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家在东北

2018-02-28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2月14日,腊月二十九傍晚,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镇山湾子村,返乡过年的窦硕、韩松、李浩和胡旭(从左至右)在韩松家附近的玉米地上。他们是初中同班同学,年后将分别回丹东、沈阳上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34nq0om7&width=500&height=375&auto=0剪辑:王婷舒





宁可在外面挨骂,也想再出去走走,长长见识。

 



中国青年报 王婷舒 | 摄影报道



2月11日,喀左县城大城子镇,龙源湖西侧即将建设喀左航天主题乐园。近年来,喀左县全力推进旅游产业,赤峰京沈高铁喀左站正在建设中。高铁开通后,从喀左到北京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2月12日,喀左县公营子镇塔子沟村。




2月12日,喀左县公营子镇镇中心,村民们来到市集采购年货。




2月23日,正月初九,喀左县公营子镇塔子沟村,一支秧歌队行走在玉米地上,返乡的年轻人也披红戴绿,一起走过。




2月14日,腊月二十九,喀左县平房子镇周杖子村东山,在丹东上学的窦硕(左一)跟着父亲、堂哥来上坟。




2月14日晚,喀左县平房子镇,胡旭(中)、窦硕(右)等人在县城聚餐过后,参观浴龙谷温泉度假区内的玻璃栈桥。




2月14日晚,喀左县平房子镇山湾子村,曾是初中同学、过年从东北各地返乡的年轻人一起串门。




2月14日,腊月二十九,公营子镇塔子沟村,窦硕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




2月13日晚12点,喀左县大城子镇,窦硕(右)和即将毕业、准备留在北京工作的邹帅借着车灯录制“快手”视频。他们时常模仿东北知名段子手或即兴来段搞笑表演,有100来个粉丝。




2月22日,正月初八,喀左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一家图书装帧公司,王宏缘提前来办公室工作。大学毕业两年的他去年从沈阳回到喀左。




2月13日,喀左县平房子镇山湾子村,在盘锦学习医疗护理的师悦回到家中过年。




2月21日晚,喀左县大城子镇,在丹东上学的韩松和朋友打台球。他在丹东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6月份将面临实习。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希望能出去闯荡。




2月11日晚,喀左县大城子镇,窦硕跟随节奏跳舞。




39 38486 39 15043 0 0 3900 0 0:00:09 0:00:03 0:00:06 3900span>

2月21日,喀左县大城子镇,一名男青年在交友App上翻阅照片。


 


2月13日,喀左县西山嘴镇海岛子营村,窦硕的堂弟彬彬目送哥哥离开。




2月21日晚,喀左县大城子镇,韩松(左)和胡旭坐在餐馆的炕上吃烤串、喝啤酒。他们今年6月都将面临实习,对于未来感到有些迷茫。




2月11日晚,喀左县平房子镇发电站,窦硕和邹帅抽完烟后准备回车上,远处正是县城的灯火。




2月13日,人工星星和月亮点缀着喀左县龙源湖景区的远山。

 




2月13日,腊月二十八,辽宁省西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周杖子村,冬眠的土地上盖着一堆堆四仰八叉的玉米秆,一直向山脉的另一头绵延。在外地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窦硕正开着借来的车,载着买来的鞭炮、零食、烟酒,播放着音量被调到最大的动感歌曲,从县城大城子镇一路开回家。

 

北风从玉米地上呼啸而过,穿透人们厚厚的衣服。迎面而来的姑娘小伙们手拎大包小包走出集市,露出的脸颊被冷风吹得红红的。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来来,快进屋上炕,暖和暖和”,于是人们便可以围坐在温热的炕头上,吃着瓜子唠着嗑。 

 

窦硕的家在周杖子村最高的一处小山包上,家里的10多亩地种着玉米。喀左位于辽西丘陵地区,十年九旱,他的父亲常去城里打工。窦硕在位于丹东的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这个寒假,他早就回到了家,这可能也是他作为学生的最后一个假期。以后的假期,他想离开家,去南方实习、工作。父母倒是希望他留在家乡。

 

晚上12点,室外气温接近零下15摄氏度,窦硕和朋友们还在街道的路灯下录制“快手”视频段子——“东北小伙儿三件套:黑色貂马甲,小包怀里夹,开的是陆地流氓小捷达⋯⋯咱开的也不是捷达啊,‘小福特儿’也不押韵,算了,换一个录吧。”窦硕留着在东北男孩间流行的平头,穿着黑色皮质小外套、胸口缝有玫瑰花的黑色衬衫和一条紧身黑裤子,皮带扣上一个巴掌大的金属字母“H”很扎人眼。

 

喀左县城的主街道上,“美丽喀左”的标语旁边是一个绿植装饰的高铁形象,托着“迎接高铁时代”几个大字。不远的将来,高铁开通后,从喀左到北京只需一个多小时。

 

正月初八,喀左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楼里,大部分的公司还未上班,龙之翼传媒公司的办公室却已经坐满了年轻人。来公司一年多的张欢在大连学习设计,她曾担心在家乡找不到工作,回来后才发现机会不少。喀左现在发展旅游业,对宣传册、折页制作需求量很大。孵化基地主任甄学超介绍,小县城里这300多名年轻员工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客户。

 

对于未来,无论是在外读书、工作,还是在这里生活,这座小县城里的年轻人都有着不同的打算。胡旭高中时曾独自去沈阳闯荡了一年,住月租800元的地下室,在饭店、歌厅当服务生,“被人损得跟孙子似的”。这段经历帮助了他,回来后他自学考上了沈阳的工艺美术学院,考取了“所有能考的资格证”。6月即将开始实习的他说,宁可在外面挨骂,也想再出去走走,长长见识。

 

韩松在丹东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独自在县城上学,年纪渐长才懂得想家。“如果有能力,我想多在外面转转。”他觉得外面的人见识不一样,从唠嗑都能感觉出来。1993年出生的王宏缘毕业后在沈阳工作了两年,去年回到喀左的创新创业基地从事图书设计装帧工作。他说每月能挣5000多元,待遇不比在沈阳差。

 

从小在喀左农村长大,李浩几年前和父母搬到沈阳定居,每一次回喀左,他都觉得家乡变化很大。虽然他觉得自己的专业在东北没有太多机会,但“家在东北,很难离开”。

 

冬日的喀左天空辽阔,湛蓝发白的颜色无边无际,从县城通往周边村庄的水泥路向地平线蜿蜒延伸。“明天依然看不见,路途很遥远。我想出去走一走,看看这个大世界,还有太多的梦想等我去冒险⋯⋯”一首《流浪》在车里无限循环,胡旭和窦硕轻轻地哼着。


 


2018年2月28日

中国青年报摄影版


编辑 | 李峥苨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暗房师退休了

中国青年报2017年度照片 

微光和朋友们的放映会我是摄影记者年终特别版

马格南镜头里的周恩来纽约时报2017年度摄影书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北京实习故事 窗外的北京

中国青年报最老的摄影记者走了告别铁矛

党代表朱日和全运会偶像

守候微光放映会 第十二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我是摄影记者

 12| 345|6|7891011|12

在日本上大学高原藏校

历史上最有名图片编辑去世

微光专访14位中外女摄影师

雄安楼市离开北京 |北京租房记

再道一声 小平您好| 翻开家庭相册

河北治霾 | 迷失在北京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大阅兵探营 | 阅兵细节 

 摄影与留学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中青报2016年度照片| 2015年度照片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