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香港终审法院“LKW v DD”离婚案|明月说法

我是明月 婚姻家庭与资本市场 2021-01-22

提纲:本案是一起大陆企业家在香港法庭离婚案,香港终审法院于2010年作出终审判决,弃“needs principle”而扬“sharing principle”。该案对之后的涉港离婚案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研究涉外婚姻案件的家事律师认真研究。

中国大陆法庭审理的离婚案,和普通法系国家或地区相比,法官discretion的空间要小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咱《婚姻法》并没有给司法太大的裁量空间,另一方面因为咱没有太多 discretion 传统和案例。普通法系遵循 precedent,各种不同 cases 的交叉提炼,给了法官自由裁量的 flexibility ,但是否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 legal uncertainty,孰优孰劣?恐怕难以一概而论。

在本文要谈到的香港“LKW v DD”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法庭的法官如何从遵循历史先例的传统出发,与时俱进地找出合适的 guidance,并从中归纳出 consistency 和 predictability 的。因为案件的可预期性,可以 enable and encourage the parties to negotiate their own solution as quickly and cheaply as possible.


寻找 guidance

在很多案件中,家庭 assets are insufficient to provide adequately for the needs of two homes,此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但如果一个离婚案件中,资产量是surplus的,则法官就需要平衡各种 consideration了。此时,法庭没有适用 C v C案判决,其中很重要的理由,即:该案并没有 treat domestic 和 financial contribution equally。

因为,“赚钱养家”固然重要,通过 looking after home and caring for the family带来的贡献也很重要,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法庭认为,时代不同了,香港不同往日了,BASIC LAW 和BILL OF RIGHTS赋予香港的人性光辉应该得到守护。所以,离婚时,“赚钱的”丈夫拿出一笔可以满足“家庭主妇的”妻子 “reasonable requirements” 的钱,然后自己保留巨额财富的做法,已经是 patently unfair 和 discriminatory 了。
 
法庭决定follow 英国White v White案的判决,该案的观点认为,不论家庭夫妻如何分工,each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family, then in principle it matters not which of them earned the money and built up the assets. There should be no basis in favour of the money-earner and against the home-maker and the child-carer.
 
也正是因为英国这个 White v White 案,衍生出 “the White factor”,离婚时经济弱势一方分得的财产水涨船高,让伦敦变成“离婚之都”(the divorce capital of the world for aspiring wives)。
 
确定 principle
 
不论何时,法官都不能忘记,离婚分财产,追求的目标应该是 fair outcome 。这种fair不能基于 discrimination 。当然fair并不意味着 equal division ,每个案件情况不同,法官在天平两端衡量的时候,大概率的结果是 one party will receive a bigger share than the other . 事实上,在大陆的离婚案件中,在分割财产时,法官也渐渐有了适度行使裁量权的空间。
 
在确定财产范围时,香港的法庭要考虑 “the income, earning capacity, property and other financial resources”,此处的 financial resources 的范围极广,在另一件知名的潘工程师案件中,明月律师曾予以阐述(参考阅读:《所有离岸信托遇劫?对Amy姐的爆文,大拿们有话说!》)。


和大陆婚姻法及司法实践迥然不同的是,在identification of assets时,matrimonial and non-matrimonial property并不是绝对标准,而仅仅是分割财产时可以考量的因素之一。在Charman v Charman案件中表述的很清楚,法官应该综合考量“needs principle”和“sharing principle”,对于弱势的一方,哪种principle获得的财产更多,哪种原则就可以prevail。这种相对flexible的做法,可以确保夫妻财产混同状态下的 rule equality.
 
在评估needs时,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 financial needs,oblig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which each of the parties has or is likely to hav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n light of present and foreseeable resources . 其中,financial needs 一般包括 standards of living, age, and disability .总之,这种 needs should be generously interpreted.
 
但在本案中,因为资产相对较大,所以法庭也要考虑sharing principle,目的是 treat financial contributions equally with the non-monetary form.  然而在行使 discretion 的时候,法庭也要考虑 the source of asset(譬如是否是婚前财产),但这并不是绝对标准,因为 fairness has a broad horizon, sometimes, in the case of a business, it can be artificial to attempt to draw a sharp dividing line as at the parties’ wedding. 但有的时候,如果是婚内受赠、继承或者作为信托受益人所获得的财产,就是一个容易鉴别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法庭认为,the source of asset 固然重要,the duration of marriage 也是非常重要,the importance of the source of the assets will diminish over time. 令人感概的是,大陆的婚姻实践中,也曾有过根据婚姻长短来酌情裁判的历史,但自从2001年婚姻法实施后,这种司法裁量权就被取消了。所以大陆很多离婚案件中,结婚30年和结婚3年,分财产竟也没啥区别的,就显得非常不公平了。
 
Negative conduct(过错行为)也是需要 be taken into account 的因素,但前提是这种 conduct 是“both obvious and gross”。这种标准对过错的认定和适用标准略显严格,但也比大陆婚姻法实践更加合理,因为大陆的婚姻法中,认定过错的举证标准也同样严格,且过错行为婚姻过错和财产分配的多寡并无必然的、法定的联系。哪一个更公平,不言而喻。
 
在考虑 financial needs 的时候,需要考虑各方的义务和责任(如照顾孩子、老人的义务),抑或 re-enter the job market 能力,或者因为身体或智利障碍所导致的特殊需要等,都应该纳入考虑的范畴。
 
另一重大的考虑因素是Compensation,直接的Compensation可以理解,间接的Compensation要一事一议。根据当事人 conduct marriage 方式的不同,致力照顾家庭的一方可能遭受双重损失:a diminution in her earning capacity and the loss of a share in her husband’s enhanced income. 但是法官也认为,在衡量 Compensation 因素的时候,需要和前述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不能和 financial needs 相重合,双重计算。

法庭认为,这种Compensation,或许就是对另一方机会成本的补偿吧。在大陆的婚姻法实践中,这一块是极其欠缺的,法律并没有给予 house wives 所付出这种机会成本给予充分的保障,更不要说鼓励了,这也是导致很多婚姻缺乏安全感、不愿 settle down,不愿多生孩子的重要原因
 
研读了判决书,等于是回顾了一下该案判决的心理历程,有兴趣的大家也可以在文末下载判决书原文。讲了这么多 guidance 和 principle ,简单归纳:本案C v C案的先例终被overrule,法官采纳了 White v White 案的sharing原则,虽然妻子原本仅指望分得1/3的财产,但法庭在充分论证后,仍然做出了1/2 (equal division)的判决。

看到这里,或许你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离婚案件,经济弱势的一方,更愿意在香港打离婚官司,不愿意在大陆打官司了。

公众号后台回复“DD
查看本案《判决书》原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上海离婚财产纠纷,二审改判缘何适用香港法

离岸信托没有被击穿——还原一个真实的香港富豪离婚案

游学日记(一):香港的复康服务

香港的遗产处理和内地差别很大

“设立信托,勿忘初心(Intention)”--评Rahman v Chase Bank案

十一年离岸信托诉讼,“Anti-Bartlett”条款历久弥坚

中国家族信托的登记难题

大亨的“监护”和“信托”之忧

私人财富管理中的风险权衡



 原创文章分类检索请回复关键词 

【婚姻】【财富传承】【资本市场与财富管理】【涉外家事】【信托】【监护】【慈善】【团队简讯】【法治动向】【自书遗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