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280:存有多少钱是假相;钱要从你手中花出去才是你的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1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27kdvqi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11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第二句,明横遍十方;入微尘国,]国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尘三千大千世界。 [显现身处广也。第三句,显三十二应,有无作妙力,]无作妙力就是自性流露的意思,不造作,无作的真如,涅槃妙心,如来藏性所产生的,妙力就是妙用。[自在成就之语。第四句,显十四无畏,有施无畏力,福备众生之语。] [又以此三四两句,总显四不思议科:第一不思议科后,有救护众生,得大自在;第二不思议科后,有能以无畏,施诸众生也。且连上两句,贯成四句。总显此等妙用,皆极尽沙劫之常,皆穷尽尘刹之遍;总显常遍二义,诚为巧妙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妙音,说法没有滞碍叫做妙,妙音观世音。所以观音就是观世间的痛苦的音声,循声救苦叫做观音。梵音海潮音,无所住的音声,无所住就是清净的音声,叫做梵音。海潮音就是不失时,我们观看每一个月,海潮有涨潮、有退潮……它有一定的时间。海潮音意思就是:该救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从来就不失时,一念就感应,立刻就感应,叫做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温陵曰:以说法不滞为妙音,寻声救苦为观音,音性无着为梵音,应不失时]应众生之苦不失时,[为海潮音。]我们常常念:梵音海潮音,海潮音就是观世音菩萨要救你,他的时间会拿捏得恰到好处。[今三十二应中说法,四不思议中说咒,由菩萨妙观察智,观定应说何法而得度,即为说法,或说咒,此皆妙音之力也。十四无畏中之救八难,四不思议中之施无畏,由菩萨以观智,观世间称念菩萨名号音声,皆得解脱,此皆观世音之力也。十四无畏之除三毒,]贪、瞋、痴。[四不思议之悭贪,由菩萨音性清净无着,此皆梵音之力也。]所以,诸位!你要念佛,记得!用清净无着的音声念。

简单讲:你用清净心念阿弥陀佛,或用清净心念观世音菩萨,那么感应就道交,不要用烦恼的音声念。那么有的人说:师父!我放不下,那怎么办呢?我就跟他讲:等到你放得下的那一天,你就能够体悟佛菩萨的威神力。放不下,谁也没办法。师父!我还是很烦恼!我说:我也没办法来到你的心中,把你的烦恼喀喳砍断!如果我可以来到你的心中,我愿意帮这个忙,But I  can`t. 但是,我没办法。你现在一直讲,告诉我:师父!我很烦恼……那你叫我怎么办?你告诉我:你很烦恼,念佛心定不下来,那么,换你告诉我:那我应该怎么帮助你?我有没有劝你要放下、要觉悟啊?他说:师父!这个我统统知道,可是我的烦恼就是放不下,那我该怎么办呢?我就跟他讲:凉拌啰!那能怎么办呢?学佛如果自己本身念力、定力、放下的力道没有办法、不得力,你这个学佛,念佛菩萨的力道就小。

所以说:想要拥有完整的生命,你不需要先懂得学会割舍和放下;一个人不懂得割舍跟放下,你的生命是不够圆满的,是没办法圆满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得到圆满的生命力;但是,圆满的生命力,你一定要先学会懂得如何割舍、如何放下;不懂得割舍跟放下,你的生命就不可能圆满,放下跟割舍是生命圆满的第一步,记得师父的话。同时,像我慧律,我一辈子从来没有发过愿说我要成名,我绝对不会发愿我要成名;但是,我发过愿,要成为一个自我降伏、自我解脱,了不起的修行人,千万不要发愿你这一辈子要成名;你应当发愿:我要成为一个佛陀的好弟子,懂得自我降伏、自我解脱,了不起的修行人!要这样发愿。世界那个名人有什么用?像贾伯斯,报纸登的,贾伯斯,苹果那个啊,留下八十三亿,US$喔,不是台币喔,美金喔,留下了八十三亿的美金,来不及用,八十三亿。那你想想看,如果是我的话,他是贾伯斯,我是真假的假,我是假伯斯,他是一个西再一个贝,我是一个真假的假,我是假伯斯。如果那个钱留给我,那真是天助我也,从今天起,每天开始工厂一直印《楞严经》,《楞严经》、光盘,供养全世界的华人,供养全世界,统统免费的,日也印、夜也是印。可是他死的时候,遗嘱并没有说八十三亿美金要交付给我,所以那没办法了,很辛苦,所以我们就很辛苦了。钱是假相;但是没有这个钱,还推动不了真相呢,真的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说:钱要从你手中花出去,那个钱才是你的,你才有办法做到功德。所以一切的出家、在家修行人,千万不能贪着这个金钱,贪不得的。

[三十二应中之赴遍求,十四无畏中之赴二求,四不思议中之赴广求,由菩萨及时说法,应不失时,此皆海潮音之力也。然《法华》,有胜彼世间音,此中独缺,以致持名一科,无所收属。以菩萨一名,与彼六十二恒河沙,法王子名号,正等无异;以彼一名,正属胜彼世间音,如是则五音具足矣!]

[救世二句,义摄后不思议。以世人悭贪积聚,患得患失,]诸位!这八个字就是一切众生所犯的心病,犯了这八个字:悭贪积聚,患得患失,苦在后面,苦是什么?[皆不安宁;]我们这个心就不会安宁。快乐,从懂得分享开始,要牢牢记住师父的话,有好吃的东西,记得!分给别人;有好的法,要记得分享给众生;有更多的金钱,你经济很好,也分享给一切众生有因缘听到正法。记得!享受快乐、幸福,从懂得分享开始。如果你这一辈子不懂得分享,有好的医生,赶快介绍给别人,好的正法,赶快介绍给别人,为什么?要不然我们对法变成自己悭贪了,我拿到这个法那么好,我就是不告诉别人,那么我下辈子出生变成愚痴,变成愚痴了。所以慧律法师也很怕下辈子投胎以后变成智障。这一辈子智商158,下辈子智商剩下58,两个眼睛看人认不出来,看过了以后再一次见面:我们见过面吗?糟糕了,变成智障,这变成智障了。所以,怕下辈子变成愚痴,赶快把这个法传达,传达给大家,有这个善因,就必得善果嘛,希望下辈子的智商能够超过二百。超过二百可能头脑会爆掉,智商太高了。

 [而第三不思议中,破贪感求,正救此病,令悉安宁。以修行欲求出世,错用因心,]因地心。[不得究竟;而第四不思议中,有求大涅槃,得大涅槃,证出世无上觉道,而得不生不灭,无去无来,常住快乐也。]所以,诸位!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千万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你心中拥有的东西,记住!那个统统是假相,几百亿、几千亿,都是假相。以前有一个修行人,我看了一段公案,哇!真的很了不起!那个修行人都穿得很破烂的,很脏。他走到哪里就随遇而安,他走到哪里,因为他没有任何东西,所以,他门也不用关,他也不怕小偷。他就在很偏僻的地方,坐在那边,心中念念佛、念咒,只有他知道。他穿的衣服也不整,身体有一点点臭味,这个大修行人,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走……走过去,也有的人布施他一钱、二钱,他不看;有的人走过,他不布施金钱,这个大修行人也不看,他每天就是这样子。他的那个同参道友的比丘就跟他讲说:哎呀!我们是同参道友,你在这里穷乡僻壤的地方哪得化缘呢?三餐吃不饱了。我们到市井人多的地方,去坐在那边,至少可以三餐的温饱。这个圣人告诉他;内在是圣人,他告诉他:我们这个色身所求其实很少,只要能维持体力就好。这是古时候的,不是今天的出家众。他说:我们只要取得温饱就好,一钱,乃至今天没有饭吃,喝喝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

有一次,当地的这个……这个事情因为一直传开来,说:我们这个地方来了一个很奇怪的和尚,到底是真的证圣果,还是假的不贪呢?是真的是假的呢?里面最高的官,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叫做县长,这高官就要试着他。他(官)走过去,有一天,他就骑着马走过去,他就叫那个官兵故意在他面前丢下一串,以前就一串,一串一百钱的,丢下去,故意丢在他的面前,这位大修行人眼睛看都不用看。平常一毛钱、一钱都化缘不到,突然丢了一串的钱;要是我们,眼睛就睁得很大了!一般人眼睛就睁得很大了,他看都不看,继续念他的,念佛还是念咒,没人知道。后来这个县长就派人:咦?有没有拿走?没有!好!他就故意派一个官兵,走过去以后,就在他的面前,怎么样?他(兵)说:我正在找这一串的钱,在哪里啊?这一串的银两在哪里啊?他(兵)就把这一百钱的;以前的很大,就把它拿走了,在他面前拿走了,他也不看。这当官的把他丢了一百钱,他如如不动;把他面前的一百钱拿走,他也不会说:那是我的!统统看都不看,放着也不看,拿走,他也不看。后来这个县长(用现在话讲),来到这个是特别的赞叹这个:真的是有德行啊,了不起的圣人!他二六时中,不会为这些钱这个假相,所改变他的贞洁,他坚守自己的岗位,就是如如不动,出家人,他坚守自己的岗位出家人的岗位是什么?就是如如不动,不取於相,他就坚守这个。

后来人家问他说:你知道这个后来的人是假装来取钱回去?他说:我知道,可是我总没有理由去阻挡人家冒牌。他说:你知不知道那个第一个丢了钱是最大的官?他说:我知道。后来取一百钱走了,那个兵是故意冒用,说那个钱是他的,你知不知道?他说:我也知道。那你为什么不阻止他?他说:我们有什么权力,去阻止一个冒用要领人家钱的人呢?我们没有权力去阻止人家,何况钱也不是我的。看到这一段,很想讲给这些徒弟听,这些徒弟这个供养金,不晓得有没有如如不动?法师们!我们到底有没有这样?所以,出家人要守住岗位,岗位在哪里?岗位在这里(师父抚心),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个就是每一个出家众要守住的岗位,本份事,本份事。如果说我们一个人穷到半死的时候,我告诉你:我们到尼泊尔去的时候,那导游在讲,有时候我们没有听清楚,导游说:你千万不要给钱给这些可怜的小朋友,因为那一来的时候,一群人!我说:喔!后来我身上有一点点糖果、巧克力,到尼泊尔去的时候有巧克力,那时候我没有想清楚,就给一个人,哇!那一堆孩子就围过来要抢那个巧克力,一颗巧克力喔,抢,大家抢,抢到快打架了!诸位!一个人穷到像这个圣人,身上还有一点臭味,这种功夫、这种德行,到今天来讲,出家众已经很少了,已经很少了。你看,按照道理,他那一百钱,它一掉下来的时候,一般人……(师父拟一般人拿起钱赶紧塞进自己口袋貌)他说:师父!您有没看到我一百钱?没有啊!早就藏起来了。这个就是我们出家众应该学习的德行。我看到这个故事,很想讲给我们这些法师、居士听,今天有这个因缘,来看看人家是怎么修行的。

[辰三、示法真实(分三)巳初、圆真实,二、通真实,三、常真实。今初]【我今启如來,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间,此则圆真实。】「我」就是文殊,我现在文殊来启禀如来,就像观音所说的,譬如有人静居,十方统统打鼓,这个声音,十处一时闻;可是,闻性却不动,此则圆真实。[此显示耳根,具足三种真实,诚正定之真修也。决定速证圆通,不劳资借。]资借就是借他法,不必资借他法。[我者文殊自称,现今启白如来,所以拣去诸圣,独选耳根者,如观音所说:我从耳门,圆照三昧,所以速证圆通也。非指下偈为观音所说,偈中仍是文殊取前六根数量,并击钟验常等科中,佛说语意,而加发挥,见耳根之本妙也。] [譬如人静居者:假设闻鼓一事,以例闻一切声皆然,故云:譬如静居;寂静居处,拣非闹时也,以闹时闻性,虽则常圆,殊不自觉。《正脉》云:十方俱击鼓者:]十方同时打鼓。[一时同击也。十处一时闻者:闻无先后也。此见耳根闻性,人人本来自圆,喻如最大圆珠悬于空中,周辉普照;诸声如影,乱映齐现,丝毫不昧。此则圆真实者:本来圆满周遍十方,真而无妄,实而不虚之妙义也。]

[巳二、通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第二句跟第三局要调换。这个目非观障碍,我们这个眼睛,只要一张纸就障住了,没有办法看到障碍物的外面。所以,眼,说到我们用眼睛来修行,没有办法观这个障碍以外的东西,所以不好修。第三句:身以合方知,身体要以这个合,「合」就是接触,这个才有触用,身以合方知触之用,触:接触的触,加三个字你才看得懂:身以合方知「触之用」,身以合方知触之用,触觉之用。身体要接触到,它才有触的作用。然后再念上面那一句:口鼻亦复然,口、鼻的味跟香尘二尘也是这样,口是对味,鼻是对香,口、鼻的味、香二尘也是这样子。心念是指意根,这个心念,一般人是纷杂无绪的,没有头绪的,我们每一天妄想多得不可思议。整句的意思是说:用眼睛来修行,这个是很困难的,因为眼睛没办法看到障碍物的外面。那么,这个身体的触用,必需跟身体合在一起,才有触的作用,就算以口、鼻来修行,用口、鼻的味、香二尘来修行,也是这样子。说到这个意根,是纷纷、纷乱杂乱无绪的,是很难去控制这个妄念的。

[此以耳根超胜五根。二、三句语倒,]颠倒过来,[且口字是舌字,]且口字是舌字,[以舌在口中,故以代之。]叫:口鼻亦复然,或者舌鼻亦复然也对。[目能观障内之色,非能观见遮障之外所有诸物;其犹隔窗外,不见外物,隔皮肤不见脏腑。是近而薄者,尚障隔不通,况远厚乎?]更远、更厚,眼睛更看不穿了。[身以合方知者:即身根,亦必以尘合身,]根尘来触动到这个身体才有觉触,[方有知触之用。口、鼻二根,之与味、香,二尘亦复然,稍离尺寸,便不觉知。心是意根,又杂意识,想念纷乱,无有头绪,如是则想念尚不能脱,况能通乎?]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这个是指出耳根能大用。我们隔着墙壁,隔垣但就是就算我们隔着一道墙壁,去听种种的音声,无论是远的音声,「迩」就是近的音声,遐迩就是远近。远近,远的音声跟近的音声,俱可闻,耳根都可以听得到。如果是眼睛就没办法了,眼睛隔着一道墙就看不出去了;可是,耳根不一样,隔着一道墙,声音仍然可以贯穿过去。五根所不齐,「齐」就是等,这是五根所不能与耳根平等的,就是没有那个能力的,「齐」就是等,没有办法跟耳根来平等的。所以,五根所不能齐,「齐」就是平等,没办法跟耳根来比。是则通真实,这个耳根是真正的通到真实的如来藏性的。

 [此言耳根在动用中,现具灵通之相,隔垣墙而听音响,尚无隔碍。不知者,谓声能透入;其知者,以闻性湛然,周遍圆满。无线电话,可以验知,并非声来耳边,亦非耳往声处,如隔数千里之遥,问答如在目前,因闻性周遍故。]  [遐迩俱可闻者:遐远也,迩近也;所有一切声音皆可得闻。五根所不齐者:则隔垣能听,非若眼根之不观障外也。]不是眼根……「不」就是无法观这个屏障之外。不是像眼根,无法……不观就是无法观这个屏障之外。[遐迩俱闻,非若]就是不像。[三根]就是身、口、鼻。不像三根,身、口、鼻三根,[之离尘不知也。]身、口、鼻离尘就没有觉知触用。[于静中闻鼓时,]就算在静中闻鼓的时候,[则俱击齐闻,非若意根之杂乱无绪也。]

 [以是而观,则五根功能,]就是眼、鼻、舌、身、意的功能。[所不能与耳根齐等,况尘识]况六尘、六识,[与诸大,]七大。[非根之类者,]根就是非根性,不生灭的根性,非根之类就是不是根性,不是不生不灭的根性。[岂能齐哉?此见]此见就是了悟,此见[耳根闻性,人人本来自通,]了悟了我们这个耳根的闻性,「见」就是了悟。此见耳根闻性,人人本来自通。所以我们现在了悟、了解了,耳根的闻性,人人每一个人本来就自通。[喻如洪水普为淹没,草舍竹篱,悉皆通透一无隔碍。] [是则通真实者:本来通达,周遍无碍,真而无妄,实而不虚之妙义也。]

[巳三、常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这一句要注意听,音声,这是总相,音声,别相就是不是动就是静。好!音声性动静,这个音,说到音声之性,它不是动就是静,动静就是别相。这个动静会反应在……「闻」就是闻性。反应在闻性当中为……有就是生,无就是灭。意思就是:这个音声分动、静,而这个动、静会反应在闻性当中的,变成有声跟无声,有就是生,无就是灭,变成了生灭。声音的有无,变成闻性的生灭,是不觉悟的人。所以,无声号无闻,一般人把这个没有声音的时候,号,就把它号为无闻性,把没有声音认为是没有闻性,是错的,是错的。非实闻无性,非实就是:其实无声之时,非……「实」就是真的。其实没有声音的时候,不是真的……「闻」就是闻性,不是真的闻性……「无性」旁边写三个字:不存在。无性就是空无自性,用我们今天来讲就是不存在。整句的意思是说:其实没有声音之时,不是真的闻性不存在,无性就是空无自性。简单讲:无性愈觉得无有边际,没有声音的时候,闻性愈觉得没有边际才对。

整句的意思,师父把它贯串起来:音声,说到音声这个总相,它不是分动相就是静相,而这个动相和静相反应在闻性当中,就变成时有声音,时没有声音,这个就是变成生灭。一般人因为在没有声音之际的时候,号为无闻性,就把它当作是闻性不存在,其实错了!其实没有声音之时,不是真的闻性不存在,闻性一直存在的,只是没有声音而已。

[此对声尘以显闻性常住。初四句,动静无关,音声是总相,动静是别相,此取击钟验常科中义。前罗睺正击之时,则音声之性属动;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对动说静。]  [闻中为有无者:言动静二相,常于闻性湛然体中,循环代谢。时罗睺更击,动则音声历然现有;击久声销,静则音声寂然现无。世人颠倒,尚且惑声为闻,]诸位!声是尘,声,它是尘,闻,闻性是性,一个是生灭的尘,一个是根性,一个是「声」是生灭,一个「闻」是不生灭,把声灭、没有了,当作是闻性也不存在。所以,众生惑声为闻,就是把生灭的音声,当作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也同时跟着音声消失。[因于无声之际,]就认为他没有闻性,[号为无闻,]意思:号为无闻性就是把它认为闻性不存在了。[殊不知无声之时,]只是没有声音,[闻性愈觉无有边际,]闻性还是存在,闻性还是存在。[故曰非实闻无性也。]这个我们前面都讲过了。

【声无即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声,就是就算声音没有,中间加三个字:但是闻性。「即」就是也,也就是无灭;中间加三个字:声无,「但闻性」也无灭,加进去你才看得懂。声无,就算声音没有,但是闻性也……「即」就是也,也没有灭。中间这一句,第二句,就算声有,「有」的底下加三个字:「而闻性」也不生。意思就是:声音生是缘生,跟闻性没关系,闻性不要被声音黏住,有声、无声是尘,闻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声有而闻性也不生,因为闻性它是亘古以来就是常存,不会被有声、无声黏住了。

所以说:生灭二圆离,诸位!前面要加几个字:闻性自体了无生灭之相,所以,生灭二圆离。闻性的自体是没有生灭之相,所以,生、灭二个要远离,生当体即空,灭当体即空,所以,其实就是不生不灭。简单讲:一切法无生,是诸佛所宣说的妙理,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共同宣说的妙理是什么?一切法无生,那就一切法无灭。所以,不要常常问:释迦牟尼佛死了以后往生哪里?这是闹笑话了,都告诉你法性本空,不生不灭了,你一直在问说:释迦牟尼佛往生以后投胎到哪里?这个就是不懂佛法的人。真空法性如虚空,整个虚空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家,心净则国土净,释迦牟尼佛存在任何地方都是国土净。很多的在家居士都一直问:师父!释迦牟尼佛死了以后往生哪里?入涅槃到哪里去啊?都是这样问这个。《楞伽经》里面有讲嘛:无有佛涅槃,亦无有涅槃佛,说到佛涅槃是不对的,也没有哪一尊佛入涅槃,因为诸法本来就没有生灭的,哪有佛入涅槃?「佛」,是指告诉你: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是那个如如不动的心性叫做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佛、如来不是在相上论断的,是在心性上论断的。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证得到第一义大空,那个心性就是佛。这都告诉你这样子的了。

所以,不生不灭,释迦牟尼佛的佛性是常存的,佛亘古以来,没有生没有灭,亘古以来等如虚空,没有什么生灭。释迦牟尼佛死了以后往生到哪里?没有,哪里都是他的净土,法身、报身、应身,他的报身无量的庄严相。所以佛法体大、相大、用大,体大,等如虚空;相大,无量的庄严;用大,妙用现前,能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个从哪里展现出来?都是从不生不灭的圆觉自性产生的妙用。所以简单讲:你不开悟、不证性、证量,你没办法救众生,你没有妙用,单单那个内在的般若智慧,都没有办法显露出来,你所说的法,每一句都打问号,自己讲经说法,自己都没信心:我讲这个到底对不对?为什么?没有证量,用猜的。释迦牟尼佛到底他境界是什么?自己用猜的;用猜的就有隔阂。

那么如果有证量,他讲法,他就回到自己的故乡,本地风光。譬如说我的故乡是在云林,那我到云林的时候去看,我在哪里出生,在哪里摆什么,我很清楚。就像你家,你还不用回到家,你就知道你家哪里有杯子、哪里有茶壶、哪里墙壁上挂什么图腾,你都很清楚!哪里是地毯、哪里是棉被,你还不用到家,你都很清楚。开悟见性说法就是这样子,讲他自己本地风光,他当然可以滔滔不绝,毫无障碍,因为见性就是从自性流露,他的心跟佛是一样的,心跟佛是一样的,他是所遇到的统统是真实。

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对众生破除执着来讲的;但对佛来讲,凡所有相,皆是实相,无一法不是真实。为什么?无一法不是空,六根空、六尘空、六识也空,唯存在一个真如实际的圆觉自性,哪一法不是真实?所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分二个:一个是迷、一个是悟,如果是真如造,真如无所造,体性本空,一切法本来就无生,存在在无量无边际的虚空当中,我们的本性是合而为一的,没有什么分别的,这个是悟的人,悟的人,心造,真心所造。那个迷了呢?迷了看什么都烦恼,里面的内在的业力、习气控制不住,外面的这个境界又诱惑我们,它是造的,有日月星辰、有山河大地,有鸟兽虫鱼,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无量无边的星球,他看到的就是这样,所以,开始一直研究……心往外去研究、分析;当然这不是不好啦,只是不究竟。科学家就是这样子,心研究,研究以后,他不知道所有的研究都是里面的一个观念,不知道。研究宇宙大爆炸,宇宙是扩大了,还是宇宙是收缩的?这还是观念。现在那个英国的物理学家,说在一百四十亿年前,一点质点大爆炸,宇宙的开始。那宇宙的开始,一百四十亿年前又是什么?所以,佛最厉害了,佛就告诉我们:时空是妄心的产物,是内心设定起来的一种观念。一句就解决了!用往外一直推论就是争论,了解一切事情的运作,物理跟化学给予我们,那个叫做常识、知识,常识跟知识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跟解脱是无关的。我们要的不是知识、不是常识,知识、常识是为了生存;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为了是什么?二个字:解脱,为了解脱。是因为生命有无量无边的苦恼,我们要解脱这个苦恼,得到真正的幸福,喝水也甜蜜,一个人听到佛法,就是喝水也感觉到甜蜜。

所以,师父一直讲:三藏十二部经典,是为活人而设计的、而存在的,它才有意义的。所有的法会,都启示所有活人的觉性,这个法会才有意义的。释迦牟尼佛说的法,如果是针对死人,那么就是死人的宗教,那我们也不用在这里很辛苦了。反正临命终的时候,叫人家念念经,有钱的多念一点,没钱的简单。就这样子了。那么这就变成不是佛法。作为一个佛弟子,没有正念、没有正觉、没有正受、正知、正见,是很可悲的!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奠定大家的强烈的正知正见的观念,就是为了希望诸位把法传出去,救救末劫的这个时代的众生。僧俗要合作,一根指头是很容易折断的,五根指头联合起来,是可以形成致命的拳头的,五根指头联合起来,就形成可以致命的拳头的。

简单讲:佛教没有分裂的本钱,三宝是整个佛教的纲领,我们出家人讲经说法,不能骂、批评出家人给在家居士听,那个也许说你是慈悲,要刺激一下出家人;那个在家居士分不清楚,他也跟着你出家人这样学,那你就变成始作俑者,还没有修学佛道,就变成谤佛、谤法、谤僧、毁佛、毁法、毁僧,那三宝的正法福田就坏了。所以少数人的出家众有一些缺失,我们检讨;但是大多数的人都好好的修行,我们应该赞叹。一切出家、在家,都是本着释迦牟尼佛这样子的心,我们怎么忍心让正法去毁灭?身为一个佛弟子,怎么搞起内斗来?炮口一致对外、对外道,这才对嘛,你怎么会对内呢?这个法师,除非他是恶知见、邪见,胡搞瞎搞,讲了稀奇古怪的东西,一点都跟正法沾不上边,那这个就要远离,那就是很糟糕的出家人。所以一般的老实修行出家众,我们还是要尊敬他,至少他没有伤害佛教。

 [此四句,生灭双离。如上所说,无声之时,闻性既无有灭,以此例如知有声之时,闻性亦非有生。是知闻性,湛然常住,一任其中,声有则闻动,声无则闻静。而自体了无生灭之相,故曰生灭二圆离。以见闻性,人人本来自常,]我们了悟了这个闻性,不生灭的闻性,人人本来自常。[喻如太虚空,恒无起灭。] [是则常真实者:岂非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真而无妄,实而不虚之妙义也!]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当我们测试这个闻性,就算你在梦想之中,就算在晚上睡梦的梦境当中。然后,不为不思无,诸位!前面加二个字:「闻性」,闻性不会因为不思,「思」底下加二个字:外境,不思外境,再加三个字:即便灭,就灭无了。简单讲:不为不思无的意思就是:闻性不会因为不思外境,即便灭除、灭掉。八个字再简单解释一下:当我们测试我们的闻性,纵令在我们的梦想之中、作梦当中,我们的闻性也不会因为不思外境,我们的闻性即便灭亡。觉观出思惟,觉观就是闻性的本体,觉观,我们的闻性的本体,观就是闻性的照用,体用一如的意思,觉是体,观是用,这个体用是超……「出」就是超出,思惟,思惟之外,也就是不可思议、不假思惟。简单讲:我们任何的思惟,达不到真如实境、如来的圆觉自性,没办法的,因为那是生灭的心。所以任何的科学家、艺术学家、任何一个学者,想要去测佛智都不可能,包括阿罗汉、菩萨也没办法测佛的智慧,因为那个智慧不是用测的,是用证的,唯证相应的。身心不能及,身心,这是生灭的东西,所不能及。简单讲:身心尽是生灭有为法,不是闻性的不生不灭法。整段的意思就是说:当我们测试我们的闻性,就算你在梦中、梦境当中,我们的闻性也不会因为不思惟外境,我们的闻性就便灭亡、灭无。我们闻性的本体的觉,闻性照用的观,是超出一切思惟之外,不假思惟的,是身心生灭法所不能及的。

 [此离思惟,以显闻性常住。思惟,乃是第六散位意识所为,而梦想亦第六独头意识所现。今云纵令在梦想之中,完全忘却梦外动静之境,而了无所思;而此闻性,亦不为彼无思而即便灭无。如前熟睡之人,闻舂捣声,]一个人在睡梦当中,听外面的舂捣声;「捣」就是追打,通捣蛋的「捣」,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岛屿的岛,通捣。舂捣声[惑为钟鼓响,]钟鼓响,[可见闻性,不为彼不思而便成无耶。]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者:上觉字,即闻性本体:下观字,指闻性照用;而此照用,乃是寂而常照,不假思惟,超出思惟之外。身根、兼眼、鼻、舌三根,心是意根,如是五根对此,皆不能接梦外五尘之境,而有觉耶?惟独耳根,能通梦外之声,一呼便觉,超彼心身,所不能及也。]  [然此圆通常三种真实,皆吾人寻常日用所现具者,不待修习而后有也。若能依之反闻自性,修证圆通,犹风帆行于顺水,]顺着水还加上风,那就很快了![必至易而至速也。]

 [辰四、显行当根(分二)巳初、举此方教体,二、明病在循声。今初]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声论就是有声音还种种的讨论,简单讲:用今天讲,就是演讲或者是说法;「宣」就是宣扬明了。在这个娑婆世界,只有透过演讲,或者是说法的声论,得以宣扬明了反闻闻自性的道理,就是这个意思。[此明耳根行门,正对此方之机。今此娑婆国:译为堪忍,以此方具足苦境,堪能成就行人忍力故。此虽约处,实则因对此方众生,耳根偏利故,佛以音声,而作佛事,立诸声、名、句、文,一切经论,]「声」就是音声,「名」是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贯串句子就文章,愈来愈长。一切经论,[义理得以宣畅,心性得以了明。]  [《正脉》谓:含蓄所宣明者,]含蓄就是未尽明白表露叫做含蓄,说:这个人很含蓄。女孩子应当含蓄一点,不要太粗鲁,含蓄一点,装都要装出来。尤其正要相亲的时候,那个粗鲁,谁来娶你呢?要装出来,含蓄一点。含蓄所明、所宣明的,就是未尽明白表露。[无非皆为诠显圆湛妙明之性。而此妙性,又只在于能闻本根之中。众生当可由所闻声论,]就是演讲。[而反闻能闻之本根,方为得旨矣!]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来,你要知道,我在这里不是要愈学愈多,内心里面,记得!你今天来到文殊讲堂,是要愈学愈少,心中愈学愈少,最好什么都没有。知道吗?这个世间,贪着一尘、贪着一物,就是心的累赘,为物所累。一个颗粒微尘是空,一棵树是空,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空。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学佛?记得!真正的学佛,是把以前所拥有的语言、文字、观念,不管你亲近哪一个法师、亲近哪一个道场,统统放。为什么?绝对的心性没有这个东西,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事相来讲,你的欲望愈来愈少,你就迈向佛道。再来,你的心中挂碍愈来愈少,你就是迈向佛道。说:我去年很穷。可是今年穷到没有立锥之地,那这个就是入道。很穷,还有一个站立的地方;今年穷到没有立锥之地,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所以,佛所说的法,其实在诠释无法,佛所说的法,都在诠释无法,因为所有的法,都是语言、文字的东西,一切法无生,那种证量境界,入于清凉、解脱的心境,这些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多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就像一支拐杖,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没办法走路,要靠一支拐杖;当一个人,开悟见性的人,那就是心灵健康,这一支拐杖就丢掉了,语言、文字就抛开了。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是让你愈学愈少,不是愈学愈多,心中、心性愈学愈少,愈少就不为物累,不为观念所卡死,卡死。

 所以,有一个人,就看到某一个团体,他说:念一句佛号、诵一部经典,然后看看那一些,有时候某一些修行还是修得很烦恼,那我的徒弟就告诉他说:那你可以看看我们上人的,参考一下,没关系,没有什么妨碍嘛,参考一下,看看我上人的,可以在心性上下一点功夫。因为他看那对方修得很烦恼。然后对方就说了:慧律法师是佛教的门外汉!他说师父是佛教的门外汉,因为他们那个完全是专攻的。那么这个事情,这徒弟就反应给我,知道说:我劝他们看看师父的光盘,也不是恶意,他说:这个慧律法师根本就佛教的门外汉!我说:他讲对了!他说:师父!您怎么这样讲?我说:我连内都没有,哪来的外呢?外是对内讲的,我觉得他讲对了,我是门外汉,我门内也没有汉,外是对内讲的。我一点都不会生气,生什么气?我说:他讲对了,我连内都不安了,哪安了什么外呢?这个就是一个人心境差距很大的,我认为这个对的,我见识宇宙的永恒的真理,这是了生死的真理,我够资格去排斥别人;我认为这个法是永恒的真理,所以我把这个法订到最高的,那么其他宗叫做低,这个叫做不了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道理。所以,凡是听师父的法的,记得!要有绝对的包容,记得!容纳更多的音声,要尊敬每一个法师,要尊敬每一间道场,要尊敬每一个宗派,这个才是佛陀的弟子,对于不相应的不谈,对于理念不一样的,我们互相包容。记得!相忍为佛教,互相容忍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整个佛教,不要说因为观念不一样就吵起来了。

 有一个居士就说:我们……因为他是专攻一个老法师的思想,他就说:我们要把他串联起来,安徽、上海、北京,我们要把慧律法师的光盘全部烧掉!要把我的光盘全部烧掉;那如果我也像他这样子,我也串联起来,那这怎么办?佛教怎么办呢?说:师父!他说要把你光盘全部烧掉,怎么办?我说:那我们再刻就好了,就这么简单!我告诉你:明眼人自知正邪,不是你在那边一直吹、一直嘘、夸大其辞,就是这样子的。我告诉你:高人很多,你不要做评价的,哪一个人,谁是正、谁是邪,自有评断的,不是活在自己的感觉良好就好了:我感觉我自己是唯一了生死的正法,大家统统要这样子,一句佛号搞到死!我不反对念佛、也不反对诵经,不反对的,我们尊重,尊敬你。但是,佛法的究竟处在哪里,是不是把它体认一下比较好呢,修行起来比较没有障碍呢?所以,真正的佛弟子,他有绝对的包容,绝对的慈悲,他知道,不同的音声,这个世间本来就存在的;不存在不同的音声,哪叫做娑婆世界呢?大家统统声音都跟我们一样,那我们向谁学习呢?这个世间没有逆境,哪里找得到善知识?大家都是摇尾巴把你奉承,都赞叹你,我们没办法成佛的。十方诸佛以苦为良师,逆境是增上缘。所以,记得!有人赞叹你,还得偶尔出几个骂骂你,消消灾,(笑)这样你的心才会光明。而反闻能闻之本根,方为得旨。[若是则下科之意,自有来历矣。]若是下科自有来历。

 [巳二   明病在循声]【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難从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众生迷本闻,就是本来的闻性,遗失了不生不灭的本来的闻性,这个是如来藏性,每一个人具足的,迷失了。却怎么样?循就是循依外面之声,所以,使内心念念生灭,变成流转不停。阿难只是从强记,简单讲:就是不从不生灭的闻性下手,只是在那边记佛法,记这个、记那个。所以,师父就告诉你:学佛的人是要学心中愈来愈少,少到本来无一物;你要装得愈多,那个就是强记,跟修行没有用的,不免落入邪思。岂非随所沦,这难道不是……「随」就是依循,「所」就是声尘,随这个声尘,「沦」就是沦溺流转的意思,「旋」就是把它旋转回来。简单讲:旋流简单讲就是入流照性,旋流就是闻性的意思,反闻闻自性的意思,虽然是一个流,一个是出流,诸位!记住,你只要记住,出流是声尘,入流是闻性,你只要记住到这个关键。所以,旋流就是入流,简单讲:谈的就是闻性,要记得这个重要的观念:出流是声尘,入流是闻性。旋流获无妄,无妄就是:完全就是绝对的真。

那么整句的意思,贯串起来把它解释的意思就是说:众生迷失了本来的闻性,不生灭的闻性,却每天循依外面的声尘,所以内心生灭,妄念不断,流转不停,阿难只是从强记下手,而不从不生灭闻性下手,不免落入了邪思不正,这难道不是循着外面的声尘,而有所沦溺流转吗?现在我们反过来,只要逆转回来,入流照性,反闻闻自性,旋流,反闻闻照性,就会获得到无妄安乐之处,能够证大圆觉。

[此明病在循声。]本性跟着声音跑。[此方众生,耳根既利,如来既以音声为佛事,凡闻声者,皆当免于流转矣!无奈众生迷本闻,此众生乃指狂慧学者,迷而不悟,不能因言会道,闻教观心;]这八个字很重要,因言会道,闻教观心,这个都是实修的人,要怎么修实修?在语言里面会入心性之道,在闻教能够观照自己的心。[能闻之本闻,是为妙明心性;而但循顺所闻之声教,增益戏论,故自取于流转也。]简单讲:把佛法讲得头头是道的人,他不一定能够解脱,他也许把佛法当作是一种学问来研究,那么这就跟我们去读大学里面,拿到这个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一样的道理。就算你今天拿到世间的博士学位,跟了生死不相干,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也无关于学历,想要了生死,必需放弃生灭的东西、假相的东西。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者;乃举事证验,即如阿难,纵能强记,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这背得够多的吧![犹尚不免落于邪思,为物所转,溺于淫舍,不得自由也。]为什么?就是不实修。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告诉我们:实际的修行它不在语言,它的可贵处在依教奉行。佛说:贪嗔痴就是三毒,那我们就把贪放掉、把瞋放掉、把痴放掉,内心里面是真正的依教去奉行,有绝对的心性,有绝对的包容,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我们把个性改一改,改得那么柔软的腰、柔顺的心情,是如此的慈悲,如此的包容,如此的爱心,有爱心的人。所以,真实修行的人,是绝对依佛陀的脚步走,而不是依佛陀的语言走;跟着佛陀的语言走是强记,跟着佛陀的脚步走就是实修。诸位!佛法,学佛跟佛学是不一样的,佛学是学术研究,学佛是学佛的行为,依教奉行的人叫做学佛,在学问探讨的人叫做佛学,这个完全不一样的。佛学属于大学教授那一类的;学佛是属于实修解脱那一类的,这二个风马牛不相及,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道理。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者:岂非二字,乃承上文决定之辞,下八字病药相当,即在迷本闻,不迷本闻而已。迷则随所沦,随即循也,所即声尘,沦即流转,言循声必至流转,即如诸佛,异口同音告曰:「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若不迷则旋流,旋彼闻根,反闻闻性。]  [获无妄者:获得真实常住,不流转之性,即如诸佛告言:「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无他物。」]造业生死的地方,却是你成佛的地方,佛教就二个字,一个是迷,再一个是悟,就这样子,迷了就轮转,悟了就不轮转。

 [此两句又如偈云:「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若能发明,旋流反闻,便得无碍大解脱也。]所以,学佛就是学……记得!你学佛不要多,几个字:无挂碍,大解脱,你就学这六个字,学佛不要多,学心无挂碍,大解脱。[但初心之人,于一切时处,独向耳根,反闻自性,别无他事,自有到家]到家就是开悟了、见性了,[消息,岂不速而易修耶?][初备彰门妙竟。]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你用耳根圆通修行,就是你听到好听的话,心如如不动;听到不好听的话,心如如不动;有声音,心如如不动;没有声音,心如如不动;别人起贪瞋痴,你不要看他的缺点,不要去纠正他,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的心一样如如不动,二六时中,你就记得保持如如不动,这一招就是比别人千万招更有效,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诸位!法没有抓到诀窍,会忙死了,今天跑到这里参,明天跑到那里去忙,后天跑到去灌个顶,大后天修什么印,诸位!忙不赢,人的生命很有限的。如果你想一针见血,用耳根圆通去修行,就记住师父的话,人家毁谤你、嫉妒你,那么,你不要难过,因为这个世间一定会存在的。把你颠倒黑白,白的讲黑的,这个世间也一定存在的,这个跟事实的真相相反,人家就是要含血喷人,这个也一定存在的;那也有一定很多人来支持你,这个也一定存在的。所以你必需把这一些存在的顺逆二境,所听闻的,好听的、不好听的,你都必需要保持一个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的这个功夫,这个就是耳根圆通,快速!所以,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听到任何的音声,心无所住。

所以,《传心法要》里面讲:学道之人,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这是什么道理?学道之人,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就是这个无住,记得!后面就是真心,无住真心,这个就是我们要找的。住,我们就把生命格局化;住,就是把这个观念能所化,把我们的心性能所化、格局化,住的话就使生命停顿,一个人没办法呼吸。所以六祖讲: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就是我们的心无住,无住后面就是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当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无所执着就会生清净心;(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43链接(未完)

楞严经讲解270: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清净在音闻--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

楞严经讲解271:法爱是佛门的毒瘤,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没有包容心

楞严经讲解272:下辈子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和面貌,记得要离欲

楞严经讲解273:言语尖酸刻薄的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福报的人

楞严经讲解274:在人间很会唱歌不学佛的,将来就会变这个紧那罗去唱歌给玉帝听

楞严经讲解275:福德不够相貌就不够庄严,德行不够内心就不够柔顺

楞严经讲解276:如果你觉得业障很重,每天早上放一杯水念21遍大悲咒自己喝

楞严经讲解277:一门深入是指耳根门,以后千万不要叫人专念一句佛号做一门深入

楞严经讲解278:虽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佛,但这颗心没受过训练就是看不破放不下

楞严经讲解279:佛教的法会统统是超度活人,不是超度死人的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7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