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星期四】发现鹦哥岭(四)之认识 ‧ 珍惜 ‧ 保护
我们团队成立23年,要数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工作,非鹦哥岭保护区和海南长臂猿两个项目莫属。两个项目均运行超过十年,项目内容多样,成效显著。但由于过去网络不发达,有关这些保育故事的报道并不多。这些艰苦但让人回味的陈年旧事,在“怀旧星期四”系列中让我们来一一旧事重提,说不定能带来新的启发。
野外大考察发现了鹦哥岭林区有这么多样而珍贵的生物多样性,森林连片而且保存完好,但同时周边淳朴的村民却非常依赖森林资源为生,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双赢的局面?这一期,就来回顾一下我们鹦哥岭项目的一些工作内容。
1
前线人员的培养
要有效做好保护,一个有动力、有能力的护林团队绝对不能少。在保护区周边村寨精挑细选招聘的护林员加入后,我们为他们布置了一系列室内和野外培训,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让他们掌握护林监测的专业技巧。
▲ 黎苗同胞传统有“种山兰“的山地旱稻农业模式,这种技术在人口膨胀的现代社会会对森林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 我们邀请了外国专家把先进的保护区管理理念带到鹦哥岭
▲ 空有理论也不够,我们也多次分批把护林员带进山里进行巡护和监测培训;森林就变为我们的临时课室
▲ 猜猜这个是啥东东(答案在最后)
▲ 这么大的兽夹对人也是很严重的威胁
▲ 护林人员的工作包括缴获盗猎工具和销毁猎棚
鸚哥嶺培訓班
由本园和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合办的「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管理工作」培训班,已于2007年12月11至21日在海南白沙市顺利举行,是次培训的目的主要希望能提升海南省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及工作人员的巡护知识,并邀得泰国国立玛希隆大学的保护区专家Ramesh Boonratana 博士为这次培训的导师。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第一部分的讲课,除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二百多名的护林员外,还有数十名来自24个保护区的护林员参加。Boonratana 博士以介绍世界各地保护区的分类、成立和管理,带出护林员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是保护森林的前线,任重道远。培训的内容还包括如何记录野生动物痕迹、测量树木、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阅读地图等。
其后有21 位护林员更有机会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南法岭进行5日4夜的野外实习,将先前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环境中,同时也藉此机会和Boonratana博士交流野外工作的心得,参与训练的学员都获益良多。Boonratana 博士的豪迈作风和幽默的谈吐亦令大家印象难忘。
Boonratana 博士对参与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大为赞赏,认为他们态度积极,且学习能力十分高,并对他们能在深山中仍能准备美味的饭菜感到惊喜。此外,Boonratana博士在进行野外实习时看到不少人为的干扰,他体会到中国森林保护的迫切性,希望参与培训的保护区人员能学以致用,好好保护这一瑰宝。
摘自2008年编制的杂志《森林脉搏》第十四期 :
https://www.kfbg.org/images/download/Living_Forests-issue_14.pdf
2
引导村民自发保护
村民生活清苦,依靠森林和河流提供生活所需。要他们支持理解保护区的管理要求,就要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同时以更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模式改善他们的生活,确保村民的自主权利得到尊重,再通过一些意识提高的活动,逐渐引导他们参与管理好自然资源。
▲ 鹦哥岭的淡水生态系统同样拥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当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及重视
▲ 白沙县南开乡的道银村在保护区深处,他们的生活模式对保护成效有关键影响,因此是我们重点开展工作的一个点。村子不通公路,2006年当我们进道银开展宣教工作时,PPT对村民来说还是很新鲜的玩意儿呢!
▲ 村民与保护区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尊重来化解
▲ 村民自主建立的禁渔区能防止过分捕捞,还能增加禁渔区外的鱼获。大家发现照片里的错别字了吧?为了鼓励他们,我们在设立禁渔区仪式上并没有吭声,只是之后带上红油把三点加上。
▲ 自然资源管理措施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和尽量保存当地习俗与文化
▲ 通过引导,村民对自己土地的未来发展都有更多的想法
鹦哥岭村民初次设立禁渔区
应鹦哥岭保护区与本园之意见,海南南开乡道银村的村民于2008年1月决定在村附近设立禁渔区。本园早前得到晏阳初设计学院的实习生和小区伙伴的协助,在道银村进行建设深坑猪舍及堆肥旱厕的示范和培训,以改善当地卫生状况及养分循环。这两个项目都相当成功,更令保护区、村民及本园建立了一种彼此互信的关系。我们现计划定期监测鱼类种群的变化,禁渔区有望成为其他小区的双赢经营示范。首个在五月于道银举办的教育活动上,向村民展示禁渔区内存活的大鱼,学童与记者亦有参与。
摘自2008年编制的杂志《森林脉搏》第十四期:https://www.kfbg.org/images/download/Living_Forests-issue_14.pdf
3
自然教育
另外,引导孩子发现大自然的奇妙,传递生态系统中密切的关系,诱发他们对大自然敬畏的心,和保护它的责任心。看到一条小鱼,不再只是“可以抓来玩玩”或“吃吃看”的东西,而是看到它继续生存并健康繁衍的生态价值。
▲ 到森林里收集柴火、采菌子、打猎等都是小孩的生活日常
▲ 孩子都喜欢抓虫子来玩,但经过专家介绍各种虫子的特征和习性后,孩子开始用另一种看光来看待它们
▲ 认识军鱼(学名:光倒刺鲃)的保育价值后,高峰村的学生们参观了道银禁渔区。及后我们也多次在保护区周边不同学校开展了类似活动,在鹦哥岭的小孩心中植入生态保护的种子。
海南鱼寻得更多避难所
海南鹦哥岭保护区周边的小区正逐渐接受鱼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概念。2009年6月,本园和保护区联合组织的“拯救墨头鱼”活动,成功将300尾受建坝影响的海南特有种海南墨头鱼放入安全河段。学生和当地居民受邀参加了当日的拯救活动。在同月,保护区内新成立了两个鱼类保护区。不少小区已向保护区求助,说想建立自己的鱼类保护区。中国项目工作人员正在协助保护区编写《禁渔区指南》,为未来鱼类保护区监测和管理提供指导。
摘自2010年编制的杂志《森林脉搏》第十六期:
https://www.kfbg.org/images/download/Living_Forests-issue_16.pdf
答案:金梳龟甲
发现鹦哥岭系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