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不禁令人感叹,又是一年团圆年。很多人,一年和父母团聚时间少之又少,有的人仅过年那几天可以在家孝敬双亲,有的人一年甚至几年也没有同父母见过面。在中国,有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话,叫“百善孝为先”。
孝,植根于人间亲情,强调的是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自从我们呱呱落地,就得到父母的悉心呵护。回想人生的每一步,无一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最真挚、最深切、最厚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抚养、教育,哪里有我们的健康成长?亲情无价,父母恩重。因此,孝敬父母,便是做人的第一要义。
孝之道在于敬。在孝的天平上,只要有诚挚的敬爱之心,豪宅与草房、美味与粗粮、华衣与布衫,都是等价的。
孝之道在于顺。父母为儿女操劳一辈子,年老体衰之时,儿女更应该体谅父母,悦其心,顺其志,让父母安度晚年,尽享天伦。
孝之道在于陪伴。父母渴盼的不是物质,不是金钱,而是儿女贴心的情感关怀。一声问候,一次闲聊,一顿晚餐,都可以温暖父母的心田。
孝之道在于及时。人生如白驹过隙,子欲养而亲不待。记得父母给予我们的每一次感动,珍惜与父母相伴的每一次机会。孝,不能等!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大孝子,竭力孝亲的人不胜枚举。如果说汉文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是孝亲示范的话,那么许多普通人则以其笃实的孝行带给后人更多的感动。陆绩怀橘、黄香温凊的故事,老百姓都耳熟能详。六岁小儿,一橘不忘母;九龄幼童,为父温席扇枕。其间蕴含的孝心真情,令人感动。
在当今社会,孝敬父母仍然是最受世人推崇看重的道德品行。内蒙古赤峰市一位普通农家妇女李国芬,怀着一颗感恩和善良的心,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现代孝亲故事。
李国芬12岁时,母亲突然得了严重的胃病和肝硬化,不久又全身瘫痪,父亲也因胃癌去世。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她不得不放弃学业,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担。在她的悉心照顾下,瘫痪十几年的母亲竟然渐渐康复了。27岁那年,李国芬结婚了,但不幸又再次降临,母亲因脑溢血再次瘫痪。医生断言,她的母亲最多还能活两年。但李国芬却不愿放弃,一直坚持侍候在母亲身边。在李国芬夫妇的精心护理下,她的母亲奇迹般地又活了10余年!李国芬说:“我就想让老妈多活些天。”也正是这份深厚的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养亲,更要及时行孝。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曾子说:“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假如父母已过世,即使想着养亲,又怎么去行孝呢?宋代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及时行孝的精神。
朱寿昌自幼与母亲骨肉分离,长大后,他做了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然而,他却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思念着母亲。每到一地,他都要想方设法查找母亲的踪迹。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寿昌听说在陕西一带有母亲的消息,便毅然辞掉官职,千里寻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个偏远的乡村找到了阔别50多年的母亲。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弃官寻母,只为能够孝养母亲,这种深沉厚重的孝心令人感动!朱寿昌幼年即与母亲离别,却能苦心寻母。对从小依偎在父母身边,承受父母呵护成长的人,如果不及时行孝的话,更应该反躬自省。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孝养父母,谈不上轰轰烈烈;一颗孝心,也只是平平常常。一个人,无论富贵还是贫贱,只要能诚心关爱父母,使父母安享天伦之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本书是一部以阐释中华传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通俗理论读物。本书立足于历史传统,充分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阐释了每个德目的来源、涵义和本质,以及与个人修养、社会和谐和国家治理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关注当前社会道德现象,落脚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古为今用。本丛书语言生动,行文活泼,深入浅出,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道德的洗礼,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对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戳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买
读懂新时代 | 全面从严治党 | 讲政治 守规矩 | 六大纪律 |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丨中国家规丨盛唐历史 | 八项规定 |“禁令”手册 | 隐形腐败 | 漫画评论 | 廉洁从政 | 习题集 | 追逃追赃 | 2018业务书单 | 案例剖析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