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德云社4月16日在北展剧场举行二十周年开幕庆典,已经过去了小半年,但是后续各类的地区专场、演员个人专场、亲子爱徒专场等演出,还在按照计划陆续进行。生意兴隆背后,一桩往事却引起隔空对峙,将德云社再一次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非著名表演艺术家” 郭德纲。
旧事重提的源起,是郭德纲8月31日发了一条关于立德云社家谱的微博。内容又提到了“清理门户”的事情,措辞激烈。德云社6年前的那波动荡,在当时相声业内以及相声爱好者群体中人尽皆知。彼时,先后发生一系列事件:郭德纲徒弟李鹤彪殴打北京台记者;德云社停业整顿;何云伟、李菁、曹云金等人相继离开德云社。
与以往郭德纲时不时出招却无人应战不同,这次曹云金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呛,首次谈及曾经的恩师。与此同时,郭德纲新收弟子欧弟正式加入德云社的消息,几乎同一时间出现。9月初,欧弟还出席了连续多日的“纲丝节”演出。
多年来,德云社师徒间的纷争孰是孰非未有定论,而德云社本身和这些离开的人都在各自的轨迹上向前,人来人走。基于此次纷争,有人会问从商界角度来看,这个屹立了20年的相声社团,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在曲艺界的商业化道路上,德云社在矛盾中经历怎样的变迁才走到今天?
“郭德纲负责制” 很多人提到德云社首先想到的是郭德纲、于谦,但却鲜有人知道最开始由张文顺、郭德纲和李菁三个人组成,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
▲相声《揭瓦》左 :郭德纲 ,右: 张文顺 。
到了1998年,扩展为十几个人,演出场馆也从茶楼扩展到茶馆戏楼里,并取名为“北京相声大会”。也就是说德云社的创始人有三位,这一点在2006年东东枪为《读库》采写的长文《谁是郭德纲?》中可以得到证实。 张文顺在2009年去世,李菁也在次年8月退出德云社,并成立“星夜相声会馆”自立门户。至此,德云社彻底变成了郭德纲的“一言堂”。此时,德云社的管理模式与师徒制紧密相关。 郭德纲的收徒之路始于1994年。彼时,还在天津搭班唱戏、刚刚21岁的郭德纲收了闫云达为徒,但是正式以举办摆知仪式来收徒是在2006年,到今年刚好第10个年头。
在讲究师承的相声界,艺术的传承仰仗于言传身教,三年学艺,两年效力。用青年相声演员薄帅的话说,师父教徒弟能耐,徒弟为师父卖命,师父为徒弟铺路,徒弟报师父恩情。“郭德纲与他的门徒,也跳脱不开师徒之间这种度人度己的关系。” 现任德云社总教习的高峰跟郭德纲、于谦同辈,在德云社停业自查的那段时期接受了网易娱乐的采访,描述过内部管理制度的大致图景。 “德云社成立了一个招收相声学员的团体社,在大兴基地定期上课,学生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学习,掌握各种舞台表演的本领,才能安排他们演出。还有另一种是,有一定的造诣的相声演员,直接来参加演出。”2005年,高峰就是以相声演员的身份进入德云社。
▲德云社人物关系图。
透过高峰的叙述可见,在德云社,演员演出之余,同时还兼任德云社所办学校的老师,定期给学生上课,演员的收入就是演出费。员工合同方面,具体的签约年限保密,签约期限内禁止接外部工作。 传习社中的出类拔萃者,被郭德纲收为徒弟或义子,成为德云社演员。也就是说,郭德纲与德云社的成员之间,除了老板和雇员的关系,还被赋予了一层师徒关系。这种类似于传统民间戏班的做法,形成了独特的组织结构,成为德云社内部管理的“独特”机制。网络上还有对这种方式的戏称:“郭德纲负责制”,显然更利于老板对雇员的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他给徒弟们,加了一个无形的“无限期合同”。 德云社内这种靠师兄弟、师徒关系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意志的贯彻,也使得老板变得说一不二。 德云社体制是韩国SM翻版? 在公开的工商信息中可以看到,与郭德纲有关的公司有三家现在处于在业或存续状态,分别为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其中前两家法人均为郭德纲妻子王惠,股东由王惠、王俣钦(王惠的弟弟)和钟朝晖构成,最后一家则由法人于增生和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另外,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注册的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德云制衣坊和北京一品食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经营状态一栏均显示注销。但是他们曾经的法人都是王惠,后者的股东构成都跟德云社的主体公司一致。 按理来说,公司化运营的企业,在内部结构上可以做到清晰界定责任和权益,股份制形式的出现将现代组织形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德云社在初创期的时候,没有对未来发展壮大之后做出先期的制度安排,结果就出现了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现象。 而在文化产业里,有许多公司在利益分配上,有着跟德云社的师徒制类似的公司。本土有本山传媒的赵家班,国外最典型的就是韩国娱乐产业的造星公司们。赵本山也讲究拜师,有奖有罚、有力捧和雪藏,多多少少也传出过各种出走的新闻,但至今还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SM公司旗下的EXO组合,其中已有部分成员解约离开。
韩国娱乐产业虽然没有拜师,但是普遍成熟的练习生培养体系,跟中国的师徒制如出一辙。以实力最强的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S.M.Entertainment)为例,近几年震动业内的解约事件也发生不少,因为中间也有许多涉及中国籍的艺人,使这一行业特有的“出走”现象被广为讨论。
简单地理解它的模式,就是公司在看好的“潜力股们”很小的时候,投入大量的资源对他们进行培养,一旦出道,这些艺人们要以高强度的工作和相对低的报酬“回报”公司数年。重压之下,就出现提前解约的人。 SM的创始人李秀满,现在虽然已不是法人代表或社长,而是以股东和制作总监的身份存在,但是在几乎所有该公司旗下的艺人心目中,他都是一个大家长般的存在,无论前辈、晚辈,都给予他很大的尊敬。但跟郭德纲之于德云社又有所不同,郭德纲更像是李秀满和SM公司职能的集合,这就让本该是公司与员工产生的联系,全部换成了灵魂人物跟全社人的联系。
所以,即使时有解约艺人出现,SM还是可以跟当事人在法律的层面上寻求最优解,今后甚至不排除在各自在行业中扮演的新角色上,存在合作的可能。而德云社曾经的师徒,只能极不体面地撕扯着对方的尊严和隐私,让彼此“江湖不必再见”。 制度的力量被削减,致命的问题就自然随之而来了。 岳云鹏式IP或为德云社提供新路 不论德云社现在的组织管理制度被如何质疑,郭德纲将相声这个一直走在悬崖边的艺术形式,重新带回到观众的电视、电脑甚至手机屏幕上,或将人们拉到剧场里。
借用梅花网在2012年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的话:“郭德纲与德云社,在相声走入传统艺术盲区的岁月,独树一帜以小剧场相声登堂入室,不仅帮助相声这种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获得新生代人群的重新认知,也为营销业界人揭示了内容营销层面的诸多亮点。”
▲岳云鹏(中)参加《欢乐喜剧人》图 。
相声艺术从创立迄今,几乎在新世纪初步入坟墓。而如今德云社,甚至郭德纲本人已经成为号召力强大的IP,这是之前的传统相声界未曾走过的路线。 相声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跟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不进化出新的基因,就会被物竞天择的原始法则淘汰。艺术家也要有饭吃,商业化还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倚靠剧场演出售票的基础上,德云社还有其他的生财之道。 郭德纲身边不乏文体界比较擅长资本、商业运作的朋友,孟非、马东、黄健翔等等。他们跟单纯的手艺人不同,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总能有办法发掘新的爆发点。尤其是马东,在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期间操刀《奇葩说》,去年创立米未传媒,专注于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开发、生产、及IP经营,已经在构建互联网优质视频内容垂直生态系统领域摩拳擦掌。 郭德纲在面对媒体时,曾声称资本、商业运作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也许,他不能说清楚如何去培养、打造一个IP,但顺着德云社本体的成长轨迹,郭德纲已经在有意无意中,走出小剧场,将德云社的名头写进了娱乐生态的各个板块中。 被粉丝戏称为“德云一哥”的岳云鹏,电影、网络系列短剧、综艺节目一个都没拉下,甚至成为个中亮点。这些郭德纲也都做过,但他的得意门徒已然将影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的相声行业,在德云社的改造下,竟然渐渐显现出偶像效应。跟视频门户网站优酷的战略合作,也是郭德纲借着互联网的东风,继续扩大德云社想象空间的一步好棋。
最难的岁月里,如果不走进小剧场,也许德云社早就奄奄一息;如今新的娱乐产业形势下,走出小剧场,可能将是德云社新的光荣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将艺术和商业带向更稳定长远得未来,或许是郭德纲应该思考的问题。
| 周黑鸭 |
| 百度外卖 | 乐视酷派 | 淘在路上 | 滴滴优步 |
| 爱鲜蜂裁员 | 壹吉购讨薪 | 美味七七暴毙 |
| 人人投坏账 | 直播刷单 | 神奇百货风波 |
| 丽人丽妆 | “万达195全球购”身后事 |
| 锤子 | 爱尚鲜花 | “万达195全球购”停摆 |
| 金鹿 | 蜜淘启示录 | 达芙妮 | 孔雀 |
| “汽车超人” | 创业孵化之武汉样本 |
| “妈妈味道”倒下背后 | “叶问3”假票房 |
| 链家“祸源”大复盘 | “链家”北京道歉后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微信公号转载需开白名单,或有其它需求,请联系客服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