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坡鹿身世大解密】一个纠缠了近200年的分类难题

陈辈乐,黃衡芝 嘉道理中国保育 2021-10-31


身世大解密

鹿


鹿科动物分布广,主要日间活动,又爱跑到开阔的地方吃草,是我们较常碰到,因此也是最早被记载的野生动物之一。但要识别它们,确实不容易。鹿科动物种类多,但不少物种“相貌平庸”,一眼看过去体形、毛色都差不多,先不要说母鹿、幼鹿不好认,连带角的公鹿,往往也要细心观察鹿角形状、臀斑、鼻镜等等才能识别。


一般人觉得糊涂是很正常,但神奇的是它们的分类到现在连专家们都还是摸不清,理不顺。就像今天的主角——坡鹿,自发现起就被不同人冠上了一堆名字,到2020年的今天,在学术界仍被使用的属名还都有3个!


从坡鹿被发现和命名的故事,大家就会对鹿科分类有多令人头疼有所体会,让我们为大家拆解一下。


▲ 谁是坡鹿?谁是水鹿?

答案在最底!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坡鹿的发现



19世纪起,欧美各国大力发展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周游列国的公职人员大量采集研究各国的生物资源,可说是物种大发现的年代。但当时很多物种都不是被正规生物学家发现的,而是出国执行其它职务的军人或神职人员等 “爱好者” 采集的,而且当时的分类学,可以说是比较直观和主观的,而且能用作对比研究的文献和基础数据都很缺乏,故此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会被不同学者多次命名发表,因此也是同物异名大爆炸的年代。

 

1838年,英国驻印度,爱好狩猎的Percy Eld上尉在印度东北的曼尼普尔邦(Manipur)河谷一带,发现了一种长着独特弯角的新奇鹿类,并送了几对猎得的鹿角给Guthrie上校,但由于Eld上尉道听途说,以为前人在其它地方已经发现过这种鹿,就不了了之。


▲ 坡鹿发现者,Eld上尉的1839年画像。狩猎是当时外国人最流行的“运动”之一,看他在猎枪和猎物前多么的意气风发。(图片来源:Wikipedia)



坡鹿的命名



当时大量进驻印度的外国博物专家和爱好者,被当地丰富而新奇的自然资源深深吸引,组织出版了一本博物学期刊,叫Calcutta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CJNH),由对地理和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John McClelland 医生当主编。1840年,McClelland 在CJNH创刊号发表了一篇短文,描述并绘制了一对Guthrie上校在1839年转送给他的奇怪鹿角,并指出应该属于一个未被描述的新种,这就是坡鹿最早的科学记载。


Eld看到短文才如梦初醒,立即把他对坡鹿的各种观察连同一副鹿角绘图寄给一名记者,这信件转展以“书信交流”形式在CJNH第二期刊登,而McClelland 以期刊主编身份,在信底提到转发的记者建议这个新种应根据其发现者Eld命名为Cervus eldii(它的种名往往被写作eldi, 但eldii才正确)


▲ Eld上尉在Calcutta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第二期发表的第一张坡鹿角绘图。



过了一年,即1843年,McClelland 在CJNH第三期对Guthrie上校在这三年间收集的皮张和骨骼标本进行了仔细研究,发表了更规范、完整的新种描述;他以坡鹿“比较接近水鹿的形态、毛色和地理分布等“,把坡鹿归入鹿属(Cervus)下的水鹿(Rusa)亚属,并建议命名为Cervus (Rusa) frontalis


但由于1842年出版的CJNH第二期Eld的书信交流已经有Cervus eldii这个种名,按优先权原则,所以McClelland建议的frontalis就变成无效种名,而Eld上尉就名垂青史了。有趣的是,由于McClelland以主编身份在Eld的信件下面附加了几句话,而且没有提及建议使用eldii这个种名的记者贵姓大名,他又误打误撞被认定为坡鹿这个物种的命名者,也算得上流芳百世,跟上尉可说是win-win!


这些先驱都是看到雄性坡鹿那对独特的弯角,特别是明显的眉枝(brow tine, 从角基向前方生长的第一分杈),而断定其特殊的分类地位。因此,坡鹿的英文名,除了现在较常用,以纪念发现者Percy Eld的Eld’s Deer之外,也叫Brow-antlered Deer, 意思是眉角鹿。



▲ McClelland发表于Calcutta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第三期的全球第一张坡鹿绘图




鹿属? 泽鹿属? 新属?



坡鹿的种名终于搞掂了,但要弄清楚属名却还有一段漫长之路。1843年,另一位英国生物学家John Edward Gray在整理大英博物馆兽类名录时,又为坡鹿建立了一个新属——Panolia,当时他根据鹿角的性状变异,认为印度的坡鹿有 Panolia acuticornisP. platyceros两种。但到了1850年,他在一篇整理世界鹿科动物的文章中,又推翻了自己的说法,认为印度的坡鹿只是Panolia eldii一个种。


生活在缅甸、中南半岛和海南岛的坡鹿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相继被发现,但相关资料甚少。这时候大家还纠缠在印度坡鹿的分类问题上,其它坡鹿就更不用说了。零零碎碎的资料到了1915年,才被著名的英国自然学家Richard Lydekker总结起来,在整理大英自然博物馆的有蹄类编目时,他把坡鹿放进鹿属的泽鹿亚属(Rucervus)内,并认为坡鹿Cervus (Rucervus) eldi有三个亚种:


1. 印度的C. e. frontalis

2. 缅甸的C. e. eldi

3. 泰国的C. e. siamensis


有用心上课的读者都能看得出,frontalis本来就是印度坡鹿eldi的同物异名,他又把eldi这名字给了缅甸的种群,明显又搞混了。无论如何他是首个给了中南半岛种群一个亚种地位的人,而siamensis这个亚种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泽鹿(亚)属(Rucervus),也是大有文章:它是1838年由B.H. Hodgson根据印度泽鹿(R. duvaucelii) 特殊的身体结构从鹿属中分拆出来的;印度泽鹿英文叫Barasingha或swamp deer,即沼泽的鹿。现生有3种,分别是印度泽鹿,泰国泽鹿(也叫熊氏鹿,英文为Schomburgk's Deer,R. schomburgki)和坡鹿。三种鹿都生活在平原丘陵的开阔地带,而且顾名思义也特别依赖沼泽生境。由于栖息地环境开阔,不怕被树枝藤曼钩到,雄鹿都有较复杂的大型鹿角。我们读到不少介绍海南坡鹿的科普文章甚至学术文献,都介绍海南坡鹿为“印度泽鹿的一个亚种”,恐怕是混肴了印度泽鹿与印度坡鹿这两个同门师兄弟了,其实并不正确。


由于都分布在平原地区,人鹿争地,而且是目标猎物,这三种泽鹿的命运都比较悲惨,分布在曼谷平原的泰国泽鹿,早在1932年已经被打光,而能守住3000只老虎的印度,也把印度泽鹿打得七零八落,只剩下5个相互分离的种群,数量可能就跟老虎差不多。


坡鹿嘛,我们下面继续讲~


▲ 印度泽鹿



▲ 已灭绝快上百年的泰国泽鹿/熊氏鹿 (图片来源:Wikipedia)




坡鹿的分类历史



英国生物学家Oldfield Thomas在1918年根据各地坡鹿的身体特征,认为坡鹿不是三个亚种,而是三个种——印度坡鹿 Rucervus eldi, 基于缅甸坡鹿的独特性首次把它命名为Rucervus thamin, 还有中南半岛的泰国坡鹿Rucervus platyceros。同时,他根据Swinhoe 在1869年取得的海南坡鹿角,首次提出海南的种群是泰国坡鹿的一个特有亚种—— Rucervus platyceros hainanus。当然,Lydekker比他早几年用了siamensis这个(亚)种名描述了中南半岛的种群,所以platyceros又是一个无效名。且先不要问我们为什么他发表前不先翻看文章增添了混乱,因为他也是有很大贡献的——缅甸亚种的独立地位就是他建立的,而thamin这个亚种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 坡鹿三个亚种的分布图。灰色是历史分布区,黑色是现在的。现在印度、老挝、柬埔寨和海南岛的种群和分布区都太小了,干脆不标示出来!(图片来源:Balakrishnan et al. 2003)


我国的大部分科研人员认为海南坡鹿是一个特有亚种,并一直沿用Cervus eldi hainanus作为学名,然而国际上仍按照一个分子学研究结果,认为海南坡鹿是泰国坡鹿的一个岛屿种群(Balakrishnan et al. 2003)。两位已故兽类/鹿类分类大师,Colin Groves和Peter Grubb在2011年编写的《Ungulate Taxonomy》(有蹄动物分类)一书,则依然沿用Panolia这个属,而海南及中南半岛的坡鹿被认为是同一个种,称作Panolia siamensis。保育界大牛IUCN红色名录,则沿用泽鹿属的分类系统,中南半岛包括海南的坡鹿被称作Rucervus eldii siamensis,但同时提及到,Pitra et al. (2004) 的遗传学分析已经证明坡鹿并不属于泽鹿属, 放在鹿属更加合理,可见专家们依然非常纠结!


由于坡鹿的分布区都比较偏僻,数量又少,因此分类上的混乱暂时还没有勇士专门好好去厘清。虽然现在可以用分子学特征来确定物种的分类地位,但要进行这种国际合作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分子学技术也是在急速发展中,暂时还未有研究能给出具说服力的结果。


针对海南坡鹿,已经有分析指出它与中南半岛的泰国亚种已独立分化了69万年之久,但要了解它的独特性,还需要用更前沿的分析手段。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正在与中国、柬埔寨、老挝和泰国的科研团队合作,希望可以解开海南坡鹿的身世之谜,如果能确定它的独特性,对提升它的受关注度和保护力度应会有极大作用。



3种还是4种?

种还是亚种?



印度亚种



只分布在印度东北的曼尼普尔邦的河谷地带,19世纪刚发现时,Eld上尉形容经常可看到二三百头的大群,但由于猎杀严重,现在只分布于Keibul Lamjao 国家公园内,一块约15平方公里漂浮在湖面的沼泽地上,数量百来头。它是唯一生活在湿地生境的坡鹿亚种,为适应在湖面植被活动,它的蹄子分叉展开,鹿蹄以上的系骨(pastern)较长而硬化,光滑无毛。另外,相比其他两(亚)种它个头较大,鹿角较幼细且表面光滑。我们在与国外兽类专家交流聊天时,有的甚至认为它的习性与特化的性状与其它坡鹿相差太远,可能根本就不应混为一谈。


▲ 印度坡鹿,个头大,毛色深,不看鹿角还以为是水鹿呢!(图片来源:Wildlife Institute of India)


▲ 印度坡鹿生活在独特的湿地生境,练得一身“轻功水上漂” (图片来源:Sharada Prasad via Wikimedia Commons)


缅甸亚种



主要分布在缅甸伊洛瓦底江两侧干燥开阔的落叶龙脑香林内,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坡鹿,但随着缅甸逐渐发展,分布区和数量都正在萎缩。在泰国西部与缅甸交界的特纳瑟利姆山脉(Tenasserim Range)也曾经有分布,但泰国的缅甸坡鹿都已经被打干净,如今在野外看到的种群都是人工繁殖后再重新引入的。它的特征是颅骨较窄,天生一副马相,身上几乎没有白色斑点,系骨短而被毛,鹿角较粗而表面粗糙。

▲ 在泰国Khao Kheow Zoo的缅甸亚种,这是夏毛,颜色较淡  


泰国亚种



曾分布于泰国、老挝、柬埔寨及越南(海南的在下面分别说)。曾经一度被认为已在野外灭绝,1998年才在老挝中南部和柬埔寨的落叶龙脑香林中被重新发现。泰国和越南的种群已一去不复还,现在泰国的野外种群都是人工繁殖后重新引入的。它与缅甸亚种一样都偏爱生活在干旱的落叶龙脑香林。三种坡鹿中,它的个头最小,毛色最鲜艳,身上白斑也最多最明显,鹿角结构较复杂,末端可成掌状(palmation),而且枝杈较多。


▲ 泰国Dusit Zoo的泰国亚种,鲜艳的夏毛白斑非常多


▲ 较平实的冬毛… 其实热带地区的,应该叫雨季毛和旱季毛才对!


柬埔寨的落叶龙脑香林,林下开阔,有丰富的草本植物,是坡鹿的至爱生境


海南坡鹿


相比中南半岛的坡鹿,海南坡鹿的体型较娇小,鹿角也较小,结构更简单。它分布在海南岛低地干旱的落叶季雨林和稀树草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种群数量曾下降至50头以下,现在恢复到700-800头,生活在3个自然保护区内。


▲ 披着冬毛的海南坡鹿,这雄鹿霸气十足。


▲ 橘黄色的夏毛,白斑不太明显。


▲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落叶季雨林,是不是跟柬埔寨的生境非常相似?





REC




▲ 拍摄于海南邦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繁殖期的公鹿会在水坑泥浴和留下自己的"香味"



想了解海南坡鹿的身世之谜,请继续跟踪我们的报道!



谜底・揭晓



▲ 图1是坡鹿泰国亚种,图2是水鹿 Rusa unicolor。看得出的,你厉害,看不出的没关系,大部分人也分不清!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有关坡鹿保护的推荐阅读 


为海南坡鹿付出的血与汗


高手云集海南邦溪为坡鹿普查


全球坡鹿直逼“极度濒危” 等级,六国专家聚首共商对策


海南珍稀野生动物宣传活动—— 儋州站,昌江站


小童鞋才是保护坡鹿的中坚力量!


神仙与他们的角


啥是鹿? 你以为你真滴知道吗?


最新文章




野性柬埔寨手记(三)—— 高棉蝶影


【爱因斯坦诞辰】请还我一个清白!


近千株人工培育的五唇兰顺利安家了


【印度野牛】以猎虎闻名的拉祜族为什么能跟野牛和平共处?


【印度野牛】牛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健美先生


踏入2020年你必须重新认识这种对人类存亡极为重要的动物


【世界穿山甲日】保护全球走私最多的兽类


豹猫家族身世大解密


野性柬埔寨手记(二)


“无塑神探”出行事件簿


中国的物种灭绝与绝处逢生


生物多样性“大爆炸”的德宏


说真的,我们并不是在做"保护"


海南珍稀野生动物宣传活动—— 儋州站,昌江站


避孕套如何走进环保先锋行列


野性柬埔寨手记(一)


德宏惊现中国最大的犀鸟集群


悄悄溜出保护名录的江獭


在森林和猿野保育海南长臂猿


早期西方博物学者在腾冲的探险故事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