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所之路】天元:君子之道,行远必自迩
采访&撰稿 | 吴剑霞
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1992年,一家名为“开元”的律师事务所在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创始合伙人之一王立华称当年创办律所的行为是——“甩掉救生圈,全裸下海创业”;彼时与之一起的,还有宁成、李方、李鹏等几位创始合伙人——清一色的北京大学教师。
1994年,开元更名为“天元”,意为棋盘正中央的星位。天元律所创始至今二十多年的时光中,一直拥有业内领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这里充满的对“人”本身的尊重和关怀,也一直延续至今。业务和人才,人才和律所,彼此相互作用,构成自有的平衡圈。天元在重视人才方面也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早在2009年即获得ALB评出的“2008年度中国律师事务所最佳雇主”,之后也多次获得其他评级机构的此类奖项。这充分体现了天元重视人才培养,并且在事务所文化上非常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将之充分体现在律师工作当中的特点。
是时候走进天元,和他们的领头人聊一聊了。看看这家连续多年获得最佳法律雇主的律所,到底是何模样。
以王立华为首的第一批优秀合伙人奠定了天元的专业基础,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天元不仅在诉讼领域风生水起,在涉外业务领域也逐渐崭露头角;此后,天元的业务领域也从初期依靠传统的诉讼、仲裁、常年法律顾问,转变到各项非诉业务的开展,证券、投融资和并购、金融和资管、知识产权、反垄断已经初见成效。资本市场成立20余年,上世纪90年代的老前辈不多,而天元早在1995年,即为方正香港电子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提供法律服务,彼时能做上市业务的律所屈指可数。同年,天元还成功代理了广东小霸王公司知识产权案、王致和商标侵权案等案件——要知道,知识产权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却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第二代管理合伙人成长的过程中,天元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变迁,调整经营管理理念,在业务上不断开拓创新。2000年,天元启动战略转型,全面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并购重组、投融资业务。至此,资本市场服务成为天元的主业之一。这也意味着,天元所承接项目的交易金额和复杂程度都不会太小,此时则更需要团队的充分协作。和其他律所不一样,天元的跨部门合作是完全无碍的状态。秉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天元设置了项目互荐制度,由合伙人统筹整个律所的资源提供给客户,例如,A部门的客户如果需要B部门的法律服务,即将该客户推荐到B部门。
这不仅体现了天元以服务客户为导向的精神,更是凸显了天元人之间的互助互利精神。在团队协作下,天元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大案子。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09年,天元承办其收购母公司水电业务和资产项目,涉及交易金额近1000亿元人民币,并被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评选为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2016年,天元再次为其重大资本重组提供全程法律服务,资产总额超过2000亿元。
当然,作为提供法律服务的第三方,律所头上始终悬挂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证券业务,其中的高风险不言而喻,部门主管合伙人刘艳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做证券业务的心态。为此,天元也专门设立了内核委员会和内核团队,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内核会由证券部的三十余位合伙人轮流负责;内核团队则由业务骨干律师专职,主要负责督促项目团队做好底稿,及时跟进内核会动态,建立内核制度、梳理流程,发布制度与业务指引等。除此之外,天元还有相对于国家法律规定与律协规定更为严格的利益冲突规范,始终以更严格的标准坚持保障每一位天元客户的利益。
客户的层次与粘性反映了律所的业务水准与专业质量。天元很多客户都是二十年的老客户。早期,天元的客户以中化集团、华润集团、中外运等国企为主,因为当时能够做投资并购的也基本是这些大型国有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外资开始进入中国,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如今,天元的客户既有华润、中化集团、光大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有腾讯、大连万达、海尔、联想、比亚迪、新东方这样的民营龙头企业。客户类型的多样化,也彰显了天元服务能力的提升与服务内容的综合化。
天元在追求卓越与领先的道路一直披荆斩棘、勇往无前。在反垄断与竞争法领域,天元荣膺2016年度LEGALBAND中国法律卓越大奖;在争议解决、证券与资本市场、公司并购、保险领域,天元被世界知名法律评级机构钱伯斯Chambers & Partners评选为领先律所;根据汤森路透2014年最新发布的亚太地区资本市场和并购交易的排名,天元在2014年上半年的交易金额排名全亚洲第一;《商法》杂志也将“年度杰出交易奖”、“2014年度竞争法及反垄断领域卓越律所奖”授予天元;“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优秀律师事务所”等各种荣誉也尽是其囊中之物。这些都是100余名合伙人、400多名律师共同创造出来的只属于天元人的荣誉。
有人说,律师一半是商人,一半是学者;但在天元人身上,看到更多的是学者的气质,用“谦谦君子”来形容刚刚好。这种气质的养成,和上到合伙人、下到实习生,以北大出身居多不无关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人的精神,也成了天元人坚持的品质。具体而言,就是在天元当中的成长,并不完全由所在的团队,以及涉及的业务而固定,天元律师的成长之路是自由的,可选择的,多元化的,而天元的合伙人们尊重每一位新人律师的选择,并且向他们提供支持与服务。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天元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设置上。
天元对于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合伙人管理委员会之下分别成立了培训小组与人力小组,并分别由天元的两位执行主任任燕玲律师与吴冠雄律师主管。这一套培训体系兼顾职业素养学习,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既包括尽职调查、诉讼文书检索等实操基础事项,也包括深度的法律研究与分享,并将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如何保持良好的执业操守贯穿其中。因此,天元有一支非常强大的法律研究队伍,常年定期对公开的境内外资本市场案例、诉讼仲裁案例和法律合同文本进行整理、分析、修正和补充。谈及研究,负责培训的任燕玲说:
“律师的工作不是那么简单,并非听一堂培训课就能全部学会。因此,我们的培训理念是引导律师自己先就某一法律专题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拿出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和讨论,这种互动交流和研讨的模式更能让律师深入理解和掌握。”
如今,业务划分为证券、并购、争议解决、资产管理和反垄断五大部门之后,培训的内容就更加专业了。每个业务部门下都会有不同的板块,这些板块也由不同的人负责最新法律法规的的跟进研究和培训召集。每个部门每个月会有一到二位合伙人的实务分享沙龙,未来的两年培训课程都排满了。名为朗润园的大会议室基本每天中午都会有各部门的内部培训,这是天元的“lunch talk”,话题涉及该业务项下的各细分领域。
当然,有一些普适性话题涉及各部门的业务,则会把培训的范围拓展至全所,例如公司法解释的出台,是需要各个部门都掌握的新法速递,天元则会就此话题进行基础培训。和内部专业培训一样,基础培训也有固定的频率,即每个部门每年要贡献1-2次,五个部门轮流下来,一年则至少有5-10次的基础培训;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临时突发的新法规、新案例出台的培训。2016年截至至今,天元已经组织了16次所内基础培训。在2015和2016这两年间,平均每年有将近2000人次参加天元的各项培训。在这套制度十几年如一日的践行下,天元的培训也实际地帮助了非常多的律师,同时积累了很多实用的专业培训资料。
此外,仔细看天元律师的简历,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很多律师甚至合伙人的简历上有一栏是在国外律所实习的经验,周期约为3-6个月,时间都是在天元就职期间。其实早在10年前,天元就率先建立了奖学金制度,专门用于留学深造或者参加国内外培训者的资金资助。区别于其他机构的借款支持,天元的奖学金是无需归还的,以鼓励在职律师多多学习国内外不同的法律知识与执业技能,借鉴外所律师在分析问题时的逻辑方式和业务发展上的经验。
此外,天元还设置了“导师”制度,即1名合伙人或者资深律师担任1名一到二年级的律师导师,负责指导该律师的工作,并且亲自指点其执业规划。天元人的公心与奉献精神,是从第一代合伙人身上延续下来的,也是现任一代合伙人一直在坚持践行的。合伙人秉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心态,毫无保留,因此年轻律师能够快速成长。从助理到律师,从薪酬合伙人到权益合伙人,天元的每一步晋升机制都是透明公开的;律师达到五年以上的工作年限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先申请薪酬合伙人作为过渡,为成为权益合伙人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薪酬合伙人不会是孤军奋战,资深合伙人们会把你“扶上马”之后“再送一程”,在客户分享、实务操作等方面尽可能提供支持与帮助。
非洲有一句谚语,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但是,后者的前提这“一群人”遵守共同的准则,否则,走两步就散了。天元也经历了从“一个人”阶段到“一群人”阶段的过渡——早期的天元刚起步,人少规模也小,各司其职,无需制度约束;如今的天元已有100余名合伙人、400余名执业律师,此时需要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1、对内:发展自由,优中选优
现在奋战在一线的是由朱小辉(主任)、吴冠雄(执行主任)、任燕玲(执行主任)、刘艳等九人组成的管委会为主的第二代管理层,这群人中的大多数已在天元度过了二十余年的光阴。管委会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人力资源、培训事宜和市场宣传,以保证律师专业之外的事项有条不紊地运行。尽管天元人都比较赞赏目前的管理体制,但在朱小辉看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我国律师制度恢复不过几十年的时间,相对于国外动辄几百年的律所发展史来说,各种制度的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最初级的,无疑是分配制度。而恰恰,分配制度是决定一位合伙人或者律师是否去留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按照中国律所的发展规律,刚刚起步时业内通行“提成制”;而天元能早在十几年前,就摒弃了“提成制”,改为统一的薪酬制度,要归功于第一代合伙人的高瞻远瞩。
天元的分配机制不能简单地用“记点制”或者“公司制”来定义,其对薪酬的计算有一套独特的计算公式和考核体系。天元也是北京市律师行业中最早借鉴美国律所管理体制,施行小时制的律所。早年电脑还未普及时,就手动记录并计算时数。现在天元的律师都使用网络系统进行小时单的填报。
目前律所通行的做法是分摊完固定的公共资源成本后,在利润分配时综合考量创收、案源、培训、公益、著书立作等各项因素;天元则是在成本分摊时就进行创收和效率两方面的综合考量,以此确定合伙人最终所需要承担的成本。被问及为什么反过来时,朱小辉解释说:
“分利润,要从已经分给你的肉中,再拿走一小块;分成本,是切好大小以后再分给你。在心理上,后者更容易接受。在天元的制度下,那些业务做得好、用人效率高的人,最终能获得应有的高收入,没有天花板。天元的分配机制未必最好,也要不断优化。”
2、对外:坚持天元价值,沉着稳健发展
1999年,经过七年的发展,天元的业务已经风生水起,王立华认为是时候走出北京去地方开疆拓土了,首选便是上海。于是,上海分所便成了天元的第一家分所,并且执业律师由北京总部直接派遣调任。在这之后长达十三年的时间里,天元没有再设立一家分所。我们可以把这种保守与谨慎,理解为对天元品牌的爱惜与坚持,宁缺毋滥是天元人与生俱来的精英要求。
2012年以后,市场历经十余载变迁,天元开始转变策略,尝试新的模式——如果当地有非常优秀的团队,也不排斥整体吸收。彼时在深圳与成都,恰好有非常优秀的证券团队,为了巩固在当地的服务能力和范围,天元先后在两地设立分所,主要合伙人均为当地律师。事实证明,这种运行方式的效果也非常良好。
时至今日,天元不止一次拒绝那些想“挂靠”天元的律所,也始终未曾进行过合并;尽管自2000年以后,北京就刮起了律所合并、挂牌开设分所的风潮,但这一点儿也没有影响到天元。不过,朱小辉并不认为合并一定是好或者是不好:
“各有各的路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存在哪种模式一定优于另一种的说法。如果确实有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式,也是好事情,也会尝试;但是我们不会为了扩张而去扩张。”
律所文化:谦谦君子,内外兼修
身在中国,常常艳羡国外律所动辄上百余年的悠长历史;然而,我们是否思考过,一家律所真正能够传承百年的东西,是什么?是文化,是精神。业务领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更新迭代,制度规则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调整适应,唯有律所固有的文化和精神,能够越过历史长河,烈烈鲜明。
那么,天元的文化是什么?这恐怕很难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描述出来,但却切切实实地被所有天元人所传承与发扬着。作为旁观者,我想,天元做得最好的地方在于对人的关怀——既做到了对内部人的关怀,也做到了对外部人的关怀。
1、内部关怀:兼顾“鱼与熊掌”
工作是鱼,生活是熊掌;古人常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若能把握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也不是不能达到。在这个平衡的过程中,很多律所要做的可不仅仅是改善分配机制和晋升机制。天元人的日常工作不可谓不繁忙,但正是这群有着高额创收能力的人,更懂得生活和健康的真谛——
你见过哪一家律所,客户过来拜访不是要委托案件,而是学太极的吗?是的,在天元,每周两次六点的大堂已然成了清一色着丝质太极服的人的修身养性之地。你见过哪一家律所,律师的唱功是专业声乐级别的,舞蹈是空翻起步的,相声是能登大雅之堂的?是的,在天元,年会节目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春节联欢晚会。你见过哪一家律所,足球会还没成立球队章程先出炉,在一年的时间里进行过70余次训练的?是的,在天元,有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并且都保持着每周一次的活动频率,每年的年会上午,还有全所范围内的足球、篮球、羽毛球比赛,很多律师甚至因此备战良久。
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已经蚕食太多律师的健康,近些年,律师英年早逝的案例屡见不鲜;天元很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因而,天元从不鼓吹咬牙加班到凌晨三四点的工作状态,代之以紧张活泼的工作氛围。天元实行强制带薪年假制度,年假天数同样计入工作小时,既保证工作量的评定,也保证律师的休息和健康。
人之潜能广阔无边,古今以来,只有受外在局限而不得尽其性者,而从未有潜能不足者。当人享受职业和工作的时候,所迸发的能量是在相反状态下难以比拟的。换言之,“坚守卓越”与“人文关怀”,本质上是同一的。在天元,高级合伙人与新人助理并不是简单的老板与下属的关系,而更类似于大学校园当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与之平等交流,共同探讨业务问题。
2、公益:达则兼济天下
天元至今已经发展了二十四个年头,难得的是,在二十四载的岁月变迁中,天元能在“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中,时刻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二十年来,天元在以其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赢得了业内外客户的广泛赞誉和信赖的同时,也始终走在公益法律服务的第一线。
早在1998年,天元就分别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法学院各自捐款10万元作为奖教基金;此后长期资助偏远村镇的学生完成9年义务制教育;2013年捐资500万元设立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第一个“讲席教授基金”-天元讲席教授基金。当然,除了金钱上的资助,天元做的更多的是身体力行的法律服务公益援助,曾多次接受北京市司法援助中心的委托,免费为诸多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与辩护服务,仅2004年,天元律师就义务提供法律咨询近181件。2009年12月,天元成为北京市门头沟地区惠农公益法律服务项目的主办律师事务所,此后每年定点捐款捐物进行物质支援,定期选派律师开展法律宣讲、解答法律咨询等活动。
更独特的是,自2015年秋季起,由天元一线自身合伙人担任授课讲师在北京大学开办了《律师实务》课程,这门课程被正式列入北京大学法学院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计入3学分的选修课,这是北大法学院第一次开设法律事务课程,也是该院第一次将列入正式教学计划的课程委托一家律师事务所承担讲授任务。天元律师用法律知识在提供志愿服务。
欧美国家的百年律所,除了业务精深,制度成熟之外;另一个让其传承百年而屹立不倒的因素,就是始终践行着法律人的社会责任,常常以公益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这是作为法律人该有的社会担当。当中国律所也越来越意识到公益对于律师、律所自身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时,离中国出百年律所的日子也不远了。
绝大多数法律人,最初都曾有过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客户一臂之力的情怀;但是,很多年轻律师工作三五年就放弃了,很多年长律师干了十几年就退休了,转而选择一条更轻松的道路。而反观国外的执业律师,很多已是白发苍苍。你一定知道Wachtell, Lipton, Rosen & Katz(WLRK)这家全世界利润最丰厚的律所,其四位命名合伙人中的两位——Rosen 和 Katz坚持工作到生命的终点,而今年86岁的Wachtell和85岁的Lipton也依然奋斗在律师工作的第一线。
天元的创始合伙人曾说过“律师不是商人。对商人而言,任何损耗效率、错失利润的管理模式都是可耻的;但律师不是商人,律师是一个职业,这份职业本身就构成目的,而不是像商人一样,任何职业只是赚取利润的工具。对我和像我一样的律师而言,律师职业是我存在的方式,在职业中已经有乐趣,利润只是附随而来的认可和确认。”律师是问题解决者,这份职业的乐趣和成就本身即是工作目的。坚守卓越,又懂得生活的真谛。
“做一名律师,还是对这份职业怀着敬畏之心,要踏踏实实,忍得住漫长成长过程的寂寞。律师这个职业是有一个正常的发展轨迹,起码要到7年左右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优秀律师。我们干了20多年,也是一眨眼。我们的经验能够给客户提供好的增值服务,为什么不呢?要能忍受住这个过程当中职业带来的压力、锤炼、烦躁、挫败感……然后某一天,你就到达突破的那个点。”
在这群专注律师职业本身的人的努力下,我们可以期待,天元的百年律所之路必将走得坚定而踏实。
相关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责编 | Albert
编辑 | Angie
分类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