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雇女摄影师等于雇半个人吗——14位中外女性摄影师访谈录(一)

2017-03-08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选自《自我肖像》(持续项目)

肖慕漪/摄



主持人|王婷舒


目前供职于《纽约时报》的高级摄影记者Sara Krulwich曾讲过自己这样一则故事:1973年大学毕业,她被29家报社拒绝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她的一名男性编辑同事却说,雇用女性就像雇用了半个人。


今天,女性摄影师在几十年前所面临的偏见、歧视、性侵、以及家庭的局限依然存在。但是,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克服着偏见,对抗着弱点,带着对人性的好奇和叙述的渴望,为这个世界呈现更多的角度和深度。


国际妇女节,为致敬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节点,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并联系采访了来自9个国家、地区的14名从事新闻与纪实摄影的女性摄影师,希望了解她们对于职业的思考、自我的认知、面临的困境以及自身的努力。


(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在此,感谢所有愿意参与调查的摄影师

祝微光所有的女性朋友节日快乐🎈



这份访谈调查共分为三篇。今天,我们首先就摄影师的女性身份在工作中有何影响作了一些调查。



  女性摄影师的作品是否具备明显的性别特点  


有人认为,女性在讲述深入人心的人文故事时,会比男性摄影师更加专注,情感更细腻。但在采访中,很多女性摄影师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丛妍 :

用敏感细腻这类词来定义女性的作品,其实是在加深人们对于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但是有一些人生体验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理解的,比如生育,还有和女性成长相关的。可能这些会让女性摄影师更容易理解有类似经历的拍摄对象,或把自身经历反射在作品里。


当然性别也只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我们所处的收入阶级、在城镇或农村长大的经历,我们的种族、民族、文化、性取向,都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可能都会影响我们所拍的作品。



Sima Diab: 

无论什么性别的摄影师,都是在试图寻找自己的声音,并透过摄影去表达。我不觉得女性有特别的视角。 我看过不少男性摄影师作品,最初还以为是女性拍的。看战地摄影师作品时,你只会看到战争,不会看到性别。敏感是摄影师需要必备的重要特质。 我曾经和一位一米八的高个儿男性在现场,都哭得跟婴儿一样。有人说太敏感、感性是弱点,但其实是强项。它会让你更加理解拍摄的人物和故事,注意到更多细节。



2015年9月18日,克罗地亚火车站,一位母亲紧握着两个孩子的手。

Sima Diab/摄



薛珺:

女性摄影师往往被加上细腻、敏感、温情的标签,但其实很多因素比如性格、教育程度等对摄影师风格的影响更大。我个人很反感滥情的照片,很多拍摄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离远一点、再远一点。



肖慕漪:

我没有办法透过作品判断性别。因为每个人的风格都很鲜明。但是当你知道这个人是谁以后,再去看他/她的作品就说得通了。特别细腻的男性也有很多。



2016年5月12日,湖南长沙宁乡县高山村,感染艾滋病的女童坐在屋里,因为病情被传开引起同学家长恐慌,她暂时离开学校回家学习。

薛珺/摄



郑萍萍:

感情细腻、角度独特,这类词汇只是外在的。好的女性摄影师一定是自带辨识度的,贯彻了她在看待事物、理解关系上和男性的根本不同。    



Soheila Sanamno:

不仅仅战场上有牺牲。社会中,也有很多人在经受着苦难,尤其是很多受压迫的女性。我认为女性摄影师能够帮助她们发声。人们应该了解,很多女性摄影师能够与拍摄对象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能够更深入的讲述人们内心的情感。我希望通过摄影,能够帮助她们找寻到能够自由呼吸的空间,并且推动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



因父母近亲结婚导致眼疾的5岁的伊朗女孩Elham。选自《Elham》

Soheila Sanamno/摄




韩萌:

女性生于敏感 ,但也与个人才华有关系 。不能说男摄影师拍照不细腻,但女摄影师的作品可能辨识度更高,能看出来。比如薛珺的照片,就能看出来角度不一样。女性具有更一些细腻的东西,通过肢体语言、表情传达的东西更多。



Julie Hascoët:

去看展览时我经常会猜测摄影师的性别,而且每次都猜得很准。我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可能就是感觉。但我也喜欢猜错的时候,就像是获得惊喜一样。



Julie Hascoët/摄



Julie Hascoët/摄



Ksenia Kuleshova:

我不认为女性有明显的特点,我也见过很多同样感性的男性。但多元化在今天非常重要。对一件事物男性摄影师和女性摄影师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也能带给观众不同的故事。



Nazik Armenakyan

因为我们是女性,有家庭,有孩子,我们愿意倾听,愿意理解。有时候,女性摄影师可能会挖掘得更深。她们不仅展示事实,还要进一步探索深层的情感。所以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女性摄影师能得到更多拍摄许可。



选自《孤独星球》

郑萍萍/摄




 女性身份是否会在操作某些专题上具有优势  


在拍摄某些特定题材时,女性通常被认为少一些侵略性,更容易获得被摄者的信任。



韩萌:

现在拍摄的专题《江南弃儿》,需要和女性进行深入交流。如果是男性,不是不能拍,但是不知道能深入到什么程度。



丛妍:

2015年拍摄嫁到中国的柬埔寨新娘的故事时,在村里认识了一位柬埔寨女性。现在仍一直跟拍这对夫妇,他们俩都像我的家人一样了。但有的时候还会回想起大哥刚见面时跟我说的一句话,“你一个外人,来我家跟我老婆讲话我都看到了。也就看你是个女孩子,要是个男的,早就打你了。” 其实他人很好,即使我是男的估计他也不会动手。但是不能否认,身为女性在一些人看来比较无害,比较容易被接纳。



早上Buntha拉开卧室的窗帘,准备给9个月的儿子喂早饭。选自《柬埔寨新娘》

丛妍/摄



Buntha在家门口洗衣服,她的老公舀了一瓢水给她的盆里加水。选自《柬埔寨新娘》

丛妍/摄



Dalia Khamissy:

我曾经去叙利亚难民营拍摄时,我的女性身份让我更容易进入只有一位女性难民的营帐,否则她丈夫不在的话,我不会被允许去拍摄的。目前在准备关于黎巴嫩被贩卖的女性受害者的故事,有些女性在一个房间里被关了5年。如果是男性,可能再让她们回忆痛苦经历要难得多。



Soheila Sanamno:

事实上,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伊斯兰社会,男性摄影师几乎不可能进入一个拍摄对象的生活,但对于女性摄影师来说很容易。



阿塞拜疆东部,一对12岁的姐妹。选自《Samira and Saeede》

Soheila Sanamno/摄



阿塞拜疆东部,一对12岁的姐妹。选自《Samira and Saeede》

Soheila Sanamno/摄



Sima Diab:

我尽量不去在意我的性别,但我非常清楚人们会产生一些偏见。可能我常以谦卑恭敬的姿态进入故事,所以很少遇见不顺利的境况。也很少遇见我拍完之后,拍摄对象找回来说不喜欢我的照片。 重要的可能还是工作方式和态度,因此性别并不重要。



2017年1月13日,地中海,一搜挤满了难民的救生艇。

Sima Diab/摄



梁莹菲:

我觉得能获得一个拍摄许可首先是因为我们想尽办法去争取这个许可,而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性别决定了我们可以得到这个许可。一味强调性别的优势没有意义,是在抹杀女性摄影师付出过的努力。如果你说一个男摄影师能拍到某某照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的性别,听起来也会蛮荒谬的。



薛珺:

有一天,编辑给我电话说,明天有时间吗?有一个题只有你能拍。正当我要表达一下谦虚惶恐之情时,编辑说,是要进产房。这大概是我在报社唯一感受到的一次“性别歧视”。



2004年,伊拉克-约旦边境,难民营里的伊朗儿童。

Dalia Khamissy/摄




 体力的差异是否会造成局限  


性别的生理差异,常导致女性在体能上受到怀疑。



韩萌:

对于女性,体力上是问题 ,所以就看个人,女性摄影要清楚意识到在这方面和男性的差异。自己要自律,要对抗很多,比如衰老、懒惰。现在会明显感觉体力不如以前,因此会多加强锻炼,很少像以前一样熬夜了。还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早上五点起来做工作 ,那会儿头脑特别清醒。所以我会不断地调整自己。 



2008年,汶川地震100天后,北川县临时搭建的精神病院。

韩萌/摄


Sima Diab:

当你做的事情是你热爱的并且也很有意义时,你就会有无限的精力。 当然每个人都要学着对抗自己的弱点。年龄不是阻碍,年龄是一种伴随。年龄越长,工作经验越多,你的声音和表达会更加精致,更加清晰。



薛珺:

对于女性摄影师的“歧视”大多数是对体能的怀疑,从个人来说,我觉得身体状况正常的女性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而且,不好意思啊各位老师,我还打算拍到更老一点。




▶︎第二篇访谈录将谈到女性摄影师们在职业中遭遇过的偏见、歧视、甚至人身侵害危险,她们也将对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敬请期待!




采访|王婷舒

编辑| 王婷舒 郑萍萍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离开北京 翻开家庭相册北京租房记

再道一声 小平您好

荷赛年度照片引发质疑 中国体操七次获奖

VR看展+访谈: 守候微光年度致敬影展 |

中青报2016年度照片场景2016

河北治霾 | 迷失在北京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钢城故事 都市失眠者的自白 

《纽约时报》年度照片产生过程  | 

2016年度画册 马格南与美总统大选

《时代周刊》总统封面的玄机|

里皮执教国足首战

90后保姆 青岛海鲜故事 |  上班下班 

政协主席台 | 两会电梯

贺延光的2015 |

日本,在被谁绑架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 

国庆这些年 | 大阅兵探营 | 阅兵细节 | 

中国青年报2015两会图片选 |

 摄影与留学 | 摄影与旅行摄影与自我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

中国青年报2015年度照片|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