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柔情的保民,黄河岸边的保德汉子

2016-10-20 康小明 太原道


 

赵保民是黄河岸边保德县人,我的老乡、朋友,也是一位诗人。我们相识多年。那时,保民所在的天桥水电站隶属于省电力局管理,是我们的下属单位,保民喜欢写稿,所以,我们举办写作培训班,开通讯员会,总要通知保民参加,保民拿着通知书,就像拿着上方宝剑,腰杆硬硬的,去和厂领导打招呼,然后就风尘仆仆地奔赴太原。

保民不修边幅,即使参加省局的会议也是一身工作服,这和保民的家庭生活困难有关。他有两个儿子,妻子没有工作,电站由于效益不好,工资很低。有时保民就求我把他的住宿费会议资料费都免了,说厂里经费少,能来参加会议就不错了。

保民喜欢留个偏分头,夏天戴个墨镜,我有时和他开玩笑,说他像抗日电视剧里的汉奸。有实例为证:我曾经托保民为我母亲找保姆几次,都因为地处黄河边上的憨厚朴实的家乡人,看他长得实在不可靠,把他看成人贩子,临走时又都变卦了。

相处久了,我逐渐了解了保民的身世和经历,理解了他的难处和局限性。其实,保民是个性情中人,是个很重情义的柔情似水的诗人。

保德县曾是个文化很落后的地方,天桥电站地处保德,在电站员工的眼里,不打麻将不赌博的保民就是个怪人。他文化不高,却喜欢写作,喜欢写诗,时时被同事甚至个别领导嘲笑。

保民是孤独的,倔强的,不管别人怎么讽刺挖苦,他都是坚持写作,从没动摇过,他活在他自己的城堡里。

保民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他下乡插队几年,接触了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都成为他后来的写作素材。后来,他在县铁厂和电石厂当临时工,在铁厂时结识青年铁匠曹明生。在苦难的日子里,他俩互相鼓励,相濡以沫,他还教会了曹明生拉小提琴,后来,他被招工到天桥电站当检修工人,曹明生考入地区农校。

保民在检修车间工作时,因为近视眼,从高高的起重机上摔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他不行了,经过县医院抢救,保民又活了过来。

保民的命运转机来自曹明生的扶助。曹农校毕业后,先是被借调到《忻州日报》当编辑,连续给保民发了几篇散文。曹成为正式编辑后,更是格外关照保民的稿件,保民由此调入厂宣传科开始专职写作。保民在《山西电力报》也发表一些消息、散文和诗歌,曾荣获《山西电力报》通讯报道二等奖,并参加了报纸五周年纪念会议。他的挚友曹明生官运亨通,后来当了忻州市委副秘书长,忻州市人社局局长。曹明生成为保民时常挂在嘴边的贵人。

由于电力体制改革,保民所在的电站和我们单位脱钩了,被划入省属企业管理,保民来太原出差的机会不多了,他每次自费来太原办事,都是当天返回忻州,去住曹明生给他介绍的不花钱的地方。他曾经给我母亲带下来两个保姆,但保姆随后都跑回去了。他曾经带着一个离异妇女来太原找对象,结果也没闹成,保民虽然办事成功率不高,但是他的热心天地可鉴。

保民的妻子是个漂亮的女子,十分内秀。她的剪纸艺术在当地很有名气,保民夫妻二人,一个写诗,一个剪纸,俨然成为黄河岸边的一对精神贵族。后来,50多岁的保民也迷恋上了剪纸。2009年,他和妻子一同赴忻州自费学习剪纸艺术一年,2011年他妻子的作品获保德县第15届黄河文化艺术节好作品奖。

前几年,保民将他的文学作品及妻子的剪纸汇集成书,嘱我写序,我知道保民无人可求,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了此生第一次为别人出书写的序,题目是一个有梦的人”。




保民夫妻含辛茹苦养大了两个儿子,他通过亲友的帮忙,一个安排到了神华集团内蒙煤矿,一个安排在重庆工作。两个儿子都很帅气,在单位干的很出色,并且已成家生子。

保民喜欢一句名言:“要想成就一件事,不具备丰富的想象,没有超越的思维,说到底是很难成功的”。保民的想象力和思维是别人难以琢磨的,他的诗歌随手就可以写出来,至今已写了几百首诗歌,虽然未在一些有影响的刊物发表过。他利用单位工作不忙的空闲,先是帮助妻子在县城组织了个50多人的老年秧歌队,每年过会时去府谷和东关演出;和别人合伙做了两年婚庆公司;在县城开个小旅馆,却没什么人去住;最近又开了个婚介所。他电话告诉我,婚介所麻烦死了,他每天跑断腿,磨破嘴,但是,总算介绍成了8对。

保民明年退休,但是他早就给自己找好了后路:剪纸和诗歌写作,保德县《黄河风》杂志社是他常去的地方。有时,我给他去个电话问他在做什么,他告诉我正在灯下剪纸,我的脑海里顿时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黄河岸边的保德汉子在灯下做着纤细的剪纸活。你能说保民不柔情吗?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康小明:异人郑喜桂

康小明:母亲对保德家乡的回忆

康小明:他一生只说真话——怀念我的父亲康溥泉

康小明:铁姑娘春秋

康小明:编委楼里的编委们

康小明:那座山,那个人

康小明:尴尬人生

康小明:荷塘月色中的闰儿走了,只留下远去的背影

康小明:高高竖立在恒山火烧岭上的丰碑

康小明:神头泉边,逝去的电力城

康小明:一位知青和一个山西村庄的故事

康小明:文革期间随父母下放大同的旧事

康小明:我在五中“闹革命”

康小明:一座机关大院和大寨在历史漩涡中的碰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