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那些每天读书打卡的人,根本称不上是在学习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21-07-27


学习的正确方式,并不是整天打卡搜集信息。

作者:程驿,来源: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经授权发布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七月朗读音频

插曲:纯音乐-《永远常在》


你工作以来,做过最浪费时间的事是什么?


我干过最浪费时间的事,是在5年前,2016年创业时。


那时充满了焦虑,所以大量看书。


我参加了一些读书训练营,做法大致是——快速阅读,把每一本书大概内容写在标准格式的卡片中。


我写了整整5个月,读了50多本书。


突然一天惊醒,这样除了成功收集了一堆——再也不会看的信息和每天打卡的控制感,几乎没获得什么。


那时候时间之宝贵,可都是从牙膏里挤出来的啊。


我当时捶胸顿足了好几天,所以痛下决心,一定要建立起超高效的学习方法


我这一路也认识了很多人,很多是自己确定“掌握了学习”的大V,但我也确定他们的方法更浮于表面。


还好,这个世界有一个人叫埃隆·马斯克



他的学习才是硬功夫,是要真正掌握火箭发射难题的,而不是炫耀自己每年读多少本书。


终于,我开始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各种知识后,才感觉学习这个技能,这辈子搞定了。


学习的真正步骤是什么?

 

这事真的无比夸张——小学到大学,每个人花了40000小时学习,但一毕业就会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任何一个国内的小孩,从小就知道要好好学习,但却基本没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学习?


用第一性原理想想:


一只小狮子,刚刚出生不会捕捉斑马,所以狮子妈妈得教会它如何捕猎。


小狮子会学习到“如何追击、如何攻击、如何撕咬...”等等一系列技能,而同时,它还得跟着狮子妈妈,不断捕获小斑马、中斑马、大斑马等等经验。


这就是学习,本质是高级生物体,通过后天习得生存算法。


而一些低级生物体,比如鼻涕虫、海藻、细菌,他们不需要学习,出生后大脑自带几个生存算法就够用了。


这其实好比功能机时代的NOKIA,出厂时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录“,再来个”贪食蛇“功能,你就用得吭哧吭哧。


但像狮子、猩猩、人类这些高级生物体,就像现在你用的iPhone,花7000买回家还不够,你还得安装各类App。


你的学习,当然就是指往大脑里安装各类App,也就是学会各种生存算法。


只是大脑的特点是,光掌握算法还不行,还得掌握一些案例信息相结合。


所以,学习无非是对算法和信息的积累。


这一点,马斯克在《硅谷钢铁侠》中,有详细介绍。


现在,我们在一根纵轴上,写上这两个部分。


但如何积累呢?


一开始的核心其实也只有两个方面:存储提取


这时我们能得出四个象限:


A1、存储算法

A2、存储信息

B1、提取算法

B2、提取信息


 

举个例子:


你小学五年级学写作文,老师会告诉你一个万能写作方法——“总分总”,你记在脑子里,这就是A1-存储算法


老师讲完了,你还是不会啊,所以你把《小学生作文报》上的两篇文章剪下来,连同把同桌小梅的作文,总共三篇”总分总“的作文,粘贴在本子里,这就是A2-存储经验


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我热爱的一个人“,你想起了“总分总”,于是按这个框架写,这就是B1-提取算法


但是写到最后,不知道怎么结尾,你突然想到小梅作文中的一段话——“你像风来了又走,我的心满了又空”,于是你提取这几句话作为结尾,这就是B2-提取经验


对,就这么简单,你小学就会了。


但为什么,99%的人就是学不好?通常人是在哪一步出了问题呢?


分别来看看。


 

什么是算法?

 

首先你得非常清楚,什么是算法呢?


而且还得再读书时,非常敏感,哪些部分可以用来建立成算法,唯我所用。


实际上,你能够直接存储-提取的算法,大致有以下这几种:


1、 清单(List)


比如你明天要坐飞机去隔壁王家村旅行,今晚就得打包,准备好所有物品。


如果每次没有头绪,乱糟糟的收拾,你会感觉很累。


这个时候你拿出清单:洗漱类、衣物类、电子数码类、证件类、药品类。


15分钟内,你就可以收拾得妥妥当当。


清单的作用,是帮助你把一堆乱糟糟的事物归类(Classify)


而清单的展现形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幕布所呈现的列表形式。


第二种就是大名鼎鼎的思维导图(Mind Chart)


现在很多人都很执念,把所有东西都“思维导图化”,但其实这是一种最初级算法。


2、矩阵图(Matax Map)


这个你就太熟悉了,我几乎每篇文章都会用矩阵图


比如你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学习是个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啊,用存储-提取、算法-信息四象限就能搞清楚了。



矩阵除了归类,核心作用还有分析(Analysis)


什么是分析呢?


就是“拆分从而清晰”。


比如从前我们只会说韩梅梅学习好,李雷学习差。


而在今天分享的如何学习这张图中,你就知道了韩梅梅其实是“存储算法”更多,李雷也很努力,但更多是“存储信息”。


当然你肯定也知道“存储算法”这一个格子,肯定还比较粗糙,一个格子,当然还可以细化很多层格子(下篇讲)


按我们行话是——“清晰无底线(Without Claer)”。


3、概念图(Concept Map)


比如著名的亚马逊飞轮,它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个底层算法


无论是贝索斯力说股东,开展倒贴钱的Prime业务,还是后来开始AWS亚马逊云服务,都会用这个系统去思考,是否符合公司战略。


 

概念图的核心是明确输入-输出,其知道每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现在让你上台来一次即兴演讲,估计你脑子会发懵。


但这个时候我拿起手边一张卫生纸,给你画一张图,你立即就霸占全场了:


a、经历。


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一个挎包,出生的时候拉链没开,什么也装不下。


b、低谷。


后来打开拉链,就开始不断装东西,越装越多,比如物欲、金钱、感情或工作压力等等,后来几乎都要撑裂了。


c、翻转。


于是我开始丢东西,刚开始丢的时候觉得很不舍,但后来能够真正做到放下,就只留了三样最重要的东西,它们是身体、家庭和幸福。


所以我感觉现在的自我非常舒适。


4、 公式。


比如我有个陌陌的市场经理朋友,有次在软件园中午吃食堂,她说,来了个总监,总是嫌他们之前 广告预算太多,但是公司明明UV(不重复用户数)的增长还不错啊。


我告诉她,把这半年每周的预算和UV数据,在Excel中写一个Correl函数,拖动数据就能测算出两者的相关性。


大于0.8则证明两者高度相关,投广告完全没问题,结果相关系数=0.91,分分钟打脸新来的总监。


公式不仅包括函数,也包括各学科底层原理。


比如经济学的“供给-需求”理论,可以解释市场现象、公司关系、小卖部是否卖豆浆,你和女朋友关系等生活方方面面。



X、感知算法(技能)


刚刚提到的四种,都是基于归纳和演绎的理性算法,其实只占你生活的1%。


而剩下的99%,都是感知算法


比如吃一盘菜,感觉好吃or不好吃,今天和朋友打球,投球、跑位、进攻、防守等等。


其实都基于大脑神经网络算法,靠大量案例和重复刻意练习来掌握。


由于感知算法无法量化,所以此后文章不再提及。


 

什么是信息?

 

打个比喻,如果你想了解一个领域,算法就是房屋的框架,修建起来基本不会变,信息则是框架内的“装修、物品、家具”等等具体的东西。


两个人在一起,不可能只沟通算法,还得填充进实实在在的东西,彼此才能理解。


那么,你一般会遇到什么类型信息呢?


其实三个方面问题-观点-论据


问题:为什么很多人稍微遇到点事,就控制不住情绪?


观点:根本不是“性格”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面对事件的不同认知立场导致。


论据


1、飞机上的噪音很烦人,但你肯定不会因此发脾气,因为你默认飞机噪音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任何理由发脾气,这是客观立场


2、几个七八岁的小孩在旁边吵吵闹闹,说了几次都不听,你就会发火了,因为你认为小孩是可以听话的,所以是他的问题,这是意向立场


3、你设计了一个扫地机器人,也有很大噪音。这时你又没法发火了,因为是你自己设计的,你感觉自己可控,这是设计立场


问题-观点-论据三者关系是:


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而观点则是每个人不同面对问题的视角。


而在解释和沟通环节,又需要有论据,也叫“说服力工具”,让别人信服,所以,你对于信息的搜集和掌握,无非这三者。


当然,每个部分还可以再分子类。


问题:


A1-定义,什么是情绪?


A2-原因,为什么人类会情绪?


A3-行动,在XX情况下,做哪些事能让你控制好情绪?

...


观点:


权威认同: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一个情绪理论...


对比:“人类和黑猩猩情绪对比,有哪些不一样”


颠覆性:“通常我们理解情绪和情商有关系,但其实,情商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论据:


B1-类比:“情绪理论,其实好比你住一个岛上,在岛上会感觉舒适满足,但在.....”


B2-案例:“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


B3-故事:“公元前6世纪时,在古代印度的王国里,有位叫悉达多的王子,看到生老病死所产生的苦,其实是所有情绪的来源“


B5-数据:“据XX统计,人口上2000万的大都市,65%的人都有情绪焦虑的问题。”

...


当然问题-观点-论据你还可以补充各种分类细节,感兴趣可以留言到评论区。


 

后面的话

 

综合来看,为什么学习仅仅是存储-提取


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学习的误区。


1、热衷收集信息,而非掌握算法。


我在2015年干的蠢事——每天用一个固定表格记录每本书的内容,其实最后只掌握了一个算法,那就是表格本身。


在同一表格下,即便写了10000本书,也就是一堆信息,而非搜集算法。


2、你以为的算法,其实还是信息。


比如刚刚看到有人把书的内容画在了一张纸上,看上去很震撼,但除了想把信息过一遍,其实毫无意义。



因为它的唯一用途,是你哪天去给别人讲一遍这本书(实际你几乎不可能遇到这个可能)


算法的作用是今后你遇到同样的情况,可以无限次使用,显然你不可能每次拿出这么复杂一张图。


3、你更热爱存储,而非提取。


不过我说的提取,更多是指要解决一个真实问题。


比如你囤积了很多心理学概念,然后跑到各种群去复制粘贴,也就没什么价值。

或许你还想看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认知越高的人,层次越高

认知贫困,才是最大的贫困

人生的关键,是主动去吃屎

分类越简陋,认知水平越低

认知水平越低,人就越固执

认知水平越低,人生越被动

认知水平越低,越自以为是

认知层次越低的人,越偏激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什么是墒增定律,看完顿悟

这9个微习惯,让你认知升级

此文可能颠覆你对平衡的认知

和愚蠢较劲,你永远都是输家

反思的深度,决定你的认知高度

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多花点时间学习,少点学习心态

这7种认知偏差,正让你越来越蠢

超强的学习能力,如何快速练成?

最好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认知层次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围外的钱

你的坏情绪,暴露了低层次的认知

有一种低层次的认知,叫人以群分

一个人的固执里,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人在年轻时,尽早建立底层认知系统

你的认知层级,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认知有四层,不升职的你在哪一层?

你的认知层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缩小认知差,你才能逆袭成人生赢家

不同认知层次的人,会有交流困难的

你的急于求成,暴露了你的低水平认知

低水平认知里,藏着一个人自私的欲念

关于选伴侣,这是一篇颠覆认知的文章

最近5年,让我改变最大的3个认知升级

真正的高手,都有对抗墒增的底层思维

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是“心智突围”的高手

10本提升财富认知的书,墙裂推荐第5本

改变线性思维,才是你认知升级的第一步

高认知水平,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家产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自我认知不断进化

比能力重要10000倍的,是提升你的认知层次

寒门如何出贵子:冲破格局、见识、认知局限

优秀的人是如何成长的:从自我迭代到认知升级

优秀的人是如何成长的:从自我迭代到认知升级

你对世界的认知层次越深,世界给你带来的痛苦就越少


作者简介:程驿,世界500强数据分析师,软件工程产品经理,已出版新书《认知颠覆》,公众号: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知乎@富叔,头条号、微博@富书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你若喜欢,为富叔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