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祖坛经浅释18:顿渐的名目是因人而立;不是教有顿渐,是人有利根钝根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19  (此视频是mp3上传没有图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650u7u4i&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六祖坛经浅释18

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师仍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瘗地中。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

“方辩远来,愿见我师传来衣钵”:我愿意看一看上代祖师传来的衣钵。“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六祖大师就把衣钵拿出来给他看。看了之后,又问这个和尚说:“上人,您是传什么、做什么事情的?”上人,就是上座,也就是师父的意思。“曰:善塑”:塑,就是造佛像;用石膏,或者用木头,或者用泥,或者用香灰,来塑佛像。“师正色曰”:六祖大师就很严肃地对他说,“汝试塑看”:你试试塑一个,我来看一看。“辩罔措”:方辩听六祖大师这样说,他当时好像无所措手似的,就也没有什么答覆。

“过数日”:过了好几天,“塑就真相”:他塑成一个六祖大师的真像,“可高七寸”:大约有七寸高,“曲尽其妙”:塑得鼻子、眼睛、耳朵、面孔,和六祖大师一样。曲尽其妙,就是很微细的地方,他也做得很清楚,非常妙好。“师笑曰”:六祖大师一看他做成自己本像,笑着说,“汝只解塑性”:你只会塑性,“不解佛性”:你不明白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六祖大师伸出来手,摩方辩头顶,“曰:永为人天福田”:说你永远都要做和尚,你不要不出家,生生世世,都要做人天的福田。“师仍以衣酬之”:六祖大师,又送给他一件衣,来谢谢塑像的方辩和尚。“辩取衣分为三”:方辩接受衣之后,把衣分成三份。“一披塑像”:一份就披在塑像上,“一自留”:一份自己留着做纪念。“一用稯裹,瘗地中”:一份用棕树叶子把它包好。裹,就是包裹好了;瘗地中,就是把它埋到地里。“誓曰”:他就发誓,说“后得此衣,乃吾出世”:说将来要是得到衣的时候,就是我再来到这个世界上,“住持于此”:我在这个庙上来做方丈、做住持,我“重建殿宇”:再把殿宇重新造一造。

宋嘉佑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祷辄应。

这是注解。在“宋嘉佑八年”的时候,“有僧惟先”:有个僧人叫惟先,“修殿掘地得衣”:修造殿堂的时候,挖地,得到衣,“如新”:好像新的一样。“像在高泉寺”:六祖塑像,现在在高泉寺,“祈祷辄应”:有人去祈祷,就很灵验的。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举,念诵。有一个和尚,也不知叫什么名字?经上也没有写他的名字,或者是个无名的和尚,或者是不好名的和尚,就单单有这么一个和尚。他就念诵卧轮禅师的偈颂;卧轮是个以前和尚的名字。说,“卧轮有伎俩”:说卧轮有一种本领;有什么本领呢?“能断百思想”:能把百种的思想都断了,不生思想。可是有“能断百思想”,已经就落了第二、第三,不是第一义谛了。“对境心不起”:对着什么境界,心里都不起念。“菩提日日长”:他的菩提,一天比一天长得高,一天比一天长得大。

“师闻之曰”:六祖大师听到就说,“此偈未明心地”:这个偈颂,并没有明白真正的心地法门。为什么呢?“若依而行之”:你若依着修行,“是加系缚”:就自己把自己绑上了。“因示一偈曰”:六祖大师也说了一首偈颂,说,“惠能没伎俩”:惠能我啊!什么本事也没有,“不断百思想”:我不须要断百思想,连“断百思想”的念头都没有了。“对境心数起”:什么境界来了,事来则应,事去则静;所以随便它兴,随便它起。“菩提作么长”:我也不管菩提长不长,不管菩提是怎么样子。这就像他前边“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是一样的。你根本就是清净的,又何必去拂拭呢?这个偈颂和前边的偈颂,是一样的。


顿渐品第八

顿,就是立刻明白。明白什么呢?明白一个理。“理虽顿悟,事须渐修。”修行还要一天一天地去修行。你悟只是悟个理,至于证果,还要自己去修。第八,这是经文的第八品。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当时,六祖大师在曹溪宝林山南华寺弘扬顿法,“神秀大师”:你们也都知道,就是常常想要做第六代祖师,这位有祖师欲的大师。祖师欲是很害死人的,这么聪明的人都断不了祖师欲。“在荆南”:荆,荆州。荆南就是在湖北一带。“玉泉寺”:在那儿有一个庙,叫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在这个时候,就有南宗、北宗这两宗。南宗就讲顿法,北宗就讲渐法;在这时候,都很盛的。六祖大师那儿,有几千人;神秀大师那个地方,有几万人,那个地方更盛。因为他原来就有几百人都跟着他,一天比一天多,比南宗总盛。但是人人当时都知道,南宗是直接接受五祖衣钵的传人。神秀虽然是很有学问的样子,认识很多字,但是五祖大师没有传给他衣钵。所以“人皆称南能北秀”:当时的人,就称南能北秀,说南边就是能大师;北方呢?就是秀大师。“故有南北二宗”:所以就有南宗、有北宗。这时候,神秀大师的弟子,大家一齐来拥护神秀做第六代祖师。但是他们也知道,衣钵传给惠能大师,他们虽然拥护神秀做六代祖师,总是名不正、言不顺,总还有个六祖惠能大师,所以就派人想要把六祖大师杀了。杀了之后,他们就可以独称第六代祖师。“顿渐之分”:有顿教、渐教这两种分别。“而学者莫知宗趣”:所有参禅学道这一些人,不知道哪一个是对?听六祖大师呢,他又不认字,有的时候讲的道理好像和经典上不相合;北方秀大师,是很有学问的,在五祖的座下,做过教授师,学问是很高超,可是没有直接得到衣钵。所以这些学人不知道是跟哪一个学好?是跟六祖大师学啊?还是跟秀大师学呢?不知道。

所以“师谓众曰”:六祖大师给大众就讲,“法本一宗”:法本来就是一个宗旨,没有两个的。“人有南北”:人有南方人、北方人。“法即一种”:法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多个的,就是不二法门。“见有迟疾”:可是人的见解有快、有迟。“何名顿渐”:什么叫顿渐呢?“法无顿渐”:法本来没有顿渐,是因人而有名。“人有利钝”:人有聪明、有愚痴,“故名顿渐”:所以顿渐的名目,是因人而立的;不是教有顿渐,是人有利根、有钝根。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神秀的徒弟,往往讥讽说:“唉!你看那个祖师,一个字都不认识,做祖师?真是可笑之至,岂有此理呢?这太滑稽了!一个字都不认识,怎么可以做祖师呢?”无形中就是轻视六祖,说他一个字都不认识,怎么可以做祖师?这不单不懂英文,连中文都不懂,你说这个祖师可怜不可怜?“有何所长”:他有什么本事啊?他有什么能力啊?说这话的人,都是神秀的徒弟,对着他师父就这样讲:“哈!你说他们南宗这些人,跟着一个不识字的学,到底学什么东西呢?啊!”就很轻慢,说南方这些人都是无知的,都是没有学问的,连一个博士也没有。“秀曰”:神秀大师听了他徒弟这样讥讽六祖,就说了,“他得无师之智”:说你们不要这样讲。神秀在表面上还算过得去,说:“他呀!他是开悟的人哪,是得到无师的智慧了。”“深悟上乘”:他是深悟最上的一乘啊!“吾不如也”:我的确没有他开悟的智慧,我的确不如他,我不能和他比。“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况且他是我的师父--第五代祖师,亲自传授给他衣钵,以心印心的妙法。“岂徒然哉”:这哪里是偶然的呢?这不是很随便的,这是很不容易的。

“吾恨不能远去亲近”:我恨我自己啊!不能亲自去亲近六祖大师。亲近,就是到那儿跟他学佛法。“虚受国恩”:国家虽然封我做国师。这个时候,老安师、神秀师、智诜师、法如师,五祖大师座下这十大弟子,武则天都请去供养,国家来栽培他们,所以这叫虚受国恩。“汝等诸人”:你们各位,“毋滞于此”:你不要滞留在我这个地方,“可往曹溪参决”:你们应该到曹溪,去跟着六祖学一学。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其实,神秀大师也不是真预备叫这一些徒弟去,他是试验试验这些徒弟,故意这么说:“六祖比我有道德。”看你们这一些门人,如果真信我,他就比我有道德,你们都不会去的;如果你们对我没有真信心,我这么一说,你们就跑去了。所以他故意这么假意,就说:“你们不要在这个地方住了,去曹溪跟着六祖去学去。”但是他这些徒弟都知道,师父不愿意他们走的,所以也就没人走。他看看没有人走,他又想知道,六祖大师那个地方,所讲的法门是什么。神秀自己不知道六祖是讲的什么道理,所以“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有一天,就想起来:“啊!派一位间谍去。”就对他这个很得意、很爱惜的徒弟说,“汝聪明多智”:你呀!很聪明,很有智慧的,“可为吾到曹溪听法”:你现在代表我,到曹溪那儿听法。我自己不能去,我一去,他们都认识我,惠能大师看见我,就不会讲佛法了,所以我也听不着。“若有所闻”:你到那儿,如果六祖大师讲什么法,你听见什么道理,你“尽心记取”:你要一字不错地写笔记。记取,就是写笔记,你take notes。尽心,你要注意一点,每一点都不要错了。“还为吾说”:你回来的时候对我讲,把笔记拿回来念给我听。好像我们这儿,在三个礼拜以前,有一个也是其他的法师派来的,大约都有这种意思,所以他半途而废跑了。你们也要注意一点!

“志诚禀命”:志诚法师禀命。禀命,就是受神秀大师的使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他到曹溪,就随着大众,也来叩头顶礼、请开示之类的。“不言来处”:他不说他从什么地方来的。问他来的地方,他大约支吾搪塞的,又说在这儿来,又说在那儿来。总而言之,不说是在神秀那儿来的。“时祖师告众曰”:在这个时候,就是志诚来盗法的时候。六祖大师对众就说了,“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现在有一个偷法的人在这儿,藏在大众里。你们大家注意一点哪!当时在六祖座下,有几千人听法,说这个地方有盗法的人。“志诚即出礼拜”:六祖大师一说,有偷法的人来了,志诚就出来坦白、顶礼;“具陈其事”:就自己自我坦白说:“我就是盗法的人,我从神秀大师那儿来盗法的。”就说明来历。“师曰”:六祖大师就说,“汝从玉泉来”:说你在玉泉寺来,“应是细作”:细作,就是间谍,就是奸细、特务。“对曰:不是”:志诚法师说,我不是细作。“师曰:何得不是”:为什么你不是细作啊?为什么你不是间谍啊?“对曰:未说即是”:志诚大师就说,我没有说明白我的身份、我的来历,我就是间谍。“说了不是”:我现在已经说明白了,我所以就不是了。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过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这回六祖大师问他,说你师父对大家天天都讲什么道理啊?“对曰”:志诚就对六祖说了,“常指诲大众”:说常指示大众这样说的,“住心观净”:要把心住到一个地方,来观静的情形;“长坐不卧”:大家都是常常打坐,不躺着。“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六祖大师说,这是一种病,这是用功的毛病啊!你住心观静,这怎么可以?这不是禅嘛!“常坐拘身”:常常坐着,这令身体一点都没有自由了,这拘束身体嘛!“于理何益”:在道理上,有什么益处呢?睡觉就睡觉,吃饭就吃饭,不要拘束这个身体。“听吾偈曰”:你听我给你说一首偈颂: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过

这个意思,就是神秀大师那儿,只是在臭皮囊上用功夫,不知道在自性上用功夫,所以这是病;如果他在自性上用功夫,就没有病。六祖大师呢,是在自性上用功夫,是很自然地来用功。六祖大师就说偈颂,说“生来坐不卧”:说生的时候,坐着不卧;“死去卧不坐”:死了之后,就躺在那地方不能坐着。“一具臭骨头”:身体是一具臭骨头,四大假合而成的;“何为立功过”:你怎么在这臭皮囊上来用功夫呢?就是说为什么不在自性上用功夫?尽在着相呢?神秀这种住心观静的教化,和《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宗旨,就相违背了!所以六祖大师为破他这个毛病,破他这种执着,给他说这个偈颂。

神秀大师教人住心观静,六祖大师说这是毛病;长坐不卧,说这是拘身,不是禅的道理。其实,你若能住心观静,久而久之,也就会有一点成就;你若能长坐不卧,虽然说是不太自由,也对身心上会有一点帮助的。但是六祖大师为什么要说他不对呢?因为志诚从神秀那儿来的,必须要把他的执着破去,然后他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所以六祖大师对他说这种种的道理。这个就是教人用功的时候,不要执着,你不要有一个长坐不卧的思想在里头,说:“哦!你看我真是用功修行啊!我长坐不卧啊!”有这种的障碍心,与道就不相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若住心观静,心里有所住,就是执着;执着,就是障碍。所以六祖大师才这样讲,说他这是一种病,破他这种执着。你把执着去了,才能与自性、本有的智慧相契合呢!我们一般人不要说是:“啊!六祖大师说,长坐不卧是不合法的,我们不要那样做。”你若能那样子做,觉得很自然的,不勉强,你可以那样做。如果你觉得很勉强,勉强就不是道;你要很自由的,用功也要很自由的。

说:“那这回好了,自由用功,我就可以不守规矩了。”又不是不守规矩;你不守规矩,那又是误解自由。你不守规矩,譬如人家坐着,你就躺下。啊!这简直太不合法。人家坐着,你就躺着;人家躺着,你就坐着,这叫和大家不一样,要表示你很特别。好像以前,我们这儿有个人,我们一般人打坐,都站起来经行了,那个打坐的,还在那儿坐着。人家走,这么“匡匡”踢,还“匡匡”响,他也在那儿坐着:“你看我!你看我坐着,嘿!”这个就错了,你这叫出众,叫不守规矩。总而言之,你修行用功,又要守规矩,又要对你自己自由。但不是不守规矩,就是自由;这一点我们要明白。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志诚再拜曰”:志诚又向六祖大师叩头,就说了,“弟子在秀大师处”:弟子志诚我,在秀大师那个地方,“学道九年”:学了九年。你们现在在这儿学了几年了?学了一年,就以为时间很长了。你看人家学道,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么样子用功,不是说几个月,就可以毕了业的,不可以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我也没开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现在我听和尚您一说这个道理,啊!真是和我的心里,就如水投水,就像水合成水一样;如乳合乳,就像牛奶和牛奶靠到一起,一点也没有分别。我的心,就是你的心,祖师的心,也就是弟子我的心,顿契本心哪,本来我们的本心,都是一样的。“弟子生死事大”:弟子我不知哪一天就死啰!这生死的问题,是最要紧的。哪一天死,我不知道,哪一天生,我也不知道。生死的问题,我不清楚,所以“和尚大慈”:请祖师大发慈悲,“更为教示”:你再教示我多一点。“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六祖大师说,我听见你的师父神秀大师,教示这一切学道的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我不知道你师父是怎样讲戒定慧,怎么叫戒定慧的形相?戒定慧的道理如何?“与吾说看”:你说说他所讲的道理,我来听一听。

暑假班,还有一个礼拜就完了。在这个暑假班,这一些青年人,都很诚心、很有进步的。本来我说上个礼拜要close book test(考试),我想大家上个礼拜,已经都很用功的,出入都带着笔记簿,所以就索性上个礼拜休息,不考了。因为大家已经都很用功,不考也记得住。这个礼拜是一定考的,不要把你的功课放松,由今天开始,所听的经典,在同个礼拜,一定要考试的。下个礼拜天八月初三,很巧的,正是六祖大师往生的日子。今年八月初三,就是阳历九月十四号,我们那天顺便给六祖大师像开光。所以那个礼拜天,大家都不要忘了,到这儿来吃中饭;纪念六祖大师往生的日子,我们大家来吃一餐六祖饭,六祖的lunch。吃六祖的中饭,这是叫祖师的饭,你谁要是有善根,从此就可以种一个祖师的因。并且给六祖大师像开光;到这儿这么多天,也没有睁眼睛,我们请六祖大师把眼睛睁开。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不做一切的恶事,就是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能修一切的善法,就是慧;“自净其意名为定”:自己清净意念,就是定。“彼说如此”:神秀大师的说法,就是这样。“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我不知道大和尚您啊!是用什么法来教诲一切人的?“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六祖大师就说了:我呀!我什么法也没有。我若说有一个方法教化人,就是骗你。我没有什么方法来教化人,可是怎么样呢?“但且随方解缚”:我不过就是什么人来,就随什么方便法,用一切的方便法解众生的束缚。束缚也就是执着,好像用绳子绑上似的;我只不过解开执着而已。“假名三昧”:这一种的法,根本也没有个名字,权给它起一个假名字,叫“三昧”,就叫“定”,正定正受。“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像你师父所说的戒定慧,“实不可思议”:真正不可思议啊!“吾所见戒定慧”:可是我所说的戒定慧“又别”:和他所说的不同;他所说的是那样子,我说的,不是和他一样的,我很特别的。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性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还不净

“志诚曰”:志诚就说了,“戒定慧只合一种”:戒定慧,就是戒定慧,只可以用一种的讲法,“如何更别”:怎么还有一个特别的讲法?“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六祖大师说,你的师父所说的戒定慧三无漏学,他接引的是大乘根性的人,“吾戒定慧”:我所说的戒定慧是“接最上乘人”:是接引最高的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所以开悟和明白,是不同的。你开悟啊,一悟到底;你明白啊,是明白一点点。这不同。所以见解有顿有渐,有快有慢。“汝听吾说,与彼同否”:我给你讲一讲,你听一听和你师父所讲的道理,是不是相同?“吾所说法,不离自性”:我所说的法,不是在外边的法,都是在自性里的;是不离自性而说一切法。“离性说法,名为相说”:离开自性,若再说法,就叫着到相上,这就叫相说。“自性常迷”:着相,就会自性常迷;你离相,就会自性常悟。所以“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你要知道,一切的万法,无论什么法,都是从自性生起,而有一切的用,而应变无穷。“是真戒定慧法”: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呢。“听吾偈曰”:我现在再给你说一首偈颂,你听听。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非,就是没有贪心,就是没有恶心,就是没有嫉妒心,就是没有障碍心,就是没有损人心,就是没有利己心。这心地无非就是心地上没有恶。自性戒说这个心地无非,也就是诸恶不作。可是他那个诸恶不作,说是名为戒,却不是说自性戒。这心地无非,也就是戒,也就是诸恶不作。非,就是不对的事情;你心地不要作恶、做出不对的事情,这就是自性的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痴,你也就会众善奉行。但是这个众善奉行,和前边神秀大师那个众善奉行,是不同的。他那个是“名为慧”,他没有把自性提出来,所以他没有讲到心地上。这心就好像一块地似的,你种什么,就出什么,所以你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你的心地无痴,你心地不要种愚痴的种子,就是自性的智慧嘛!

“心地无乱自性定”:无乱,也就是自净其意志。和神秀大师所说的,本来没有什么分别;但是名称上不同。前边那儿,他没有自性,也没有心地;六祖大师所说的法,都是从心地上、从自性上说起来的,不是从外边说。六祖大师说的是自性,神秀大师所说的呢?是外边的法,就着住到相上了。心地无乱,也就是自净其意志,自净其心。他那不是“自净其意名为定”吗?一样的道理,可是稍微有一点不同,就是一个在心外说法,一个是在心内说法。一个是一切法都着住到外相上;六祖大师呢,一切法都不离自性,都是在自性生出来的。

“不增不减自金刚”:自性光明遍照,自性有妙湛总持,自性不增不减;自金刚,是说自己的身体,好像金刚不坏身似的。“身去身来本三昧”:你的身到旁的地方去,你的身又来了,这都是在根本三昧之中。身去身来,也就是行住坐卧;在四威仪之中,行住坐卧,都是在定中。本三昧,就是本来都在三昧里。“诚闻偈,悔谢”:你们看!志诚这奸细听完之后,就忏悔了,又谢谢六祖大师,“乃呈一偈曰”:就也自己作了一首偈颂:

五蕴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还不净

“五蕴幻身”:他说,五蕴是个幻身。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虚妄不实的,身体也是虚妄不实的。身体本来是由四大假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你们记得!不要把身体看得太认真,又给它找好饭吃,又给它找好衣服穿,又给它找好房子住,男人又给它找一个好太太,女人就要找一个好丈夫,这样来帮助它,以为这是不错的;其实身体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风和合而成的。什么是地呢?你身体坚硬的性,皮、肉、筋、骨,属于地大。你有眼泪、鼻涕、吐沫、痰、大小便利,这有水份的、津液的,都属于水大。你身体上有一股温暖、热力,这就属于火大。你身体上有这一种摇动和呼吸,这就属于风大。你到死的时候,坚硬性,就归于地大;湿润性,就归于水大;热、温暖的性,就归于火大;呼吸的动摇性,就归于风大。各有所归,它们各都回到自己的老家。可是你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你自己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不知道了!不知道?我们现在学佛法,就是想要知道这个道理,想把这个事情弄清楚。所以这五蕴就是个虚幻身,五蕴假合,四大和合,幻化这么一个身体。

“幻何究竟”:虚幻怎么可以究竟呢?它不会究竟的。“回趣真如”:你若有一个回向真如的心,“法还不净”:还没有得到法的本体,法还没有到清净的程度上,还是不清净。为什么呢?你还有这一念,说:“噢!我要回向真如啊!”你还有这么一念呢,就没能达到法的本体。所以法的本体,就是没有取,没有舍;我不想这样,也不想那样,就是任运而行。任运就是自由,一天到晚,就自由去做,不要执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说了这四句偈颂,十六个字。“师然之”:六祖大师给他印证,就说:“不错!你这个对的。”然之,就是:是的!是这个样子,你说得还不错。“复语诚曰”:又对志诚说,“汝师戒定慧”:说你的师父所讲的戒定慧,是“劝小根智人”:劝根机小的这种有智慧的人;“吾戒定慧”:我所说的戒定慧,是“劝大根智人”:劝大根大智、有大智慧的人。“若悟自性”:若明白了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连菩提涅槃都没有了,“亦不立解脱知见”:也没有什么叫解脱、什么叫知见,都没有了,都空了!“无一法可得”:连一个法,也都没有。一法不立,万法皆空,“方能建立万法”:因为你一法不立,所以你才能建立万法。虽然说一法没有,可是万法宛然;虽然是万法宛然,可是还一法不立,一法也没有。

“若解此意”:你若明白这个道理,“亦名佛身”:就叫佛身。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当下就是佛;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能称为佛身。“亦名菩提涅槃”:这个法,你明白了,也可以叫菩提,也可以叫涅槃。“亦名解脱知见”:也可以叫解脱知见。随便你叫它什么名字都可以,但是你要明白;你不明白,你叫它什么名字,都不可以。“见性之人”:你要是明心见性之人,真正开悟的人哪,“立亦得,不立亦得”:你立万法,也可以;不立万法,也可以,这是无障无碍。“去来自由”:你愿意来的时候就来,愿意去的时候就去。不是说我到佛教讲堂来,我愿意来,我就来;我愿意走,我就走了,这个不算!你到佛教讲堂来,当然你来去自由;不是说像去看戏似的,来要收一张戏票,这一张戏票,要多少钱买,这儿没有的。所以你愿意来就来,愿意走就走,随便!

偏偏有一个美国的老骨董,骨董,就是几千年以前的人。这美国几千年以前的人,带两个朋友来,就向我报功,说:“哦!你看那两个人很有用的,我带去见你。”我说:“你有用,见我是没有用。你认为这有用,见我有什么用啊?见我,根本一点用都没有。我这儿,一个人,我也不少;一万个人,我也不认为多。在我的眼目之中,有人和没有人,是一样的。有人来,也是这样子;没有人来,也是这样子。我们人多,也是天天讲经;人少,也是天天讲经。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所以不管人多人少。”这个人本来想在我这儿告功劳,带两个人来认识我。那天晚间,我也没有叫人介绍认识这两个人,我也不知道这两个人姓什么?叫什么?这是最妙的,最好了。来去自由,不是说到佛教讲堂这儿,愿意来就来,愿意去就去的自由。所要讲的是生死自由,我愿意生,我就生,我就在这儿活着;我愿意死,随时随地就死了,什么也不在乎,怎么样都可以。所以,我不是常对你们讲:“Everything is okay!(一切都好!)” 这就是来去自由,怎么样都可以,没有问题的,一点麻烦也没有。所以第三代祖师,他抓着树枝就走了,这就是来去自由。你若学这个样子,那就是有把握了,就是生死在我手里抓着!

“无滞无碍”:就是我愿意走,就没有人可以留得住我,没有人可以障碍得住我。“应用随作”:无论什么事情来了,我就应用,就去办去。随作,就去办事。“应语随答”:你谁问我什么话吗?我就随便答你,我想都不想,我随便就答你;但是可要答得有道理,不是乱答的。不是说人家问你,天上有什么?你说,哦!地下有河、有山、有人。人家问你天上的事情,你答到地上去了。人问你,马是怎么做的马?哦!你说那个牛啊,头上有两个犄角。这是答非所问,这就叫不合理。你要还合理,才可以的,不是说我乱讲,你问我什么,我就随便讲。好像我们那个“开悟”的小沙弥似的,人家问他南,他就讲北;问他东,他说西,他大概是学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说:“问有以无对,问无以有对,问是以非对,问非以是对。”大约是学的这个。

“普见化身”:到处都有化身,“不离自性”:可是所有的化身,都不离开自性,“即得自在”:随时随地,都得到观自在,他自己都自在。“神通”:就得到六种神通。六种神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游戏三昧”:陪着你们大家来玩,随着大家,大家欢喜什么,他就做什么。游戏,到处去游戏;三昧,入游戏三昧。你看他也唱歌儿,唱歌儿和唱歌儿的人不同;他也吃饭,吃饭和吃饭的人又不同。或者他和你们大家说:“来!我们大家在一起吃斋。”你说怎么样呀?他一个人吃了,把你们所有人的饭,他都吃光了。你看着他吃完了,他说:还在厨房那儿,你再去拿出来,大家还有的。到那儿一看,饭还在那儿,根本他就没有吃。这就叫游戏三昧。“是名见性”:这就是叫见性。(未完)

宣化上人讲述六祖法宝坛经浅释目录

六祖坛经浅释01:从西天到东土,历代祖师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密行

六祖坛经浅释02:不动肝火就是降龙;不生烦恼就是伏虎

六祖坛经浅释03:若放不下攀缘,你说懂得修行,那都是假的是骗人的

六祖坛经浅释04:你不住到情上,不住到爱上,去欲断爱,生死就会了

六祖坛经浅释05:明白佛法之后,切记不可以再做糊涂事!再做就是佛教的罪人

六祖坛经浅释06:这一切善恶都在自性里头包着,不要取,也不要舍

六祖坛经浅释07:情欲是伤害自己身体和生命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令你愚痴的最重要的问题

六祖坛经浅释08:你若能断淫欲心,那你就得着顿教法门,慢慢的断就变成渐

六祖坛经浅释09:造寺度僧布施设斋这都是在修福,不可以将这个福说是功德

六祖坛经浅释10:虽然说带业往生,你还要自己自净其心才能有办法

六祖坛经浅释11:不是教你坐那儿不动,是教你动中修不动,教你在日用中不动

六祖坛经浅释12:真正修道要和钱离开,修道的僧人要持银钱戒

六祖坛经浅释13:心若平什么灾难都没有;意若有定了什么事情都吉祥

六祖坛经浅释14:诸佛心法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的顿教法门,于文字上没有关系

六祖坛经浅释15:法达念了三千部法华经,以为这功德高过一切,是被法华经所转

六祖坛经浅释16:听经诵经是小乘。解释经义是中乘。明白佛法还能去修行是大乘

六祖坛经浅释17:自己就说自己开悟了,自己给自己证明,这都是天然的外道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