、青霄玉华无极天。

 

“此九霄九天,皆混洞赤文之所开化,明焕妙梵,清英紫丹,上灵之秀而成天篆真文矣。故赤文化混洞,混洞化弥罗,总天元九炁之道,下复九因,至八梵真玉宫,亦此文之化也。”

 

从《混元赤文九光之系化生九天之图》中可知,神霄天位置中央,其余八天分布八方,为元始八帝所治领域。如东华帝君“任青霄好音元真宝耀天帝”,西元大帝君“任景霄至妙变空天王”,东井大帝君“任玉霄天王”。总之,九霄天境中的元始八帝变化无穷,名号亦多。故道书

 

“七九之道,千端万化,诸天高上之玉帝,皆八王之异号。”

 

元始八王之中,共有二位列职九宸之帝。即除玉清真王居其首位,尚有青华大帝居其次位。《道法会元》卷三曰:

 

“东华青华大帝,亦名东极青玄上帝寻声数苦天尊。居东极青华宫,又名东极妙严天宫。”

 

他就是道教神系中出入地狱、解厄赐福的大神太一救苦天尊。

太一(乙)救苦天尊

 

据《太一数苦护身妙经》载,

 

在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天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此圣在天呼为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河渊帝君。”

 

三界万灵众生,若遇危厄苦难,比如时遭疾疫,病痛缠绵;波浪所惊,鱼龙欲伤;值雷霹雳,风雨惊怖;六亲不和,兄弟乖疏;兵火作乱,风雨不调;邪精鬼贼,妄来所伤;胎孕不安,临产艰难;频遭枷锁,屡受冤牢;流滞地狱,未得托生,“但当存思,念诵圣号,便得解脱,出离圄”。

 

自宋代以后,道教中人对太一救苦天尊的崇拜十分流行,并深入民间,得到朝廷的推重,从而成为“六御”之一。《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四

 

“金阙虚无三清上帝,吴天六御宸尊。”

 

即在原有的“四御”之上增补了南极长生大帝(即玉清真王)、东极青华太一救苦天尊。救苦天尊的圣相多变,或

 

“足蹑莲花,手执如意,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子,左右从随”;

 

 

“化一女子,身著火锦村衣,披发跣足,蹑于莲花,手执金剑,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口吐火焰,绕于身形”。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中讲述了

 

丰都罗山的九幽之狱、二十四狱、三十六狱、一O八狱及阿鼻地狱、岱岳十八地狱、八万四千幽狱的悲苦情况,宣称众多罪魂冤鬼被拘其间,

 

“煎煮身心,骨肉遗烂,苦楚难禁,动经亿劫,不睹光明”。尔时救若天尊坐九色莲座,宣说真符玉册,颁行诸狱幽境,威光遍满十方,光明普照诸狱,赦宥罪魂,普使一切产厄、血湖罪魂,脱离苦趣,得睹阳光。“已生未生,悉遂生成之快乐;前化后化,俱蒙化育之深仁。”

 

由此可见,太一救苦天尊拯救亡魂,超度众生的功德甚大,他的地位与影响,相当于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萨。

 

神霄九宸的第三位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他的神威亦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谓其主治玉霄府,

 

“所统三十六天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官妙阁,四府六院及诸有司,各分曹局,所以总司五雷,天临三界者也”。

 

普化天尊又号九天贞明大圣,道书谓其乃玉清真王的化身,

 

“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上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惠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

 

“恩被十方,德沾万汇,统天三十六,天天归宰制之权;历劫千五百,劫劫轸慈悲之念。苟运寸诚而称诵,当令万愿以克从。凡所希求,悉应其感。”

 

白玉蟾解释说:

 

九天乃统三十六天之总司,正出雷门,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诸司府院之印,卿师使相,列职分司。

 

“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检押启闭,管钥生成,上自天皇,下自地帝,非雷霆无以行其令;大而生死,小而荣枯,非雷霆无以主其政。雷霆政令,其所隶焉。”故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自浮黎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天尊以历劫应化,随时示号,本元始祖劫一炁分真,乃玉清真王九霄主宰,一月四辰,监观万天,浮游三界九洲万国,赏善录愆,是为普化,至大至贵也。”

 

在中国民间,雷声普化天尊的信仰非常普遍。《历代神仙通鉴》卷四谓黄帝得道升天后,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居雷城之中,

 

“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真王亲击本部雷鼓一声,实时雷公雷师发雷声也”。

 

《封神演义》载:

 

雷部正神,乃闻仲也。因其证修大道,贞烈可悯,元始天尊特敕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之职,率领雷部二十四护法天君。

 

《西游记》中亦有雷声普化天尊应孙悟空之请,差邓、辛、张、陶诸师率领雷部众真,随大圣下凡施法。经过这些文艺小说的渲染,民众对雷声普化天尊的崇拜更加深人心。

 

九宸之中尚有几位,如九天雷祖大帝居九天雷霆中宫,太一大天帝居紫微碧玉宫,六天洞渊大帝居洞渊中宫,可韩司丈人真人即青城丈人朱陵度命天尊,居青城可韩官,九天采访使应元保运妙化真君居九天保运宫,又名紫玄景耀宫。他们各有神司,分理所治。如九天采访使,禀自然之气,监御万灵,巡察三界,赏善罚恶,

 

“佩九天采访南上真君使者金册、九元之剑,玉帝伏魔之印、九天真王之印、采访灵威摄邪之印,授北极天帝、五灵尊神、吏兵天丁之印,五百灵官、五帝三官、三河四海、五岳四渎、九江五湖、十二河源、溪女吏兵之印,白鹤狮子拥御,青龙白虎护卫,六丁六甲侍列左右,九天仙女十二溪真陈奏乐部,扶桑大帝、阳谷神王、太极真人以为副从”,

 

“威德备三清之法,尊崇亚天帝之位,采访之权灵通感应著于闻见,皆可考焉。则知真王乃天中贵神,所以分真宅灵,下镇洞天福地,利泽邦家,体虚皇以阐慈,代昊天而示化,累朝崇奉,缙绅信礼,士庶钦仰,灵贶昭彰”。

 

第四节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宸之下尚设九司、三省、四府,犹如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政府机构。九司的主神为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此皆雷霆之枢要,故谓之九司,并用申之。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亦申之。”

 

又有三省,即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皆有神主其事,行神霄雷法。正如《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所说:

 

“日宫太阳帝君,雷霆赖以威。月府太阴皇君,雷霆赖以神。北斗九皇真君,雷霆赖以枢辖。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无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左宫仙翁,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判雷霆都省事。复以浮丘大仙佥事雷霆三省事。自余以次,官曹并领所治,或曰兼司,或曰分司,其所出治,或巡察官司,则行司。四官阙员,皆应选人。往昔劫中曾已选迁,是此四官复当降世,领户化民,功成复还所治

 

九司、三省主理神霄府之政务,另有四府,则专司调兵遭将,制邪破狱,收摄群魔,其功能相当于兵部、刑部。《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圣君、玄武君分司领治,天罡神、河魁神,是为召雷檄霆之司,九天流金火铃大将军、天丁力士、六丁玉女、六甲将军,是为节度雷霆之使。九天啸命风雷使者、雷令使者、火令大仙火伯、风令火令风伯、四目皓翁、苍牙霹雳大仙,是为摄辖雷霆之神。火伯风霆君、风火元明君、雷光元圣君,雨师丈人仙君,是为雷霆风雨之主,中有三五邵阳雷公火车铁面之神,中有负风猛吏银牙耀目飚火律令大神,狼牙猛吏大判官,五雷飞捷使者,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大将,五方蛮雷使者,三界蛮雷使者,九社蛮雷使者,实司其令,用赞其权。”

 

这段记述十分重要,因为它几乎包括了神霄雷部的主要神真。


三官大帝四圣真君 明代重彩娟本 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图前面三位是三官大帝,后面披发的两位是翊圣真君、佑圣真君,而多臂的两位是天蓬和天猷元帅。天蓬、天猷、翊圣、佑圣真君合称四圣真君,是北极大帝麾下的天将。

 

神霄雷霆的主帅即为天蓬、天猷、翊圣、玄武四大元帅,合称北极四圣。《道法会元》卷一六九曰:

 

“夫四圣元帅者,妙德贯于三界,威灵建乎八紘,为斗罡之大帅,实北帝之雄神,部辖四天丁,考召诸魔鬼。”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说:

 

“四圣元帅,永镇玉帝殿下,统摄三界妖邪,每岁常乃降于人间,察人善功,赐人昌吉,保持帝祚,覆阴群迷,断绝恶根,增延禄寿。”

 

其《启清咒》曰:

 

“仰启北方四元帅,束缚群魔大圣尊。披头仗剑伟形容,百万天兵常拥护。天蓬天猷除凶恶,翊圣真武赐吉祥。臣今伏愿降灵坛,一切灾厄自消散。”

 

并讲述了他们各自的形象。

 

第一是北极天蓬大元帅,他

 

“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

 

《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

 

“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帅,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

 

同书卷二一七曰:

 

“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炁黑炁,炁中有五色炁,从空降坛。”

 

《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英武仪貌:

 

“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考“天蓬”一名,本为星宿神之称。《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

 

“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谓顺支辰,总御阴阳,契合天地,主张造化,乘三明以应四时,随月建以定八节,历九宫也进退。”

 

即是以天蓬为北斗九宸之首辅,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

 

道书中首载天蓬者为《上清大洞真经》卷二,但却为道教存思之身神。文中曰:

 

“次思赤炁从兆泥丸中人,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伏如天蓬大将,二神待立。”

 

并附有存思图,其天蓬大将双手抱于胸前,身披金甲,面容英俊,其形象和善可亲,乃人体脑部泥丸君的化身。《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

 

“北斗九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宫中有帝席,魂神魄灵,分化列位,隐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见《上道禁经》、《三匝斗内文》及《紫庭秘旨大洞天书》也。”

 

凡欲修持天蓬大法,

 

“须平旦入室朝修,未出户之时,以净水一钟,安神尺于水钟之上,俱置天蓬元帅真形前。次安九天宝印,在水钟下。然后二手结元帅印,存见五脏分明,六甲六丁待卫。次存九晨自北方玄虚中来罩兆顶,紫炁出于泥丸后户。盖于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帅,长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齿九通,念净天地神咒。又叩齿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过。毕,再叩左齿,撞天钟;后叩右齿,鸣天磬;次叩中间二齿,击天鼓,各七通。然后微咒之,务以数多立限,若至万遍,功德满足,邪鬼魔精凶恶妖怪,闻名即去,万病千殃,传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涌泉,破五鬼疫疠,降六天故气,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随咒绝其影响矣。用印封锁鬼祠,伐戮蛟螭,通达章词,无截遏之侮,吞佩贴镇,有起死之功”。

 

由此看来,这位天蓬元帅不仅可以养护身心,亦是辟鬼驱邪的猛将,于是从北斗星神、泥丸身神演变成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护法,影响随之愈巨,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帝钟、天蓬神尺、天蓬大法遂流传千年,威力甚大。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载天蓬咒,谓此咒属北帝煞鬼大法,内隐丰都六宫鬼神名讳,

 

“鬼有三被此咒者,眼精自烂而身即死矣。此上神咒,皆斩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恒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谓北帝之神咒,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

 

天蓬大法自东晋以来,主要秘传于道教上清派中,继杨羲、郑思远、陶弘景、董大仙、北华仙人之后,初唐又有邓紫阳精通此法,并创道教北帝一派,天蓬的神格与地位亦大大提高,成为威震唐宋时期的北极四圣首辅。《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

 

“夫天蓬神咒出自《北帝玄变真经》,古今修学上道,无不先当授行。盖驱伏魔试之上法,不死致仙之径路。兼元帅真君门下有董大仙者,专于此道以成高仙,驱用直月五将,奏拜鹰犬灵章,助翼威神,斩馘小丑。及紫阳邓天师有倒持之法,七字密语,玉尺神印,流传尘世,功验难穷,无所不治。”

 

随着神霄派的兴起,以北极紫微大帝(北帝)为主尊的众多神灵皆被纳神霄派神系。天蓬元帅亦成为雷部首帅,并出现了多种威猛忿怒的变相。《道法会元》卷一五六说:

 

“祖师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姓卞名庄。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即北斗破军星化身也,又为金眉老君后身。生于周时,孔子称卞庄子,即其神与。元帅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独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显验。元帅侧有从童,或骑夔龙,部领一炁都统大将军,直月五将军,飞鹰走犬二使者,无义神王,威剑神王,战伐神王,聋兵哑将,黑杀洞渊,三十万兵,三十六大天将,无鞅天仙兵吏,并在煌煌紫云火焰之中。”

 

或显四头八臂,亦大忿怒像:

 

“身长千尺口齿方,四头八臂显神光。手持金尺摇帝钟,铜牙铁爪灭凶狂。手执霹雳宰镬汤,雷震电发走天光。草木焦枯尽摧伤,崩山竭石断桥梁。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强。捉来寸斩灭灾殃,吾使神剑谁敢当。”

 

俨然成为雷部的第一威神。在天蓬元帅的麾下有一大批猛将,重要的有天罡大圣:

 

“身长百丈,素罗衣,披发,左手掐叉腰,右手执剑,跣足丁立,面紫色,三目,中目光明照耀天地,顶中出炁两条,一青一白,青白中复出青赤炁,如丝弥布天地。”

 

有统兵主帅混元一炁都统大将王煜:

 

“顶通天冠,皂帻,金甲,皂衣,手执弓箭、戟。”有统兵四目老翁雷霆杀伐大将陶元帅:“老人相,四目,执柱杖。左有黄判官,紫公服金花,恶相,仗剑。右有雷使者,黄衣黄巾,绿吊敦靴,玉带。”

 

还有三十六将,如九天杀童大将:

 

“即北斗第八星,乃是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天杀大神,青衣大袖弁冠,执戟,领兵万众,御制风颠百怪恶鬼。”

 

高刁北翁神将:

 

“即三洞天中三元神王、北都三杀大神,玄布缠头,皂衣大袖,左执金钟,右执玉锤,领兵万众,制御五瘟疫疠之鬼。”

 

长颅巨兽大将:

 

“即四天门王、四海龙王,有四万天兵将吏,人面鸟觜,头有一角虎,手执钟,龙足,领兵万众,收摄山精邪魅,制伏蚖蛇毒虫之鬼。”

 

威剑神王大将:

 

“即风伯雨师八风大神,五岳四渎神王,四海龙王,雷公神部八政雷兵八千人,迎云游天请雨存役之,青衣大袖弁冠,口吐青炁,左执剑,右执牌,领兵制御客亡野死,依草附木百怪之鬼。”

 

其下尚有九元煞童、五丁都司、七政八灵、直月将军、十二支直符,从而构成了一个以天蓬元帅为首领的庞大天神队伍,以执行紫微大帝、神霄真王的命令。

 

北极四圣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说他位居

 

“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领天罡之次帅,列下土之诸侯”,

 

“上佐北帝,下临九州,肩生四臂,项长三头,身披金甲,手执戈矛,云随步发,海逐身流,红光杳杳,紫气悠悠,雄风叆叆,猛雾飕飕,真气宛转,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岳巡游,金童鼓吹,玉女歌讴,名列金阙,位镇丰幽,苍禽狮子,巨海蛟虬,三十万兵,从我周游,逢妖即斩,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无休,降临福气,涤荡无忧”。

 

《道法会元》卷一七四谓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领玄都蛟龙金龙驿吏万千,执印施符,救助万民,

 

“炁浊者以印上之,灵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镇山川大泽魔鬼群集之所”。

 

《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亦曰:

 

“紫微之敕,运动灵文,降行天地,帝臣天蓬,紫微大帅,万神祖宗,天猷副帅,游行太空。黑煞大圣,尧火斩凶。真武角将,乞水玄丰。”

 

四圣的第三位是翊圣元帅,亦名黑杀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妙经》说北极翊圣黑杀大元帅,

 

“天庭位列,总三洞五雷之号令,掌八天九地之权衡,悯造化之枢机,僚真仙之将吏,无邪不斩,何鬼敢当。摄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华日月,威震乾坤”。

 

其《黑杀咒》曰:

 

“北方黑帝,太微六甲,五帝灵君,光华日月。威震乾坤,走符摄箓,绝断鬼门,行神布气,摄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将军,雷公霹雳。电激风奔,刀剑如雨,队仗如云,手把帝钟。头戴昆仑,行绕天下,搜提鬼神,九州社令。血食之兵,不许拒逆,敢有张鳞,镇星缚手。”

 

《道法会元》卷一七五谓翊圣元师主治元照灵虚府,有元照灵虚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传世。《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杀神符,并曰:

 

“若黑杀真君闻龙蜃触符,即亲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纸书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镇宅,除灾驱怪。”

 

这位翊圣元帅因得北宋皇室的推崇,早在宋初即成为护佑宋室的大神。据王软若《翊圣保德传》记载,建隆初年(960)太宗命于终南山中筑上清太平宫,每逢三元、诸圣诞节,致醮祀神。于是翊圣真君经常降临,为人祛殄驱怪,灵验不可胜纪。故官吏民众不远千里,

 

“或驰诚遥祷,或斋洁朝拜,以祈真㖟,时有所闻。大抵多随其性习,加以训勗。人臣依于忠,人子依于孝,清淳者示之格言,贪酷者警以要道,词甚平易,颇叶音韵”。

 

如降言

 

“尽力事君以为忠臣,浊财勿顾,邪事莫闻,整雪刑狱,救疗人民,动合王道,终为吉人。积愆为咎,必有沉沦。众生本无形之性,配有形之躯,旷劫以来,不能自悟,自有无极世界不夜之乡,混合太虚,杳冥同理。”

 

凡此类降言,内容涉及广泛,有讲修心观空,有论炼气养生,有劝善君臣民众,充分显示了道教度人济世的一贯作风,故甚得朝野上下的信仰与祭礼。

 

北极四圣的最后一位即真武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谓他乃

 

“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于辅正除邪;正一所生,岂但于消魔护国。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

 

其《真武咒》

 

“乾元有将,顶戴三台,披发圆象,真武威灵。助吾大道,龟蛇合影,身如山岳,四气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剑树,手执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见吾为血,化为紫尘。魁罡正气,是吾本身,天符通现,大保乾坤。江河淮济,五岳之神,城隍社令,拱听吾命。指挥纲纪,敢有摄停,上帝有勅,救护群生。”

 

随着民间对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与高涨,真武元帅后来又升格为玄武大帝、玄天上帝,成为与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

 

记载紫微大帝及北极四圣的神迹及道法的著作颇多,如《北帝说豁落七元经》、《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决》、《北帝紫微神咒妙经》、《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北方真武妙经》、《玄天上帝启圣录》、《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等。《太上三洞神咒》卷五“紫微敕遣咒”

 

“紫微有敕,命魔摄凶,翻天撼地,震动虚空。琼魁元帅,天威天蓬,威灵炁焰,万神祖宗。明元副帅,天猷天雄,自号赫奕,诸天齐功。翊圣大神,天灵太冲,内讳招摇,斩邪灭踪。真武大圣,天武天童,内名玄武,严摄北丰。北极四圣,显灵威雄,下游尘世,上登玉隆。”

 

今重庆大足地区珍存的道教石刻中,舒成岩第三号窟为紫微大帝窟,凿造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窟正壁上刻一大帝,面西端坐于双头龙靠椅上,坐身高1.30米,肩宽0.40米,他头戴平顶通天冠,头两侧垂香袋护耳,身着圆领宽袖袍服,项下佩方心曲领于胸部,双手在胸前捧玉圭,两足着云头靴搁于方形踏几上,面慈无须,此即为紫微大帝。在主像的左右二侧,各立一护法神将,身高1.45米,均头戴束发金冠,冠侧有绳系于颈,身着铠甲,横目怒目。左神将三头六臂,面容狰狞,其左上手执帝钟,右上手举一兵器(残);中二手在胸前捧住一法印;左下手置于一龙头的双角上,右下手执一方天戟,戟尖有红缨下垂。右神将为一头四臂,面黑如炭,其左上手举一法印,右上手执钺;左下手握一绢素,右下手斜持宝剑,又有一龙蹲伏其右脚旁。这就是四圣元帅中的天蓬(左)、天猷(右)元帅。

 

在石门山第十号三皇洞(原名圣府洞),亦为南宋石刻。主像有三,面南端坐于双龙头靠背椅上,中央主神,头载平顶通天冠,冠侧有香袋护耳,内着圆口荷叶边中单,外罩宽袖大袍,项下系方心曲领,双足着靴,踏于方形几上,双手于胸前捧玉圭。容貌年轻英俊,其造型、服饰与舒成岩紫微大帝像十分相似,此当为紫微大帝。在紫微大帝的右侧当为玉皇大帝,其脸形长方,领下有须;左侧当为后土地衹,亦呈庄严端相。在紫微大帝头部上方的岩壁上,一字排列着三个小圆龛,每龛内各有一天尊坐像,这就是道教最高的尊神——三清道祖。主像两侧左、右壁前,各立一位护法神将,身高1.94米。二神面目狰狞,头戴束发冠,身披胸甲,脚蹬战靴,披帛绕体下垂。左像为三面六臂,其左上手举法印,右上手握帝钟;左中手在傍执弓,右中手握二箭置胸前;左下手抓住一龙的左角,右下手拄宣花斧于体侧。右像为三面四臂,其左上手于胸前持物(残),右上手于腹前拄剑(残);左下手反执一长矛,右下手握拳砸于一龙头上。毫无疑问,他们就是天蓬、天猷元帅。

 

此外,左壁尚有六尊立像,其中第五像眼瞪目张,额敕束发箍,脑后有双飘帛上拂,身着铠甲,左手牵右袖袍,右手在腹前仗剑,赤足立于一龟背上,龟左侧有一蛇盘曲,十分明显,这是四圣中的真武元帅。其余的五尊造像皆着官袍朝服,形容端庄严肃,如上朝面圣之状,则当为五斗真君。惜右壁造像无乎全毁,但亦可推测当为翊圣元帅与五星真君,以与左壁诸神相配。在左壁的上层,还有二十八尊较小的造像,一字排列,即当为二十八宿星神,亦属雷部诸真。《太上三洞神咒》卷三曰:

 

“仰启皈命天蓬将,摧碎群魔大力神,严驾夔龙降道场,赫奕威光动天地。二十八宿明星主,三十六部大神王。手持金剑斩妖精,掌持宝印除凶魅。帝钟摇响震天宫,驱雷掣电走纷纭。”

 

大足石刻中的这几组道教造像,至今已有八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其题材丰富,造像精美,系统完整,神系清晰,且与众多道经所记一一吻合,十分珍贵。尤其是紫微三帝、北极四圣的造像,是我们至今为止所见到的同类题材的最古者,亦可谓道教雷法的神圣道场,凡研究、修持雷法者,皆当朝拜顶礼之。

 

第五节五雷都司与雷霆诸帅

 

神霄派一系于道教各种法术中,尤重五雷大法。《道法会元》卷五六载汪真君言:

 

昔天地分化,万物育成,玉清真王凝神金阙,“下悯一切众生漂溺苦海,流浪生死,万劫冤愆,邪妖克害”。

 

真王遂礼问元始上帝,得

 

“三光紫文混合之道”,“五雷御邪斩妖之”,

 

于是真王垂休尘世,演施五雷大法,五雷都司这套神真机构亦相应而生。

 

按神霄派雷典所载,神霄雷法以五雷法为核心,包括十雷、三十六雷诸法。对此,白玉蟾指出:天境有三十六天,每一天境皆有一雷。雷者乃阴阳二气相结而成。

 

“既有雷霆,遂分部隶,九天雷祖因之以剖析为五属,神驾真王用之以宰御三界。”

 

并详细介绍了诸雷的名称:

 

“五雷者,天雷、地雷、水雷、龙雷、社令雷。又有十雷,一玉枢雷,二曰神霄雷,三大洞雷,四仙都雷,五北极雷,六太乙雷,七紫府雷,八曰玉晨雷,九太霄雷,十太极雷。又有三十六雷,一玉枢雷,二玉府雷,三玉柱雷,四上清大洞雷,五曰火轮雷,六曰灌斗雷,七风火雷,八曰飞捷雷,九北极雷,十紫微璇枢雷,十一曰神臂雷,十二仙都雷,十三太乙轰天雷,十四紫府雷,十五曰铁甲雷,十六邵阳雷,十七飚火雷,十八社令蛮雷,十九曰地柢鸣雷,二十三界雷,二十一曰斩圹雷,二十二大威雷,二十三曰六波雷,二十四青草雷,二十五八卦雷,二十六混元鹰犬雷,二十七曰啸命风雷,二十八曰火云雷,二十九曰禹步大统摄雷,三十太极雷,三十一曰剑火雷,三十二曰内鉴雷,三十三曰外鉴雷,三十四神府天枢雷,三十五曰大梵斗枢雷,三十六曰玉晨雷,有三十六神,舞尝陈之于太上之前。”

 

以上所说诸雷,皆隶统于五雷都司,所主不同,所部亦别,故奉道弟子当知其治府,方能申牒祈请,运雷施法。所谓

 

“五雷既明,当知雷府所部。既明所部,有请立应”,

 

“且五雷使乃雷城之专司,统摄五雷,关申司分,凡风雨不时,亢阳为虐,兵戈妄动,饥馑荐臻,皆由请命帝真,无不由玉枢而大布分野,兼领三司将吏,判治三界鬼神功过,以康黎庶”,

 

五雷都司位于玉清真王府碧筲上梵气中的雷城中,乃玉清真王按治之所。其中卿师使相,列职分司,主发生万物,推迁四时,升降阴阳,录善罚恶。如天雷者,有百官千将,

 

“上辅玉帝,下御阴阳,威德极重。换劫之时,上帝敕此雷令降人间,翻天覆地,鼓震乾坤,安日立月,尊极不能尽言。若国土连年亢旱,天下饥荒,当具国王投词,奏闻天廷并及诸司,乞降此雷,拯济天下”。

 

此外,天雷亦主惩罚罪恶,凡世人违犯天条者,必召雷击身亡,永堕饿鬼、畜生之道。《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曰:

 

“天雷十二条者,不忠君主,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抛掷五谷,风骂雨,裸露三光,扬恶掩善,不遵正道,心昧天地,信巫厌祝,灭人福果,毁坏经教,犯此天条,则天雷检察。”

 

天雷部属十二雷公,包括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雨雷公、行风雷公、行云雷公、布泽雷公、行雪雷公、行冰雷公、飞砂雷公、食祟雷公、吞鬼雷公、伏魔雷公。

 

“此十二雷公,系属天分,犯天令则禳此十二公,以免击罪。”

 

其二为地雷,亦称神雷。

 

“亦有百官千将,居三界之中,随时屯驻,代天行化。一年四时之中,发号施命,均布雨泽。若下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前生今世阴毒害物,冤结满盈,三官上奏,书名恶簿,上帝即敕神雷伐之。今或狂风大雨之时,震动霹雳,诛戮人物者是也。”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亦

 

“地雷十二条者,秽污水浆,将溷江河,毁骂尊长,疑真不信,轻师忘本,晒露亵衣,淫人妻女,准恶是增,对圣毁愿,怨恨宗亲,不赈贫困,对天妄语,此十二条属地雷所管。”

 

地雷部属十二雷公,即纠善雷公,罚恶雷公、社令雷公、发稻雷公、四序雷公、却灾雷公、收毒雷公、救病雷公、扶危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

 

“此十二雷乃属地分,凡人犯地雷,则烧香祈天请罪,以免灾害之因。”

 

其三为水雷,乃下元水官所部。

 

“上帝赐令,诛斩水怪,赏功伐过,为神之列,亦主救济一邦灾旱,官将并同龙宫。若行遣之,必须申诸司,及牒水部,然后奏闻,克期而应。”

 

《道法会元》卷四七谓地雷主神为丰都大帝,水雷主神为水府扶桑大帝。

 

其四为龙雷,

 

“龙雷者,上帝所赐龙宫,有万将千兵,以佐龙君威德,保护仙经。凡龙官海藏仙经万卷,异宝无涯,亦乃天帝所赐,此雷保之,主救一方旱潦。欲动此雷,飞申诸司,奏闻上帝,下牒龙雷主者,速行拯救,无不应耳,其风顺而和,其雨细而广是也”。

 

其五为社令雷,因其不奉帝命,亦名妖雷。

 

“乃一郡一邑之中,有忠义报国之士,孝勇猛烈之人,报君落阵,居家愤死,英灵之性,聚为此雷。能捉蜃龙,非时作狂风猛雨,拔树断木,务求血食,亦能祸福一方。百姓祭之及时,则风雨顺;如失祭告,则作暴雨狂风,疾雷猛电,连作大水,害人苗稼,伤人性命。今世人一州一土,或有神庙,祈求感应,因而封祀者,乃此类也。昔赵鸾凤运斧而斗者,正此等耳。学真奉道之士,得此口,能遣动此雷,以救百里之旱,一邑之灾。凡驱社令雷,须牒城隍并恶猛祠典,令城隍督此雷,然后立坛祭起,但可救旱作水,不可妄议。”

 

五雷都司之下,各拥有一大批神兵天将,如四溟大神、五方雷将、五方龙王、总摄枢机七将、十二功曹等。《道法会元》卷六一载五方雷将

 

“东方甲乙风雷大将蒋刚轮,字季真,青面红发,黄巾青袍金甲,黄内袍,绿靴,执剑、风袋。南方丙丁火雷大神壁玑,字文灵,面赤,威猛相,黑发,黄巾金甲,红袍,青勒胸,绿靴,执火珠。西方庚辛山雷大神华文通,字子安,面赤,黑发,黄巾金甲,白袍,红内袍,青勒胸,绿靴,执斧。北方壬癸水雷大神雷压,字成琪,面黑,鬼状,披发,跣足,踏三足能,皂袍,金甲,执水轮。中央戊已王雷大神陈石,字已零,面如鳝鱼,头黑发,戴冠,黄道服结起,绿靴,执双剑。”

 

不过,在众多雷部神灵之中,最为著名的是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道书称之为雷霆三帅。据白玉蟾所言,三帅的渊源甚,乃上古帝王伏羲、黄帝之后。伏羲有二子,长子祝融为南斗火官,次子郁光即焱火大神邓伯温。黄帝本为雷神之子,

 

“母附宝,感电光绕斗枢而生”。

 

故道书谓

 

“轩辕为紫微烟都帝君,此又主判雷霆之祖帝也”。

 

而今之辛汉臣、张元伯正是黄帝之后裔,“主直雷霆符命之职也”。此三帅本为帝王后裔,又主掌雷霆三部,故应时降世,神威甚大。

 

《道法会元》卷五六曰:

 

“雷部有飚火大神,姓邓,名伯温。昔从黄帝战败蚩尤,封河南将军。大神见黄帝登天,遂弃位入武当山,修行百载,能随炁升降。又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侵欺,以强凌弱,国王辅弼,不能制御。遂日夜发大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此恶逆。念念不绝,怒炁冲天,忽一日变凤觜银牙,朱发蓝身,左手持雷钻,右手执雷槌,身长百丈,两腋生翅,展开则数百里皆暗,两目放火光二道,照耀百里,手足皆龙爪,飞游太虚,吞啗精怪,斩伐妖龙。蒙上帝封为律令大神,隶属神雷。”

 

同书五七亦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大致相同,谓其变形如鬼,状若蝙蝠,

 

“五月五日午时升入南宫火令之宅,威力最大,劫坏之时,以两翼鼓动四溟之水,翻浸昆仑之丘,崩倒山河大地。凡行法之士,宜于五月五日祭之,能驱大祟,摇动山岳,应瘟疫鬼魅蛊毒山魈,闻此神名,悉皆恐惧。此神喜饮鹅血,当图其形,供养祷之,随意灵验,莫可测度。无鹅血以羊血代之。又有飚火神符,能断鬼祟,治救百病,祛剪瘟疫,悬于厅堂门户,镇宅消灾,辟除百恶”。

 

另一位主帅是负风猛吏辛汉臣,或称“雷霆三十三天大都督青帝天君”。《道法会元》卷八一记其形像

 

“戴牛耳幞头,朱发,铁面,银牙如剑,披翠云裘,皂靴,左手执簿,右手执雷笔,上有火光。”

 

其下属有东方蛮雷使者马郁林、南方蛮雷使者郭元京、西方蛮雷使者方仲高、北方蛮雷使者邓拱辰、中央蛮雷使者田元宗。此外,辛元帅还有多种变像,以示神威于世人。从辛天君《誓章》中可以看出他的英武及神力:

 

“雷霆猛吏神,威震九天霆。

出入三界内,忠勤佐帝君。

涌身千万丈,号为雷部尊,

都督诸雷部,风伯雨师神。

霹雳电光母,大力夜叉群。

左右承天命,辅弼五雷尊。

吾奉玉帝敕,能救世间人。

人若受持者,吾当速现形。

请吾上天界,朝奏诸帝君。

请吾地府,直至幽境宫。

请吾水府,四海波浪翻。

请吾佐阳界,立便救众生。

请吾救大旱,滂沛雨霖霖。

请吾捉精怪,摧破诸鬼营。

请吾救生产,母子速离身。

与吾同终始,共为玉帝臣。”

 

可见他能够出三界,代天行命,救佐万民。

 

第三位主帅为雷霆飞捷使者张元伯,或称“太乙捷疾直符使者”、“雷霆六一直符飞捷报应使者”。他的形象因时而变,颇为神奇。如:

 

“朱发,獬豸冠,青面,三目,出火,绯袍,绿飞天带,金甲,手仗火戟,鬼形,旁出獠牙,赤足,驾火云。”

 

或显另一些法相:

 

“肉角,红发,青面,双目,鹰喙,青身,双肉翅,龙爪手足,红裙飞仙带。如遣召雷神,执敕召雷神,皂旗,腰悬巨斧,摇撼旗帜。如少刻召雷回坛之时,却插旗于腰间,双手用力挥执长柄巨斧,开通雷路,猛作奋劈之势,引领万万雷神,喧轰如云而至。如召遣赍章奏,则交脚幞头,红抹额,赤面圆目,红袍绿靴,左执章奏,右执斧,如直符状,有破罡风、流金火铃、开天门诸神,皆从之。”

 

其部属有六丁使者,并显鬼状,

 

“猪鼻尖觜,肉翅,紫发金睛,裸体,赤色,手足腕上皆金镯,额上金额花,肉角,白顶骨,绯风衣,绿飞带,左手执公文,右手执皂旗,上有金字敕召雷神,旗脚飘指巽户,自巽方乘金色雷电火花,飞行而降。

 

以雷霆三帅为首,再加上陶、庞、刘、苟、毕、秦、赵、董、袁、李、孙、柏、王、姚、张、黄、金、吉、余等天君及闪电神、助风神,一共二十四员催云助雨护法天君,合称雷部二十四天君正神。《封神演义》卷九九载其名讳曰:

 

“邓天君讳忠。辛天君讳环,张天君讳节,陶天君讳荣,庞天君讳洪,刘天君讳甫,苛天君讳章,毕天君讳环,秦天君讳完,越天君讳江,董天君讳全,袁天君讳角,李天君讳德(万仙阵亡),孙天君讳良,柏天君讳礼,王天君讳变,姚天君讳宾,张天君讳绍,黄天君讳庚(万仙阵亡),金天君讳素(万仙阵亡),吉天君讳立,余天君讳庆,闪电神即金光圣母,助风神即菡芝仙。”

 

据明姚宗仪《常熟私志》记载,其郡有致道观雷尊殿,前殿内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前殿列律令大神邓元帅、银牙耀目辛天君、飞捷报应张使者、左伐魔使苟元帅、右伐魔使毕元帅、火犀雷府朱天君、纠伐灵官王天君、黑虎大神刘元帅、魁神灵官马元帅、朗灵上将关元帅、雷公使者江赫冲、电母使者秀文英,这当是宋元以来道观中雷部诸神的基本布局。

 

第六节九天监生司与保胎诸神

 

道教重人贵生,《度人经》开卷即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谓元始天尊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演说《保胎护命品》,十方天真大神、九天监生、保胎护命、三元六甲大神无鞅数众,乘云泛霄而至。

 

“元始天尊玄坐空浮一千二百天宫万龙蚪揭明蕊繁珠大宝玉座之上,说经一遍,诸天圣母同时称善,是时一国仙妃神女忆悟往因,见道本元信,知天地未生,元气肇始,神精吸粹,阴阳定胎,九十亿劫,三气混沦;九十大劫,三华始分,五老保胎,三元育魂,七窍洞开,大块乃坼,二仪出胎,始建环海。说经二遍,胎卵湿生,毛鳞介赢,无不备成。说经三遍,喙鸣口语,呼应调顺,真协天律。说经四遍,肤革坚完,金真散灵,刚风宛转。说经五遍,道出英妙,才韵秀爽。说经六遍,至巧功成,曲遂天德。说经七遍,育婴端就,善慧滋身。说经八遍,妇人怀娠,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遍,胎藏发泄,内宝露形。说经十遍,道用神化,自然成人。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保胎护命,咸得长生。”

 

在这里,生命得到了最美好的歌颂与赞美,从天地的诞生,到万物的孕育,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可见生命是多么的珍贵。



九天监生司合属圣众 明代重彩绢本 北京白要观藏

九天监生司是天上掌管生育的机构。园中描绘的诸神面容和蔼,其中两位神吏手捧男婴、女婴,图后面的天将则护送着一台由白鹤拉动、盛满婴孩的双轮车,象征九天监生司送生保育的机能。该图线条流畅有力,人物生动。


九天监生司合属圣众(局部1)


九天监生司合属圣众(局部2)


如以人为例,生于胞胎之中,兼天地万物之禀受,所以最灵而独贵,其孕育到诞生的整个过程,都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

 

“人之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结形,故九月神布炁满能声,声尚神具,九天称庆,太乙执符,帝君品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监生,圣母卫房,天神地,三界备守,九天司马在庭,东向诵《九天生神宝章》九过,男则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男则司命敬诺,女则司命敬顺,于是而生。九天司命不下命章,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夫人得还生于人道,灌形太阳,惊天骇地,贵亦难胜;天真地神,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

 

正是在万神唱恭、天真拱卫、惊天骇地的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中,一个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从表面看,这段描述生命孕育产生过程的文句中,似乎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饱含深切情感的话语,使人们对生命满怀敬畏,充满神圣,从而懂得应该珍惜生命,维护生命,重视一切生命存在的价值。

 

这种热爱生命的理念,融贯于道教的各个流派,成为道教思想的一个核心。神霄派亦以济世度人为传教宗旨,并将保护生命、监生护胎作为一个重要的使命,从而设立了九天监生司这一神灵机构,主管保胎生育之事。《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下曰:

 

“世人夫妇其于婚合,或犯咸池,或犯天狗,三刑六害,隔角交加,孤阴寡阳,天罗地网,艰于嗣息,多是孤独。若欲求男,即诵此经,当有九天监生大神,招神摄风,遂生贤子。于其生产之时,太一在门,司命在庭。或有冤愆,或有鬼魅,或有禁忌,或有凶厄,致令难产,请诵此经,即得九天卫房圣母,默与抱送,故能临盆有庆,坐草无虞。凡有婴儿在于襁褓,为栴檀神王座下一十五种鬼加诸恼害,因多惊,宜诵此经。”

 

五雷使者张天君解释说:

 

“此章为人间婚烟子嗣,系于天尊所属,凡嗣息聘嫁养育,非小事也。”

 

九天监生司主神有九天之帝、太一、帝君、主录、司命、五帝、圣母、司马大神、延寿益算君、回骸起死君、储福定命君、监生大神、送生童子、六甲保胎符吏、九天一切真宰等,他们皆列位于神霄派神系之中。《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七《祈嗣大醮仪》清称法位,在三清、四御、九帝、五老、五斗、三元、三省、四圣、九司等圣尊真君之后,即为“九天注生监生真君、九天司禄梓潼真君、九天卫房圣母元君”及“风雷雨部威烈圣众”。并曰:

 

“生生之生,实全系于水火,苟赋形于宇内,总托化于仙乡。唯南斗之六虚,乃太微之都,纠领天枢、天机之二省,有司命、司录之尊神。延寿益算则度厄于长生大君,起死回骸则主录于韩君司马。咸彰品物,号南昌上宫。济拔三涂,置朱陵之火府。傥超离于阴境,先沐浴于天池,闻八天隐语之音,接三洞飞玄之气,玉眸炼质,黄华荡形,再返人寰,各正性命。”

 

依据道经所言,妇女在生活中的压力与苦难远远胜于男性,尤其是在婚姻、生育方面,她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甚至死亡,因此监生司设立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那些软弱无助的妇女。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五

 

“夫普度大斋,广济沉魂,其中如有生存怀孕,胞胎不解,子母未分,或子存而母亡,或子母俱亡,似此之徒,何缘解脱。当先奏闻九天生神大帝,申闻九天监生司仙宰。正斋之日,立监生司,兆先诣司请召,点酌启祝,俟召亡赴幕,请上圣监生,斯可临坛受度,安监生真文于案上,使亡人见之,自然百骸流光,攘却尸秽之光矣。”

 

同书卷四二亦说:

 

“凡建大斋,务在广度,恐其幽爽内有因产身亡,胞胎系滞,子母不分,故太上哀矜,立监生一司,专治女魂之事,出诸符法,以救济之,其功溥矣。”

 

凡此种种作为,显示了道教对处于封建社会最下层的妇女生活状况的深切关怀,他们希望通过大道的慈爱与道法的威力,唤起社会与人们的关心同情,帮助那些挣扎在苦难与死亡之中的妇女儿童。

 

也正因为如此,九天监生司的诸神,他们既可以超度那些陷沉血湖地狱之中的亡魂,又能引导这些亡魂托胎化人、顺产安平,正如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二所曰:

 

“谨请九天监生大神、卫房圣母、医治病天医等众,只今引过血湖未分娩产魂等入幕,以遂分挽,托化人天。”

 

一旦生产顺利,母子平安,这些监生护胎的神真,又化为身神,终身护持着新生的一代。于是,依靠着凝重的血缘之情与永恒的神缘之灵,中华民族的子孙得以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中华大道的正脉得以一世又一世地传播,以至现在、将来、永远。

 

对此,宋代高道董思靖解释说:

 

“九天称庆者,盖天以生物为心,故九天之帝因其炁之无阏而得遂成人,则赞而喜之也。太一执符者,《太丹隐书》云: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五神,上入紫房,各奉青玉,案上有五符,次呈帝君。此言太一执符者,乃五神则太一为首也。故《大洞玉经》云:太一神夫子,左执兆符籍。盖太一乃返胎始形之神也,名曰务犹收。人之初生,执符而混合万神也。即生,则守人玉枕之下泥丸后户。帝君品命主录勒籍者,帝君逢凌梵,一名七灵,一名神丈人,品定命分之高下。人即生矣,则守两眉中间紫户之外官。主录即司录君也,勒籍谓勒其命籍也。司命定算者,即中央司命丈人者,若名理明初,定其算也,形生之后,则守绛宫心房之中血孔之户。五帝监生者,即五方之帝也。青帝雕梁际,赤帝长来觉,白帝彭安幸,黑帝保成昌,黄帝林虚夫,同监人之生也。圣母卫房者,即九天圣母,司其生成,故卫其房室也。天神地祗,三界备守,在天曰神,以其阴阳不测故也;在地曰,以其聩然示人故也。三界即上中下、天地水三界之神,齐备卫守,谓莫不敬护也。九天司马,即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柏成飚生也。”

 

另一位高道王希巢亦

 

“太一者,长生之大主。盖教中有太一帝君、太一真君、太一元君、太一真人、太一尊神,此太一即非外神,乃《上清》、《大洞》之太一也。形如始生之男,不着衣服,身长四寸,所谓大洞返胎始形之神也,名务犹收,恒守人玉枕之下。人之初生,执符而混合万神也。帝君者,一名七灵,又名神丈人,恒守人两眉之上。品命者,定其高下。司命即中央丈人也,守人心中,定算则注其年寿也。五帝,即东方青帝雕梁际,赤帝长来觉,白帝彭安幸,黑帝保成昌,黄帝含光露,监人之生也。圣母即九天圣母也,盖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圣母即至阴之主,喜于成生,卫其房室,拔除不祥也。”

 

今重庆大足南山第4号窟道教石刻,凿造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之前。龛正壁上雕刻主像三圣母,大体呈圆雕。中像坐高1.09米,圣母面向西南端坐于靠背有四龙头装饰的宝座上,头戴凤冠,身着宫妆,双手拱于胸前捧物(已残),其头上方悬有宝盖,盖正面有匾,上刻“注生后土圣母”六字。中像左右侧各雕刻有一圣母,头戴翟冠,身上也着宫妆,双手拱于胸前捧物,头上方也有八角形宝盖(已残)。三主像两侧,各立一待者,双手执拂尘。窟左壁下内侧刻一神将像,立姿,身高1米,全身着甲胄,双手执兵器(已残),其上左侧壁上刊刻有“九天监生大神”六字。窟右壁下内刻一女像,立姿,身高1.06米,头戴金钗,身着褚裙,双肩着霞帔,周身披帛飘拂,其右上侧壁上刊刻“九天送生夫人”六字,这就是现存在世的最早的九天监生司诸神造像。宋林灵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五七载监生司神灵有:

 

“九天监生大神,九天卫房圣母,九天定生大神,九天感化大神,九天定胎大神,九天易胎大神,九天助生君,九天顺生君,九天速生君,九天全生君,六甲符吏,催生童子,保胎童子,速生童子,南昌分胎功曹,南昌主产功曹,南昌主死功曹,南昌起死功曹。”

 

共十八位神真,其中最重要的是九天卫房圣母。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籤》曰: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高居九天之上,总职三界之中,宣太上好生之圣德,敕阴阳生成之号令,上自后妃,下及民妇,俱蒙敕命人物生成,录人间之善恶,察女子之贞邪。有德者奏闻玉京,敕神而护佑,书名仙籍,益算延年。有过者申告三官,付五雷斩勘之司,照依玉律,施行刑遭疾苦困危,魂系丰都,常沉苦海。”

 

尤其是妇女怀孕,临产之时,皆须恭请圣母及诸神护佑。大足南山圣母窟中的主像当即主宰人间生育的九天卫房圣母,所谓“注生”也就是“主生”。其左、右二圣母,当为护胎圣母、保胎圣母。《道法会元》卷二一所载监生司神灵多达百千,其中即有

 

“九天卫房三十六圣母、注生君、催生君、乳母君、导生君、生母君、三天都禁司命君、卫房灵妃、天门紫户速生君、卫房夫人、救生玉女、抱送卫房仙女”等。

 

其护法主帅即为九天监生大神。《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

 

“监生大神,即度生真人也,字扶义。”

 

《上清天心正法》卷三描述其形像说:

 

“顶力士冠,金甲,全披皂履,卓剑而立。”

 

这与大足南山圣母窟左壁上的监生大神的形象非常吻合。

 

总结以上所述,可见神霄派的神团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结构。它与人间社会的组织结构一一对应相配,几乎包括了人们生活中的所有领域。当然在具体施用道法的时侯,又依据不同的目的和特定的对象,道场或法会上所祭供君请的神灵亦有所不同,这是需要注意的。如

 

“先天雷晶隐书”大法,主法为神霄玉清真王、斗母紫光天后,师派为青华帝君李亚、雷霆启教火师汪守真、金阙待宸通妙真君王文卿、高明君洞明真人白玉蟾、颠嵩道者云中散仙金志达、学仙童子方舟道者陈仲济、寅窗玉隆先生赵子寅、铁心道人闵子文,将班则有炎帝天君邓奕、青帝天君辛利、阳谷神君张珏、风雷神君张云、铁甲神君张亚、以及阳雷五大使者、阴雷五大使者、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云吏等。

 

“雷霆三要一炁火雷使者法”,主法为天至尊玉皇上帝,将班有天罡大圣主雷真君马自奴、河魁大圣节度真君董万春、主雷飚火律令大神邓奕、雷霆猛吏都督辛忠义及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五方蛮雷使者

 

“先天一炁火雷张使者祈祷大法”,主法为南极星主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将班有火雷飞捷使者、五方天雷使者、五方蛮雷使者,狱府五雷使者等。

 

“九天碧潭雷祷雨大法”,主法为浮黎元始天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衹、九天雷祖大帝、雷声普化天尊,神将有雷霆飞火掌令大神、雷霆飚火律令大神、雷霆猛吏判官、雷霆飞捷使者及天雷神、龙雷神、水雷神、社令雷神、火雷神、二十四气神、七十二侯神等。

 

“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法”,主法为元始法王、玉清真王、变空天尊、雷霆大帝君、五雷判府天尊、翼轸星君、景霄五炁真人葛天叔、太乙左玄真人盘洗、太乙右玄真人盘颖、雷霆火师汪康民、雷霆都督辛忠义、翠虚真人陈楠、海琼真人白玉蟾,神将有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年神、月神等。

 

还要指出的是,以三清、三帝、九宸及雷部神真、三界万灵组成的神真体系,既是神霄派道人崇拜的神灵,亦是其教派的历代祖师、宗师、真师。因为在这些神真中,既有体道显化的灵界的天尊、道君、天帝一类的圣灵,亦有创教宏道的历史人物如张陵、葛玄、许逊、王文卿、白玉蟾一类的高道。这种人神合一、互为表里的现象颇为奇特,它反映了道教神学中包含着人本主义的理念。在道教看来,虚无玄妙、大道化身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神霄真王、雷部诸神等,他们虽生活在三清圣境、天庭福地,但时常以具体的形象或世间的圣贤的面目,显现人间,以救度人们。而世人只要崇信大道,皈依玄门,坚志修持,也有可能由凡人变化成圣人、仙人、神人、真人乃至天尊。正如五雷使者张天君所说:

 

“天无私日月垂明,天有德人物俱生,是故我天尊代天,行道德,施三界,使清者为圣,浊者为贤,凡有情有形者,俾跻仙阼共成一炁”,

 

“天尊欲人人皆为天尊者,何故惜其炁而应其本元之妙道也”。

 

故众多的神真中,却有许多创教开宗的祖师、道行精深的高道、圣贤烈士、历史人物,这是道教神系与神学的一大特色。也正是这种人神合一的神学体系,促进了神霄派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因为它一方面把神的灵性融入了俗世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把人的本心升华到神圣的境地。当人们归真返璞、真善的心光毕露之时,不就是《老子》所说的婴儿、赤子,道经所说的神真、天尊吗?

 

摘录自《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 作者:李远国

 

第四章 神霄派延续期——元明清(莫月鼎 陶仲文 施道渊) ▎第五章 道教神系的基本概况《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


集三家道法于一身的萨守坚 ▎兼传雷法的南宗三祖陈楠 ▎融丹道雷法为一身的白玉蟾 ▎…《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三章


宋徽宗与神霄派 ▎林灵素与神霄派 ▎王文卿与神霄派 ▎张继先与神霄派《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二章 神霄派形成期

叶法善与洞渊道法 ▎邓紫阳与北帝大法 ▎胡惠超与净明道法 ▎汪真君与神霄雷法《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一章

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禅定述要》上篇(精要集)


白话《法华经》全集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全集


《尊者阿迦曼传》全集


《深度禅修》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神圣旅程:揭开生命与死亡的奥秘》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隐士:透视孤独》精选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全集


《彩虹丹青——生起与圆满次第精要》全集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全集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不说,就Z来BJ了》全集


《神秘的生命灵光》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大成就者之歌》全集 附:本书术语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元代宫廷藏传密教史研究》第四章 清《宫廷瑜伽》、西夏“道果机轮”及元代“演揲儿法”考证 全集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上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下


1人情之饮 ▎2茶道诸流 ▎3道禅相嬗 ▎4茶室清幽《茶之书》(上)


5品鉴艺术 ▎6侍弄芳华 ▎7不朽茶人《茶之书》(下)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道教史话》全集


《历史上的炼丹术》(国内篇)全集


《道教服食技术研究》全集


《周氏冥通記》白话版(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