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去年完成3亿美元E轮融资,能否成为下一个人造肉上市公司?| FEII Daily
2020年3月16日外媒披露了Impossible Foods获得5亿美元F轮融资的消息,先来回顾Impossible Foods去年获得3亿美元E轮融资时我们的深入分析,近期我们也会推送这一轮最新融资的深入分析文章。
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是食品创投洞察在2019年5月28日、5月30日更新的Daily文章,原文标题:
另一家人造肉明星公司Impossible Foods完成3亿美金E轮融资,估值约达20亿美金;有机会成为下一家人造肉上市公司吗?(上)、(下)
作者:FoodPlus Sean
Beyond Meat的成功IPO,不仅给人造肉领域的创业公司打了一剂鸡血,也让人造肉这个概念在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激起了期待。
截止2019年5月28日收盘,Beyond Meat股价经过两周的上窜已经达到79.67美元(5月2日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为46美元,曾一度达到96美元,后经历一些回调),公司市值超过46亿美元。
BeyondMeat上市后股价表现,来源:雪球
伴随着IPO资金的募集和登陆二级市场,Beyond Meat进入了业务发展的新阶段。在5月15日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中食展上,我们采访了Beyond Meat的国际市场经理(International Field Marketing Manager)Matt Pluim先生,并对Beyond Meat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以及当前公司整体的战略发展进行了一些讨论。
其中,Pluim指出,Beyond Meat此前的核心问题是产能——产品在很多渠道一上架就销售而空,但IPO募集、工厂扩大这一问题会被解决;现在Beyond Meat的主要问题可以认为就是市场拓张。
FoodPlus Sean采访Beyond Meat的国际市场经理Matt Pluim先生
植物基的人造肉已经初步走出了技术发展和产品化探索,进入野蛮而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在市场扩张的阶段,就不得不思考竞争对手这个命题。
我们曾在Daily文章中分析过Beyond Meat的上市(针对Beyond Meat上市时的分析文章会在近期推送),其中提到Beyond Meat面临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下面几类公司:①、人造肉领域的创业公司,包括植物基人造肉和细胞人造肉公司;②、肉类大公司和巨头,例如泰森、雀巢等,都宣布开发甚至已经在开发人造肉产品。
实验室细胞培养的人造肉创业公司目前大部分还停留在技术突破阶段,没有商业化,暂且对Beyond Meat威胁不大;而雀巢、泰森等传统巨头公司在人造肉实际产品上的开发节奏也比较慢。而不少同样在产品化和商业化上做的可圈可点且拿到巨额融资的植物基人造肉创业公司就是Beyond Meat必须要面对的对手了。
其中,Impossible Foods可能是这些对手中潜在威胁最大的一家公司。
一、近期,Impossible Foods宣布完成了高达3亿美金的E轮融资,也直接把公司的估值抬高到20亿美金左右。
这轮投资主要来自Impossible Foods此前的投资方,包括淡马锡、Horizons Ventures(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另外本轮也有不少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不乏一些明星——Jay Brown,JAY-Z,Katy Perry,Questlove,Ruby Rose,Phil Rosenthal,Jaden Smith,Serena Williams,will.i.am和Zedd。
加上这一轮融资,Impossible Foods从成立后累计融资已经高达7.5亿美金,也是植物基人造肉公司中融资最多的。相较而言,已经IPO的Beyond Meat至今为止在一级市场募集的资金累计达到1.22亿美金(据TechCrunch的不完全统计),仅为Impossible Foods的16%左右。
Impossible Foods融资历史(不完全统计),来源:TechCrunch
如此惊人的融资情况,方面说明了资本对植物基人造肉的追逐,而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证明了Impossible Foods在业务和发展上确实有过人之处。
从硬币的另一面来看,拿了这么多融资,也几乎可以推断公司业务发展还在飞速烧钱,盈利遥遥无期。而机构资本的涌入,加上前有Beyond Meat在二级市场捷足先登、大受好评,也把Impossible Foods往IPO的路上又推了一步。
那么,Impossible Foods到底是否有机会成为人造肉第二家上市公司呢?这家植物基人造肉“融资大王”的产品和业务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我们就从Impossible Foods的产品和业务出发进行分析。
二、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在产品结构、定位思路上都有很大的类比性。
Beyond Meat的核心产品为Beyond Burger,对标美国传统的牛肉食品形态——汉堡肉饼,这款单品占据Beyond Meat 2018年整体营收的70%。
Impossible Foods的拳头产品也是一款植物基的汉堡肉饼——Impossible Burger。不过这款产品消费者现在只能在Impossible Foods合作的餐饮渠道中看到。
Impossible Foods的产品应用,来源:Impossible Foods官网
从产品的开发思路上来看,两家公司的产品设计也代表了当下植物基人造肉领域的主流产品思路——形态上对标传统的肉类产品降低教育门槛,同时在健康性、植物基相关的宣称等角度进行强化。
产品呈现上,两家品牌也都强调自己的植物基肉和传统肉一样“色香味俱全”,瞄准的也不仅仅是素食主义的市场,而是整个肉类替代市场。
在市场的拓展上,Impossible Foods也和Beyond Meat类似,以美国为基础,向全世界拓展。Beyond Meat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这主要通过经销商合作进行,目前已经拓展了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智利、中国香港和台湾、以色列和中东、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17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为1%,201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7%。目前,所有的产品生产都来自美国。
Impossible Foods则进入了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新加坡。目前Impossible Foods的海外市场拓展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选择一些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拓展。
P.S. 关于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在核心产品——植物基肉饼上的对比,我们找到了国外一篇产品测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食品创投洞察 by FoodPlus】公众号后回复【产品测评】参考了解。
三、如果要说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的最大不同,应该在业务发展路径的选择上,目前Impossible Foods以餐饮渠道为主,在零售渠道的表现明显弱了很多,这也是两者在产品开发和拓展上的差异。
植物基人造肉产品目前有两个主要消费场景——家庭肉食消费,餐饮消费,这对应了两个主要渠道——零售渠道和餐饮渠道。目前大部分植物基人造肉公司在渠道上的策略都不外乎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当然也有一些植物基食品品牌会自己开一些体验店,但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主流)。
Beyond Meat的渠道拓展上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思路:对零售渠道和餐饮渠道都比较重视。当然这也有一些先后策略。初期,Beyond Meat的零售策略比较明显,通过Beyond Burger这一预包装产品先后打通了Ahold, Kroger, Safeway, Shop Rite, Stater Brothers, Target, Wegmans以及Whole Foods Market等核心零售渠道。
渠道BD上,Beyond Meat在这些大众化的零售渠道的覆盖主要是通过经销商进行的。目前前3大经销商的营收占比高达66%,虽然依赖度高,但也确实帮助团队快速实现了零售渠道的拓展。2018年,零售渠道占据了Beyond Meat 58%的营收,渠道销售自2016年增长了311%。这部分渠道也承担了Beyond Meat未来业务增长的主要预期,包括在这些渠道的深入运营和渠道打通后的产品迭代。
相对地,Impossible Foods至今也没有直接在零售渠道推出产品。虽然品牌宣称会在2019年发展零售渠道的业务,但目前也没有看到具体的进展。
相较而言,一些餐饮渠道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对人造肉相对“友好”,也成为人造肉产品在初期进行市场冷启动、消费者互动和教育比较重要的考虑。这成为Impossible Foods核心的打法。
Impossible Foods先选择的是一些中高端定位的餐厅,包括一些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餐厅(如素食餐厅)。为了更好在这些餐饮渠道进行拓展,Impossible Foods也在基础供货业务上针对餐饮客户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包括菜谱的设计、制作工艺的标准化教程、甚至一些辅助宣传材料等。这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帮助Impossible Foods在餐饮渠道和消费者的互动质量。
Impossible Foods给餐厅提供一些宣传支持,来源:Impossible Foods官网
目前Impossible Foods已经在美国有超过5000家餐厅网点,在香港有130多家餐厅,澳门也有接10家餐厅,其中不少是高档餐厅,这也说明了其产品在口味、品质、质量上是比较受认可的。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Impossible Foods在美国以外市场的餐饮渠道拓展。除了港澳地区,品牌也在今年3月进入了新加坡的餐厅(目前有59家餐厅)。另外,在中国内地的深圳,我们也发现了一家出售Impossible Foods汉堡肉饼的餐厅,这也算是国际主流人造肉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正式亮相了。
深圳一家素食餐厅引入Impossible Foods的汉堡肉产品做的汉堡,这也是国际著名人造肉产品在国内餐饮渠道的正式亮相,来源:食品创投洞察 by FoodPlus付费用户-小游
对比来看,Beyond Meat在2009年开始缓慢拓展餐饮渠道,主要推广的是其人造汉堡肉饼产品。但这部分渠道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2018年,餐饮渠道贡献了Beyond Meat 42%的营收来源,相较于2016年增长了868%,发展及其突出。
在2017年,明星产品The Beyond Burger就作为桥头兵帮品牌打开了北美超过12,000家餐厅和餐饮特渠(包括酒店、电影院、学校食堂、游乐园等)网点。目前Beyond Meat合作的连锁餐饮包括加拿大的A&W, 美国的Bareburger, BurgerFi, TGI Friday, Veggie Grill, 以及前不久宣布合作的大众化快餐连锁卡乐星。
BeyondMeat的一些合作特殊渠道,来源:BeyondMeat官网
在大众化餐饮渠道,Impossible Foods则先后拿下了White Castle,以及前不久的美国快餐连锁巨头——汉堡王。
Impossible Foods和汉堡王合作推出的产品,来源:往期FoodPlus Weekly
相较于高端餐厅,进入大众化的连锁餐厅更能帮助人造肉公司起量。而由于上规模的大众连锁餐饮品牌本身数量有限,进入这些渠道通常又是具有排他性的(类似可口),这也意味着大众连锁餐饮会成为人造肉品牌的竞争热点。
四、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面向同一个市场,但因为发展选择路径不同,在产品开发、业务拓展上呈现了比较大的差异,也一定程度使得两家人造肉的头部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竞争对立关系并不突出。但随着市场拓展,这一现象并不会一直存在。
我们在中食展对Beyond Meat团队的采访中,我们有直接讨论Beyond Meat当前面临的竞争状况。对此,Beyond Meat团队表示即使是在整体商业化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植物基人造肉品类中,当前也没有出现一家能和Beyond Meat直接竞争的对手——团队认为,其他公司在业务规模、发展阶段等方面和Beyond Meat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Beyond Meat在2018年的营收为8,793万美元;目前增长势头迅猛。Impossible Foods此前则没有对外披露营收数据,在这轮3亿美金融资公布后The Information对公司进行了访谈,其中透露Impossible Foods 2018年的营收约为2,920万美元,亏损高达1.79亿美金。
两家公司未来的竞争应该如何判断,植物基人造肉的终局又可以预测吗?
就整个品类发展的角度来判断,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背后的植物基人造肉已经进入普遍的商业化阶段;行业内的公司也开始在产品开发、产能拓展、市场开拓和消费者教育上展开竞争。
经历过去几年的飞速增长,Beyond Meat在2018年的营收为8,793万美元;Impossible Foods在2018年的营收也达到2,920万美元。
而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和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 (植物基食品协会,PBFA)的统计数据,2018年植物基食品的零售规模已经达到33亿美元,年增长率20%;而其中植物基的人造肉销售额约为6.7亿美元,增长率24%左右。
以此计算,在植物基人造肉领域中,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两家头部公司的营收加起来,也仅占市场份额的17.4%左右,市场的集中度十分低,留给新的品牌、公司的空间还很大,未来变局的可能性也十分高。
这也留给我们一个思考:两家公司未来的竞争应该如何判断?植物基人造肉的终局又可以预测吗?
五、从公司角度判断,Impossible Foods目前处在IPO的关键节点。不过IPO与否其实只是公司发展选择路径的一个节点。目前Impossible Foods和已经上市的Beyond Meat在发展路径上有很多互相验证的地方。
接受了大笔机构资本和经历多轮融资,加上主要竞争对手Beyond Meat先行一步踏上二级市场,Impossible Foods目前处在IPO的关键节点。
这是资本的推动,也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一个实际考虑。
有意思的是,这轮3亿美金融资后,Impossible Foods团队在CNBC的采访中表示,公司目前其实没有认真考虑IPO事宜,因为经历融资后运作资金充分,目前还是会专注在业务发展上,包括供应链和产能提升,R&D的强化等。
Impossible Foods的CFO也表示:
全球人造肉未来的市场高达1.5-1.7万亿美金,而当下创新是欠缺的;我们相信保持一家私有化的公司状态是正确的选择。
言论归言论,从公司实际运营的角度来看,Impossible Foods其实在做一些跟IPO相关的筹备。例如团队层面,Impossible Foods近期挖到了一些上市公司的核心人员来补充团队,包括Dropbox的前COO,支付技术公司Verifone的前COO,都具有上市公司的管理经验;而Impossible Foods当前CFO也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Zynga的CFO;在今年三月,Dropbox的前CFO还加入了Impossible Foods公司董事会。
从业务发展角度,Impossible Foods目前也明显表现出加速业务发展的节奏。从另一个角度这也是公司要上市的实际考虑。
尤其是在产能层面,随着Impossible Foods进入汉堡王等大众连锁餐饮渠道,公司的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Impossible Foods当前面临比较严峻的产能提升问题,也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会在今年七月前将目前的产能翻倍。同时随着此前透露的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适应零售渠道的人造肉产品线,Impossible Foods在产能和供应链上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产能提升阶段也是植物基人造肉在当前大规模市场拓展时期必须要面对的。在我们此前对BeyondMeat团队的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BeyondMeat此前也经历了产能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问题,目前通过扩产已经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司目前的发展重点放在渠道和市场拓展上。
对于Impossible Foods而言,过去高度依赖餐饮渠道进行市场拓展也给未来的增长预期带来了一些限制。当然,目前阶段来看,Impossible Foods在餐饮渠道的发展也对产品力有了一定的验证。
尤其是Impossible Foods和美国大众连锁餐饮品牌汉堡王的合作,给公司产品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想象空间。在今年年初,汉堡王宣布将在圣路易斯的57家门店推出一款Impossible Foods肉饼的人造肉汉堡,并宣布这一推广计划试点成功后,有希望在全美7200家汉堡王餐厅中铺开。
而近日,汉堡王正式宣布,将在2019年年底前正式将Impossible Foods肉饼的人造肉汉堡推广到自己全美接近7,300家门店中。这也意味着Impossible Foods的产品在汉堡王这种大众餐饮渠道实验成功,市场反馈不错。
要知道,目前Impossible Foods全力发展的餐饮渠道网点也就7,000多家左右,汉堡王这次成功的合作铺开,等于将Impossible Foods餐饮渠道覆盖数量提升整整一倍。加上汉堡王本身定位平价快餐市场,对于品牌在大众日常消费场景的拓展帮助也是十分直接的。
而产品上,Impossible Foods也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公司的远景是在2035年之前实现对动物肉食物体系的完全替换(completely replacing),这也意味着公司会在产品开发上对标传统肉类产业结构,从现在的牛肉饼拓展到猪肉、鸡肉、鱼肉等更多替代蛋白形态。
这一产品拓展思路也是已经上市的Beyond Meat正在践行的——目前Beyond Meat的产品结构包括植物基的牛肉饼、肉肠、肉碎等,想要覆盖更多传统肉类场景。
Beyond Meat的产品(部分),来源:Beyond Meat官网
无论是当前遇到的产能问题、在产品开发上的核心思路,还是市场拓展逻辑、渠道发展策略和面对的问题,当前的Impossible Foods和已经上市的Beyond Meat都有很多相互验证的地方,这些都反应在了当下植物基人造肉的产业发展阶段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六、从未来发展走向来看,Impossible Foods面临终局思考还是会回到食品消费品的基本逻辑上。
从Beyond Meat招股书中挖掘了其业务的关键信息,并对其过往发展、当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
从业务表现角度判断,即将IPO的Beyond Meat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依靠创新的业务方向、告诉增长的历史业绩表现给市场讲故事,但连年亏埙、盈利上短期预期也不明确。
这一问题Impossible Foods同样面对——人造肉在市场教育和消费者认知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产品的需求状况暂时还不足以支撑起大规模的盈利预期(无论是数量还是单价),而供应链层面的规模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意味着当前前端成本也居高不下。
无论是否走向二级市场,也无论能募集多少资金支撑探索发展,作为一家消费品公司,Impossible Foods还是要回归自己消费品商业模式本质上,规模化拓展市场,实现盈利。
供应链不成熟、规模有限导致成本高企,市场不成熟、需求有限导致费用高企,这使得即便是人造肉的头部公司也面临非常严峻的盈利挑战,对于一个食品消费品行业来说,这是最突出的问题。
Beyond Meat在2018年才实现了正向毛利(这里的毛利计算扣除;了原材料、直接人工、供应链相关费用、各环节运输费用、包装成本,以及计入了设备的折旧和摊销等成本),这是基于技术改进、规模拓展、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才实现的,而2018年产品销售毛利率约为19.98%。
但因为市场拓展、团队等产生的较高的运营费用(2018年运营费用高达4,556万美元,占营收比例达51.8%),Beyond Meat连年亏损的问题仍没有解决。
对于Impossible Foods而言,2018年的营收约为Beyond Meat的1/3,亏损则高达1.79亿美金(而Beyond Meat同期净亏损为2,988万美元),营收和盈利问题更加严峻。
而根据Impossible Foods给投资人的业务预测,公司预计在2021年实现盈利,届时的营收的预期超过6亿美金(相较于2018年,3年营收要增长接近20倍),利润率在6%左右。即使是基于未来增长的营收预期比较乐观(Beyond Meat 2016-2018期间已经验证的快速年复合增长率为133%),这一盈利预测仍然显得差强人意。
Impossible Foods未来五年营收及收益预估,图片来源:Impossible Foods投资文件
从当前的毛利水平和销售情况来看,Impossible Foods未来的毛利提升空间主要包括基于规模效应的成本下降(原材料供应角度、包材、一些摊销)、基于管理优化的成本缩减(人力、运输等),以及在供应链角度一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生产线,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拓展生产网络(尤其是海外的部分),但整体来看空间有限。
而在销售端,参考Beyond Meat现在的情况,要在初期零售渠道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产品售价上存在的空间不会太大。
从费用角度来判断,要和传统肉类产品竞争、又要面对其他植物基的替代产品的竞争,市场推广费用短期来看也不能省,这也使得未来一段时间Impossible Foods盈利预期十分不乐观。
七、处于市场拓展阶段,还在烧钱且盈利预期不明显,植物基人造肉发展的终局应该如何判断?
目前在食品消费品的上市公司中,我们很难找到一家可以直接对标Beyond Meat或是Impossible Foods的验证案例——这是一种在商业模式上按照消费品公司判断,但在发展路径上具有互联网公司的特点,可以说是“互联网消费品公司”。
在大消费领域,可以选择将刚刚上市不久的瑞幸咖啡作为参考——核心业务模式好理解,但都处于亏损阶段;大规模烧钱打市场,增长速度快;未来发展都有“讲故事”的成分。
当然,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和瑞幸咖啡在基本的产品形态和成本结构上有很大不同,从烧钱角度两者也不处于一个量级和逻辑线上——瑞幸咖啡主要是为了打开市场进行高额补贴加上较高的履约成本造成的毛利为负;而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则是供应链和技术限制,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发挥出来而成本高。
但从植物基人造肉未来的商业化发展角度判断,瑞幸咖啡当前面临的一些市场问题可能成为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未来需要思考的:从市场教育和消费者获取角度,瑞幸咖啡产品上直接对标市场基础相对成熟的星巴克,价格上出让自己的盈利空间而抢占市场,同时在成本结构上不讲第三空间的故事,控制线下运营成本;从市场拓展的角度,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对标的是传统肉类食品的市场,在市场拓展的初期,面向大众市场,需要思考产品价格上相较于传统的肉类的竞争力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需要在供应链角度再进一步提升,把价格降下来,至少做到不比对标的传统肉类产品贵太多,这样才有希望在传统肉类需求中切除一块市场。
以此思考,未来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这样的植物基人造肉公司的终局,就是依靠健康、环保、生态友好等消费诉求的契合,看能在传统肉类消费中分出多少市场。公司本身也将发展成一家新型的“蛋白质”公司。
就Impossible Foods目前讲的故事来看,其终局是想要完全替代传统肉类市场。
(全文完)
作者介绍:
关于食品创投洞察 by FoodPlus
食品创投洞察(Food Entrepreneurship & Investment Insights,简称FEII)是FoodPlus推出主打专业、深度、全面、及时的付费内容社区,按年为周期进行订阅,提供一系列深度研究的文章、报告以及行业专业活动,旨在为食品消费品行业的创业者、投资人以及从业者提供深入了解食品创业与投资的入口,由FoodPlus研究分析团队负责内容输出和深度研究洞察。
食品创投洞察最新一年的付费周期预计将近期开始,可以关注公众号接收上线提醒。
【关于Daily文章】对全球食品消费品领域最近几日发生的投资并购事件、创新产品、公司重要事件等动态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
【关于深度文章】对某一话题、品类、公司基本面、市场、趋势、现象等从某几个角度进行深度研究。
在这个微信公众号里,我们会定期挑选食品创投洞察中过往的付费文章进行免费发布,也会发布一系列关于食品创投洞察的运营与发展动态,同时食品创投洞察举办的线下活动信息也会及时同步到这里来,从这里可以全面了解到食品创投洞察 by FoodPlus的最新动态。
更多食品创投洞察付费文章免费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