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是法官也是“第一书记”,她是宋晓敏

杭州中院 2021-07-11

编者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杭州法院人牢记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养正气,争当群众信任的法官;明正理,制作群众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设群众信赖的法院,不断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战斗力,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护航添彩。

本公众号推出“以三正建三信”专栏,定期发布杭州两级法院优秀法官典型事迹和微创新案(事)例,传递新时代司法正能量。




她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有人说她是萧山法院的一根“笔杆子”,有人说她是和小年轻们打成一片的“知心姐姐”,有人说她是越来越有乡土气息的“第一书记”……


她的身上有多种模样。一副清秀文气、个头不高的南方姑娘长相,却是爽朗直率的北方姑娘性格;一个多年深耕文字工作的司法行政人员,转岗后靠着一股子韧劲硬是做出了一番成绩;一个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坐堂问案的法官,凭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转身成为深入田间地头接地气的“农村工作指导员”……


她,到底是怎样成为让领导信任、同事钦佩、当事人信服、律师赞赏的人民法官的呢?





坚韧执着,追求完美,坚信成功来源于日复一日的“坚持”




认识宋晓敏法官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用“认真”二字来形容她。她做什么都“较劲”,凡事都力求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极致。她说:“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和秘诀,无非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别人多一点坚持,多一些努力,多做点‘反人性’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却很少有人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但宋晓敏无论是什么角色、在什么岗位,都能一以贯之。


2008年6月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入萧山法院,她被分配到义蓬法庭担任书记员,一到岗就接手法庭记录工作。完全没有记录经验又听不懂萧山话的新兵,常常因为当事人在萧山话和普通话之间随时切换而措手不及。听不懂,就没法很好地提炼,宋晓敏就把当事人的话一字不漏地全部记入了笔录,这样的“傻劲”震惊了法官。除了跟庭做记录,她还得做校对文书的工作。有人认为,校对文书就是看看标点符号、挑挑错别字,但她却一丝不苟地核对证据材料、庭审笔录,与资深法官意见相左时,她也勇于指出问题、上手修改,这样的“胆识”使得其他团队的老法官也愿意收她为徒。可在她看来,她只是对自己校对的判决书负责。


2009年6月,根据工作安排,宋晓敏转入办公室文秘岗位工作。她认真细致的优点,使她很好适应了角色转换和岗位需要。说起她在办公室做信息员的那些年,就不得不提她与“网摘时评”战斗的日与夜。彼时深受上级法院青睐的“网红”——《网摘时评》,是让所有法院信息员爱恨交加的信息刊物。为了在信息考核中多得分,宋晓敏同志发动了各部门信息骨干的力量,每天有二三百条的网摘时评报送到她这里。可是信息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做网摘,往往要到下班时间前才报送信息。为了提高命中率,她不只是简单地做个“二传手”,而是对归集到她这里的每一条网摘通过关键词重新上网搜索,进行修改、编辑,从中挑选出质量高的几十条报送给上级法院。这样一来,每天晚上下班之后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逢做网摘的半个月都让她腰酸背痛。但正是这样的执着和努力,凝聚起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萧山法院的信息考核迎来了全省基层法院第一名、全省法院第七名的高光时刻,而宋晓敏连续四年被浙江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1月,宋晓敏同志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前,从一个普通的信息员、机要秘书到竞争上岗走上中层副职岗位,她在综合部门一干就是七年。但是她积极争取并顺利通过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法院首批法官入额考核、考试后被遴选为员额法官,又在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支持下,通过竞争上岗转任民一庭副庭长。因为脱离审判一线太久,她深知成为员额法官后困难重重、责任重大,她必须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加倍的努力,追赶同事的步伐。于是,她愈发勤勉敬业,精益求精,除了保持每天中午多工作半小时、每天下班晚走两小时的常态化工作节奏,加班加点到十一二点也不在少数,甚至好几次加班到凌晨。


还记得在办理金某等217户332人诉杭州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系列案时,因当事人人数众多,又涉及合并审理等诸多程序性事项,为了在与当事人约定的核心调解方案谈判时间之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在案件报结的时间节点之前完成信息录入、文书草拟等工作,她从白天工作到了次日凌晨五点,回家睡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又强打着精神坐到了审判席上……宋晓敏说,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并不是以此为荣,她也想在八小时工作之外好好享受生活,陪陪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但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审判岗位工作需要和凡事力求完美的性格,决定了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这种凡事做到能力范围内极致的追求,还体现在她坚持每案制作庭审提纲、注重裁判文书说理,以及学懂弄通信息录入、庭审直播、文书上网、庭审语音识别等一系列属于助理工作内容的事项上……看过她裁判文书的领导、同事、律师,无不竖起大拇指,为的是她认真细致、层层递进的透彻说理。把判决书写得长达十几页甚至几十页不是她的本意,可她总想着让当事人信服的裁判,就是要完整呈现双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并在裁判说理中一一回应当事人的主张;她总想着不能让当事人和上级法院的法官通过只言片语去猜测法官裁判时的想法;她总想着只要当事人看到自己的判决书,能够打消上诉的念头、服判息诉,哪怕只是少一件,努力就是值得的。正是这样的坚持,使得她的裁判文书经常被推荐为优秀裁判文书,案件质量也始终维持在良好水平。




一颗公心,迎难而上,“承包”疑难敏感案件源于中层干部的担当





从综合部门转岗业务部门时,宋晓敏法官毫不犹豫选择了案件复杂繁多的部门。进入法院八年后,她即将再次出发,踏上人民法官的新征程。但人生有几个八年?面对已然不再年轻的尴尬年龄,审判经验远远落后于同期进入法院的同事的困境,以及不断涌现的“后浪”,只有积极地迎接挑战,在自己还来得及学习的时候把自己抛入疑难案件的汪洋,日后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所有案件。


近几年萧山区城中村改造、拆迁拆违、剿灭劣V类水等重点工作如火如荼推进,由此衍生出大量涉政府类纠纷。毅然选择了民一庭后,基于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她开始成为承办涉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的房屋拆迁、土地承包租赁等敏感案件及部分涉常年信访户、缠诉闹访、滥诉当事人的疑难案件的骨干之一。四年下来,宋晓敏法官既坚持依法公正办案,又注重稳定当事人情绪,无一起案件因办案不公、态度不佳引发涉诉信访或群体性事件;既注重维护司法权威,依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又坚持贯彻大局意识,主动向地方党委报送相关案件情况及意见建议,力争平稳化解涉政府形象及涉群体性案件,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至今还让宋晓敏法官记忆犹新的是刚到民一庭时接手的十分棘手的当事人丁某。因与楼下邻居的矛盾,丁某与楼下邻居相互之间缠诉了数年,历经一审、二审、再审、重新起诉,不管有理、无理,把承办法官甚至庭领导都投诉了个遍,还多次申请承办法官回避。掌握了案情概况及当事人的特殊性后,她找准了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双方恩怨持续数年,握手言和几无可能,但法律问题十分清晰,裁判结果显而易见,如何能让诉讼程序在不引发当事人投诉信访的情况下平稳有序地完成是困难所在。于是,宋晓敏立足于丁某作为国有企业退休干部的身份及多年诉讼过程中自学法律、似懂非懂的实际情况,首先做到接待当事人时充分尊重对方的平等地位、庭审中不擅自打断其发言、对其错误的诉讼路径通过不厌其烦的释法析理,劝导其服判息诉,寻求正确的救济途径,成功取得了丁某的信任。在丁某短短一年内连续起诉六个案件且其中五个案件均被判决败诉的情况下,其既未上诉、申诉,亦未投诉信访,甚至多次表示要在案件结束后送来表扬信。至此,缠诉多年的丁某终于不再提起新的诉讼,事情有了圆满的结果。


四年时间里,像丁某这样的当事人,宋晓敏还碰到不少。但无论案件和当事人多么难应对,她始终能够做到态度谦和、推己及人,避免与当事人产生冲突。在办理某退休干部起诉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因原告起诉对象错误、证据不足,经过法官释明和律师做工作,原告仍然坚持自己的诉讼主张,于是被判决败诉。该当事人收到判决书后拒绝在宣判笔录上签字,也深知因为证据不足的原因,即使重新起诉正确的被告也无法胜诉,于是想方设法向宋晓敏发泄心中不满——她一方面通过各大微信群到处打听宋晓敏的家庭住址,一方面连续数日在深更半夜打电话给宋晓敏,凌晨一点、两点、三点……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名当事人因为上诉及补充调查取证事宜要求与宋晓敏见面时,宋晓敏还是在诉讼服务中心耐心地接待了这名当事人,没有流露出任何的不满或厌烦。最后,连这名当事人都不由地赞叹:“宋法官,虽然这个案子你判我输了,但我对你个人完全没意见,你的态度真是算好的,我经常半夜打电话骚扰你,没想到你还愿意见我……”宋晓敏露出了苦涩的微笑,但内心也深深地松了口气。




从坐堂问案到扎根基层,“最美”转身源于对待群众的真心真情




2018年2月,宋晓敏同志被萧山区委组织部和区农办选派到进化镇华锋村担任区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和第十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从机关办公室到走村串户,从坐堂问案到深入田间地头,从繁华热闹的市区到宁静朴实的山村,从一个“村外人”变成一个“村里人”,这一切角色的转变,成了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最美”转身。在驻村两年期间,宋晓敏同志始终做到牢记职责、扎根基层、踏实工作,不把驻村工作当做“走过场”。



她首先找准作为“第一书记”的目标定位,上任之初就明确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华锋村实际,确定了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明确了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加强自身建设等5个方面的20项任务,以及推进党建阵地标准化建设、A级景区村庄建设、华锋村“无讼村”联建等3个重点项目。


有了清晰的目标定位,紧接着面临的困难就是如何兼顾本职工作和驻村工作。在身兼民一庭副庭长和院团工委书记等多职的情况下,她还坚持做好驻村工作,做到每周固定下村日和每月固定主题党日必到、村级重要活动及检查必到、村级重要突发状况必到,在2018年华锋首届“年糕节”等重要活动时亲自到场参与组织工作。但因为驻村工作并非全脱产工作,必须兼顾好本职工作和驻村工作。她还常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华锋村开展走访党员、村民代表、困难户和信访群众等工作。在遇到政府拆除违章建筑、彩钢棚及超标辅房专项整治等村干部觉得棘手的工作时,她勇于承担起“第一书记”的职责,走进被拆违和被整治的对象家庭,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以女干部特有的平易近人态度,基于人民群众对法官作为公平正义化身的信赖,并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消除他们的顾虑和不满情绪。


作为驻村的“第一书记”,她深知只有深入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带着真心、真情深入到每家每户,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协调解决,才能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在群众心中扎下根。于是,在每周固定下村日,除了参加村班子例会外,她还与班子成员一同到现场查看村内景观制作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实地踏勘华锋村选定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村民、党员、老年代表家中,听取党员群众对村“三委”工作、拟成立的老年食堂、青梅文化展陈室建设、村保洁工作外包购买社会服务、建立青梅采摘体验观赏基地等的意见建议。正是在一次次走访中、一步一个脚印的丈量中,宋晓敏同志对华锋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成功使自己成为了华锋村的一员。在她的带领、指导和帮助下,华锋村连年在综合考评中位列前茅,并获得“首批浙江省善治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引领型农村社区”等多项荣誉,而她自己也被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第十批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


“以三正建三信”专栏:

“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还能时常看到他们吗?” 萧山法院:可以且必须!

★ 法官陈慧军:解心结化纠纷,微笑是叩开心扉的通行证

★ 速裁法官申宁:年均办案超760件,办案超人的愿望很简单

★ 放心拍!杭经开法院有个司法网拍“1+x”团队全程服务

 刑事法官陈波:怀悲悯之心 以法惩治或救赎

★ 执行法官石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诉前引调是蓝码,初次调解是黄码,调解成功是绿码……滨江上线的“一码解纠纷(诉讼)”小程序,香了!

★ 银行的抵押权vs村集体的留用地,合法的同时能否合情合理?

★ 周小林:办案做加法,生活做减法,她是“带灯”的女法官

★ 执行法官刘琰:当年说话都脸红的姑娘用20余年演绎了法律的温度和刚性

★ 法官韩涛:办案十年,有享受也有泪流

★ 法官张妍妍:生活是一束矛盾,我喜欢抽丝剥茧,织出色彩斑斓

★ 朋友圈里刷到法院悬赏找失信被执行人?可以有,这是法院推出的“大数据+执行”!

★ 法官朱冠琳:因为热爱,所以深沉

★ “西法铁人”陈晓:执行工作的“四千万”

★ 有了电子督促程序,这类借贷纠纷10来天即可审结

★ 执行法官谈敏:兜兜转转,司法为民的初心始终没变

★ 刑事法官张恒超:珍藏理想,默默浇灌,等它开花

★ AI“小智”又添新功能!看TA如何让民间借贷纠纷智审速判!

★ 金融智审法官陈清亮:创新的感觉兴奋又忐忑

★ 刑事法官徐枫:“上法男神”的四个侧面

★ 复制一个“法官”帮忙干活?凤凰金融智审实现了!




来源:萧山法院


“海淘”纠纷集中解!全国首家跨境贸易法庭在杭州挂牌成立

杭州一烂尾多年的楼盘重启,300㎡+排屋热销中…这背后多亏了桐庐法院

九孔泄洪,新安江畔的法院这样防汛,这样开庭…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