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认错||孙屹男

孙屹男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你一定遇见过从来不认错的人,或者即使他嘴上认错了,内心却还想着,谁还没犯过错误呢。


和这样都人相处时,有时候他可能做了一些伤害你的事情。

 

当你告诉他,他的行为让你很难受时,他会平静的告诉你是他错了。


这个时候你内心可能有些不爽,但想想既然都认错来就算了吧;结果过几天,他又做了同样让你难受的事情,这次你可能内心很生气了;你再次告诉他,他的行为伤害了你;这时他可能直接不接你的话茬;于是你爆炸了,开始抓住他不放,兴师问罪。

 

之后他会放出三句金句

“我就没有好的时候吗?

你就没有错吗?

我就老这样吗?”


听了这三句,你可能会非常愤怒,就不再想理这个人了。


原来他根本没觉得自己有错,他一直认为你事多,是他在忍让你。他一直是高高在上的,而你是无理取闹的。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而他对你又很重要,那你可能还真会认为自己是无理取闹,甚至还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不是有问题。


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他们看不见你而已,他们可能是比较自恋的人。


这样的人可能有以下的特点:


可能没有愧疚感,或者不能感受到愧疚感;和他人相处时,一般处与一个相对高的位置;认为所有人都有问题,而自己是那个问题最少的;


可能会觉得主动照顾了别人,但实际上是看不见别人的,即使给予别人也是满足自己需要;


不能提出自己的需要,把需要投射出去,认为这是别人的需要;

有完美主义倾向,即对自己要求很高,也挑剔别人。


假设他们的养育者也有上面那些特征,我们试着想象他们早年与养育者的互动,或许就能理解他们一些了。



一种可能性,这些养育者在早年和孩子互动中,是无法看见孩子的。


他们在抚养孩子时,更多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需要一直感觉自己是很好的父母。


当孩子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哭闹的时候,养育者不知道如何安抚孩子,会感觉挫败,但又无法忍受这种挫败感。于是责怪孩子,认为是孩子让他们很难受的。


孩子在感觉不舒服的同时,又感觉到被责怪,原本一种情绪都是孩子自己不能消化的,而两种情绪一起更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范围,这种情感体验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孩子可能会解离甚至失忆。


慢慢为了减少这种痛苦的再次出现,孩子可能不再关注自己感受,也不再需要养育者来安抚。


这样的孩子可能还会慢慢的学会照顾养育者,但这种照顾和养育者给他的照顾一样,是高高在上的照顾,照顾别人是为了感觉自己棒棒的。


这样的人长大后,可能会变的比较自恋。


他们很多时候切断了自己感受,不能感受自己的感觉,害怕感受到不舒服。因为对他们来说那个不舒服的感觉之后还会伴随着父母的指责,那是再也不想经历毁灭性的情感体验。


另一种可能性,养育者对自己有一个完美幻想,但是达不到,对自己很失望,但不能接受对自己的失望,会投射到孩子身上。


他们看不见孩子,认为孩子一定是最完美的,当发现孩子达不到要求,会对孩子非常失望,甚至愤怒。


每当孩子做了一些不符合他们心目中完全形象的事情,他们就会抓住孩子不放,不停的苛责,可能直到孩子崩溃,或者直到自己崩溃。这样的相处中,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伤害了大人,慢慢的会对自己形成一个完美的虚假的幻想。


如果自己是完美的,就不会伤害大人,自己也不会感觉到崩溃。


当然还有很多可能性。



为什么他们不能认错?


表面上,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有错,也不会感觉愧疚,所以认错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装装样子而已。


其实,当他们真的感觉自己错了的时候,身体上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出现,接着也会感受到父母曾经严苛的指责。


这会让他们再次回到孩子时期,体会到那种毁灭性的情感体验。


在这种情感体验中,他们会感觉到自己被完全否定,所有痛苦感受都是因为自己的错,可能还会感觉生无可恋,想摧毁自己。


如何和他们相处?


在他们能睁开眼睛看自己之前,不要强迫他们认错,也不要戳他们的壳。他们需要那样保护自己。


其实他们内心很孤独,既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别人。


他们离自己的身体也很远,我们可以做的是陪伴,关注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感受。


这样慢慢的,他们才会和自己的身体及感受连接。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更多的和他们进行感受的互动,这个互动让他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需要安抚他们。


当他们指责自己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理解那不是他们的错。这样的互动要很久很久,他们可能才会睁开眼睛看见自己,也看见别人。


看到这,你可能感到,这太麻烦了,还是不要和这样的人玩耍好了。这当然也是个办法。


但我想和大家说,当我们开始看见自己,也看见别人的这一刻,真正的生活才开始。


生而为人的快乐和喜悦我们会感受得很真实,痛苦也同样真实。


作者简介:孙屹男,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七期学员,即将招募实习个案,欢迎预约他。


预约咨询

请扫二维码



六月文章:


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渔歌轻飏MRI短程咨询预约流程及咨询师介绍

渔歌轻飏第七期咨询师养成计划学员文章系列 || 学习感想

渔歌轻飏朋辈督导小组招募令

经典案例 || 伊温妮的分析

中美短程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系列分享1

分享2 :鱼和盐的故事 | 郭为

分享3:MRI 短程家庭治疗在干些什么?| 姜姗

分享4: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 周媛

分享5:向着青草更青处慢溯 | 钱士琴

分享6:一小步一小步向着目标前进 | 黄嘉锦

分享7:完整与不完整的疗愈 | 于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