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正常超声表现(妊娠各期精彩图文)
胎儿正常超声表现(妊娠各期精彩图文)
(一)子宫与内膜层变化 子宫体增大,肌层肥厚,随孕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早期用阴道超声扫查,在宫腔线的一侧内膜内见圆形增强回声区,中央有小囊状液性暗区,宫腔线局部突起变形,称蜕膜内征(intradecidual sign,IDS),用于判断早早孕,见图3一l一2。停经29天的早期妊娠囊直径1~2mm。
注意:
早孕的确定经腹扫查需待停经6周后,而经阴道扫查可提早1~2周。
(二)妊娠囊(gestatiorlaI sac,GS)表现为宫腔内圆形或近圆形的光环,轮廓完整,囊壁呈均匀增强回声。妊娠囊5周时约占宫腔的l/4,妊娠10周时占满子宫腔,妊娠9~10周后可见早期胎盘。妊娠囊发育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几种声像:
1.双环征妊娠5~8周,妊娠囊周同的高回声绒毛形成内环,外周有一低回声的外环,称双环征。外环可能是包蜕膜与真蜕膜之间的暗区,也有认为外环是由低回声的蜕膜形成,约60%妊娠有此征象,见图3—1—3。彩超显示暗区内有血流信号,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原始胎盘区彩色血流显示极为丰富,脉冲多普勒在暗区内采样,可以获得静脉性频谱(流速约为0.02~0.05m/s)及动脉性频谱,舒张期成分非常丰富,阻力指数(RI)在0.45左右。双环征暗区内的血流称为滋养层周围血流(peritrophoblasticf)0w)。双环征的暗区内血流反映了子螺旋动脉向着床部位供应血液,满足妊娠囊生长发育所需,血池为胎盘循环的前身。滋养层周围血流的存在对早期妊娠至关重要,为判断早期妊娠是否良好提供重要的依据。妊娠10周后双环征消失。
2.羊膜囊与胚外体腔羊膜囊壁极薄,不容易观察。其外侧为胚外体腔,囊内为羊膜腔,胚胎位于其中。羊膜囊与绒毛膜之间的空隙为胚外体腔,内含液体。随孕周增加,羊膜囊增大,羊水增多,羊膜囊与绒毛膜融合,至l4周胚外体腔消失。因羊膜囊壁很薄,需经阴道扫查方可较清晰显示。胚外体腔的辨认对早期诊断胎儿异常有重要的意义。
3.卵黄囊 在胚点或胚芽一旁显示的一小圆形囊状结构为卵黄囊,直径约3~8mm。妊娠5周时卵黄囊很清晰,妊娠10周后萎缩消失。早期卵黄囊紧贴胚眙上,以后以一条细带与胎儿脐部相连,本身则游离在胚外体腔内。卵黄囊的存在及大小在诊断早孕胚胎存在及先兆流产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发现卵黄囊可以肯定为宫内妊娠并有胚胎存在,早早孕时虽然暂时未见胎心搏动,但卵黄囊清晰、大小正常可推断胚眙良好。卵黄囊大于10mm时胚胎预后不良。
卵黄囊是妊娠囊内超声能发现的第一个解剖结构。实际上,胚胎学称之为继发卵黄囊,由于原发卵黄囊超声不能检出,因此超声学者将这一结构简单地称为卵黄囊。正常妊娠时,卵黄囊呈球形,囊壁薄呈细线状强回声,中央为无回声,透声好,最大不超过5-6mm, 孕7周时,卵黄囊最大,平均内径5mm。
(三)子宫血流改变 妊娠初期,受卵巢激素水平升高的影响,子宫动脉分支增多,肌层血流信号比非孕状态时丰富,彩超可观察到子宫肌层内彩色血流信号增多,着床部位彩色血流束增粗,可判断妊娠囊着床的位置;频谱多普勒可见子宫动脉舒张期成分增多,血流阻力降低,提示子宫血流灌注量增加。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动脉由屈曲逐渐变直,频谱多普勒显示子宫动脉的高阻力血流逐步演变为低阻力并伴有丰富舒张期成分的血流。
4~5周:妊娠囊内卵黄囊的一旁可发现一致密高回声团,呈豆点状紧贴卵黄囊壁,称为胚点,此为最早的胚胎,尚无原始心管搏动。
5周:在高回声的胚芽中央可见微弱的原始心管搏动。6周:出现胎心搏动,有胎芽和胎心搏动声像可确诊为正常妊娠。三维超声显示胚胎外形轮廓,呈豆点状。
6周:出现胎心搏动,有胎芽和胎心搏动声像可确诊为正常妊娠。三维超声显示胚胎外形轮廓,呈豆点状。
早孕期,不同孕周胎心率不同:
6周以前,胎心率较慢,常为100~115次/分,
8周时胎心率可达到144~159次/分,
9周后心率稳定在137~144次/分,心率变化极少。
7周:胚胎长度约4mm,头部向腹侧弯曲,显示颅内低回声的结构,此为单脑泡,尚未分裂,无颅骨光环。心脏搏动明显,心率约80~100次,心脏宽约2mm。可显示胎体头极和尾极轮廓,并见小肢芽,肢芽很短,下肢肢芽较上肢肢芽稍清晰,尚未能分辨肢体结构。四维超声显示胚胎外形轮廓呈蚕豆状。
8周:胚胎初具人形,各部分发育迅速,头颅、躯干、四肢显示越来越清楚。头的矢状切面可以扫查到前脑泡,冠状切面可以扫查到未来的中脑导水管、第4脑室和后脑,声像图上表现为较大的腔隙。脊柱轮廓及背部的矢状结构变得清晰;在胎儿前腹壁开始可观察到生理性中肠疝,为增厚的稍强回声,位于脐孔外的脐带径线约为其他部位脐带宽度l-5倍;上、下肢迅速增长,手臂及其运动可辨认,但手指和足趾尚不能辨认。四维超声表面成像显示胎体全貌,已初具雏形。
9周:此期开始称为胎儿。胎儿各部分发育趋于完善,经阴道超声扫查已能观察到大部分结构。脑室系统从前向后可以分辨为中脑、后脑和末脑,侧脑室形成,脑室内结构是大脑镰和脉络膜丛,后者呈对称性的高回声。中畅疝显示清晰。指趾开始形成。三维扫查表面成像可显示胎体全貌。
胎儿胃在早孕期表现为上腹部左侧的小无回声结构,可早在第8周时显示,12周时胎儿胃显示率可达97%。胎儿吞咽在12-13周以后才出现,此前显示的胃内液体主要可能为胃分泌所致。
胎儿胆囊在7周时由肝憩室的尾枝发育而来,胆汁则在14周左右才形成。胆囊在13周以前不能显示,13周显示率仅为50%,14周后正常胎儿常可检出胆囊。
10周:颅内可显示第3、第4脑室;面部显示而骨,能见到眼眶、上下颌骨;颈背部可清晰显示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层;能够显示出上下肢的全长,可数出手指数,肢体活动相当活跃。心脏结构尚不清晰。
因胎儿体位的关系,胎儿颅脑横切面最容易获得,而一系列的胎头横切面也是显示颅内结构最重要的切面。将探头置于胎头一侧,声束平面垂直于脑中线,自颅顶向颅底横向扫查可获得一系列颅脑横切面。在胎儿颅脑检查时,最重要、最常用的横切面有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和小脑横切面。
丘脑水平横切面(双顶径与头围测量平面):
标准平面要求清楚显示透明隔腔、两侧丘脑对称及丘脑之间的裂隙样第三脑室,同时,颅骨光环呈椭圆形,左右对称。
在此平面内主要可见到以下重要结构:
脑中线 在此切面上脑中线居中,不连贯。
透明隔腔(CSP)在脑中线的前1/3处,呈长方形的暗区,即为透明隔腔(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第五脑室)。CSP位于两层透明隔之间,前部为胼胝体膝部,上方为胼胝体干,后为穹窿柱与胼胝体的汇合点,下方为胼胝体嘴部和穹窿体部。分隔侧脑室中央部的隔膜称为透明隔,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11~12周:此时胎头的颅骨环回声仍不强,脊柱可辨认,为平行的两条串珠状高回声,颅内可见居中的大脑镰,对称的大脑半球,可见比例较大的双侧侧腑室、侧脑室内脉络膜丛、丘脑、后颅窝;头面耳廓开始显现;约25%能辨认出四腔心结构,也能判断心脏的位置;胎儿腹部生理性中肠疝缩小,此期开始逐渐消失;四肢的骨骼也可显示、测量;此期肾脏发育完善,高分辨力的阴道探头扫查可以显示双侧肾脏和膀胱;外生殖器已由生殖结节发育成初阴,形成一小突起,但尚不能判断性别。
胎儿骨骼有高对比度,是超声最早能分辨的结构。骨骼和肌肉是由胚胎的中胚层分化产生,骨从胚胎早期由间充质向骨原基分化到发育完善为止,要历时20年以上。骨的发生形式有两种,即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超声不但能显示胎儿骨骼的骨化部分,还可显示软骨部分。正常妊娠32周后在胎儿的骨骺软骨内陆续出现了次级骨化中心,不同部位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孕周不同,据此可帮助评估胎儿的孕周和成熟度,如股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2-33周;胫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3-35周;肱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6-40周。
超声探头在胎儿颈部横切后向下平推,可扫查出在脊柱的两侧前方各有一近似“S”形的强回声并向外后方展开,此为锁骨声像,在锁骨外侧摆动探头可显示出容易辨认的呈三角形的肩胛骨,以此为支点,再向胎儿腹侧旋转探头,即可显示出肱骨。
沿肱骨追踪扫查即能显示尺、桡骨。尺骨较长,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与小指相连。而桡骨则相反,上端细小,下端粗大,与大拇指相连。尺桡骨可显示出交叉现象。
沿尺桡骨向下扫查,即可见胎儿手部,正常时胎手姿势自然呈握拳状,活动时,五指伸开,时可显示手指数目及姿势。
在胎儿膀胱两侧可辨认骼骨嵴。髂骨嵴外下侧有一强回声,以此当支点向胎儿腹侧旋转探头即可显示出股骨全长。也可以沿胎儿脊柱向下纵向扫查直到骶骨。此时常可显示出一侧股骨,再慢慢转动探头显示股骨全长。股骨体后方有明确的声影,声束从股骨内侧扫查时,可以显示出股骨有些弯曲,一般无临床意义,确认股骨后顺着股骨向下再找到膝部,膝部下方即为胫骨与腓骨。胫内腓外,胫端的近端较腓骨的近端要粗大得多。两根骨骼是平行的,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男性外生殖器较女胎的易显示。男性外生殖器可显示阴囊、睾丸、阴茎。注意不要将两腿间的脐带、手指、腹腔外的肠道(脐疝或腹裂所致)误作为阴茎或阴囊。
孕18周后,阴囊和阴茎可清晰显示。
孕22周后,大阴唇可清晰显示。
胎儿外生殖器:
「有用就扩散」
大家都在看
胎儿侧脑室增宽的诊断思路
右室双出口的产前超声诊断
充分理解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
产科超声筛查,各指标测量及标准范围数值查询表
★★★★★
看完记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