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与评】 王凯:喧嚣的沙漠

2016-08-12 王凯 人民文学
请您关注人民文学醒客官方公众号
档案王 凯WANGKAI


王凯,1975年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长于河西走廊军营,1992年考入空军工程学院,历任学员、技术员、排长、指导员、干事等职,现为空政文艺创作室创作员。曾在《人民文学》《当代》《解放军文艺》《西南军事文学》等刊物中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著有长篇小说《全金属青春》《瀚海》和小说集《指间的巴丹吉林》。曾获全军文艺优秀作品一等奖,全军中短篇小说一等奖,第三届人民文学新人奖,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以及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提名。

主要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

《全金属青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9.7

《瀚海》·当代·2015.6

中篇小说:

《沉默的中士》·当代·2006.6

《时间的河流》·西南军事文学·2007.3

《蓝色沙漠》·西南军事文学·2009.3

《终将远去》·解放军文艺·2010.8

《换防》·西南军事文学·2010.4

《迷彩》·文学界·2011.10

短篇小说:

《沙之舞》·解放军文艺·2004.7

《正午》·西南军事文学·2009.4

《任务》·解放军文艺·2011.6

《魏登科同志先进事迹》·西南军事文学·2011.5

《北六千》·文学界·2012.8

《残骸》·野草·2013.2

《卡车上的伽利略》·西南军事文学·2013.3

《春天的第一个流言》·文学界·2013.7

《超期服役》·作品·2013·10

《时间无彼岸》·解放军文艺·2013.12

《流氓犯》·长江文艺·2014.3

《对白》·人民文学·2014.8

《老车场》·山花·2014.9

《划痕》·天涯·2015.5

《燕雀之志》·上海文学·2016.3

《杀手的黄昏》·长江文艺·2016.3

《白糖》·人民文学·2016.8

汪守德:王凯显然既善于把故事叙述得生动有趣,又善于按生活的逻辑突进人物性格的深处,使小说埋伏着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异景致,伴随阅读的常常是感悟生活的清澈和会心一笑的快乐。

殷 实:王凯所在意的,并不是如何对不如意的现实进行简单摹写,而是要发掘乃至塑造心灵的独特样式,从而展示出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推而广之也包括某种军旅人生、军旅色调之美。

傅逸尘:王凯就像一个手工匠人,拿着放大镜捕捉着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某座军营里一群年轻官兵的喜怒哀乐。灰蓝色的沙漠、暗绿色的军营,王凯小说的背景大都是冷色调的,灰暗中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朱航满:除了叙事上的张力之外,王凯的小说之所以令人关注,还在于他的小说区别于当下的其他军事题材小说,因其轻松、幽默又不失冷静和热情,还带有一种青春的时尚与现代,显得较为另类。



喧嚣的沙漠王 凯


  1994年,也就是我从军校刚毕业那年的“八一”下午,我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去找同学W玩。他在电话里给我吹嘘过好几次,说他们队拥有全基地最强大最先进的菜地,丝瓜能长到一米多长,随便摘个西葫芦扔过来立马能砸我个脑震荡,此外还有一头德高望重、九死一生的大猪,少说有500斤重,沙漠一带无猪能出其右。

  整整20年过去,那些菜和猪长什么样早已毫无印象,我却还清楚地记着自己头顶烈日沿着笔直的军用公路骑到半路时,陡然生出的强烈恐慌。我平生从未进入过如此绝对的孤寂,四野是砾石遍地的戈壁滩,再远处是绵延不绝的沙丘,20多公里的水泥路瞬间漫长到失去了尽头。一路上,我没有遇到一个人和一辆车,也看不到任何动物和建筑物,甚至连一片云都没有。我反复安慰自己,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我何惧之有,自行车就算漏气也能凑合着骑,中暑一时半会儿也没那么容易。我脱下短袖军装搭在车把上,光着膀子拼命蹬车,同时放声高歌,仿佛这样才能更安全地穿越和对抗这火星地表一般巨大的荒凉和死寂。每当想起那一幕,我都对拴在向阳桥检查站门口的那条凶恶的军犬心存感激,它龇牙咧嘴狂吠不止,吓得我要死,但这条狗至少让我确信,自己在这世界上还没那么孤独。

  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在沙漠出行。为了给我接风,W从炊事班冰柜里偷了几块冻鸡,又从菜地里拔了点菜,用一个金黄色的电热杯炖来下酒。第二天清早我骑车返回,和来时一样,仍然没遇到一个人和一辆车,不过我不再像来时那样慌乱,甚至还在半路上停下来,坐在路边抽了根烟,捎带着看了一会儿壮丽的沙漠日出,微凉的晨风摸着我19岁的面颊,我永远也不可能再那么年轻了。也就是在那时,自己似乎跟沙漠有了那么一点默契。我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对沙漠来说,人类的历史过于短暂,也许没等它回过神来,一切又都已经消失了。

  第二年冬天,我的军校同窗Z从80多公里外的驻地来给我过生日。由于沙暴,军列晚点很长时间,到站时已是凌晨三四点钟。他从车站步行到通往我们单位的岔路口,裹着大衣站在路边等到天亮,终于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卡车司机为他停下了车来。那天Z给我带了两瓶酒,可他一反常态,面色苍白,滴酒不沾。见我苦苦相逼,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摘下手套,让我看他被渗血的纱布包扎着的左手小指。他告诉我,前几天女友来基地并非想他,而是想甩掉他。那时我们都是少尉,不了解应对爱情失败的基本程序和步骤,于是他很冲动地抓起桌上的玻璃杯,朝自己的手指猛砸下去。这可比西葫芦砸在脑袋上严重得多。杯子碎了,手指上的血管和肌腱也断了,连军医都被他弄得手忙脚乱。我无法想象Z怎么会做出如此惨烈的举动,在我的印象里,他从来都像额济纳的骆驼那么温和。四溅的鲜血暂时打动或者吓住了姑娘,可我们心里都清楚,对于沙漠来说,我们都过于渺小,无力去改变它带给我们的一切。

  去年我探家归队时,半路下车去看Z。他在老家找对象结婚后,过了几年两地分居的日子,直到转业。他开车来接我,见我总是贼眼乱瞟,干脆停下车把手伸到我面前,握了几次拳后说:“看见没,这个指头还是伸不直。”停了停又说:“其实想想也好玩,那时候咱们多年轻,多可爱。”

  有时候我想,只有在沙漠真正生活过的人才会这么淡淡地聊起沙漠。大把的时光织成跑道尽头的拦阻网,能缓冲一切尖利而失控的回忆。一个在胡杨林中拍照的游客不会有这种感觉。时至今日,当我们聊起曾经痛恨的沙漠时,说的更多的却是它的种种好处:羊肉鲜美、天空蔚蓝、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星河灿烂、没有蚊子、永不堵车。到了这种时候,那片名叫巴丹吉林的沙漠好像又成了世外桃源,雄鹰在天空盘旋,驼队在沙海漫步,红柳在风中摇曳,弱水在欢快流淌,而我们曾在那里没心没肺地生活过。

  但我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生活要是根甘蔗,那它最鲜嫩甜美、最饱满多汁的一段已经被沙漠给吃了,我们只能在它吐出的残渣中一次次翻拣。不论我们以何种口吻谈论沙漠,都不可能说出我们真正想要表达的全部。

  在沙漠的最初几年,我开始学着写小说。写出来的东西比我料想的更烂。那时我笔下的沙漠有着一种正确的性格和表情,后来我明白不是这么回事。就像一个漂亮的女人,要是没见过她卸妆后的模样,就不好说跟她能熟到什么份儿上。沙漠的好与坏,关于它的爱与恨都是被赋予的。沙漠就是沙漠,它不热情也不冷淡,什么也不在乎,就算把时间前溯或后推几千万年,我估计它还是现在这副德行,面无表情,不动声色,要是它能耸耸肩的话,没准在抖落一地沙丘的同时,还会显出一丝无辜。事实上,与我有关的所有沙暴,本质上都因我而起,在我心里遮天蔽日。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把自己的生活卷入沙漠,或者把沙漠卷入生活,这都是我自己的事,只与我自己有关。

  等意识到这一点,我觉得我可以真的去写沙漠了。当然,写的没准会比以前更烂,可我正在努力试着把它写得起码让自己喜欢。再说了,不写它我写什么呢?我没什么别的东西可写,我只有沙漠。对我来说,只有不停地写,它才会变得安静下来,不再那么没完没了地在我心里飞沙走石,也不再那么喧哗,以及骚动。

 

专题策划

徐则臣

责任编辑

文苏皖

2016年第8期


点击购买2016年第8期



※ 卷首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栏目下,《灰眼睛 黑眼睛》借后世的外来信息回返到当初的苦难辉煌岁月,追忆被俘的传教士在红军中的经历,将革命先辈的情怀、中国道路的探索、引人入胜的史事融入情深谊长的记述中,高远之思与质朴之美并蓄,真切感人,弥足珍贵。《水莲》则在中央苏区最为艰难的岁月里,通过一个村姑的人生传奇,在复杂而被动的人生旅程中,将个人解放与营救红军、人心所向与历史大道相遇合。

《山顶》与《白糖》均涉及军人实际的环境考验、生活困惑与职业烙印,但明显的是,他们的体察角度和叙述调式各有千秋,现实的社会化情境对军人品格的外在影响与内在考验,值得警戒正视,也让人们感到了在日常考验中军人操守的可贵和担当的勇力。《地狱航船》观照的是一个很少被文学记述的历史海角,小说以香港沦陷后的英国战俘的亲历叙事,在国际化视域的交错中,探入侵略与败逃、战争与生命等诸多重大命题,在困厄、黑暗又罪恶的汪洋中呈现人道航线、人性岛屿的存在——参与救助的中国人的正义、温良与侵略者的凶残、暴烈形成鲜明比照。

我们杂志在平时的刊期,也非常注重战争与军事题材优秀作品的选稿和编发。节日之际,我们要向那些守护领土完整、家国安稳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可爱的人,由衷致敬。

——编 者

2016年8期目录

中篇小说

山顶 • 王  棵

地狱航船 • 杨怡芬

命 • 陈希我


短篇小说

白糖 • 王  凯

枉然记 • 高  君

无法定义的旅程 • 于一爽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灰眼睛  黑眼睛[散文] • 贺捷生

水莲[中篇小说] • 温燕霞


散文

乌蒙山记 • 雷平阳

在甘南 • 王小妮

茅台行 • 李一鸣  杨  克  王  手  马伯庸


新浪潮

死者[短篇小说] • 孙一圣

子夜歌[短篇小说] • 万  芳

夜半书[诗歌] • 梁书正


诗歌

致敬 • 娜  夜

莫斯科诗札 • 汪剑钊

庐山记忆 • 李  强

无词之歌 • 白  玛


信息

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评选揭晓



购买更多往期杂志


精彩回顾

【写作观】 林森:从生命的断裂处开始

【写作观】 孙惠芬:让自由心灵穿越疆界

【写作观】 蔡骏:那一年,太阳照常升起——关于《白茅岭之狼一夜》

【写作观】 聂权:寺院,与诗歌

【写作观】 石一枫:我所怀疑和坚持的文学观念

【写作观】 严彬:我的悲伤,我的诗

【写作观】 文珍:孤独者富可敌国继而千金散尽

【写作观】 李云雷:用小说整理自己经验的碎片

【写作观】 曹文轩:人性是一条写作的暗河

【写作观】 麦家:我用大脑写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