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栗子:乡村与慢食文化——韩国慢食之旅有感

2017-12-08 栗子 滋农游学


这次有幸参加了韩国济州岛的慢食文化之旅,对我来讲,真的是开拓了眼界,也让我意识到了理解与认识乡村的另一个面向,即:从食物本身来切入到乡村的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在NangPoon餐厅」


刚到韩国,我们去的是那个NangPoon餐厅,那个长桌宴席,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起了贵州、湖南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我们一开始从前菜、主菜到甜点,一道道的上桌,一道道的讲解,包括食物背后的故事,让我感觉到食物的珍贵,让我们在慢慢与食物接触的时候,与食物产生了更多的连接,从食物去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觉得是个非常奇妙的感觉。

 

另外仪式感也很重要。过去,我们一直都是匆匆忙忙地吃饭、上班,而吃饭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其实很多时候并不知道食物的味道,特别是当吃路边摊的快餐的时候。但是们是需要对胃负责的,我们是需要慢慢静下心来品尝,听着音乐,看着食物翩翩起舞展示着自己,这就是慢食的一种。食物本身是没有边界的,食物本身是需要被世人认可它的价值。


餐厅的老板和自己80多岁的妈妈一起希望把餐厅做成慢食餐厅,慢慢让更多人来品味慢食文化。同时,我们在这个餐厅,还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勺子,是从不同的年代慢慢演变的勺子的形状和特征,还有不同国家的木刻印花,都是很精致的呈现与食物相关的器具。

 

这是我在NangPoon餐厅所理解的慢食文化,认识到了一群对食物关注的人:他们选择20km里程以内的食材,追求生态、追求健康食品,追求食物所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

 

「橘子博物馆与黑猪农场有感」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橘子博物馆。中国一村一品的模式,似乎和韩国有些类似,只是韩国的济州岛主要产业就只是橘子。但是就橘子这个产业,济州岛把橘子做成了博物馆。而橘子的发源地却是浙江温州,经过韩国、日本,最终又回到了韩国。橘子博物馆从五感来呈现橘子的文化,包括橘子触觉、橘子的不同味道(专门的设备)、橘子与虫子、橘子做成的不同的糕点和酱,还有体验工坊。反观我们,橘子在中国基本就是第一产业,最多就是采摘体验,而没有让橘子发声。任何一个事情都需要做到精致,以小点切入,让大家来了解。当然在中国也看到了好多农场打算做成一个主题园,南瓜主题园,西瓜主题园,相信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下午去一个村里,村里因为牧师的到来,带来了养殖业,包括养猪,养马,一定程度上给当地的村民带来生计,但是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让当地村民没有干净的饮用水,路上还看到了很多条幅,是来自村庄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村民的博弈。

 

接下来我们还来到了黑猪农场,听了当地的农场主介绍他的养猪经历,并在那边享用了晚餐——烤猪肉,农场主是因为喜欢养猪,并在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养殖,不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这个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两个的背景是不一样的,农场主养猪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村民养猪是因为生计,两个的出发点不同,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

 

想起小时候,自己家里的养猪场,一两头猪,把剩菜剩饭都用来喂养,对环境也影响不是太大,还可以自给自足,吃到很美味的猪肉,可是如今在城市里,我们听到的是瘦肉精,也已经好久没有闻到猪肉本身的味道了。在这里,于柔和的灯光下,慢慢地切着猪肉,看着猪肉油从烧烤架上留下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对一个食物如此牵挂了。

 

这也让我对慢食有了另一个认知:慢食的前提是对环境伤害几乎为零的基础上,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menu  for  change」


晚上我还进行了menu  for  change ,一开始并不是太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韩国人也在做酒酿,他们以如同电视直播的方式在演示着酒酿在韩国的现状以及制作过程,并让大家共同品尝。我想食物是需要共同分享的,也是需要被了解的,特别是中国的这么多乡村,美食更多,我们更加应该对食物的制作做分享,每个村子都因为不同的原因,透过农民智慧研发出来符合当地当季的食材。

 

当然紧接着中国和日本的青年也进行了menu  for  change  的分享,有利霞介绍的全麦酱,和宛乔介绍的青橙大米、酒酿制以及客家姜糖,并讲述了姜糖是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福建山区之后为了祛湿驱寒而从民间自己制作的客家美食。

 

这让我对慢食又理解了一步:让食物发声,从食物切入表达,可以从味觉、嗅觉等方面第一时间感受食物的温度和深度。

 

「其他参观」


另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参观是麦芽糖的介绍。品着韩国年糕,蘸着麦芽糖,味道确实很特别。韩国的麦芽糖加了野鸡肉,用以增加营养价值,是因为当年很多海女下海需要更有营养的东西来补充身体。这家机构目前也加入了食育教育,透过话剧表演的方式让大家深刻了解到当年韩国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从70年代的韩国家庭讲到现代,透过麦芽糖的制作,以及男女的区别。我觉得这是非常棒的,过去我们做游学很多时候也只是就食物本身讲食物本身,而这次我们看到了游学的另一个展现形式,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海女博物馆的参观,让我想到了福建泉州惠安女的形象。刻苦、勤劳,担当。济州岛的海女文化很特别,女性下海里劳动,挖鲍鱼。在重压力的水下工作,还默默坚持,回家还需要操持家务。想想这是这样的一种女性精神。特别是海女的共同体的共建,因为海底作业的危险性,让她们不得不互相照应,就如同邻里之间互助一般,有竞争有合作。包括其他的公益事业,为村庄做出来的贡献和努力,都值得尊敬。

 

在海洋研究中心,看到了韩国政府对鲍鱼品种日益濒危而开展了行动,反观中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境地,相信未来二三十年中国也会开始这些品种的保护。我们还参观了鲍鱼养殖厂。须知,济州岛的鲍鱼品种濒临灭绝,是和人类行动有关的。人们在吃着鲍鱼的同时,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鲍鱼的生长。此外,道路硬化、房屋改造,都一定程度上让地下水减少了过滤,从而被直接排到海里,致使海洋沙漠化,导致鲍鱼的呼吸孔和排卵孔被堵塞,使得鲍鱼出现了困境。进一步想,其实中国也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而且一直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人类发展和生态的矛盾,人类发展和食物的关联冲突。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属灾难餐,冷风刺骨,而我们来到了难民所,感受了当年难民吃的饭菜,当了一回难民,那个曾经饥不择食的年代,相信现在的人都没有体验过,更不用说现在的孩子。而我们可能很难让现在的孩子去用这样方式体验食物的味道,会觉得对方交钱了,不好让人家吹冷风吃冷食,但是就是这样的体验才是最棒的,才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印象深刻,收获颇丰」


再谈谈这次的组织方,他们是慢食协会的会员,因为这个活动筹备了将近一个月,我知道办一个活动的辛苦,需要沟通协调的事情特别多,也正因为此,我一直很敬佩大酱金先生,以及慢食协会的那么多会员。


他们的会员可以这么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也是我觉得惊奇的部分,他们对慢食的追求和坚持的精神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们在韩国探索慢食文化将近十年,其实一路也非常艰辛。相信在中国,开启了慢食之旅,一路也不会那么顺畅,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坚持。

 

此次慢食之旅,对我而言,印象深刻,收获颇丰。


以济州岛为核心,找寻另类的一些体验方式,透过橘子、鲍鱼、难民餐、麦芽糖、大酱等不同的食物呈现出济州的整个文化和故事,一个食物讲一个故事,不仅仅是讲食物本身的故事,而是食物所延伸出来的内涵,诸如战争文化、海女文化、橘子文化、大酱文化,让一个对韩国一点都不懂的外来人印象深刻。我想,作为滋农乡土游学,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希望以村庄的文化为切入点进行游学,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能够深度的体验乡土文化,与乡土文化、与村民进行深入的互动,那么食物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方式。

 

当然,国外的交流不能照搬,毕竟韩国走的比中国早好多年,韩国也比中国小很多,中国的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或许北上广深可以实施,但其他城市的还需要更多时间来沉淀。也让我自己反思我们应该怎样的挖掘乡村与慢食文化,与大家一起发现、分享、共建乡村的美好。


点击查看过往文章

你说闽清这儿有一座边城,只有渡船才能到达

艺术家在乡村: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影像 | 一个客家乡村,一个三年才有一次的节日

安宁的畲族山村与百年土堡


点击查看滋农游学

冬令营 | 到800年古村赶大集、采年货、寻野趣~

天赋城堡创造营——台湾花东纵谷2018冬令营


点击查看滋农优选

第六期滋农优选 | 海燕从茶山来

第五期滋农优选 | 夫子后裔与荒野白茶

第四期滋农优选 | 尝一口来自桃源的锥栗~

第三期滋农优选 | 他返乡创业,只为了一口安全好茶

第二期滋农优选 | 霞浦紫菜:来自大海的馈赠

第一期滋农优选 | 那一瓣红柚,藏着酸甜的乡愁~

滋农游学| 发现乡村的美好

私家 | 深度 | 体验 | 美好

周边更多私家旅行正在进行

详情请咨询:0591-83519067

亦可添加微信:152609229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