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的言说全是世间戏论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九 显见超情

四十二页:【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那么这是这一科里面最后的一段。在上一次,讲到末后的结论,世尊大慈大大悲为我们指出来,真性是超越情识的,所谓「迥脱根尘,灵光独耀」啊。所以给我们说出,这一桩事情,不是因缘、自然,或者是非因缘、非自然,这些全都是戏论。如果我们带着这些情见,决定见不到事实的真相。要怎样才能见到事实真相呢?在这个里面有一句,佛告诉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么这个一切相呢,所谓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都要离开。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啊。

可是我们问题啊,就是没有法子离相,我们最大的这个障碍在此地。好,我们都离了,我们文字也不执着了,言语也不执着了,心里也不起妄念了,是不是离了相呢?没有。为什么没有呢?我们心里执着我离文字相了,我离言说相了,离心缘相了,还是着了相。如果我们套金刚经上一句话,言语、文字、缘虑,是法相;无言说、无文字、无缘虑,是非法相。法相与非法相都不可以执着啊,这才叫离一切相啊。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什么法呢?如如之法。这个如如法很难懂,为什么呢?一定要离了相之后才能见到如,没有离相之前见不到如。见到如,就是见到诸法实相,也就是见到性了,见性成佛啦。所以佛在金刚经末后跟我们说的,如如不动啊。那个如如不动,心不为境界所转,不动。不动是什么呢?也就是六祖大师在《金刚经》里面所悟的「无住生心」啊。不动,就是无住啊,应无所住啊。如如,正是生心。经上讲得很清楚,生清净心,可见得如如是清净心现前。

如如要细说,在法华经里头,法华经里面讲的十如是,如是相,如是体,如是性,一直到如是因缘果报本末究竟,这是如如的意思啊。可见得我们对于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没有看出来。我们所见的,相也不如,性也不如,体也不如,做也不如,理也不如,本末究竟皆不如啊,心才在境界里面起妄念。所以这个如如之法,我们没有见到啊。

佛在此经里面也告诉我们,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是无住,即一切法就是生心。我们在一切经里面所讲的,那个名相、名词换换,意思都是差不多的,境界是相同的,这个就是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佛的一切经,诸位必须要记住,经是叫我们开悟的,不是叫我们要怎么样把它记熟了的,不是的,是叫我们开悟的。我们学佛,念经,如果要不以开悟为目标,那就错了。悟了是活的;不悟,记得再多,都是死的。

那么这是前面所讲的结论。到这个境界,才是佛平常所说的,祖师也常讲啊,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呢,能所性空啊,所以叫「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呢,正是所谓终日不变,终日随缘,这就是所谓即一切法。那么这个两句,我们在讲席当中,给诸位说过很多遍。我把它开作四句来讲,随缘不变是菩萨,在此地呢,就是讲离一切相。离一切相的心法,就是随缘当中学不变,不变呢,就是离一切相。

那么你要是于相上有染着,就变了,就是随缘随着变了。随缘里面学不变,这叫学佛,真正用功夫就在此地。二六时中,六根随六尘境界,随缘呢。随缘里面求一个什么呢?求一个清净心。随染缘,随净缘,随顺缘,随逆缘,心都是清净的,这就叫不变呢。心不为缘所转,就是离一切相。这叫做功夫,这叫做修行。

「即一切法」,那是入境界了,就好像四十华严里面入法界品。那入的什么境界呢?入的圣人的境界,入的是一真法界啊,一真法界里面就是用不变的心随一切缘。诸位晓得,已经到了不变了,不像前面一个,前面这个「离一切相」,功夫没有后一句深呢,后一句是到了家,前一句没到家,还在学习。前一句是菩萨的境界,后一句是如来的境界。前一句是趣向,后一句是证果。离一切相,离者显真非俗啊,所以是住一真法界呀,而不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俗谛,真谛只有一法界。即一切法里面,那是万法唯心,华严经里面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啊,唯识里面所谓「万法唯识」啊。

在这个境界里面连名相也不可得,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在佛教没到中国来的时候,也有这个境界。你看《老子》一打开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是即一切法的境界,也就是六祖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的境界,这个是清净心全体显露的境界。所以祖师常说,「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也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意思,我们要是一下体会不过来,还有一句比较简单一点,所谓「是非亦去了,是非亦尽取」(注:此句听不懂),这些话都是叫我们实地做功夫的话。真正是所谓画龙点睛啊。我们悟,从哪里去悟啊?要从这地方悟。

那么今天我们读末后这一段呢,世尊的意思就含着有责备的话了,责备的意思在。为什么呀?前面说得这么多,说得这么详细,怎么还不开悟呢?【汝今云何于中措心】呢?这一个措心,就坏了,他不开悟啊,毛病就在这个地方。这个措心就是我们俗话讲,用心啊,用的是分别心,用的是执着心、妄想心。前面明明叫你离一切相嘛,为什么还在这个地方用这个虚妄分别呢?「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呢?此地所说的「于中」,就是前面所讲的,净觉妙明之中。净觉妙明之中,诸位要记住,用不到心的。如果我们一起心动念,净觉妙明就丧失掉了。

在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时候才是净觉妙明用事啊,六根的根性用事。用见精见色,用闻精闻声,见精就是见性啊。这样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给诸位说啊,这就叫成所作智。转八识成四智啊,这是正修行法,真修行法。凡夫不会,他之所以不会呀,就是在万法里面起心动念。所以真正这个修行,无论在过去是宗门教下,它训练一个什么?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训练我们不起心动念。所以它跟世间法不一样,所依据的理论、方法,都不相同。

那么我们今天拿世间这些做学问的方法来学佛,结果所学的全是世间法,连佛法的边也沾不上。为什么呢?世间法所用的心呢,就是起心动念。我们今天研教,起心动念;参禅,起心动念;念佛,起心动念。全搞的世间法,不是佛法啊。佛法,诸位要记住啊,不但是参禅不起心动念,研教也不起心动念,念佛也不起心动念,这就是佛法。一直到穿衣吃饭,迎宾送客,都不起心动念,那就是如如佛啦。

我们讲堂也在此地天天劝勉诸位啊,诸位要在这个地方醒悟过来。悟过来之后了,这是一了百了啊。不悟,不悟还是要往这个路子走。首先自己要生惭愧心,为什么我还不开悟?为什么我还犯老毛病?这个《六祖坛经》,我们道场正是在讲着。这一部经,我给诸位介绍过,是大乘佛法的纲要,有理论、有方法,还有修学的表演,现在讲的这个《机缘品》呢,那就是修学的表演,这都是给我们做的榜样啊。看看古时候那些人,人家念经,怎么个念法?他念开悟了。人家参禅,哎,他也开悟了。我们要去揣摩揣摩,他为什么悟?我们为什么不悟?我们一样的佛性,一样有聪明智慧,一样有殊胜的法缘,可是我们今天的结果不相同,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把原因找到了,消除原因,那我们当然也开悟啦。

悟了以后,悟了以后啊,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明天这些琐碎事情还照样干。该念经的时候还念经,该念佛的时候还念佛,一切都照常,没两样。可是,悟了之后啊,你自己做出的样子是没两样,确实没有两样,境界完全不相同。没悟之前,我们是重重疑云盖覆住;悟了以后啊,云散天晴啦,所有的疑虑都没有啦,那个时候是晴空万里啊。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

所有的言说全是世间戏论那么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个法,给诸位讲,也是世间戏论。你看阿难不是执着经来问吗?这是世间戏论。连佛所说的都是世间戏论,何况非佛所说呢?佛所说的都不可以执着,那其余的更不应该执着啦。所以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啦,那个法是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啦。又跟我们举出比喻啊,佛所说的法像筏喻一样啊,过了河都不要啦。没悟的时候要借助它,悟了之后就不要了。那么经说到这个地方,可以说讲得非常明白了。

那么在这一段里面,特别指的是因缘、自然,可是因缘、自然呢,确确实实在我们凡夫这个脑子里面呢,是根深蒂固,很不容易把它抛弃掉。我们见色闻声,总是会有意无意当中有这个念头,它是怎么来的?自然而有的?还是因缘所生的?无论说千种万种的理由,总而言之不外这两大端呢,一个因缘,一个自然,超不出这两大纲领。哪里晓得这是全是戏论,这样去找事实的真相,怎么会找到呢?!

我们今天许多这个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来研究宇宙人生的根源,想发明这些真理。这个真理啊,就在眼前,根源也就在眼前。为什么见不到呢?方法弄错了。那么佛法也讲因缘,佛法这个因缘是秘意呀,意思很深啊。我们望文生义,这是世间意呀。佛祖讲的这个因缘,他的意思就是叫我们离一切相,所谓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啊,这是因缘说法之义。既然是一切是空了,空当然要离啊。空执着,那就是底下这个比喻里面所讲的了,好比有一个人啊,用自己的手掌去抓这个虚空一样,那虚空能被你抓住吗?

所以说:【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呢?这就叫我们放下啦,就是叫我们离一切相啊。在这个地方尤其要明白的,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我们要懂他的意思。你看四依法里面告诉我们,依义不依语。你要不懂他的意思,你在他言语里面去找,全是戏论。佛自己也说得很清楚,他不骗人,他说四十九年所说的,黄叶止啼而已呀。黄叶止啼是什么意思呀?小孩哭了,在地上拾一片树叶去哄那个小孩。把那个小孩哄得不哭了,目的就达到了嘛。我们芸芸众生就像小孩一样啊,佛拿那个树叶来骗我们,骗得我们心里欢喜了,不哭了,那大人的目的就达到了嘛。我们要懂得义啊,怎么可以执着在言说里头呢?!

因此佛才说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啊。言说相是相,无论佛说空说有,说真说俗,都是分别识心,不是妙觉明性。妙觉明性说不出来,说一个妙觉明性,并不是真的妙觉明性啊。真的妙觉明性,要靠自己悟入。佛是以种种善巧方便来诱导我们,诱导我们悟入;悟入,是要自己去悟入,佛没法子帮助我们。实在讲,迷、悟就是一念之差啦。可是这个一念就不容易转过来,这一念转过来就成佛了,转不过来是凡夫。我们学佛,可不是一朝一夕呀,从佛经里面看来,我们学佛是生生世世。正像佛在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我们大家在过去生中啊,已经参访过百千万亿诸佛如来啊,善根深厚啊。为什么还没成就呢?就是这个一念没转过来。转过来就成佛做祖了!那么再问,为什么转不过来呢?分别执着舍不得放下,不但日常生活用它,参禅、听教、念佛,还是用它,这怎么能转得过来呢?

所以讲到求智慧,一再给诸位说,求根本智。根本智成就之后,才有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就好像树一样,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花果呢?枝叶花果是从根本生出来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研究经典,我们天天听经、天天在读诵,啊,博学多闻,这就是后得智了?大错特错。这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此地所讲的世间戏论呢,搞的是这个。三藏十二分教,背得滚瓜烂熟,祖师的注解、语录,记得一条也不漏,全是世间戏论,不是根本智,更不是后得智。

那个根本智是什么呢?我们拿六祖那个例子来说,六祖得到根本智了,他怎么得到的呢?他是无住生心得到的。无住生心啊,根本智就得到了。他三十七年所说之法,是后得智。再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也是无住生心,根本智得到了,四十九年所说之法是后得智,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呀。不但佛说法,哪一个佛菩萨不是现身给我们说法,示现一个榜样给我们看呢?!

所以说学佛,诸位想想,难不难呢?你要是会得这个意思,一点都不难;不会这个意思,真是连边都摸不到。会得这个意思,在生活当中就是这么做法嘛。日常生活并没有改变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样子嘛,只是那个心啊,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已啊。法里面就包括着佛法,不但世间法不住,出世间佛法也不住,不住就是不著。

华严经,最近我们讲到第九回向,无著、无缚、解脱行,无著、无缚就是不住。无著是不住外面的五尘;无缚是不住内里面的法尘,内外都不住啊。解脱行就是清净行。所以诸位要晓得,真心,此地所讲妙觉明性呢,不可思议。连这一个思量分别都达不到,诸位想想,那言说还能够把它说得清楚吗?!愈说愈离谱啊,愈思量愈远。后面这个比喻很好,比喻诸位一看就懂。譬如:

【以手掌撮摩虚空,】这是比喻什么呢?比喻你对于妙觉明性啊,去思维、去想象、去揣摩、去辩论、去讲解、去分别,去干这个事情。所干的全是一场空,妙觉明性不可心思、言议呀。正是所谓,拟心即错啊,动念即乖啊,这是超越凡情计度分别。所以佛在此地才责备阿难,那责备阿难,阿难是我们的代表,实际上就是责备我们自己。我们在真实法中,为什么还起心动念?还在那里思维推敲?还在那里言说讨论?这就等于给这个用手去撮摩这个虚空啊,无益徒劳,没两样。那我们从比喻当中可以体会到,虚空既然不能够用手去执着它,那个妙觉明性呢,怎么能够用分别心、执着心去能够体会得到呢?那么这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这一科到这里讲完了。末后的一科,「显见离见」,这是讲到真正究竟了,下节讲。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历史目录(点击进入)

经的意思,懂了就懂了,不懂不要去想它,不必去研究它

被人骗两事:一是还过去欠他的债;二是放利息,他将来还加倍地奉还的

因缘生一切法,因缘不会生一切性的

正路就是离心意识去读诵经论

凡是有因有种子的皆是生灭法;无因无种子的才是真正的无为法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90目录(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历史目录(点击进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