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双11重磅|网店刷单或面临最高200万罚款 禁止虚假宣传
10月31日,《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第三次审议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正在修订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细化了对线上“刷单”、线下雇“托”等虚假宣传、虚假交易等行为的监管力度,其中网店“刷单”作为虚假宣传行为被明令禁止,情节严重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禁止网店“刷单”等虚假宣传
据了解,本次草案做出了多项调整,例如针对当前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草案拟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进行“更新”,提出“经营者在生产经营 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均属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在二审稿中,这一定义是“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以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竞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不难看出,在三审稿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得到凸显。
草案提及的“虚假交易”,就是在电商领域频现的“刷单”。
此次三审稿草案表述,违反上诉规定的“刷单”行为,将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草案第十二条对于发生在互联网领域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作出清晰界定。如,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 目标跳转;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
草案规定,上述行为可视为不正当竞争,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罚款。
线上不正当竞争问题凸显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其中,网购用户达到 4.67亿人,占比63.8%。庞大的网购人群带来了充足的购买力,而这些人们无法当面购买商品,只能依靠商品的描述、已购人群的评价与晒图、商品的销量 等信息来判断是否要购买该商品,由此,不少店家动起了“歪脑筋”,企图雇佣帮手发布虚假的好评信息,误导、欺骗消费者产生购物行为,这可能会导致买家买到 质量较差的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
在业内看来,草案三审稿严格的处罚措施如果最终被通过将对目前市场上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商家产生明显的震慑作用。不过,这样的处罚对拥有实体店铺的商家具有相对较好遏制效果,但对于线上商家企业却需要更严格、规范的异地执法措施确保政策落地。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目前在电商平台上注册的不少商家的联系方式都很难确保真实性,有部分店家甚至恶意填写了虚假地址与虚假手机号,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查处难度。
在法律执行能否落地方面,专家表示,理论上来说,在微信上出售产品的微商也属于本次法律管辖的范围内,但部分微商实际上盈利并不多,还有部分 县城居民利用微信出售当地土特产,属于“小本生意”,如果被人投诉确实存在刷单行为,最低罚款为20万元,可能超过了微商的承担能力。但如果仅仅以关闭店 铺为代价,对于微商的震慑力又可能不足,微商可以更换账号继续开店经营。对此,黄晋建议,拥有自由裁量权的法院未来还需考虑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差异以及店铺 的实际非法所得,裁量出更为准确的罚款额度。同时,由于线下可能违规的商铺数量也较多,建议我国畅通线上线下投诉渠道,及时关停违法违规商家。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方超强(专家微信互动:fang-lawer)律师认为:
对“刷单”商家的同业竞争者而言,“刷单”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而言,“刷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对电商平台而言,“刷单”行为既是侵权行为也是违约行为,也正基于此,电商平台可以利用平台规则对“刷单”行为及其商家进行处罚。
而“刷单”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利益驱使,隐蔽优势带来的违法成本低;电商平台的处罚力度不够。
遏制“刷单”行为可从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加重对于“刷单”行为主体及其负责人的失信成本,将工商查实、法院判决确认的“刷单”行为及其行政处罚等信息列 入个人征信之中;加强平台与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积极向执法部门举报并移交“刷单”线索;在民事纠纷中,配合法院调查取证,便于被侵 权人诉讼维权。加大平台的监管责任,促使平台充分利用其技术和数据优势,加大力度查处“刷单”行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综合《北京商报》 、《南方都市报》;文/蒋梦惟 张畅 林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互联网+法规库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
【我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官方微信i100EC),“互联网+”国家战略民间智库,并运营国内领先电商资讯门户100EC.CN
【推荐】国内最大网购维权通道:“网购投诉平台”(DSWQ315)
【投稿】news@netsun.com【合作】微信:www-100e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