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穿越“念青东”,三十年一遇的冷酷仙境
“
一场三十年一遇的大雪,整整持续了八天。
雪落念青东,绚烂的秋色褪去。群山皆雪山,湖泊皆蔚蓝。
”
第九天,海子边海拔4300左右,趁着太阳反射雪的热量在湖边拍了照,满足了“女为悦己者容”的小心思,此地此景,想必此生仅有一次吧。图/小艾
念青东,被誉为西藏的“阿尔卑斯”,这里有着数百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未登峰,发育有冰川七千多条,高山湖泊与原始森林错落有致,许多徒步界大咖认为它是最漂亮的地方。
小艾很早就对念青东心向往之,今年国庆终于得以成行。怎料藏区大雪,念青东本地牧民更是称之为三十年一遇的大雪。没怎么见到想象中的秋景,她却遇上冰雪覆盖的别样念青东。
湖岸线浅浅分割,一边是倒映着雪山深邃的蓝,一边是有牧屋河流的白茫茫雪地。图/小艾
冰雪念青东
最初几天,大雪未至,走在原始森林中,随处可见厚厚的苔藓,生机盎然,也暗藏风险。
看上去生机盎然的苔藓,灌满了水分,每一脚踩下去都会渗出水。图/小艾
高山上植被丰富,红黄交错,碧色的海子静卧其间。
洞措拉岗措,呈月牙形。图/孤月
大雪来袭,整个世界变成冰雪王国。因为其他队伍的撤退,在这些天中没有遇到过一个人,所以有了切实的与世隔绝之感。
行进在冰雪世界。图/小艾
过完垭口的下坡,对面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松树挂着厚厚松软的雪。图/小艾
线路概况
因为想看秋景、雪山、海子,所以决定修改去年守静笃大神没有走通的鲁易线,由孤月规划新的线路和做路书。
鲁易线:指从鲁朗到易贡藏布的穿越线路,由守静笃设计,孤月在原先的基础上修改绕行一部分,涉足东念青隐秘区域,大部分路段无驴友涉足,需探路而行。
看海线:从鲁朗镇到巴松措,大概需要行走七八天,翻越3个4800米左右的垭口。
我从山中走来,见识过苍茫的大地,领教过人类的渺小,体验过大自然的力量,认真地直面过生命的种种问题,在这人间仙境冰雪世界中打马而过。图/孤月
此行程与鲁易线和看海线前面四天半重合,原计划第六天的行程翻越4835米门索拉垭口,在实际行程中,第七天到了勒布青坡,因为大雪穿密林失败撤回,改走看海线出山。
分不清天与地,也分不清山与天,四目所及一片白色,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脚踩地上的吱吖声,忘记了工作是什么滋味,也不再时刻拿着手机,好像除了保暖和吃饱外没有烦恼,简单得像回到了原始社会,反而更能倾听内心的声音。图/孤月
线路详解
计划15天的重装,中途无补给,线路复杂,涉及草甸、碎石、大石坡、沼泽、草垛、河流、雪地、冰坡等综合地形。
这对经验、耐力、力量都有很大的挑战,所以组队的时候对队员要求比较高。最后组成六人小队,队员包括孤月、水哥、末夏、亭子、007和我。
左起:孤月、末夏、我、亭子、007、水哥。孤月因为念青东聊上,久闻大名。末夏和亭子是我04年走泸亚的队友,水哥与末夏是好友,007是去年走希夏邦马和东坡的队友。大家在生活中也是很好的朋友,所以对体能和经验比较了解。
D1:刷新重装纪录
林芝—拿哥村—麦炯拉阿措—娘约措尾
3687米—4177米—4375米
轨迹第1天。
我出发不久后的自拍。
从林芝客栈6点起床,7点包车准时出发前往徒步起点鲁朗镇拿哥村,沿着村子尽头的小路一直开到没有水泥路,检查包拍完合照大概9:30左右出发。
图/小艾
从起点开始沿着牧民骑摩托的明显路迹开始拔升,道路左侧的河流也越来越宽阔,水声哗哗地一路奔腾而下。入山时阳光明媚,阳光从树林间倾泻而下,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城市,从偏僻乡镇再到无人山野,仿佛经历的时空穿梭,有一种视野顿开的惊喜,但是过重的包和对高海拔的一时无法适应又把人拉回现实,一步一步爬上高处。
图/孤月
大概是前一夜才下过雨,即使是大晴天地上仍是烂泥一路,混着牛粪和尿,每一步胶着而疲累。
孤月、水哥和我。图/007
虽然拔升缓慢,但因为第一天需要适应的过程加上包巨沉,除了孤月以外,其他人均刷新了重装记录,即使走到平路,仍难以适应,大家只顾闷头走。
图/孤月
一处有“大桥”的分叉路口,负责轨迹的孤月和亭子正在对轨迹,我站在桥上蹲下打算拍长曝的湍急河流,站起来的时候差点因为包太重导致重心不稳,以致摔河里去,一阵后怕。
大家来回在河两侧都走了一遍,返回再换另外一条路,因为不确定前方有明显路迹但是没轨迹的一侧是否有桥,所以最后仍然决定走没有路迹但是有轨迹的一侧,走湿透的草垛碎石,穿杜鹃林。
图/孤月
我穿出了一段林子,在一块比较开阔的区域缓会,我后面的末夏正在和恼人的树枝做着斗争。
图/孤月
林子虽然不长,但是因为需要不停上上下下,脚下不时有容易崴脚的石头,一边需要躲开树枝防止拉到包,一边需要注意脚下,走得极其漫长。走完出来见到一方广阔天地,大家都松了口气。
图/孤月
走出密林后依旧沿着缓坡向上行。经过麦炯阿拉措,因为是个小措所以没拍照匆匆的继续赶路,要完成今天的任务时间很紧迫。
图/孤月
第一眼看到娘约措,娘约措是一个类似大L型的湖泊,两边一直向山脉深处延伸,一眼看不到边。到了湖边开始下起小颗粒冰雹,天色阴沉下来,湖面也失去了本应碧绿的色彩。
图/小艾
除我之外的五人,面对着湖的方向。接下来需要沿着湖岸一直要走到湖的尽头,作为下一个休息点。
穿密林的末夏。图/孤月
因为之前没有太多沿着湖岸走的经验,所以想象中的路是贴着湖边行走,且湖边视野更好。实际行走又刷新了认知,真正的路是沿着湖边上上下下,有时候需要拔升的很高才能通过,拔升到高处后没有路迹又需要往湖岸走,走到湖岸发现没有路再继续拔高,如此往返。然后半途才发现湖并不是曲面线条,而是波浪形的,湖岸就像这样~~~~,大大拉长了距离。
图/孤月
在林中看到的湖,此时天空中有一小块儿放晴,湖的颜色综合了蓝绿色和孔雀蓝。景色虽好,可是肩带和腰带磨的上肢生疼,就像有人不停按着身上本就大块淤青红肿的区域,又痛又胀,当时想的只是赶快到营地,下包。
图/小艾
下到湖边体力实在消耗过多,大家坐湖边补充食物。太阳撒在湖面上的金光随波浪熠熠闪烁。
图/小艾
脚边是大片的细沙,像一个迷你版的沙滩,湖水像海浪一样被风一层一层的吹来湖边。
图/孤月
到了湖尾后继续前行拔升,远远的能看到一个小的牛棚,距离计划的营地还有5公里左右,每个人都精疲力尽,当天无法到达。到了牛棚后大家稍坐一会,决定再向前推进一公里多,减少第二天的行程。
当费尽全力到达后卸下包,感觉整个世界都明朗起来了,所有人累得不想动弹,加上第一天海拔适应,吃完饭就搭好帐篷休息。
路上对孤月抱怨了句这是我走过最累的一天,比龙眼一天走了18个小时都累。孤月接一句说,接下来你会发现今天是最轻松的一天。
D2:穿越原始森林
娘约措尾—洞措拉岗措—无名措—河谷营地
4375米—4727米—4300米左右
轨迹第2天。
出发前天气的样子 图/小艾
第二天约好时间8:30出发,因为行程时间比较长。后来东西太多,实际超出了时间,一直到9点出头才开始陆陆续续出发。
图/小艾
出发时对着轨迹沿着路迹走,过了很长一段再看轨迹时发现已大大偏离了。返回去时后面的队友已经都走到前面。我们想直接切回到轨迹上,再发现时已经在前往另外一个垭口的路上,赶紧继续横切回来。
横切走进原始森林,地上混着腐烂的树叶和水,和形状各异的石头,稍一不留神就会打滑。
在一处过独木桥的森林中。图/007
大概一米多宽的河流,下过雨的苔藓一被踩就会整片剥落,即使有独木桥也不敢轻易走。用登山杖小心翼翼地试探,先滑出一只脚,一点点往前挪动,另外一只脚再踩上试探看能否站稳,稳住了后手扶着晃动的杜鹃树枝颤颤地向前挪动,生怕一打滑落入刺骨的冰川水中。
图/小艾
穿越山谷中的森林不仅要一路横跨这样形状怪异的杜鹃、长着没有被破坏厚实的苔藓,还要一路上坡,身体穿过去了,结果包被勾住了。一脚迈过去了,结果负重大身体没蹬上去,总之摸爬滚打,手脚并用。一路上期待的看着前方希望快点出现好的视野,这样就能回到正确的轨迹上。
林中枯木上明黄色的菌子。图/小艾
看上去生机盎然的苔藓,灌满了水分,每一脚踩下去都会渗出水。图/小艾
图/孤月
出了森林切回到轨迹上就看到一条小径,所有人怅然后悔,如果一开始就循着这条路走,就不用浪费时间和体能去过林子,时间的浪费还能接受,可是体力的消耗实在是不能弥补。
沿着缓坡往上走,休息会补充食物汇集齐人后开始走上坡。第二天的背负明显好于第一天,可是又开启了新的难度,在杜鹃林中开启没完没了的爬升之旅。
图/孤月
上升到顶后就能看到洞措拉岗措,呈月牙形,用轨迹对了下方向,发现今天要翻越的第1个垭口在斜对面,目测从月牙的内侧走更近,但是轨迹是在月牙距离更长的外侧,需要沿着山脊横切。所有人都参与了讨论,是要冒险走没轨迹的内侧还是距离更长的外侧,综合之前走错轨迹的难度看来,大家最后还是决定沿着轨迹走。
横切路上看到的洞措拉岗措。图/孤月
横切路上爬升完一个大上坡才发现横切远没有想象的简单。路上杜鹃林遍野,高矮不一,密密麻麻,地上烂泥石头遍布,不仅要防着被刮,还要防脚下打滑崴脚。
所谓的横切其实是上上下下在林中穿行,天变得阴沉不定,偶尔一阵雨偶尔一阵冰雹,林子大多到腰间,也没法穿雨衣,于是下雨的时候冷一阵,出太阳又热一阵,不一会就开始冻的吸鼻涕。来到开阔区域一路大上坡,终于来到垭口的湖侧,趁着太阳好时拍照,山坡上绿色中夹杂着红黄点点,远看神怡,只有自己知道穿梭过其间有多痛苦。
图/小艾
一个漫长的上坡后大家慢慢拉开了距离,此时还没翻第一个垭口,已经是下午时间。当天决定只翻第一个垭口到老营地,原先孤月计划的是翻两个垭口,第三天到常规线路上。
图/小艾
翻到垭口顶出现第二个无名措,赫然发现刚才翻的那并不是垭口,真正的垭口在湖的对侧,直感觉腿在发软。
图/小艾
湖的内侧过来距离更短,但是大石林立,为了保障安全大家选择了湖对岸的路径绕行一圈,看着是条路径,其实全是遍布着草垛的沼泽地,踩一步陷半步,到达垭口下看到角度极高,咬一咬牙继续干,不得不说这是我爬过前戏最长的垭口,整整爬升了一天到下午才到垭口下。
此时光线较明亮,湖水呈现着墨绿色和深蓝色,想着要是大太阳的话湖更漂亮。不过见海子和见雪山一样,缘分两字。
图/小艾
上到垭口正刮着大风,卸下包感觉就像是卸下一车货物,如负释重。急匆匆地拍了些照片,等了等落在后面的队友,赶紧继续往前走,营地就在垭口的山谷中。
从另外一侧看营地的位置,在图中河谷右侧中间一处破旧的牛棚。图/孤月
下坡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下过雨的路极难走,有些地方落差大,只能坐着滑下去,如果姿势不对便会摔倒,一路上胆战心惊。末夏走在后面,时不时传来在大石上滑倒的声音,令人揪心。下到底后腿打颤,期待的太阳被下雨顶替,到达营地后匆匆扎营泡些米饭就累得无法动弹了。
D3:景色最平庸的一天
河谷营地—达才措—朗莫措—纳吉牧屋
无明显海拔上升下降
轨迹第3天。
图/小艾
今天是全程最轻松的一天,当然也是景色最平庸的一天。大概率上来讲,景色和难度总是成正比。
大家天未亮就起来烧水吃早饭,下了一夜的雨一直到早上也未停。今天行程不是很长,所以吃完后坐在各自的帐篷里期待等雨停后再出发,万幸等了一个多小时雨渐小,出发后只需要沿着河谷一直向另外一处尽头走就好。
图/小艾
河谷中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宽窄渐变,我们沿着河流的附近绕来绕去。地上依旧是草垛和沼泽地,水依旧可以漫过脚腕,对这种路又气又恼可又无可奈何。
图/小艾
一直沿着河流绕行走了几公里后对轨迹才发现偏离了轨迹,虽然方向正确,可因此也耗费了不少体能,不得不感谢自己的鞋,在这样的水中行走丝毫未湿。
从这几天的行程看来,这条线路行走必须时刻对照轨迹,它有很多看着是路迹其实并不在轨迹上的路,所以稍不留神就会走错很远。当天行程虽然不长,但是因为来来回回走错了很多路,其实距离远超过原计划的。
图/小艾
达才措的巨石合影。达才措是一个沿着山谷而蓄的长型海子,沿着海子往尽头走是一条撤退到村子的线路,从海子侧的山路横切上去过一个垭口就是今天的营地。
图/小艾
垭口切上来后就能见到朗莫措,到垭口顶开始下起淋淋漓漓的小雨,沿着湖边走向营地的时候雨势渐大,夹杂着雪花。不得不穿上雨衣,在雨水中和林子怪石中摸爬滚打。
纳吉牧屋有相隔不远的三个点,到达第一个发现已被占满,于是打听了下继续往前走,第三个有牧民居住,于是在第二个扎营。牧屋外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居然老鼠遍地。不得不在屋内也搭上帐篷,因为烟熏不敢生火,于是哆嗦着早早睡下。
D4:牧屋休整
轨迹第4天。
图/孤月
第二天起来听到亭子说下雪,大概十来公分了,我当时笑笑说不可能。这海拔才4300,而且温度并不低,怎么可能会这么厚的雪。起来后打开屋门一看,被眼前看到的惊呆,才一夜功夫,雪已经厚至小腿,树上也挂着厚厚的雪,门前小亭子下的牦牛早已不见踪影。
前一天孤月走另外一个垭口未按时间回来,想来是在路上耽搁了,因为和末夏、水哥、007前一天错开营地,所以我和亭子先收拾东西和他们汇合。
007帐篷。图/小艾
他们仨人的营地扎在牧民屋子附近,以为他们会睡在牧民家,没想到是搭在了外面,帐篷一圈已经积了不少雪。
末夏和水哥的帐篷。图/小艾
大家商量了下是先撤退等孤月还是在牧屋等一天。后来一致同意在牧屋先等一天,大家第二天下撤。
图/小艾
一天无所事事,其他人去了最下边的牛棚营地和另外一支队伍玩游戏烤火去了,007去了另外一个牧屋睡觉,我留在了牧民家。男主人次仁热情地给我们烤了饼,甚至给其他不在这边的所有队友都烤上让人给带下去。大家烤着火吃着饼。下午我一个人颠颠地跟着次仁去看他挤牦牛奶,回来了后烧开做酥油,我坐旁边喝新鲜的现煮奶,好不惬意。
下午孤月回来后,大家开会重新商讨了下行程,最后更改计划,孤月、末夏、007和我四人继续尝试行程,如果垭口大雪无法翻过,再按前一天走的达才措往下撤出。水哥和亭子和另外支队伍撤退,大家重新分配了下物资,继续走的四个人把装备精简了一下,轻松不少。
D5:雪中跋涉
纳吉牧屋—则久措—黑力垭口—黑力措尾
4302米—4705米—4314米
轨迹第5天。
早上天未亮收拾,大家在前往次仁住的屋子汇合了一下,然后到了和亭子、水哥说再见的时候。次仁大早起来给我们烧水烤了饼当做路餐,我们一人给了50块钱以示感谢。
女主人万般不肯收,我临别前拥抱了下女主人把钱塞进了她的口袋。大家站在门口为我们送别,在这冰天雪地中,这一幕温情的让人感动。
图/孤月
往着垭口的方向走了一小段便遇到了长段的乱石堆,因为雪的覆盖导致见不到比较好走的路迹,只能硬穿。乱石之间有不规则的缝隙,大缝隙之间又长着大量的杜鹃树,石头上青苔遍布,每一步都需要登山杖小心翼翼试探,即使这样有时候辨不清脚下虚实腿仍会滑进裂缝,在雪里走着摔了,摔了起来,再走再摔。
我和末夏,背的包是Osprey同款,衣服墨镜等都相似,像是雪中”twins”。图/孤月
图/孤月
出了乱石堆到垭口下方是一段长而缓的上坡,背后是条状的朗莫措和湖边的牧屋,雪花大片的飞旋而下,可天此刻却开始偷偷放了晴。
雪中则久措。图/孤月
则久措是一个面积不大椭圆形的海子,就在垭口下方不远,因为一天的下雪湖面已经形成了一层薄冰,呈深空灰。
正在往垭口开路的孤月。
全程几乎都是体力最好的孤月开路,在厚度到大腿根的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为我们“谋福利”
正在过垭口上大石障碍的我。图/孤月
有些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没预料到会下这么大雪,所以这次没有带防水手套。雪水湿进手套,手指尖冻的发麻,不时得脱下手套活动一下。
垭口途中两朵孤独的花,静静躺在雪地上两两相望。图/小艾
乌云渐渐散去,蓝天出现的区域越来越大,像一层蒙了雾的镜片。我和孤月走的稍快,本想在垭口顶边等末夏和007,边烧水泡杯茶,也效仿一番《红楼梦》中妙玉的梅雪煮茶。结果发现垭口顶四面八方全是厚雪,不仅没有坐的地方而且四面吹风,只能先下到半山腰再找地方。
下到一半发现巨石可以躲风,忙卸下包拿出炉头煮雪,茶叶末夏带着,只能拿出我包里的果珍泡,也假装风雅了一把。在这冰天雪地的山峰之间能喝上一口滚烫的热水,和队友有说有笑,其非凡体验大概一生难忘了。
图/小艾
喝完茶一路向下切,不久就看到了本应色彩斑斓的黑力措,奈何蓝天迟迟不肯露脸,措也回以阴沉,呈一种让人情绪低沉的灰黑色。
下到黑力措湖边的这一段路一点都不比上坡轻松,雪越走越厚,雪下的杜鹃林越来越多,摔倒打滑的次数也增多。沿着没有积雪的溪流走,溪流中间有大大小小的石头,或平滑或有青苔,我们都小心在不摔倒的边缘试探,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最惨的末夏甚至整个人摔进了溪流,看到谁吃痛又打湿大家都不好受,唯有期盼可以早点看到牧屋可以烘烤一把。
图/小艾
下到措边天空又黑下来昏昏欲雪,下坡比大家想象的都难,体能耗尽,匆匆嚼了两个牛肉干两个糖,继续沿湖边走到湖尾。
图/小艾
湖岸线和第一天走的波浪线一样,看着距离近,实际走了两三个小时才过去。在这几个体能耗尽却不得不继续上上下下的路途中,我终于也在体能最强的孤月脸上看到了疲累。看着波浪线似得的线条,我一个个数着凸出的地方,5个、4个、3个,视野一开阔赫然发现还有6个……
末夏正停下来休息看着我说后面有红色的日落痕迹。图/小艾
终于走出湖边那个漫长烦人的林子,到了湖尾显示大概还有2公里,此时已经晚上7点,天马上要黑下来。屋漏偏逢连夜雨,前面的路是大片水深的草垛,没办法,湖边没有营地,此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干。
水浅的地方过脚腕,深的地方到小腿肚,奈何多好的鞋这样在水里泡几天也得湿,撑了这么多天,在这一段鞋里终于还是进了水。这时候饥饿、困顿、肩膀腰胯的疼痛、寒冷全面侵袭而来,我开始想也许和其他人撤回去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图/小艾
过了草垛再过一个上坡,还有1.5公里,赫然发现有个极简陋的牛棚,惊喜得不知要感谢谁好,大家立马住下。牛棚四面镂空,寒风拼命往里灌,我们大家把雨衣防雨罩都拿下,把进风口一侧档上。
此时孤月已经生起火,湿透的柴火烟熏得大家睁不开眼睛,外面天黑下来,雪花大片大片飘下。我们在里面煮水、泡饭、泡面,大家分着零食唱着歌,每个人脸上都烘的发烫,群山峻岭之间,四面八方是暗的远不见边的白色,而我们四人在这小小一方有顶有地的小木屋里面,有火有食物有歌声地相依为命。
D6:湖光山色
黑力措尾—江达措—飘云措—勒布青坡
4314米—3990米—4021米
轨迹第6天。
图/007
早上哆嗦地起来烧水泡饭后打包,穿鞋的时候发现前一天打湿的鞋已经冻上了,硬的能砸死人。硬撑着把脚塞进去,然后用体温把鞋软化,不然无法行走,不一会功夫脚趾头都冷的发麻了。
出了木屋发现有些天晴,甚至阳光下能看到影子,顿时欢呼雀跃,007还很兴奋地给大家4人影子拍了合影,这预示着天气转好。
图/小艾
今天的行程整体上很轻松,基本都是缓坡和平路,除了路泥泞外,没有什么难点。出了木屋后沿着山谷一路向下,到了视野开阔的地方便是看海线和鲁易线的交叉处,我们商量着如果鲁易线走不通,到时候再回头走看海线出。
今天的行程和前几天比,完全是烂泥巴路和高速公路的区别。图/小艾
图/小艾
过了中午的时间到达江达措边,早上出了太阳又阴沉的天再次露出了点阳光,同之前的海子一样,没有强烈的光射,颜色依旧不出彩,倒是左边的草地对应着远处前后的雪山,让人有徜徉在瑞士风光之感。
角度正好,丢下包开始拍起照来,末夏从包里掏出一包背了多天的松子分给大家,对着如此湖光山色边嗑松子边聊得欢快,即使有丝丝阴冷的北风吹来也可以畅意地忽略不计。
这个画面带给我的幸福感在回到城市一个月的现在也依旧记忆犹新,它给了我充足的理由解释我为什么爱户外。
深浅颜色不一的江达措。图/小艾
图/小艾
吃过路餐后,沿着江达措的右侧往前面的山谷前行。措尾的河流弯弯曲曲,养育了一大片牧场。
远处雪山在乌云中隐隐可见,分不清雪线和天的边际,私以为这样隐约可见的雪山比在无云的大晴天更显壮观。山坡上松树延绵不绝,雪从远处看像薄纱似飘落在山体上,红色的植物在河边长了大片,为多样性又增添了一分色彩。
图/小艾
牧场上牦牛分散在各处。这里的牦牛是山下的牧民放养在山上吃草,因为天气不好牧民都已下山,有些到了入冬会被赶下村庄,有些则会留在山上,向村委交每头每天5元的管理费就可以。
山野中饲养的牦牛没接触过什么人所以胆子特别大,好奇心重,只要看到人便会凑过来看看这群人是来干嘛的,但是一旦人有什么动作,胆子又会变得特别小。有时候恫吓一下,他们几乎会吓得弹起,然后赶快跑开,换一个稍远些的位置打量你。
背对着我们的牧场另外一侧,牦牛向正在拍它们的队友好奇走去。图/小艾
图/小艾
蜿蜿蜒蜒的河流里深浅不一的水也呈现着不同的色彩,对应着墨绿的山显现着翠绿的水,远看像一片未雕琢的玉石。
今天的行程是全程最长的一天,到了既定的营地想为第二天极难的垭口留出更多时间,所以又继续走了几公里,一共走了22.4公里。在既定营地附近开始下起雪,到达勒布青坡时已经下起了“瓢泼大雪”,对于南方几乎未见过大雪的人来说,这种快速又大片的雪花简直和瓢泼大雨没什么区别。
图/小艾
今天的营地较前一天营地豪华不少,至少不用大家的雨衣来挡风了。木屋里柴火充足,也更干燥,在城市里住在灰格子里,总是各种不满意,房子不够大装修不够好卫生不干净,真的放在一个绝境,可以躲风避雨不用半夜起来打帐篷的雪,甚至还有柴火取暖,包里食物充足,还有相伴相依的队友,已经满足到无法用言语形容。
升起火从木缝中瞥见木屋后面景色惊艳,拿了相机用防水袋包着只露出镜头,一个人站在屋后拍了会照片。雪花大片大片飘零,无边无际,不远处延绵的山重峦叠嶂,我愣愣的看着四周,忘记寒冷和饥饿,脑海中一直响着此前学吉他时很爱听的一首名“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指弹曲,美得没有真实感。
D7:密林下撤
勒布青坡—门索拉垭口—勒布青坡
轨迹第7天。
图/小艾
早上出门的时候牦牛已然从远处回来在门口雪地里寻草吃,雪比前一天更厚,看了下垭口发现雾沉沉一片,突然有种很不祥的预感袭来。
不过这个雪势之前也商量过翻不过垭口的其他方案,大家铁了心的要走到一步都无法再走为止,所以即使天气如此不好,也斗志满满地出发。007和末夏照样高歌助威,孤月忙着开路,我“不求娱乐但求自保”,紧跟孤月之后。
图/小艾
老问题,雪太大看不到路迹,前一天化了些雪昨天又新下了雪,导致地面每一脚都像踩到快要融化的冰窖里。雪依然在下,不迷信的我告上天告大地祈求为我们创造个好条件。
行走在冰雪世界中,很长一段路都行走在树林中间劈开的一条小径上。身为黑龙江人的孤月说在北方下雪不能像这里一样能挂这么厚的雪,所以亲眼见到这种景甚至行走在其中很难得。本来就没见过什么雪的我赶紧多拍两张,听“雪乡专业人士”这么一说,更觉得这一副冰雪世界的模样美丽动人。
图/孤月
走到山谷快到尽头的溪流旁边,轨迹显示直接从右边上垭口,我看了眼垭口的方向,在深林上面,所以是需要穿越林子,孤月二话不说往上干,我们紧跟其上。一路上他边开路边看轨迹,沿着溪流向上,但是溪流边是断崖和高两三米的杜鹃林,且被厚厚的雪压得七零八落。我们只能在树林中穿梭寻找可以向上走的路。
图/孤月
有些地方雪深至大腿,即使穿了冲锋裤加保暖裤,寒气依旧往里灌,双脚更是从睡袋出来就是麻木的,挂着雪的树枝时时刮了包,雪瞬间抖落一身。有时候没法过,只能从地下跪着爬过去,手套很快就湿透,就靠体温烘着。即使这样,有时候碰到大石就毫无办法,只能做好保护正面杠雪,所以路上走的线路就是不停的爬上坡过树枝过大石抖雪,如此循环。
图/孤月
这算是整个林子中最好走的一段路,蹲着身体可以通过一些障碍,有时候前后队友会帮忙拉一下树枝。可即使这样,也一直碰到大石之间的大裂缝,厚重又不稳固的青苔,由低矮的杜鹃林形成底下是空的“陷阱”,身上和防雨罩全部是树上摩擦的脏屑。上升还不到一百米,脏的没法看且全身湿透。
一旦停下大喘气,寒冷倾巢而出包裹全身,我开始想念家,想念家里的猫和狗,想念暖和的床和热腾腾的饭菜,想要坐着一动也不想动的休息,我从未如此渴望可以回家,可脚仍然机械一般在走。
一片似爱心的叶子,也许我们的行程也要同这片叶子一样残破。图/小艾
这片深林大概鲜有人涉足,有些地方的苔藓足足有十多公分厚,踩的脚感就像是小时候冬天厚重的棉被上。最期望看到大树下厚厚的苔藓,这样就不用踩在雪地里,还能敲一敲鞋子上的雪,可以停下来喘口气,想象再坚持一会就能走出林子看到垭口。
图为树林,杜鹃林因为拿不出手机没有拍。图/小艾
然而线路没有朝着好的一面发展,因为我们发现已经迷失在林子里,轨迹显示应该沿着河流边上,而听水声我们已经离河越来越远。这时候只有两个办法,直接往水声走,或者出了林子再往垭口切。除我觉得应该先出林子之外,均赞同直接往水声走,所以最后少数服从多数。
一直到现在才进入到真正的高难度,“高大款”的杜鹃林密密麻麻横在去水边的路上,林子中间分布着大小不均的断石面,所有的树干均被雪压的沉下来,挡住了可以踩下去的任何地方。在前面开路的孤月走几步便会滑倒,且落差大,很难站起来,我走在他后面很想去扶他,可是连自保都力不从心。在杜鹃林的雪中滚了一两个小时,向上是看不到出头的林子,向下是远不可见的地面,我几乎都快哭出来,只想着现在有双翅膀能飞到下面,住在牧屋里,穿上羽绒服。
最后还是困死在了杜鹃林,在一处断崖边一步都没法再进,所有人赞同先从杜鹃林撤出去,却怎么也找不到爬过来的路。那种感觉就像是厨房的所有东西在你眼前全打翻,想收拾却无从下手的急迫和无奈。不走只能等着失温,最后还是半爬半滚地出了杜鹃林。
出来后大家商议下撤,我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出现了失温的前兆,实在是尽了全力。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下撤,今年登四姑娘二峰大雪,雪深到大腿根到腰,所有人均下撤,我愣是和队友、向导三人干上去了。雀儿山暴风雪,一整个队伍下撤也只剩下我在向导带领下登顶。我这种不服输不到最后一步坚决不下撤的人此时听到下撤居然大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回家了!
但是下撤一点都不比上升简单。在林子中乱穿导致找不到上升时的路,又重新开路走了一条,几乎是滚着下山,中途我因为下一块和我差不多高的大石抓的树枝断裂导致整个人被摔出去膝盖跪地,吃痛到大哭了出来,与其说痛不如说是被无止境下雪的天气伤害到觉得“天大的委屈”一并发泄了出来。
图/小艾
每个人都狼狈不堪,走回头的路上才发现翻垭口的位置不对,应该是天气不好加上在树林里轨迹飘了,其实一直都没跟上正确的轨迹,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不后悔做出的选择。
雪还是那个雪,山还是那个山,而我们也还是我们。只要身体完整,心存信念,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来一遍。
图/小艾
下午到了营地,外面雪比前一天下的更大,白茫茫的连这么近的山都看不清楚,从木屋的大缝隙之间看着翻垭口的那片山峰,短短两三个小时就白的几乎看不到树林的绿色。这时候才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此时我们还在垭口上,也许碰到这种大雪,就会发生失温导致死伤的严重情况。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即使在这种困境里面,我们还能在屋子里玩游戏,载歌载舞,欣赏雪景。这让我对逆境和态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D8:冷酷仙境
勒布青坡—江达措—营地
无明显海拔上升下降
轨迹第8天。
图/小艾
007和末夏从撤退线出到村子再回林芝然后去波密。孤月和我决定走海子线出山,名义上虽然撤退但好歹完成一条线路。早上我和孤月先走,背后便是前两晚住的木屋。离开的时候只有不舍,没有不甘。
在山林中的一抹色彩和一瞬生命。图/孤月
前几天一直在匆匆赶路,天未亮便收营,几乎天黑才扎营,路上更是怕耽搁时间不敢多歇息。今天的行程突然慢了下来,能好好欣赏这一片美景。
我原先期待的是色彩如童话世界的念青东,现在看到的却是天寒地冻的念青东,从童话世界变成了冰雪王国,别有一番滋味。真真随了村上春树的一本书名《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大抵这也是难能一见的景色,将在人生旅程中抹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图/小艾
山的对面是飘云措,湖面呈灰色夹杂着绿色,乌云渐渐散去。我内心想着,大概是山神不愿意被打扰,下了那么长时间大雪催促人快快离去,或者预见了接下来行程的发展会不顺利。
当天往另一端的山谷走去,进入到山谷时天阴沉下来飘起雪花,我和孤月两人在木屋附近的平整草地找了块位置赶紧扎营,因为怕有黑熊的攻击,吃完饭的垃圾拿去放在较远的位置。
D9:濒临崩溃
营地—母那措
无明显海拔上升下降
轨迹第9天。
图/小艾
早上起来发现帐篷上已经有厚厚的一层雪,收拾完东西后打算吃早饭,索性挖点雪直接开煮,打开帐篷的时候被天色美惊呆。天刚刚亮起,不远的山上云雾缭绕,日出微微露出,天空灰蓝一块橙红一块相拼接,霜冻斑斑点点浮在灌木林中。
图/小艾
一路上天空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一面期待着天气在最后一天可以大晴,一面又觉得反正已经习惯了下雪雪雪雪雪的天气。在这样纠结的情绪中辛苦的走了六七公里极其难走的沼泽地后才发现偏离轨迹,硬生生的浪费了不少时间很体力。直到大半天时间才穿出沼泽地寻回到路迹上,这时候原本遥远的雪山已经全方面展现在了眼前。
雪山下面是密林耸立的森林,脚下是厚厚的草原,这种场景在雪山区域并不多见。
形状诡异的枯树,想起了在内蒙阿拉善所见的怪树林。图/小艾
图/孤月
本是改线路后计划的最后一天,加上天气看着即将晴朗,一路上和孤月开心的边走边拍,弥补之前因为赶行程没有好好休息娱乐。
图/小艾
前往母那措需要偏离轨迹往下端走,然后看完后再原路回到轨迹上。在母那措边吃完午饭后想着之前和末夏商量带裙子拍“装X”照,趁着太阳反射雪的热量,这个海拔不高反也打算出山了不怕感冒,所以换了衣服赶紧拍了两张留念。
图/孤月
吃完路餐准备往回走,看了下路迹估计可以往前走切回到轨迹上,我们一路沿着湖边的小道往下走,可是越走感觉越不对劲,直接横切全是几乎比人高的大石,积雪不多因为都被密密麻麻的树枝挡着,我们打算硬穿过去却发现机会渺茫。商量一下及时止损,往回走再从湖边回到轨迹,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
这时候突然觉得念青东这条线路诡异的难以理解,像一条满是迷宫的路,走进了里面无法再出去。以前最多碰到一两天下雪,在这里已经整整下了八天了,还没有停的意思,顿生一种它想把我留在这里的恐惧念头。我疯了一样往回快走,隔一会就要摔一次,孤月在后头一直劝慢点,我几乎带着哭腔和他说,再也受不了这了,今天不管怎样,一定要离开这里。
当切回到轨迹上的时候天马上变脸下起鹅毛大雪,所有的山、海子、远处的路都被笼罩在雪里,除了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到,虽然此时我们就在离垭口不远的地方。
孤月小心翼翼地问我,这还走吗? 我明白他是不想在濒临崩溃的我面前强势地让我接受现实。我冷静地深呼吸几口,叹了口气说,我很想走,可是事实是根本不能走,所以我们得再相依为命一天了。
找到了牧屋,赶紧躲进去,生好火穿上羽绒服不过半小时时间,外面的积雪已经从脚腕到了膝盖。这种雪量一直持续到深夜,挖雪烧水的坑很快就被填上。我们俩明白这个雪,垭口翻不过去了,所以商量着从第五天的地方撤出,看了下轨迹,45公里,打算一天走完。
D10:最美日出
母那措—冷布雅拉垭口—雍措—新措景区
轨迹第10天。
图/小艾
早上天刚亮就出门,果然不出所料,雪已深至大腿。东边即将出现日出朝霞,天气虽不确定会否大晴,可是云雾薄得马上就要散去,我说今天应该是大晴天。再次商量了下我们是往回走,还是翻垭口。最后两人打赌试着翻垭口,大不了再多住一天往回撤,这个雪量一天也走不了45公里。
图/孤月
做出决定后心情大好,此时天刚刚亮,不管最终能不能过去,自己做的决定就不后悔。
图/小艾
沿着小路走到一个“小平台”处,日出一跃而出,浅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眼前延绵无尽的白变得柔和生动起来,日出、云雾、雪山、海子、雪地、树林……所有这些在同一个画面里舒展延伸,在目之所及之处一切都在述说着什么叫惊艳。等回过神来时眼眶已经湿了,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日出之一。
世间万物都有道理,也许之前那么多天,就为了等待稍纵即逝的此刻。受过的所有苦难,在此刻面前都不足一提。
刚日出的方向云海已经涌起,我们背对着它前行。图/孤月
孤月催促快走,如果翻不上垭口还得再回头继续赶路。我回头看着走过来的路,这时候脑海中响起李宗盛领悟中的一句“我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都走的好孤独”。
图/孤月
偶遇一队牦牛,孤月灵机一动,和我兴奋又小声说,跟着走,他们八九不离十是要翻垭口去牧场吃草,就这样今天突然不需要开路。我开心的想旋转跳跃,至少暂时不用去考虑45公里的回头路了。
图/孤月
垭口下方的缓坡路途上有一条小溪流,轨迹沿此蜿蜒而上,我们小心翼翼踩着水间的石头,心想回去还是要好好继续练瑜伽,此时的平衡性是多么重要。
一路上都能看到这种石头上面的雪,像一地的馒头。图/小艾
面前走的凹槽处便是牦牛开出来的路,雪深,牦牛腿短,几乎全是肚子开道。图/孤月
前往垭口的路上大晴,太阳光反射着雪,穿了两条裤子的腿热的直冒汗,全身发烫,怕晒黑的我包裹严实一路只管闷头走,不敢轻易停下来休息,不然肯定想“光天化日之下”脱裤子。
图/小艾
牦牛虽然走的慢,我们却毫无跟上牦牛的步伐,孤月走在前面踩的脚印又为我二次开路,第一次觉得垭口如此简单。
垭口飘着鲜艳的经幡,说明牧民常在这边走动,从这里开始便要走回到人间。离冰雪世界越远,离尘嚣就会越近。图/孤月
图/孤月
即使四处都被雪覆盖,牦牛仍然聪明的知道以往走过的路,我们跟着走“之”字型下降。
图/小艾
下坡走的远不如孤月快,远远的听见孤月喊,看到雍措,有颜色!我赶忙加快脚步,在远处拍下,小的如一颗挂在白皙秀颀脖子上的心形蓝宝石。
一头牦牛好奇的过来打招呼。图/孤月
一种形似花楸的粉白色植物孤独的盛开在路侧,守护着雍措对应着雪山, 在蓝天下昂首挺胸。图/小艾
回头看雍措的最后一撇,感谢在行程的最后给了我们一个漂亮的结束。图/孤月
图/小艾
海拔降低雪量也下降,道路侧露出了新鲜可口的草木,牦牛边吃边走,我们一看时间还早,也跟着悠哉悠哉,在这童话世界中多半刻徜徉。
图/小艾
在原始森林中穿梭,像走过一条时光隧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段: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十分是当时心境的写照。
图/小艾
出来后便到了新措景区的牧场。牦牛散步着在吃草,牧民远远的走来和我们打招呼,热情地问从哪里来。当地的村民也热诚地邀请上他们家喝茶暖暖身子。我们回城心切,在新措景区搭了个人家自驾游的车先出了景区。
行程到这里算是不顺利但是安全地结束了。
Tips:
装备:在装备上选择轻量化,以下是我的装备列表。出发前称重去除了水杯和水袋(后来证明三脚架和gopro没有用处)另外一些公共物资在林芝分装,大概在40-45斤之间。男生的包大概在50-55斤之间。背包用的是65升osprey精灵,容量正好,背负舒适。男生的包大概75升左右够用。
装备图。图/小艾
交通:今年十一进入到林芝地区的人比较多,担心买不到机票,提前一个月订了从成都飞往林芝的机票,所有人在林芝汇合,提前半个月联系了当地的包车,从林芝包车前往徒步起点鲁朗拿哥村,大概2小时左右。
作者:小艾
微博:@艾艾艾小艾outdoor
90后户外爱好者,户外领队,
曾穿越过龙眼、泸亚等,带队EBC、珠峰东坡等线路。
◆
往期精选
◆
线路 ➤ | 雨崩 | 乌孙 | 狼塔 | 贡嘎 | 洛克 | 博格达 |
线路 ➤ | EBC | ACT | 念青东 | 珠峰东坡 | 伯舒拉岭 |
山峰 ➤ | 珠峰 | K2 | 道拉吉里 | 安纳普尔纳 | 四姑娘 |
线路 ➤ | 半脊 | 雀儿山 | 南迦帕尔巴特 | Ama Dablam |
人物 ➤ | 王铁男 | 守静笃 | 罗静 | 张诺娅 | 徐江军 |
线路 ➤ | Ueli Steck | 梅斯纳尔 | 库库奇卡 | 栗城史多 |
知识 ➤ | 打包 | 防蛇 | 蚂蟥 | 迷路 | 失温 | 防晒 |
线路 ➤ | 露营 | 背包 | 睡袋 | 轻量化 | 山峰难度 |
电影 ➤ | 艽野尘梦 | 荒野生存 | 巅峰记忆 | 北壁 |
线路 ➤ | 127小时 | 涉足荒野 | 垂直极限 | 攀登梅鲁峰 |
户外探险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