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忆旧09:腊月二十三,家家忙祭灶
寒冬腊月天,呵口气都会结冰,但偏偏是这腊月,有趣的日子多,喝腊八粥的热乎,隔三岔五的嫁女娶媳,盼年来临的辛苦和兴奋,还有腊月廿三忙忙活活的祭灶等等。“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这民间俗语表明这不是件寻常事,对老百姓来说,更是看重它,早早就会筹备,在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的家乡在晋南。已有许多年,我没在老家过腊月廿三了,所以它的全过程,已说不大清楚,只留下影影绰绰的一些零星碎片,当年觉得特别有趣,其情其景,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保存着。
在我们那里,灶神的画像贴在炉灶侧面的墙上,如果经济不好的人家没钱请人画,就贴一张画有符、写着灶王爷字样的黄色纸替代。在灶神像两侧,是一副细长的对联,画像或字符的下方,摆有一张细长的供桌。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供桌上放的是各种杂物,但在腊月廿二这一天,杂物就会被清理掉,以便摆放各种供品。
有什么供品呢?一是香炉,二是各种吃食,其中糖瓜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据说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为了让这位神圣“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所以要让他老人家吃得丰厚、吃得口甜、吃得张不开嘴,也算“吃人的口软”吧。
什么时候供灶神呢?在我们那里是腊月廿二这天晚上。若是廿三才供,他老人家已起驾去了天上,不成马后炮瞎忙乎了嘛!摆上供品点上香,念念有词跪下叩头。随后,是把放置在家里家外犄角旮旯的许多灯盏点燃。这样地大忙特忙一通后,一家人才可吃晚饭。“家里家外犄角旮旯的许多灯盏”这一情景在我的印象中尤深,因为它真是太特别了。这些灯盏是用面做的,在白面是稀罕物的年代,它基本上是用荞面捏的,那时荞面不像现在这么金贵,属于贱物。这些灯盏,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其造型,或猪或狗,或马或羊,或鼠或兔,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栩栩如生。在它们身上,粘上一个麻纸油捻,就成了一个灯盏。说是摆在“家里家外犄角旮旯”,也真是如此,因为在两个瓮之间的地上摆着它,在两个瓦罐之间也有它,甚至在牲口圈鸡窝旁等地方,也都会摆上一盏。几十年前,我就曾跟着母亲,去一处处把它们点燃过。这处处闪烁着的光亮,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气氛,温馨、宁静、深邃、悠远——顺便说一句,在那缺衣少吃的年代,这些灯盏用后不会扔掉,而是一一收回来,切成细丝,用土豆丝烩炒,成为全家人的一顿美食。
在灶神爷回府的那天,还有一次隆重的仪式,但我记不清了,也就不再多说了。想说的是对灶神爷的礼拜,看似迷信,但我以为这是一种习俗,里面体现着一种智慧,它反映了人对天地的敬畏,反映了人对自己的约束。多少年过去了,这一习俗已经渐渐远去……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