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陈丹蕾杀夫案修正补充稿:自恋男和极度自卑女的结合
没药花园
昨天发的版本由朋友帮忙搜集、综合材料,时间仓促,有些材料中的错误我们都没发现(比如上海昆山人,比如改判死缓)。虽然是一些并不关键的细节,但怕以讹传讹,所以我今天修正了一下重新发下哦。此外还增加了论坛上当事人几个朋友所诉说的经过,以及更多性格分析。
前几天写了男留学生杀女友(她不爱你了,你就要毁灭她?——评女留学生邵童遇害案)的案子后,W姐问我,为什么此类案件往往都是,女的要离开男的,男的把她毁了?如果男的要离开女的,女的会不会也这么做?
我觉得,首先,生理(体格、荷尔蒙)和文化的因素造成的两个性别在胆量和体力上有明显区别。我最近在搜集中国建国后那些轰动大案,一堆连环杀人恶魔,其中没有一个女性。所以从暴力犯罪角度,本来女性作案就少得多。
但如果从感情的角度,女性就比男性大度吗?女性就更“善(软)良(弱)”吗?女性就能默默忍受对方的劈腿和抛弃,而不去寻求报复或者同归于尽么?
答案当然不是。
其实摧毁不一定就是杀人。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男和女在报复不忠的伴侣时喜欢摧毁不一样的东西。
如果一个丈夫/男友想抛弃女人,愤怒偏执的女人会怎么毁灭他呢?最常见的两种:去他公司大闹、去单位检举,或去纪委递材料(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包二奶都是好理由);以及半夜趁他睡觉割掉他的JJ(手动微笑)。
如果一个妻子、女友想抛弃男人,愤怒偏执的男人会怎么毁灭她呢?最常见的也是两种:泼硫酸、用刀划给她毁个容;以及散播裸照和“潘金莲”谣言。
这现象虽然没见人总结过,但我认为它们很好地揭示出这世界的求偶规则:在这些极端男女眼里,自己伴侣到底是凭什么(为什么)择偶的?
女人认为男人最看重的是事业、钱和性能力,也是凭借这两样沾花惹草;而男人认为女人最看重的是脸蛋和名声,把她的这两样毁了,她也就得不到爱。
下面这个案子, 正好回答了W姐的问题。你看女性也会有这种想法和作为的: 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杀了你,你就离不开了。
2005年8月30日下午,美国拉斐特市警方在一停车场发现了被肢解的男尸。
此时的尸体已严重腐烂,几乎只剩下白骨。
该尸块的身份被很快确定,他就是来自上海的28岁留学生何雷,美国普度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
杀死何雷的凶手,正是他的妻子,普度大学女博士生陈丹蕾。
陈丹蕾生于1977年。上小学时,事业有成的父亲就离开了母亲,陈丹蕾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母亲经常的哭泣和对父亲的咒骂,使陈丹蕾从小就养成了孤僻阴郁的性格。
1995年,陈丹蕾以四川省高考总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何雷,上海金山普通工人家庭出身,1995年,他也考上了清华大学。
据何雷大学室友回忆:
1998年五一,何雷回上海,一方面是回家看看,另一方面是看望当时的女友。那个女孩是何雷高中同学。他们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何雷喜欢那个女孩,而女孩不是很满意何雷。这次何雷从上海回来之后,那个女孩就和他分手了。陈丹蕾认识何雷,大概是98年3月,当时他们共同选修了模电科。五一之后,何雷就总在屋里提陈丹蕾,但是我们都没有见过面。(当时应是陈丹蕾对何雷主动示好的阶段,何雷在男多女少的清华受到这待遇,如沐春风)
我第一次见陈丹蕾,是某一个中午,我和何雷刚从十一食堂吃过饭出来,在食堂门口遇见了一个女生。当时给我的印象是长得挺矮,也不好看,而且脑袋形状有点怪。何雷和她聊了一会,然后我们一起回宿舍的路上,我问何雷那个女生是不是陈丹蕾。问了两次,何雷才勉强答应了一下,可能是觉得很没面子吧。(但要他把陈丹蕾从爱慕者的地位提升为女友,内心还是抗拒的)
98年11月,我和他们俩还有另外两个清华的同学去看流星雨,当时去的是沙河附近的田野里。那个晚上非常冷。我记得何雷和陈丹蕾小声聊天时还经常提起何雷的前女友。我觉得当时何雷是把陈丹蕾当作一个安慰他失恋的对象了。一般男人找了新女友都会隐瞒过去的情况的。当时他们俩还不是明确的关系。从那次看流星雨之后,他们好像逐渐明确了关系。(沉迷于陈丹蕾对他的关注和付出,戒不掉,也没其他选择,便放弃抵抗,在一起。)
但是他们的关系挺特别的。晚上清华的女生宿舍楼前总是有许多男生,或者等或者送女友。清华的女生总是受到男友特别的照顾。可陈丹蕾一个人来到我们宿舍,走的时候一个人回去,我从来没见过何雷送她。当时我的感觉就是,陈丹蕾太可怜了。
当然他们也有开心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就在宿舍做饭。炉子是我们宿舍买的电炉,锅用的是十四食堂拿来的不锈钢盘子。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们做的回锅肉挺好吃的,我一次可以就着肉吃三大碗米饭。2000年我请宿舍同学去我新租的房子里玩,他们两个抱在一起嘻嘻哈哈,经常能逗大家开心。
2000年7月,陈丹蕾大学毕业,被保送到化学工程系读研究生。而何雷也被保送了清华机械工程系的研究生。
刚入校时,陈丹蕾当过班里的干部,“后来,似乎和同学关系不太好就不当了”。
保送读研半年后,也就是2001年初,她就出国留学,到了普度大学。她急着出国是因为“和国内导师关系僵了”。
2001年1月,陈丹蕾告别何雷,启程去美国,去普度大学读化学工程系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同年5月,陈丹蕾从美国赶回北京,与何雷登记结婚,然后返回美国,焦急地等待何雷的陪读签证申请能获得批准。
何雷第一次签证拒签。2001年11月,他的签证终于下来了。
异国生活的最基本原则就是适应。何雷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对于全新的美国生活,他很快就融入了。2002年1月,何雷在Ray.W.Her.Rick实验室找到教授,成为普度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夫妻两人一起做一些网购的生意,在ebay上卖东西,赚了一点钱。
虽然陈丹蕾成绩优秀,但性格的孤僻怪异使她在学业上开始受到限制。
2003年1月,陈丹蕾与美国导师又闹僵了。指导教授拒绝再做陈丹蕾的导师,她成了没有老师的“失学”学生。按照美国的教育制度,没有导师的研究生是不能毕业的。
几天后,何雷托人找到普度大学一位华人老教授。那位老教授念在同胞的面子上,顶着压力,向系里提出申请,收留陈丹蕾为自己的研究生。
2003年年末,陈丹蕾获得硕士学位,开始在化学工程系实验室里任研究助理。由于陈丹蕾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很多需要配合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和她合作,因此,她的研究工作进展很慢。
案发后,有陈丹蕾的女性朋友A评价对她的第一印象:
瘦小,150CM的个头,圆脸,带眼镜,铰得很短的头发。每次碰见她,她总是穿着很单薄,很黯淡的衣服,衣服的式样也不太像姑娘家穿的。但是说话的声音却比较浑厚。
B的评价:
陈有一点年龄小不懂事的样子。印象深的是一回她的指导老师教她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她竟然发起火来:叫我做这个做那个,你自己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做? ---- 大家都笑翻了。
有几次她跑来强行停止我运行了一天的程序,把我赶走自己上网,也不过是笑笑走开。大家当作笑话来讲,小女孩心性吗,发点儿小脾气是应该的。
案发后,有何雷的朋友评价对何的印象:最初对他的印象是觉得他特别能侃,这一点却更象一个北方人,也许和他在清华的经历有关,整天乐呵呵的。非常聪明,虽然本科不是我们系出身,但他在学我们系的课的时候一点都不显得吃力。在做人上,他还是保持着一份学生特有的淳朴和热情。
两人的性格两极化,平日里相处也是磕磕绊绊。
C朋友回忆:
何雷在钓鱼,CDL开始坐着看, 后来帮着上饵,也要求甩杆试试。HL没有给她,还是自己坚持,争抢嘻嘻之间,女的跌到,因为岸边都是大石头,不幸滑倒,纽了脚,破了皮,流了血。我和我RM忙收杆了来帮她护理,边上一个美国人也拿来创可贴,但是唯有HL没有动作,专注于钓。
CDL见他不过来,就哭了。他还是没动,估计生气了,觉CDL多事,给他丢脸。
没药花园
何雷不闻不问,可能不是觉得CDL丢脸,而更可能是一种逃避或者心理自保。无数次冲突经验告诉他,这种情况下,无论他怎么做都不会讨得好。所以他宁可坐着不动,被动地任由事态发展。
我们就劝,他才去。他一过去,探身去看,CDL一个耳光就上去了,怦然有声,HL的眼镜落水,损坏。于是鱼就钓不下去了。装东西往停车场走,CDL顿这哭,不肯走,HL就是拒绝过去安慰,告诉我让她哭好了,我们走。(还是采取逃避策略)。最后好一阵劝,才让CDL同意回家。一路上他们无语,我也很惶惶。不过过几日见到他们已经和好如初, 非常亲密。
D朋友回忆:
第一次知道他们夫妻之间有问题是源于我们办的一个bbq party。可是等我们到他家的时候,却发现门口停了两辆警车。原来中午他和陈丹蕾吵架了,可能由于动静太大,被邻居报警。警察检查的结果是何的身上有伤痕,而陈的身上没有。于是就把陈暂时的扣在了警察局。
既然出了这事,我们当时都在劝他就不要跟我们去bbq了,但他却坚持要去。关于陈丹蕾,他只是说:这种(攻击)事情以前经常发生,说不定这样关一天也好。后来他告诉我们说第二天一早他就去警察局把陈给保了出来。(何雷已经被陈丹蕾家暴多次)
我现在的室友搬过来以后,何雷来我家参加过两次party,虽然每次我们都请了陈丹蕾,但都是何雷一个人来。那时候他的厨艺已经在BBS上很有名了,我们都叫他何大厨。但是每次做完菜后,他都不怎么和我们玩,一到10点左右的时候就要回家。
后来我室友告诉我说,陈丹蕾自己不愿意出去参加别人的party,而且也不允许何雷出去。所以每次何雷参加完party回去之后总要大吵一番。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以后就再也没敢再邀请过他们俩。
两人性格差异巨大。在渐行渐远的关系中,何雷并没有意识到妻子的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还像以往那样,非常自我,对妻子漠不关心,而陈丹蕾那颗仇恨的种子在内心萌芽。
2004年圣诞节当晚,陈丹蕾在何雷的胸口刺了一刀。医生报警,陈丹蕾由于涉嫌谋杀未遂罪和鲁莽罪而将受到起诉。这在当地华人圈引起了轰动。
D朋友回忆:
最初何雷跟我们说他和陈从平安夜晚上一直吵到圣诞的凌晨,最后陈就拿刀对他的左胸刺了一刀。刀当时就在床边某个地方,估计是陈事先藏好的。但是到了下午的时候他就决定,即便是倾家荡产也要避免让陈丹蕾坐牢,而且只要把陈保释出来以后就要争取取消法庭禁止接触的禁令,要和她一起好好过日子,他说他相信这次陈吃了这个教训以后肯定会变好的。
我们当时对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吃惊,特别是他要继续和陈一起住这个想法让我们都有点毛骨悚然。所以我们都很强烈的劝他要慎重考虑。整个下午和晚上,他都在苦苦思考怎么为陈开脱。最后他想好的说法是,他们在吵架的时候,陈拿出刀来威胁他,是何雷他自己不小心撞上了刀。
但是第二天出现在报纸的却是电影《本能》那个版本(意思是两个人模仿电影,在床上玩性游戏的误伤)。我在那天去医院陪他的时候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只是故作轻松的跟我说,只要粘了sex,美国人就容易相信。
有人问何雷为什么要保释陈丹蕾?我认为何雷的心态非常像那种家暴受害者。1、他属于正常人的心善,想象不到他人的恶意可以到达什么程度。2、陈丹蕾长期有暴力倾向,但可能在发泄完又有服软、讨好的举动,反反复复,何雷也习惯了,认为这次和以往一样,没有意识到陈丹蕾的仇恨已从量变到质变。3、何雷认为对方的暴力源头是出于爱,以此在内心替对方开脱。4、陈丹蕾一旦判刑,前途(甚至人生)尽毁,坐牢出来直接遣返,我想何雷也是深知她的才华,并对她怀感恩之心,于心不忍。
6月下旬,何雷突然回上海探亲。这引起了陈丹蕾的警惕。何雷只在上海待了10天就返回美国了。此时,陈丹蕾的案子快开庭了,经过何雷的努力,辩护律师与检察官达成了共识:以陈丹蕾认罪为条件,将起诉罪名由谋杀未遂的重罪改为攻击罪,这样,陈丹蕾极有可能被判很短的刑期,并且监外执行。
何雷花了5000美元(有说5万美元)保释了陈。陈先住在朋友家。过了一两个月,法庭禁止陈丹蕾和何雷接触的命令也取消了,陈又从暂住的地方搬回去和何雷一起住。他们的朋友还帮陈丹蕾联系了一个美国教会做婚姻方面的心理咨询,希望有个信仰也许对会她有所帮助。
但是像那些每次都轻信“这是最后一次”的家暴受害者一样,何雷发现自己“上当”了。陈丹蕾的脾气没变,两个人的关系很快又回到过去。这次,何雷坚持要离婚了。何雷美国好友的证词中称,何雷觉得陈丹蕾在8月26日开庭后可能会被遣返回国,于是把两万美金转给陈汇到中国,让陈回国以后可以衣食无忧。
根据陈丹蕾证词,2005年8月19日晚上,两人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次日晨,陈丹蕾从床头柜中取出手枪,对准背对自己熟睡中的丈夫后脑开了一枪。
公诉人随后提供的美国警方证词证实,子弹从左枕骨射入,从右前额穿出,直接夺走了何雷的生命。
也有说法这是一次预谋杀人。 陈丹蕾手写了详细的杀人计划,甚至通过枕头开枪,来测试消音效果,她最后选择在一个雷雨夜动手。她做过精确策划,连雷雨声和枪声的分贝都估算过,以掩盖案发的动静。百密一疏,案发之后,这份被陈销毁的计划书被警方从碎纸机里找到,得以还原。
何雷身材高大,尸体非常沉重,陈丹蕾“不得不”实行下一步计划:分尸。
被逮捕之后,陈号称是网上找一个叫杰克的美国人来帮忙分尸的,然而美国警方的调查报告中提到,有发现陈300美元购枪记录和他人的通信,却并没有发现陈丹蕾通过电话或者电脑,联系其他人帮忙分尸的记录。也就是说,陈丹蕾是自己把朝夕相处几年的何雷,给一刀一刀切成了碎块,连同汽车和碎尸一起遗弃在拉斐特市罗斯芒特镇德文大街9400号停车场。
由于陈丹蕾的护照已经被法庭扣留,她便化装成何雷的样子,混出美国海关,然而却在上海海关被安检人员识破,被扣留。
何雷的父母去看守所见她,想知道失踪儿子的下落,她笑着跟何雷父母说,你的儿子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这句话让何雷亲友天真地以为何雷只不过是帮老婆逃走以后躲起来了。
几天之后,芝加哥警方在车里找到了何雷的尸体,死后被残忍肢解然后被装在四个黑色垃圾袋里。
1,邵童案和何雷案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人都把尸体藏在汽车中,逃回中国,在中国被审。其他的,
A,两个受害人都外向热情,吃的开,在异性市场比较受欢迎。
B,两个凶手:陈丹蕾和李向南,社交不活跃、朋友较少。
C,两个凶手竭尽全力想得到受害人的爱和关注,如履薄冰,处于随时会失去对方的焦虑中,最后却依然失败,因爱生恨。
D,何雷和邵童以为让对方追到自己,就履行了自己付出的那部分责任,但陈丹蕾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丈夫,就像李向南要的不是一个周末女友,他们要的是对方的爱。
2、陈丹蕾极度自卑。大家都知道,狗冲你吠一部分是因为它害怕。大狗较安静,小狗经常吠,因为小狗敏感、战斗力弱,没有安全感。同理,越自卑、内心弱小的人,外在表现越暴躁。陈丹蕾身材瘦小,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在社会中是很容易被欺负被歧视的类型,反而表现出脾气暴躁冲动。她同时我行我素、自私冷漠,因此在大学、硕士、博士期间不断和其他同学、老师交恶。从这方面说,我对把她娶回家的何雷是蛮同情的。
李向南如果不是遇到邵童,很可能不会杀人,而陈丹蕾哪怕不是遇到何雷,自卑+暴躁也让她注定此生不会幸福。她可能试图毁灭其他不顺她心意的人,比如不让她毕业的导师啦,合作不顺的同事啦,犯了错的爱人啦。
6、何雷性格的关键词是自恋,享受异性和朋友捧着他、关注他,且粗神经、嘴硬心软、爱面子,而他当时接受陈丹蕾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他能从陈丹蕾那里获得很多的关注、崇拜,能满足他的自恋,这在清华或者美国理工科院系里可是罕见的待遇。在他被EX嫌弃、刚刚分手的时期,他也格外珍惜这个“粉丝”,害怕掉粉。为了得到这种“良好感觉”,他甚至放弃了自己对女生容貌,温柔之类的需求。专家们说陈丹蕾的爱让他窒息,但从他把陈丹蕾保释出来后又住到一起看,他是需要、习惯、甚至沉迷于这种“把全部注意力都放他身上”的爱的。一个女孩如果打算主动追求一个本来看不上自己的男孩,最后追到手的很可能是这样的自恋男。
7、前不久,央视的一部名为“高墙里的女博士”的纪录片,从仍在服刑中的陈丹蕾(节目中化名田羽)的角度,讲述了这场悲剧,找一群嘉宾来帮她心理分析。这个节目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妥,比如陈丹蕾枪杀何雷,他们竟然用了一个词“击毙”;比如无视美国警方提供的证据,还认为是子虚乌有的JACK实施分尸的。
没一个嘉宾试图让陈丹蕾去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所以她在节目中没任何反省,始终都在辩解她杀人是因为何雷做的不好,她很生气,她很委屈。
但何雷做的什么不好呢?他厨艺好,她家暴他从不还手,他没出轨,他(开始)也没想离婚。
陈丹蕾口中说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她问何雷为什么喜欢自己,何雷答:可爱。而陈认为这是敷衍的回答。比如陈会画画,但她很生气何从不夸奖自己的绘画等才能。
所以,两人争夺的焦点其实是爱人的“关注和认可”。
陈丹蕾和何雷的婚姻是一个普通自恋男和一个“极度”自卑女的悲剧结合。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何延续恋爱模式,只单方面享受陈的关注——自卑的陈,不断以作闹、吵架来要挟更多的关注——何不愿认错、退让,言语刺激——陈受到侮辱,每次吵到情绪失控——何害怕烦躁,回避——陈视之为冷暴力,多次以家暴反抗——何想结束关系——家暴的终极版是谋杀。
当然,悲剧发展的关键在于背负“极度”二字的陈丹蕾。
最后再说一句,活着最重要。活着你还有机会篡改故事,被原谅,甚至被关怀,而死去的人不仅被剥夺了生命,而且成了一个让人无法寄予情感的符号……
“没药花园”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