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往事 | 我在太原师范学校的那些日子

2016-12-12 王秋英 太原道

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南二巷的“太原学院(中校区)”,曾经是我就读过的太原师范学校。母校虽然几经扩建,几经易名,而于我而言,这里是一片深情的土地,她永远是我心目中的“太原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仍然红彤彤地矗立于我的脑畔。



█ 忠诚于教育事业。本文配图由作者王秋英提供


1980年,太原师范学校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定向招生考试,以解决山西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转正问题。

正是烈日炙烤的炎炎七月,我带着即将出生的儿子参加了考试,考题是大学招生的预考试卷。接到师范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正在坐月子。因不能按时报到,婆婆为我向学校请了一个月假。

中秋节刚过,丈夫将我送到学校。我被分在民师16班。民师共两个班,另一个是15班。还有三个“社来社区班”,被排在171819班。女生都住在教学楼斜对面的一幢宿舍楼。已是华灯初上,班主任下班回家了。听说我到了,我班的几位班干部忙过来看望,嘘寒问暖。生活委员张玉仙特意留了下来,边向我介绍班里情况,边举着手电筒帮我安置行李(学校为了督促学生按时到教室上自习,每晚七点至九点,宿舍楼就被停电了),使初来乍到的我,陌生与孤独之感顿然消失。

我们宿舍共八位同学,有晋祠的刘冬花(班里的文艺委员,别看她很文弱,排练节目时,方显艺术才华);那个安安静静、很少言语的是南郊的马春爱;古城营来的郭爱英,比我们大几岁;年龄最大当属崔树叶,已是人到中年,三个孩子的妈妈,榆次人。太原城区统共四个,全数在此:学习委员智安平(别看她在班里年龄偏小,干起工作却很沉稳练达);美丽善良、写一手颜体毛笔字的是任改萍;爱好体育、快人快语的白香莲;还有就是几无长处的我。



█ 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


我们每个宿舍都摆着四支双层床。因我是产妇同学,受到舍友照顾,刚开始被安排睡在下铺。屋里还有一张课桌,放些镜子之类的小物品。桌子下面分两排放着八只暖瓶。

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大致是这样的:

早晨5:50,听到起床铃声,大家窸窸窣窣地穿衣穿鞋,有时都用不着揿亮电门,就鱼贯而出,跑步到操场集合。早操结束后,大家又飞回到宿舍,然后到走廊的水房打水。回来后,八只脸盆摆了一地,大家边蹲着洗脸,边像晨鸟一般叽叽喳喳。各人速度都很快,洗涑完毕,拿上饭盆背着书包赶6:40到教室上早自习。7:20大家去食堂。吃过早饭,回到宿舍,提上空暖瓶。按照本日上午的课程表往书包了里淘换课本、笔记本等。午饭后,大家抓紧睡个午觉。下午两节课后,是自由活动。男生们喜欢在操场上打篮球,女生有洗衣服的,有回宿舍聊天的,还有到校外上街的。但晚饭要回来吃,然后去上晚自习。下晚自习到熄灯时间是一个小时。这一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大家回来,精神放松了,躺到各自铺位上聊大天,你讲一个故事,她说一个笑话,崔淑叶大姐说话不耽误干活,熟练地做着绕线线、纳底子的活计。待到熄灯铃响过,我们的声音才渐低渐止,进入梦乡。



太原师范学校在石广元校长的领导下,校风相当严格和整肃。比方,早上600起床,要全校集合。在黑暗中,我们能依稀看到王喜德老师和体育组的其他老师身着运动服站在操场中央。他们先要挨班统计出勤情况,然后指挥大家跑操。

下操后,回来简单洗洗,就赶紧得去教室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时间,整座三层教学楼一派灯火通明,每间教室都是六盏亮瓦瓦的白色炽光灯,比家里昏黄的光线不知强过多少倍,让人觉得干啥都有精神头。大家来了,自觉回到座位,有的写作业,有的背单词,有的读语文,有的背数学公式,还有的在练毛笔字。。。。每天的早晚自习,都有值班老师由校领导和教务处带队过来巡视,我们的任课教师也会进来辅导作业。有次早自习,班主任兼心理学张萍老师看了一圈后,说:“我发现你们不会合理分配时间。早自习应该多读多背。作业啦、写字啦可以放到晚自习”,同学们听了,纷纷颔首称是。

班主任张萍老师每周要开一至两次班会,上传下达学校的精神,对同学们提出要求。宣布些班务事情。她还是我们的心理学教师,讲课时很会举例子,使得同学们对心理学不感到枯燥难学。



太原师范爱干净是出了名的。每到周三和周六中午,便是学校统一的卫生大扫除时间,宿舍、教室、操场等,都有我们的卫生区。短短的一个中午,从石校长和各层领导到每个同学,都在热汗淋漓地劳动,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下午还得照常上课。换来的是校舍窗明几净,清清爽爽,不留死角,任何地方都经得起检查。那个时候,周边的中专学校评卫生奖,谁家也没有能比过太原师范的。而且,师范生会搞卫生的名声,也远播在外了。

那日,上完课间操的我们准备回教室去。学校却不让解散,陈效禹教务主任命令各班排队到后院去。于是,我们在大食堂外面的几口泔水缸里,居然看到好几个白花花的馒头飘在上面。陈主任语重心长地说,学校这次无意追查是谁干的,但确实很生气!国家花钱培养你们学习,还免费供你们吃喝,堂堂师范生居然可以浪费粮食、浪费白面……这个只有10分钟的现场会,确实教育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

说起食堂吃饭也是一景。听人们说,饭堂是最乱的地方。但走进我们学校的食堂,几十张大圆桌摆的整整齐齐,地面干干净净。千名学生吃饭,却没有大声喧哗,没有追跑打闹,大家各自静悄悄地用餐——这是学校领导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每餐要检查,必须做到。



我们每十人一桌,天天由两位值日生用大号铝制洗衣盆和冰铁皮桶负责领回饭来,然后由他们掌勺为大伙儿分饭。早晚饭差不多,或稀饭,或糊糊,有时是汤面,馒头、发糕、窝窝头等等。每人两块豆腐干,或一筷子咸菜,要么是豆芽凉菜,炒白菜什么的。午饭比较硬实,多为大米或面条,或是每人一个半斤重的大馍馍。菜是肉烩菜,炒菜或炒豆腐等等。吃饭时,女生常常很讲风格,会主动将自己多余的主食或菜肴匀给男生。遇到过节,学校会改善生活,水饺、包子、麻叶、蛋汤,月饼、葵花饼、元宵等,我们都吃过。

同学们匆匆用过早饭,到水池边稀里哗啦一阵,饭盒就洗好了。然后三五成群地向教学楼走去。教室都是各班专用,在门口上方挂着的长方木牌上,是白底红字的班级编号。教室门口的对面,放着一台钢琴。窗台上除了两盆花草,摆着各种颜色的塑料或竹皮暖瓶,是同学们从宿舍带上的,准备下课吃过午饭,顺便就把开水打上了。

副班主任田菊香老师来了。这是个胖胖的青年教师,她几乎每天上午第一堂课前要过来。这个时候,从我们教室里就飞出或雄壮或悠扬的歌曲,那是我们班的每周一歌。文艺委员刘冬花宣布,让每个同学轮流伴奏每周一歌。我有时利用午休时间,溜到音乐楼去练脚踏风琴,我们上小学时音乐老师弹的那种。学校的脚踏风琴有很多,大号、小号的都有。

经常能回忆起老师们上课的情景。老师们的课虽然各有千秋,但都有学生折服的精彩和亮点。他们都是非常敬业负责的,不曾想起哪位老师不备课敷衍学生。站在那里讲课不喝一口水,统统用普通话(哪怕并不标准,也要说)。讲语法课的马骥老师好几次戴着白线手套在板书。手不方便写字,跟学生讲一下情况,谁会有意见吗?但马老师却对要求自己很严格。上学期间,我从各位老师身上不仅学到许多知识,更受到如何做教师的启发。




太原师范是很重视体育的。下午第二节课后,操场上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锻炼搞得热火朝天。一天晚饭后,学校就在食堂集合全体学生开会,说不久将召开校际运动会。石校长亲自到场动员,甚至提到奥林匹克精神,贵在参与。于是,我破天荒地勇敢报了两个项目。

距离上晚自习还有点时间,我和舍友任改萍时常出校门散散步。那时,学校外面还不是柏油马路,老军营也不是人居之处,好像是一片荒地,有人也种着些菜。我俩沿着南内环路上往东去,一路都是窄窄的马路,道路两边也没什么商店,街上人很少,显得很荒凉。菜园电影院附近,一个十字路口的拐角有个商场,进去要下几个台阶。我们从那里买点零食,然后再一路走回来,倒也起到了放松身心的作用。

有时,我们308宿舍的同学端上脸盆,相跟上到食堂后面打开水的地方洗衣服,听着大喇叭里传出的《军港之夜》和其他的校园歌曲,我们也会跟上苏小明们哼哼两句。配乐洗衣,多像《红色娘子军》里的画面呢!




那是第二年的春天。我们宿舍同学约好周末回家,星期天集体逛晋祠。那天去了五个人,中午,刘冬花的父母招待我们吃了一顿可口的家肴。下午再去附近玩了一阵子,还用傻瓜机拍了像片。快到返校时间了,大家高高兴兴往回走。当我们穿行于黑黝黝的地下桥,盯着隆隆作响的卡车来来往往。我们大气不敢出,提溜着一颗心贴着边走。终于走出洞口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漫长啊!”。

我的同桌武振梅,长得高高大大,却聪颖过人。听课特专心,笔记写得既快又好。老师提问到她时,大大方方,回答问题鞭辟入里,丝丝入扣。她13岁小学毕业,就留校当了老师,怎不令人佩服?我们关系一直很好,临毕业时,我俩还在校门口的花坛前特意留念。




我丈夫大凡周末都过来接我回家。每星期二的中午,必定要骑车看我一次。怕打扰同学们休息,我们就在校门口会合。为了多跟我说会儿话,他连自己吃午饭的时间也用掉了,然后匆匆赶回去上班。

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因我们这批学生情况特殊,在校仅仅一年,就安排出去实习了。然而,这短短的师范生活,让我学到很多。

毕业后,我由民办教师转正为长期的国家在编教师。我时常以母校的老师们为榜样,用教学楼顶上悬挂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要求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护学生,因材施教,在钻研吃透教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上狠下功夫,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人民教师。分配在双塔南巷学校工作不足五年,所带班级连续三年被评为“太原市优秀班集体”;1985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被评为“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模范班主任”。调入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两年后,被评为山西省文化厅的“优秀教育工作者”……2012年,我从语文学科高级讲师的岗位上光荣退休。



回顾自己从学习到工作的几十年,无不与母校师长们的教育培养、环境熏陶有密切的关系。衷心感谢太原师范学校!您永远在我心中!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校园往事》系列:

家在太原 | 大关帝庙往事:庙里有个小学校

回忆西缉虎营小学的同学和那段美好的时光

五十年前的毕业照,那一段完整的往事

回忆我在太原三中上学的日子

新城街小学同学之间的那段缘

我的母校南肖墙小学

往事如烟——太原九一小学住校生活回忆

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家在太原:魂牵梦绕的太原九一小学

家在太原: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太原二十中,我的母校

狂热年代的太原十中,未被遗忘的天空

那些年,我们班的女孩和懵懵懂懂的爱情

文革时期的新建路小学,写在毕业试卷上的反动标语

我在五中闹革命

马未都新美园乌龙事件的主角是太原五中校友?

开窍:小记太原五中高92班

1966年的北固碾,那群躁动的少男少女

五中记忆:分配前的一次探索——日记摘抄

五中记忆:华侨学生印象记

五十年的悲欢离合——老太原二中同学大聚会纪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