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种遗憾,譬如不得不分开时,却不能体面地告别,尤其是生离死别。《星际穿越》中,当库珀离开女儿墨菲时,是痛彻心扉的,因为没法好好说再见。当一百年以后,在土星空间站的重逢,父女终于可以好好说再见。这既是库珀在兑现承诺,也是导演对整部电影的交待。
电影《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约翰逊,通过给子女写遗书的方式,体面地与自己爱的人人告别。正如她在遗书中所写:“How sad it seems to leave this earth without those you love the most ever really knowing who you were...” 最终,她的孩子们彻底理解了母亲,并且尊重了她的遗愿,把骨灰撒在了罗斯曼桥。在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电影《预产期》中,也有类似的镜头。西方文化中,有仪式感地体面地告别,和 rest in peace是有莫大关系的。临终之别,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结局,但因为话题太沉重,很少有人愿意去思考。在当下,越来越多人有了风险意识,会提前为自己做一些传承规划,遗嘱、保险、信托,都是常见的方式。但财富管理的从业者往往更多地关注财产,而不是传承的人本身。事实上,传承财富的同时,也在传承一种情感,无论是爱或是恨,往往是传承者真正关注的内涵。传承者的一切规划,都在围绕着一个命题,即如何体面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人世,无论是在自己的感受,或是家人的观感,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不能装作自己不害怕。但我最主要的还是充满感激之情。我爱过了,也被爱过了;我被给予过,也奉献过;我曾游历、思考和写作。我曾以一个写作者和读者的特殊身份,与这个世界交往着。最重要的,我曾是这个美丽星球有情众生中的一员,曾是一个能思考的生灵,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和一场奇特的冒险。”
理解生命的意义,给予了直面死亡的勇气。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未知生,焉知死?然而落到每个个体身上,这又是非常艰难的。以临终医疗为例,已经走到生命最后阶段的时刻,是选择被医院收治,从普通病房转入ICU,在那里被接上生命支持设备,并在临终前的几周或者几天里,被采取昂贵的医疗干预措施,而不去管这可能给患者本人带来的巨大的痛苦。很显然,无论对于本人或是家人,这一定不是最体面地告别方式。在中国,每年至少有成百上千濒死抢救案例,人们一生75%的医疗费用都花在了最后的无效治疗上,有时甚至会为延续亲人几天的生命而倾家荡产。作为幸福指数的核心指标之一,中国的死亡质量指数在世界排名极低。这里面当然有医疗体制的问题,也有世俗观念的问题,但病人自主的权利,还是要来源于本人的提前规划,这是世界通行的基本准则。
要深入探究这个领域,不仅牵涉法律问题,也有医学问题,甚至还有哲学或宗教层面的探讨空间。在此推荐一本来自澳洲重症监护领域的专家肯.希尔曼(Ken Hillman)所写的《从容的告别:如何面对终将到来的衰老与死亡》。尤其是研究传承的法律人,更应该读一读此书,一定会对生命和死亡有全新的认识。
李白诗曰: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参透生死是很难的,我们给客户做传承规划的时候,就必须和客户一起直面生死议题。去年秋天,一个好友意外离世,参加其追思会时,现场布满肃穆却温馨的花朵,屏幕滚动播放着她生前的音容笑貌、欢乐时光,背景音乐是久石让的《Memory》,让人不知不觉就会沉浸哀思,安静地流下泪来……后来才得知,这花这音乐,也是逝者生前挚爱。
有人说,死者长已矣,所谓“告别仪式”都是生者的自执而已。对此,明月律师不敢苟同,用我最欣赏的吴季札的话来说“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尊严地生命,体面地告别,这是传承规划的应有之义,也是值得托付之人的追求目标!
▼ 原创文章分类检索请回复关键词 ▼
【婚姻】【财富传承】【资本市场与财富管理】【涉外家事】【信托】【监护】【慈善】【团队简讯】【法治动向】【自书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